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蛇、知蛇、防治蛇咬伤
- 谈膏滋药的养生与治未病作用
- 初秋平补佳品??鸡头米(芡实)
- 关注女性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冠心病
- 谈膏方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 桔是佳果亦为药
- 读《黄帝内经》,学养生智慧
- 高血压病与中西医的个体化治疗
- 面对跌倒老人,医者必以仁心施救
- 迅速普及急救技能
- 关注血压,关注健康
- 巧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 夏季的养生之道
-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 我34岁,男。高血压100-1...
- 迅速普及 “灾难医学”知识
- 耄耋老人与“智者寿”
- 如何制作膏滋药?
- 谈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 毒蛇咬伤
- 重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 初秋平补佳品??鸡头米(芡实)
- 盛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度...
- 什么是心绞痛?其原因有哪些?
- 救治眼镜蛇咬伤患者,谈蛇咬伤的...
- 气象对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影响?
- 你知道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四)
- 毒蜂螫伤
- 毒蝎蜇伤
- 蜈蚣螫伤
- 谈膏滋药
- 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膏滋药冬令...
- 高血压病人如何避免血压突然升高...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三)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二)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一)
- 中医并非只能治疗慢性病
- 夏季的“防寒”与饮食保健
-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养生保健
- 关于邀请参加2009年全省“蛇...
- 谈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益处及注意事...
- 谈烟酒对血压的影响
- 与中老年朋友谈“肥胖”
- 漫谈膏滋药冬令进补
- 蝮蛇咬伤
- 急救自救
- 冬令进补??名医讲堂讲稿
- 作者:刘海燕|发布时间:2008-11-22|浏览量:1819次
冬令进补??膏滋药
“名医讲堂”讲稿 刘海燕
各位中老年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在此与各位一起探讨中医的养生之道??冬令进补。进补是为了养生,是为了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也就是现代提倡的“治未病”“健康投资”。
医林状元龚延贤的《摄养诗》,对养生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诗中道: 惜气存精更养神,省思寡欲勿劳心。苏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刘海燕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是对创家业者所言。我国的心血管的一位专家08年的一次全国心血管学术会上讲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回顾,六十著书,七十散散步,八十享清福,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则不光对创业者有益,更对健康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防病养生,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呢?这就是顺应四时,调和阴阳,畅通气机,防病于未然。
是否进补只能在冬季呢?中医进补,四时皆宜。当依据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进补。春季万物生长,“风为百病之长”,主张敛阴护阳,早卧早起,防病保健;夏季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人们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平和愉悦,免生燥热,既要防暑驱热又要谨防贪凉受寒;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冬季,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以“伏藏”为主的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人和大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天代表阳,地代表阴,人的身体就天气和地气的阴阳二气形成,当天气有变化时,人们的身体会随着白天和夜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人生于天地间,能知道将自己的身体与天地自然之气和谐相处之士,就是人间明白养生真谛的智者!传统中医膏滋方是站在全方位的宇宙观的角度,来整体调节人体健康的,不但讲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还发挥了中医的辩证论治特色。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滋药的记载。
为何冬季服用膏滋药?膏滋药进补则以冬季为宜,除了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理由之外,还因为膏滋药较滋腻,一副膏滋药需服1~3月,热天服用不易消化吸收,且易变质。冬季是封藏的季节,天气寒冷,食欲旺盛,腠理致密,是及时进补的大好时机。一般以冬至后头九到六九为最佳时期。运用膏滋药冬令进补是中医独特的调补方式,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膏剂的制作及临床应用的论述。
膏滋方是如何组成的?膏滋药方的制定,必须经过繁复而细致的辨证论治过程,绝不是单纯的补药堆积。中医讲究的是“虚则补之”。首先要明白是否真正亏虚,虚在哪里?虚中是否挟有实症,能不能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当补而不补是不对的,不当补而滥补也是错误的。
1、人体气血以平衡为贵,而药物多有四气五味的偏性,太过与不及都会招致偏胜之弊;
2、 有些实症也能引起类似虚弱的症状,如误补,不仅不能吸收,
正如雪上加霜。
3、消化机能薄弱的人,“虚不受补”,多吃补药也易引起肠胃疾患。欲补身反致祸害。
膏滋药冬令进补并不是患者自己将滋补药物组合一起熬制而成,而是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疾病,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定制出不同处方进行整体调理。医生制方时思想需高度集中,首先要确定治疗意图,而后再就患者的脏腑、气血阴阳等虚实情况扶正纠偏,寒热温凉及攻补之间不容忽视。
