- 阳明头痛
- 泛酸验案一则
- 尿隐血验案一则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验案...
- 偏头痛(阳虚)验案一则(3)
- 顽固性便秘验案一则
- 晨起肢麻验案一则
- 偏头痛(阳明经热)验案一则(4...
- 带状疱疹后遗疼痛验案一则
- 少腹痛验案一则
- 晨起胃脘痛验案一则
-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一...
- 茎中痛验案一则
- 感冒后汗出验案一则
- 气短验案一则
- 腹胀怪症一则
- 奔豚验案(2)
- 奔豚验案(1)
- 胁痛怪案一则
- 耳鸣验案一则(2)
- 鼻漏、便溏验案一则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2)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
- 重症肌无力验案(4)
- 重症肌无力验案(3)
- 重症肌无力验案(2)
- 重症肌无力验案(1)
- 腹中豚音怪案一则
- “入眠背痛”验案一则
- “走马疳”验案一则
- 周身皮肤疼痛验案一则
- 耳鸣耳聋怪案一则(1)
- “阴中痛”验案一则
- 雷诺氏病的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方...
- 颅内低压综合征验案一则
- 眼眵多验案一则
- 2009美国国际卒中会议纪要
-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
- 崔丽英教授谈运动神经元病
- 舌炎验案一则
- 畏风(三伏天穿棉袄)验案一则
- 警惕颈椎病后面的“致命杀手”
- Meige综合征如何治疗?
-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
-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进展
- 运动神经元病的谷氨酸中毒学说
- 特发性震颤如何调护?
- 我该怎样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
- 中医如何治疗偏头痛?
- 偏头痛治疗的最新进展
- 中医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
- 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 产后痹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
- 偏头痛验案一则(2)
- 少腹拘急怪症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2)
- 多发性硬化症一例验案
- “顽固性呕吐”一例治验录
- “烧山火”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1)
- 偏头痛验案一则(1)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治验
- 认真对待你的每一位病人!
- 周身顽麻验案一则
- 重剂引火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中医本不应该这样?
- 中医是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 中医文化在淡化 “鸟巢一代”眼...
- 中医教育模式的古今变迁
- 中医的别称知多少?
- “痉挛性斜颈”一例治验录
- 作者:吴永刚|发布时间:2009-02-04|浏览量:1842次
这是我独立临证以来治愈的第一例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当时对神经系统知识掌握不多,全凭中医理论应对,确收到奇效,现在回想起来西医理论也无法解释,原案实际情况照录如下。
1992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工作,9月16日收治一女性患者。裴××,42岁,工人,家住五常县,工作于农机局招待所。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针灸科吴永刚
【病情介绍】
患者本人在招待所从事洗涤床单、衣被工作。三个月前在洗衣时,当时全用手洗涤衣物,自觉头部偶尔向右倾斜,未在意。逐渐头部向右转动越来越频繁,难以工作。遂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经检查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指征,确诊为“痉挛性斜颈”,考虑颈椎病,锥体外路疾病……。采用颈椎药物封闭、安坦、安定等治疗措施。未见疗效,病情逐渐加重,头部向右转动更加频繁,甚至呈强直位固定,呼吸困难,难以平卧,彻夜难眠,患者痛苦不堪。听同房的病友介绍中医学院的针灸可以治疗神经病,匆忙中未办理出院手续就住进了我们病房。
【刻 诊】
患者端坐于床上,头向右偏,右手扶头,难以转侧,强迫体位,呼吸喘促,痛苦面容。左侧的胸锁乳突肌肥大,状若“伏兔”。自述心悸气短,不能入眠。食纳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弦。
【诊治过程】
1、局部穴封:
该患来此治疗目的是求我院名医针刺治疗,住院也就是求一暂居之地。我年轻刚出茅庐,我也知道患者不信任我,我琢磨如何让患者信任我。接诊时看到患者 “伏兔”状的左侧胸锁乳突肌,忽然想起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时,采用鲁米那局部穴封可以即刻缓解。于是,对患者说:“你的头转动可以用一种药物缓解,不妨一试?”听完这句话患者兴奋的睁大了眼睛,仿佛大海中一颗稻草。因为已经几夜未能合眼,马上回答:“可以!”,不过通过她的眼神还是充满了半信半疑。我快速地下医嘱,用2mL注射器抽取一支鲁米那(100mg)溶液,于左侧的胸锁乳突肌上中下三点局部注射。注射完毕后其实我心里也没底,这些也是我模仿来的,当时我还没有进修西医的神经内科。大约5分钟后奇迹出现了,患者头可以向左回动,右手可以放下,10分钟如常人。患者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月来的煎熬,用她自己的话说:“像炼狱一般!” 接下来可想而知,对我崇敬有加,推崇备至,以后处置言听计从,针灸也让我承担了。这一夜沉睡至天亮,醒来头转动如前,病情如初,已在我预料之中。
2、针灸治疗:
取穴:天柱、大杼、昆仑、外关、中渚,均为双侧。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行针2 ? 3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中药治疗: 葛根汤加减。葛根20克 炙麻黄10克 桂枝15克 白芍15 甘草10克 羌活10木瓜10 生姜大枣为引。每日一剂,日两服。
4、中药外敷:
配方:葛根100克 桂枝50克 白芍100克 穿山龙25克 威灵仙25克 天麻25克 木瓜25克。 以上诸药煎汤浓缩,用纱布浸汁敷于患处。同时配合周林频谱仪(当时很风行)照射,其热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30 分钟,日2 ? 3次。
5、治疗效果:
患者每天经过以上治疗,三天后头可以主动向左转动,夜晚能够平卧。一周后头的强迫体位消失,偶尔出现头向右转动。两周后头转动消失,只是感觉左胸锁乳突肌部位?楚不适,原有心悸气短祛,夜寐安。又一周调理后出院。后追访多次未见复发,保持联系多年。
【医案分析】
“痉挛性斜颈”是神经科疑难杂症,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病位,多数考虑锥体外路疾患。当时,我硕士毕业不久,还沉浸在传统中医思维当中,并未考虑西医方面的内容,掌握的知识有限,也不会。反正西医已经确诊,无法可治,出生牛犊不畏虎,何不用中医试试。
刻诊的表现符合《金匮.痉湿?病脉证》篇所描述的“痉证”,“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原条文是“口噤不得语”,该患是“颈强不得卧”,只是部位不同而已。且有“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之说。所以葛根汤原方加减。取其解肌祛邪,通经活络,舒筋缓急之法。现在看来,与仲景的原方实际用量还是有距离,严格讲不能说是原方。
90年代初,针灸理疗科特别盛行中药理子导入,我也模仿。采用纱布浸药液配合频谱仪照射。当时周林频谱很盛行,各科都用。所以,也就拿来照射,并未多加考虑。只是药液配方是选用解肌、通经活络之品。
针刺所选天柱、大杼、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穴,邪气所客之处正为该经所过。天柱、大杼局部取穴可祛邪舒筋缓解拘挛;昆仑为该经五腧穴之经穴,具有疏通经气、缓急之效。中渚、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和络穴。三焦经“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亦为邪气所客之处。故针刺二穴通经活络,可收祛邪缓急之功。这是当时的所想,书本理论。
以上诸法同时并用,在短短的三周大病痊愈,可说是奇迹。当时懵懵懂懂按着中医之法治疗取得殊效,自认为已攻克该病。随后在一医疗导报发了一个简单个案,结果引来30余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如法炮制再无前述那么好的疗效。学神经科多年了解了该病的具体情况后,才知道该病的疑难程度。真的庆幸当初的无知,无知者无畏,才有那样的中医取效的个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