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头痛
- 泛酸验案一则
- 尿隐血验案一则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验案...
- 偏头痛(阳虚)验案一则(3)
- 顽固性便秘验案一则
- 晨起肢麻验案一则
- 偏头痛(阳明经热)验案一则(4...
- 带状疱疹后遗疼痛验案一则
- 少腹痛验案一则
- 晨起胃脘痛验案一则
-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一...
- 茎中痛验案一则
- 感冒后汗出验案一则
- 气短验案一则
- 腹胀怪症一则
- 奔豚验案(2)
- 奔豚验案(1)
- 胁痛怪案一则
- 耳鸣验案一则(2)
- 鼻漏、便溏验案一则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
- 重症肌无力验案(4)
- 重症肌无力验案(3)
- 重症肌无力验案(2)
- 重症肌无力验案(1)
- 腹中豚音怪案一则
- “入眠背痛”验案一则
- “走马疳”验案一则
- 周身皮肤疼痛验案一则
- 耳鸣耳聋怪案一则(1)
- “阴中痛”验案一则
- 雷诺氏病的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方...
- 颅内低压综合征验案一则
- 眼眵多验案一则
- 2009美国国际卒中会议纪要
-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
- 崔丽英教授谈运动神经元病
- 舌炎验案一则
- 畏风(三伏天穿棉袄)验案一则
- 警惕颈椎病后面的“致命杀手”
- Meige综合征如何治疗?
-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
-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进展
- 运动神经元病的谷氨酸中毒学说
- 特发性震颤如何调护?
- 我该怎样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
- 中医如何治疗偏头痛?
- 偏头痛治疗的最新进展
- 中医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
- 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 产后痹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
- 偏头痛验案一则(2)
- 少腹拘急怪症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2)
- 多发性硬化症一例验案
- “顽固性呕吐”一例治验录
- “痉挛性斜颈”一例治验录
- “烧山火”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1)
- 偏头痛验案一则(1)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治验
- 认真对待你的每一位病人!
- 周身顽麻验案一则
- 重剂引火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中医本不应该这样?
- 中医是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 中医文化在淡化 “鸟巢一代”眼...
- 中医教育模式的古今变迁
- 中医的别称知多少?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2)
- 作者:吴永刚|发布时间:2010-11-27|浏览量:393次
陈X,男,28岁,职员,深圳梅林关。
2010年9月2日 初诊
【现病史】 2008年3月份无明显原因出现看物体模糊、双影,未在意。两年来也未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今年初复视逐渐加重,影响工作,才开始就医。先后于深圳市多家医院的的神经科、眼科就诊,反复检查,未查明原因。以病毒感染炎症诊治半年,未见好转,经人介绍,来此求治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针灸科吴永刚
【刻诊】视物模糊(复视)两年余,形体消瘦,面色晦暗,余则无所苦。舌质淡苔薄脉沉弦。神经科查体:直视时,右眼内斜位;向右凝视,右眼外展不充分;向左凝视,左眼外展不充分;双眼瞳孔等大同园,对光反射存在,余(?)。头CT、MRI及鼻咽镜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印诊:双侧外展神经麻痹。
【医案】 该患为青年,除复视外,无症可辨。病程两年,多虚多瘀,责之于肾。治以补肾通经活络之法,权宜之计试之。处方如下:
熟地20 五味子10 茯苓30 枸杞20
菟丝子20 土鳖虫10 蜈蚣1条 当归15
鸡血藤30 桂枝15 炙甘草10 七剂水煎服
2010年9月28日 二诊
上方后复视渐缓!向左、右凝视时,双外展神经(外直肌)较前运动稍充分。舌脉如前。上方减当归,加白附子10克、炙黄芪50克。七剂水煎服。
2010年10月19日 三诊
上方后,因公出差停药11天。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舌脉如前。
上方减熟地、五味子,加当归15、炙黄芪增至75克。 七剂水煎服。
2008年10月26日 四诊
本次来诊,因初诊时针灸排号已到,现结合针刺治疗。方法见“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守方七剂水煎服。
2008年10月11日 五诊
上方后,复视已微,直视时已无斜视。心中窃喜!!!近日大便微溏。舌脉无变化。
生黄芪100 白术20 党参30 山萸肉20
鸡血藤30 土鳖虫10 蜈蚣1条 枸杞20
桂枝15 白附子10 仙灵脾30 炙甘草15 七剂水煎服,巩固治疗。
【按】 该例外展神经损害是双侧损害,病程长(2年余),用药三剂知,三诊复视明显改善。值得深究。
1、初诊辨证,歪打正着。患者年轻,平素健康,两年来除视物模糊,再无它症,这对于辨证而言,较为困惑。当时并未细斟酌,凭惯性思维,久病多虚、多瘀、入络、及肾的理论。处以补肾通经活络之法。
方用:熟地20 五味子10 茯苓30 枸杞20菟丝子20 当归15 相伍,取六味之法加减 ,重在滋补肝肾;土鳖虫10 蜈蚣1条 鸡血藤30通经畅络;桂枝15温通经络;炙甘草调和诸药。方子开完,心中无底,未曾想,二诊时患者自述三剂既有感觉,三诊时复视、斜视已经明显改善。表明药已对证,其中机制值得玩味。
2、秉承经典,一症可辨。我们临证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同类症状表现越多,其证越容易辨,反之辨证较难,而那些临证大家往往凭一症即可辨证。我在跟随王老师侍诊时,经常见到患者症状还没有描述完,王老其证已经辨完,督促我开方,反馈疗效很好!这样的辨证很快,但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很难把握。王老经常告诫我:“人身上不过百十多个症状,要一个一个症状去玩味,不断临证日久就有感觉,抓住主症,一症足矣!”可谓一指禅的功夫。只可惜,离开老师这几年,缺乏耳提面命,长进不快。
该患的辨证就是典型的一症辨,回顾医案,其实不难,只是我们脱离了经典,更多的时候靠经验。
复视是一西医词汇,患者多表述视物模糊、一视为二,这本是目(眼睛)的功能。肝开窍于目,学过中医皆懂。道理何在?《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从经络和功能上已经表述清楚了肝与目的关系。肝藏血,目得血则能视;另,肾藏精,“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大惑论》)。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仅凭一症(视物模糊)滋补肝肾既为正法,临床取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3、辨症不准,谬误百出。辨证是从辨症开始的,每一个症状本身就需要辩证的。眼睛的周围组织从西医的解剖分为眼睑、巩膜、角膜、瞳孔。中医多以目胞、白睛、黑眼、瞳子表述。后世在《灵枢.大惑论》:“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五轮”学说,与五脏分布多有所主。
临床上眼睑下垂多责之于脾;视物模糊责之于肝;白睛血丝责之于肺;瞳子有疾责之于肾;黑眼病患责之于肝。单纯的视物模糊责之于肝。该例病患之所以效果明显就在于辩证准确(虽然是误撞),把握住了视物模糊责之于肝。
(本文原创,如转载或引用请:E-mail:yonggang777@126.com,注明出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