膏滋药方属中医文化,医案有规矩,书写有格式,案语要精练。内容不但符合医药之道,也要孕育文学水平。
膏滋药的处方立法既立足于补,又能治疗疾病。一般处方用药在30~50味左右,每味药剂量约100~200克左右,金石介壳类药物可用到300克左右。
膏滋药的适应者
膏滋药的适应对象非常广泛,只要体质虚弱的人,慢性疾病患者都可用。
(1)补益气血: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术后、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者,无论是因虚致病,还是因病致虚,均可冬令进补膏滋药,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2)抗衰益寿:《黄帝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步入老年,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宜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益寿。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加上生活及工作、心理压力不断上升,容量未老先衰,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膝酸软,疲倦失眠,记忆衰退等,也需及时健康投资,服用膏滋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3) 纠正亚健康状态:长时间伏案或是久坐电脑前工作的年轻“白领”由于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睡眠不足,精力有所“透支”而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是由于阴阳失衡所致。服用膏滋药纠偏祛病,调节阴阳,可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患于未然。同时,膏滋药还有美容养颜益智等作用。
(4)小儿慎用膏滋药。一般来说,小儿进补以调理脾胃、促进提高食欲,或补益肺肾、减少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为主。若服用后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用。
服用膏滋药前的开路药
要使用膏滋方之前,医生经过望、闻、问、切后进行辨证分析,先开好汤剂服用1~3周,即为开路药,目的是为患者对膏滋药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患者不存在服用膏滋药的障碍,则不一定要用开路药,可以直接服用膏滋方,以时配制进补。
服膏滋药的禁忌
膏滋方大多以补药作为君药,滋补为主,不宜在服药期间饮茶。通常在服膏滋药期间,凡属于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避免。阴虚内热者尤不宜吃辛辣助火的食品;皮肤痒癣者禁食鱼虾腥味之物;虚寒之体少食属寒凉的水果如柿子、梨等;哮喘患者忌虾蟹腥味等食品;服人参类膏滋方时忌食萝卜、茶叶;服首乌类膏滋方时忌食动物血及铁剂;感冒发热、伤食腹胀或腹泻等均应暂停服用。
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郑板桥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有行气止咳,除燥生津,清凉解毒的作用,虽然优点多多,但萝卜能使人参的补力大大下降。
膏滋药的服用方法
一般情况从冬至后头九到六九为最佳时期。服用膏滋药以饭前空腹为佳,如空腹服用引起腹部不适或食欲下降、腹胀,可把服药时间改在饭后1小时左右。每日两次,每次1~2匙。用温开水冲服。膏滋药的服用贵在坚持,每年须根据体质进行辨证论治,重新处方用药,坚持数年,体质会大大改善。
如何制作膏滋药?
准备:先将配制好的中药材一起放入大的容器(最好沙锅或糖瓷烧锅,忌用铁锅)。然后加清水浸没药材,加水量以稍高于药面为宜,易沉淀者用布包扎,芳香及后下暂时不放入,浸泡一夜。
煎煮:开始先用武火把药煮沸,然后改文火持续闷煮,时间大约4小时左右。在煮的过程中要不时搅拌,水量较少时可适当加少许清水,以防将药烧干或烧焦。完成后把药汁倒出,并用布袋把药渣榨干,把药液放入另一容器,再把药渣放回容器加入清水,量较前可少。用同样方法再重复煎煮两次,每次时间约1小时左右。完成后把药汁混合,然后把药汁用细筛过滤备用。
收膏:将过滤药汁倒入锅内(最好铜锅)继续以文火烧煮,让水分蒸发,去除浮沫,药汁逐渐变稠,观察药量适当时加入事先准备好的冰糖、白糖、阿胶、鹿角胶等收膏之品,并不断搅拌,待混合烊化后再烧煮一段时间,以药汁成胶糊状即可倒出,冷却罐装即成膏滋药。
膏滋药的保存
存放膏滋药的容器以搪瓷、瓷瓶为主,不可用铝锅、铁锅等。必须先冼净,用开水烫后烘干方可盛放膏滋药。由于膏滋药服用的时间较长,应放在阴凉处,如能放在冰箱内更佳,可防变质。如若加热,应隔水高温蒸烊,蒸烊后应启盖待完全冷却后,再将盖子盖好保存。
膏滋药的中常用药味
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人参野生的称野山参,补力较大;人工培植者称园参,补力较差,产于吉林、辽宁的称吉林参、辽宁参;产于朝鲜的称高丽参、别直参,补气功力较优;产于美国的称西洋参,补气补阴之力较强;产于台湾称台参,补气之力与辽宁参相似。
未加工直接晒干的参称生晒参,补气力较佳;蒸熟后晒干称红参,补力略次;煮熟再加糖汁浸润晒干者称白参或糖参,补力较差。根须称参须,补力更次。
党参:党参甘平,补中益气,止渴生津,邪实者忌。
功效与人参相似,惟药力薄弱。治一般虚证,可代人参用;虚脱重症,则仍用人参为宜。
黄芪:黄芪性温,收汁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当归: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生地:生地微寒,能消暑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熟地: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玄参:玄参苦寒,清无根火,消肿骨蒸,补肾亦可。
沙参:沙参味甘,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丹参:丹参味苦,破积调经,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肉桂: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黄精:黄精味甘,能安脏腑,五劳七伤,此药大补。
(附)五劳: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何首乌:何首乌甘,添精种子,黑发悦颜,强身延纪。
鹿角胶:鹿角胶温,吐衄虚赢,跌扑伤损,崩带安胎。
阿胶:阿胶甘平,止咳脓血,吐血胎崩,虚蠃可啜。
龟板胶:龟板味甘,滋阴补肾,止血续筋,更医颅囟。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味甘性温,虚劳咳血,阳痿遗精。
锁阳:锁阳甘温,壮阳补精,润燥通便,强骨养筋。
谢谢各位中老年朋友与我一起探讨冬令进补,如需进一步了解冬令进补事宜,欢迎来我院共洽。专家门诊时间为周二下午,周五上午;膏方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2008-11-13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