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蛇、知蛇、防治蛇咬伤
- 谈膏滋药的养生与治未病作用
- 初秋平补佳品??鸡头米(芡实)
- 关注女性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冠心病
- 谈膏方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 桔是佳果亦为药
- 读《黄帝内经》,学养生智慧
- 高血压病与中西医的个体化治疗
- 面对跌倒老人,医者必以仁心施救
- 迅速普及急救技能
- 关注血压,关注健康
- 巧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 夏季的养生之道
-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 我34岁,男。高血压100-1...
- 耄耋老人与“智者寿”
- 如何制作膏滋药?
- 谈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 毒蛇咬伤
- 重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 初秋平补佳品??鸡头米(芡实)
- 盛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度...
- 什么是心绞痛?其原因有哪些?
- 救治眼镜蛇咬伤患者,谈蛇咬伤的...
- 气象对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影响?
- 你知道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四)
- 毒蜂螫伤
- 毒蝎蜇伤
- 蜈蚣螫伤
- 谈膏滋药
- 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膏滋药冬令...
- 高血压病人如何避免血压突然升高...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三)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二)
- 高血压的临床问题解答(一)
- 中医并非只能治疗慢性病
- 夏季的“防寒”与饮食保健
-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养生保健
- 关于邀请参加2009年全省“蛇...
- 谈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益处及注意事...
- 谈烟酒对血压的影响
- 与中老年朋友谈“肥胖”
- 冬令进补??名医讲堂讲稿
- 漫谈膏滋药冬令进补
- 蝮蛇咬伤
- 急救自救
- 迅速普及 “灾难医学”知识
- 作者:刘海燕|发布时间:2011-03-18|浏览量:1169次
“3.11”日本的地震、海啸、核泄漏灾难瞬间发生,震惊了全世界,更震动了市民和我们医护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会如何应对?能怎样竭尽所能地减少伤害的程度?普及应对灾难的急救知识刻不容缓。
什么是灾难与灾难医学?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发生的人类不可抗拒的毁灭性打击,在特定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触目惊心的事件,称作灾难。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区域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区域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就称其为灾难。灾难医学是一门与急诊医学密切相关而有明显区别的专业学科,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事故中所造成的灾难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一门新兴专业学科。内容涉及到现场急救、院前急救、复杂创伤、危重救治、流行病学、组织管理、卫生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甚至还涉及地震学、气象学、军事学等有关方面知识。苏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刘海燕
如何提高灾难自救互救能力?
1、灾难自救包:提高灾难自救互救能力除了利用公众媒体经常性地宣传防灾、自救互救的知识外。普通公民可在家中常备“灾难自救包”,包中应装入的必备物品如手电筒、干电池、半导体收音机、压缩饼干、矿泉水、应急药品(止血药、镇痛药、止泻药、乙醇、棉签、棉球、绷带、创口贴等)及必需的衣物,并定期更换以防过期失效。灾难自救包至少可支持受灾群众在灾后72小时内存活下来,等待救援。
2、地震:地震发生时,若是在家中或是办公室,最好躲进卫生间,卫生间不但面积小,而且管线较多,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困,使用硬物来有节奏地敲击管道,既节省体力又能为搜救者提供信息;卫生间有水管,可提供一定的饮用水。人类在没有水和食物的环境下,可生存72小时,但在有水没有食物的环境下,可生存7~8天。住在高楼大厦内的人群遇到地震,切不可盲目下楼,更不能使用电梯。8级以上的地震,人就根本不能站立和行走,高楼内扶梯的转弯角钢筋较多,是不错的避难所,楼层越高其抗震能力反而越好。若是在屋外,应远离建筑物和电缆,避免倒塌的墙壁伤人或触电,任何乘车的人都应该停车,远离桥梁和建筑物。地震时不要乱跑及高声喊叫,灰尘弥漫的环境下,大量吸入灰尘极易造成窒息。
地震导致的创伤以颅脑外伤、脊柱外伤为主。在发现伤者时,切忌拖抱和边旋转边拉扯,正确的方法是平卧,使伤者的颈椎、胸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有条件最好使用颈托、硬担架,尽最大可能预防脊髓损伤。
现场的救护主要是:及时有效呼救;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对复合创伤的病人迅速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综合救治。
3、洪水、海啸:洪水通常是由暴雨、春天冰雪融化或人造水坝决口引起;海啸是海底地震、滑坡或火山喷发引发的地震性海波。(1)洪水发生期间的防护:切断电源以减少触电的危险;立即将儿童、老人、病人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送至高处等待救援;使用绳索等解救被洪水围困者;不饮用未经处置的任何水,对水浸过的任何房屋、餐具等进行清洁消毒,扔掉任何泡过水的食物、药物、化妆品等。(2)海啸发生期的防护:海啸并不是一个单一波浪,而是由间隔15分钟至1小时甚至更长的一系列巨浪形成。第一个冲击波浪后是一个远离海滨的退波,此时应迅速撤离到足够牢固的住房或远离地面处,切不可被五颜六色的鱼、突现的礁石等奇观所吸引,耽误了最佳撤离时间而丧命于第二次、第三次等的巨浪。
洪水或是海啸中淹溺者,由于大量的水灌入呼吸道和肺内,或是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不及时救治,4~6分钟内即可造成呼吸、心脏骤停而死亡。将淹溺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然后利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倒出吸入呼吸道的水分;如淹溺者呼吸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边抢救边以最快速度将淹溺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救治。
4、放射性核污染:自从X线被发现以来,人们就知道了辐射的危险。日本"3.11"的地震、海啸造成了日本毁灭性灾难,随之而来的核泄漏,更使人们毛骨悚然,甚至在某些局部地区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人为恐慌。如抢购食盐,盲目使用碘化钾等。其实在我们苏州周边地区,遭受放射性核污染的可能几乎是零。其一是日本地震、海啸后发生的是核泄漏,而不是核爆炸。核泄漏的放射性灰尘数量不足,难以形成威胁;其二是放射性核污染灰尘的重力借风力不可能远渡重洋来到苏州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不必要的恐慌情绪蔓延,导致抢购物品的事件的增多,容易造成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会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核损伤有4个类型,包括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及放射性核污染。光辐射是指核爆炸时发出的闪光火球,会对人体造成皮肤、眼底等部位的烧伤;冲击波是指爆炸产生巨大的能量直接击伤人体引起的损伤;核辐射是指核爆炸时十几秒内放出大量γ射线和中子流,人体受一定剂量辐射后引发急性放射病;放射性核污染是指核爆炸时形成的放射微粒,由于其本身的重力和风力的作用,逐渐沉降到地面和物体表面,污染自然环境,人体污染后可受β射线和γ射线作用而致病。对于核损伤的个人防护,主要是掩蔽、疏散距事故周围30~50公里内人员,且数年内不能居住。核爆炸现场的救护则是以创伤救护、早期抗辐射处理、急性放射病治疗为主。
总而言之,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应当是:沉着冷静,科学应对,自救互救,把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