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头痛
- 泛酸验案一则
- 尿隐血验案一则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验案...
- 偏头痛(阳虚)验案一则(3)
- 顽固性便秘验案一则
- 晨起肢麻验案一则
- 偏头痛(阳明经热)验案一则(4...
- 带状疱疹后遗疼痛验案一则
- 少腹痛验案一则
- 晨起胃脘痛验案一则
-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一...
- 茎中痛验案一则
- 感冒后汗出验案一则
- 气短验案一则
- 腹胀怪症一则
- 奔豚验案(2)
- 奔豚验案(1)
- 胁痛怪案一则
- 耳鸣验案一则(2)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2)
- 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
- 重症肌无力验案(4)
- 重症肌无力验案(3)
- 重症肌无力验案(2)
- 重症肌无力验案(1)
- 腹中豚音怪案一则
- “入眠背痛”验案一则
- “走马疳”验案一则
- 周身皮肤疼痛验案一则
- 耳鸣耳聋怪案一则(1)
- “阴中痛”验案一则
- 雷诺氏病的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方...
- 颅内低压综合征验案一则
- 眼眵多验案一则
- 2009美国国际卒中会议纪要
-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
- 崔丽英教授谈运动神经元病
- 舌炎验案一则
- 畏风(三伏天穿棉袄)验案一则
- 警惕颈椎病后面的“致命杀手”
- Meige综合征如何治疗?
-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
-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进展
- 运动神经元病的谷氨酸中毒学说
- 特发性震颤如何调护?
- 我该怎样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
- 中医如何治疗偏头痛?
- 偏头痛治疗的最新进展
- 中医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
- 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 产后痹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
- 偏头痛验案一则(2)
- 少腹拘急怪症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2)
- 多发性硬化症一例验案
- “顽固性呕吐”一例治验录
- “痉挛性斜颈”一例治验录
- “烧山火”验案一则
- 三叉神经痛治验(1)
- 偏头痛验案一则(1)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治验
- 认真对待你的每一位病人!
- 周身顽麻验案一则
- 重剂引火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中医本不应该这样?
- 中医是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 中医文化在淡化 “鸟巢一代”眼...
- 中医教育模式的古今变迁
- 中医的别称知多少?
- 鼻漏、便溏验案一则
- 作者:吴永刚|发布时间:2011-03-21|浏览量:1611次
近日接诊一过敏性鼻炎患者。初诊是以便溏便频三年余来就诊,随着便溏的好转,困扰多年的过敏性鼻炎性症状消失了。我不是耳鼻喉科、消化科专科医生,对专病的整体把握欠准确,但针对证遣药处方,一样可以临床收效,值得斟酌!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针灸科吴永刚
易XX,女,62岁,退休,深圳福田。
2010年11月12日 初诊。
【现病史】 该患自述近三年来大便溏薄,从未成形,无臭秽,便频,每日如厕次数4至5次,大便前后无所苦。曾于市内多家医院以浅表性胃炎(胃镜示)诊治,中西药遍试未获好转。既往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自述患过敏性鼻炎已多年,每日晨起鼻塞、喷嚏连连,有时无原因突然出现鼻流清水,水泻如注,难以抑制,非常窘迫。多年来此病时轻时重,从未休止过,近半年症状较前明显加重。针对性的短期治疗未见明显的疗效。最近,丈夫患中风在我处治疗,陪侍期间遂挂号求治于此。
【刻诊】便溏、便频(一日4、5次)三年余,便前后无所苦。平素晨起鼻塞、喷嚏连连,常无故突然鼻流清水,水泻如注,难以抑制。余则无所苦,舌质淡太薄白脉沉细。既往糖尿病、浅表性胃炎、过敏性鼻炎。
【医案】 该患经年便溏便频、鼻塞喷嚏流清涕,实为肺脾气虚,水液运化失司。治以培土生金之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生黄芪50 党参30 苍术20 茯苓30
山药30 炒扁豆15 薏苡仁50 莲肉15
砂仁10 桔梗10 泽泻15 炙甘草30 七剂水煎服
2010年11月18日 二诊
上方后三剂,大便颜色成金黄色,已无漂浮的粪便,七剂后大便渐成形,便频次数减少至四次,鼻流清水明显减少。舌脉如前。守上方减砂仁,加桂枝15。七剂水煎服。
2010年11月25日 三诊
上方后,大便已成形,一日1至2次。晨起鼻塞喷嚏已微。效不更方,守方七剂,以善其后。
【按】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医生对此病颇感棘手!除了常规的脱敏治疗尚无好的方法,此病易反复,缠绵难愈。对此顽疾就是专科医生治疗时也很困惑。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现多局限在临床症状上,命名以鼻渊、鼻漏者居多。临证用药较为纷杂,加之个人经验分型较多。本医案的临床获效如此快,内在机制值得回味。
该患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两个:便溏便频、鼻塞喷嚏流清涕。
《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此段经文高度概括了水液代谢的全过程,虽言简意赅,但细细咀嚼,内中经义,临证之时却可指点迷津。
此段经文充分体现了脏腑学说的核心观点,共点出了胃、脾、肺、膀胱。其中“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主治肺脾气虚,所治两个主症:泄泻、咳嗽。脾气虚夹湿而为泄泻;肺气虚湿聚成痰而致咳嗽。治以益气健脾,培土生金之法。原方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益气健脾助运化水湿以止泻。莲肉健脾涩肠;白扁豆健脾化湿;薏米仁健脾利湿;砂仁化湿醒脾四药共助止泻之功;方中用了一味桔梗,实为点睛之笔,其功用有三:一则该药升浮,与诸渗湿药相伍,降中有升,并与砂仁同司理气之职;宣开肺气,通利水道。二则桔梗入肺,宣通肺气,则水道通利而湿有出路;三则最为重要,乃舟车之辑,载诸补脾之药上行,以补肺,而奏“配土生金”之功。所以该方临床所治两个主症:一则泄泻;一则咳嗽。
该患的两个主症:便溏便频、鼻塞喷嚏流清涕的内在病机与参苓白术散所治之证恰相吻合,所以原方照搬,增黄芪50克、泽泻15二味以助全方健脾淡渗之功。三诊多年鼻漏、便溏痼疾短期即愈。
可见,只要辨证入微,药证相合,痼疾也可速愈!
(本文原创,如转载或引用请:E-mail:yonggang777@126.com,注明出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