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头痛
- 泛酸验案一则
- 尿隐血验案一则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验案...
- 偏头痛(阳虚)验案一则(3)
- 顽固性便秘验案一则
- 晨起肢麻验案一则
- 偏头痛(阳明经热)验案一则(4...
- 带状疱疹后遗疼痛验案一则
- 少腹痛验案一则
- 晨起胃脘痛验案一则
-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一...
- 茎中痛验案一则
- 感冒后汗出验案一则
- 气短验案一则
- 腹胀怪症一则
- 奔豚验案(2)
- 奔豚验案(1)
- 胁痛怪案一则
- 耳鸣验案一则(2)
- 鼻漏、便溏验案一则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2)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
- 重症肌无力验案(4)
- 重症肌无力验案(3)
- 重症肌无力验案(2)
- 重症肌无力验案(1)
- 腹中豚音怪案一则
- “入眠背痛”验案一则
- “走马疳”验案一则
- 周身皮肤疼痛验案一则
- 耳鸣耳聋怪案一则(1)
- “阴中痛”验案一则
- 雷诺氏病的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方...
- 颅内低压综合征验案一则
- 眼眵多验案一则
- 2009美国国际卒中会议纪要
-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
- 崔丽英教授谈运动神经元病
- 舌炎验案一则
- 畏风(三伏天穿棉袄)验案一则
- 警惕颈椎病后面的“致命杀手”
- Meige综合征如何治疗?
-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
-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进展
- 运动神经元病的谷氨酸中毒学说
- 特发性震颤如何调护?
- 我该怎样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
- 中医如何治疗偏头痛?
- 偏头痛治疗的最新进展
- 中医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
- 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 产后痹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
- 偏头痛验案一则(2)
- 少腹拘急怪症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2)
- 多发性硬化症一例验案
- “顽固性呕吐”一例治验录
- “痉挛性斜颈”一例治验录
- “烧山火”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1)
- 偏头痛验案一则(1)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治验
- 认真对待你的每一位病人!
- 重剂引火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中医本不应该这样?
- 中医是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 中医文化在淡化 “鸟巢一代”眼...
- 中医教育模式的古今变迁
- 中医的别称知多少?
- 周身顽麻验案一则
- 作者:吴永刚|发布时间:2008-12-12|浏览量:1403次
吴永刚
针灸科在综合性医院中,已经沦落为辅助性的治疗科室了,如果不是精于某一方面的专科很少能见到首诊患者,这也是针灸科病房生存的最大瓶颈。倒是应了那句话:“有病无病,针灸拔罐子,不好去一半子。”门诊却可以经常见到一些疑难怪病。前一些时候就有一例患者,不明原因的周身麻,遍治无效,求治于此。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针灸科吴永刚
吴女士,女,35岁,家务,深圳罗湖翠竹苑。
2008年12月11日 初诊。
【现病史】 自述9月12日无明显原因出现手脚麻,进行性加重,后来遍及整个全身,麻处皮肤局部无改变,呈游走性如虫行。每天上午稍缓解,下午加重,入夜尤甚,心烦搅扰,难以忍受,不得入眠,甚者彻夜难眠,苦不堪言,天亮麻方缓解,可以入睡休息片刻。
患病之初在深圳几家综合性医院未查出阳性结果,以神经症这一类疾患治疗不效。又在我院内科中药治疗一月也未获效,患者自信心大大降低,心情沮丧。后经人推荐去针灸科试试,而来此寻诊。
【刻诊】 患者憔悴痛苦面容,颜面恍白,周身麻,游走性如虫行状,上午稍缓解,下午加重,夜晚尤甚,夜寐不能。平素畏风,四末逆冷,余则无所苦,既往健康。舌质淡苔薄 脉沉缓。
【医案】 经追问患病的几天气温较低,考虑外感风寒所致,卫阳被遏不得怫郁之证。治以宣肺解表,温经散寒而祛在表之邪。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重用炙附子。
炙麻黄 10 桂枝15 白芍15 杏仁10 防风15
炙甘草15 炙附子60 生姜10 大枣2枚
三剂水煎服。瞩患者先煎炙附子3小时,再入余药,两煎。分两次温服,不用取汗。
2008年10月23日 二诊
患者精神大振,面露喜色,自述上方服一次后当晚即可入睡,一个月从未睡过如此好觉,一剂尽全身麻感已十祛七、八,三剂已周身麻尽祛,自己不敢相信有此神效!惟头稍有拘急感,取黄芪桂枝五物汤以善其后。
北黄芪50 桂枝30 白芍30 白术15
细辛5 地龙20 鸡血藤30 炙甘草10 五剂水煎服。
【按】
该顽麻怪病,逾月余而不愈。上方一剂知二剂已,应手可得,其效如桴鼓!究其原因,以下两点可资借鉴:
1、辩证要精当
“麻”这一主观症状,历代医籍鲜有论及此症的,常麻木一起表述,解释为皮肤不知痛痒,麻木不仁的一种症状。
《内经》《金匮》中称“不仁”;《医学正传》:“麻者,非痒非痛。”;《医学入门》:“木者,不痒不痛。”朱丹溪:“曰麻曰木,以不仁中而分为二也。”他也认为麻木与不仁同义,也即是肌肤不知痛痒,无感觉之意。
每个人曾经都有过麻的体验,真的像上述医家描述的那样么,不知痛痒么,显然不是。麻是很主观的症状,相信每一位体验过的人都会铭记一生的。
但麻的核心病机(证)是什么呢?典籍中记载较少,倒有“气虚则麻,血虚则木”之说。《丹心溪法.厥》中也认为:“麻者属气虚,……木为湿痰”。我认为麻的核心病机与阳气是密不可分的。
其病因无非外感与内伤。内伤与阳气虚有关,在此暂且不论。
该患是突然发病,较急!主症是麻,无木的感受。且麻感遍及周身,呈游走性,状若虫性。很似外邪郁遏卫阳之象。《伤寒论》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条表述的就是表邪未解,卫阳被遏,汗不得出,其身必痒。其实麻与痒在发病机制上尚无本质的区别,只是麻的病机是卫阳被郁闭的更甚而已。该患描述状如虫行,游走性当为风寒为患。患病几日天气转冷也支持此点。加之该患平素畏风,四末逆冷,表明卫阳本虚,易被风寒之邪所客。
《内经》(营卫生会篇)认为白天阳气当令,阳虚体质得阳助,可得一时症状缓解。夜晚阴气当令,阳虚之体不得阳助而症状加重,所以,该患就会出现上午稍缓解,下午加重,夜晚尤甚的现象。
由此可知,此证为风寒之邪郁闭卫阳之证。
2、用药要精当
针对此证,在治疗上重点在于驱除在表之寒邪,使被缚之卫阳得解,症状可祛。因此,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方中我们选用炙麻黄而不用生麻黄,意在宣肺携众药走表,而不是发汗。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防风祛在表之游风;杏仁降肺气与麻黄配伍以适合肺性。本方中重用一味炙附子60g ,意在随解表之药,大(剂)力以涤荡在表之寒邪,使卫阳功能恢复,其麻立止。
这也是本方取效的关键!炙附子药量的掌握要根据邪气的盛势来决定,这不可数字化。中医是实践医学,所以要多临证反复体悟才能成为经验。否则看书诊病是空头理论而不是经验。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