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患者勿侥幸服用含对乙酰氨基...
-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要点(歌诀)
- 不重煎服法 疗效提高难
- 听孙光荣教授讲授喻昌《议病式》...
- 肝肾综合征诊治方案
- 肝癌治疗飞机大炮都得上
- 陈四清博士应邀到江苏新闻综合广...
- 陈四清博士江苏新闻综合广播“坐...
- 蛇年春节上方祝元院长书
- 2012年陈四清大夫个人十件大...
- 养生治病从养阳开始
- 麻黄发散有百用
- 中医本简单 经方是捷径
- 80后国医大师郭子光告诫乱用补...
- 十二指肠壅积症
- 什么是肝功能及肝功能检查的意义...
-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 肝功能检查要求空腹的原因
- 搭建中医肝病学术交流平台 分...
- 七大类中药会伤肝
- 悼念病人王旭
- 瘀胆性肝炎的原因与治疗原则
- 乙肝患者喝牛奶有讲究
- 肝病患者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 汤显祖花香疗疾!
- 做一个中医真好
- 有奖征寻《乙肝防治300问》修...
- 感染科铭
- 砍杀何能出良医
- 慢性肝病患者感冒的11种选择
- 名医施今墨一剂药救中医
- 螃蟹好吃要看人
- 保证中药疗效的四大措施
- 做一个“不带黄金甲”的医生
- 香烟与肺癌
-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六大功效
- 克制乙肝病毒的八大手段
- 忆 西 湖
- 夏季如何灭内火
- 点燃智慧的火苗
- 揭秘解酒药的四大“神话”
- 与陌生人相处
- 乌龙潭
- 忆 西 湖
- 阳痿病人多阴虚
- “方法”之由来
- 肝病患者勿侥幸服用含对乙酰氨基...
-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寒痹案一...
- 哪些中药有副作用
- 煎服中药学问多
- 羊肉--补脾暖肾助肝热
- 脂肪肝治疗要旨(跟师日记之十五...
- 治疗性乙肝疫苗在乙肝病毒防治中...
- 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利弊百问百答
- 保肝降酶药物治疗乙肝利弊百问百...
- 免疫调节制治疗乙肝的百问百答
- 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百问百答
-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利弊百问百答
- 乙肝疫苗接种百问百答
- 燥邪刍议(跟师日记十四)
- 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的中医治疗思...
- 周仲瑛教授九字养生经
- 用药如用兵 选方如选将
- 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可依次达到的五...
-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感...
- 长三角中医肝病协作组会议暨全国...
- 乙肝患者每年必查的项目有哪些
- 端午吃粽子的另两个理由
- 盛夏勿忘护阳气
- 从正虚邪陷论治促使慢性乙型肝炎...
- 术则行极一时 道则流芳千古
- 颗粒剂、代煎药效果均大打折扣
- 周门师徒 汉中论癌(跟师日记...
- 何须言赞
- 期待疗效会更好
- 治疗心脏病 关键补与通(跟师日...
- 从汽车轮胎波状热引发爆胎看中医...
- 生食泥鳅与茹毛饮血与饮鸠止渴(...
- 辨证论治非虚言(跟师日记三)
-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怎样来判断?
- 冬令进补话膏方(问答式)
- 晚期肝癌案
- 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合并痤疮案
- 两个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已经中药...
- 由一则医案想到的三个中医发展的话题
- 作者:陈四清|发布时间:2008-06-22|浏览量:1317次
最近又得机会随恩师周仲瑛教授临证学习,得一病案而联想到三个中医发展的话题,兹录于下,与诸位同仁共享、共磋。
患者于某某,女,60岁,2007年9月5日初诊。患者今年 2月份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后,虽经应用多种抗生素挂水消炎,但发热一直未能控制。期间反复住院三次,多方系统检查仅见纵膈有一肿大淋巴结,余无阳性发现。发热一般在39℃以上,最高41℃,热前形寒,有时寒战,口干,大便偏烂,日3~4次,纳差,乏味,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小滑数。周老断其证属脾虚气弱,湿热内蕴,枢机不和。处方:藿香10g,青蒿20g(后下),炒黄芩10g,法半夏10g,柴胡10g,太子参10g,厚朴5g,郁金10g,鸭跖草20g,芦根15g,茯苓10g,炒六曲10g,陈皮6g,竹茹6g,白薇10g。7剂,1日1剂,常法煎服。
2007年9月12日复诊:药后测温未见体温升高,不冷有汗,食欲转好,神疲乏力,大便溏烂转实。舌质暗红、苔薄色黄,脉小滑。药已中的,守方再进。原方加南沙参10g、北沙参10g,7剂。
患者发热间作7月余,热前形寒,故属少阳发热之证;大便溏烂、纳差乏味、神疲乏力为脾虚气弱、湿热内蕴之象;故周老取蒿芩清胆汤方加减治疗此疾,并取得了明显疗效。粗览此案,其辨证、治疗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但细思之却有三个案外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取消中医对谁有好处? 临床上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但受医学水平的限制,现今仍有不少长期发热而查不出病因的病例,由于西医学的特点是“从因论治”,因此部分病人直到死亡仍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而中医学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因此,即使对这类不明原因发热,甚则如“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一些新发疾病,仍可通过四诊资料进行辨证、治疗,有时往往能达到意想治理不到的效果(本案即如此)。因此,撇开中医是否科学不争,单从治疗疾病需要来说,西医学自身尚未能达到“满足人民群众治疗疾病需要”的至高境界,故此时急着去否定另一门“尚有一定疗效”的不同体系的医学未免过早,而方舟子等人欲在网上发动“万人签名取消中医”则更让人难以理解其“良苦用心”了?真的取消了中医对谁会有好处呢?答案值得我们去深思。
其二,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哪个更重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但受西医学理论影响,我们常常会不主地离开辨证论治的基本框架,走向辨病论治的误区。一遇到发高热,总想到细菌感染,总想到有炎症,总想到用清热解毒药去消炎。一遇到病史时间长的病人就认为其病情复杂,不用重药、不用补药可能难以取得效果等。而在此案中,周老几乎用的是蒿芩清胆汤“原班人马”,并没有应用过多的清热解毒药物,却服药即效,古人云“轻可去实”,“四两拨千金”,看来确非虚言。由此看来,要提高中医治疗效果,要想“创造奇迹”,坚持辨证论治还是十分重要的。
其三,中医是不是慢郎中? 不少人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调养,在于看慢性病。中医起效慢,治疗急性病效果不如西医”。但本案患者却是在多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再辗转而求助于中医的,竟然药到热退。周老经常告诫我等门徒,中医不是慢郎中,关键是你辨证准不准,用药到位不到位。从汉代的张仲景、晋朝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到明清时代的温病学派,无不是因为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病、传染病而著称的。因此,一切有志于弘扬中医学术的仁人志士,不要自甘于作慢郎中,要有敢闯敢为的精神,积极应用中医中药去征服新的疾病,不断拓宽中医的治疗病种,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中医中药发展的成果。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