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患者勿侥幸服用含对乙酰氨基...
-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要点(歌诀)
- 不重煎服法 疗效提高难
- 听孙光荣教授讲授喻昌《议病式》...
- 肝肾综合征诊治方案
- 肝癌治疗飞机大炮都得上
- 陈四清博士应邀到江苏新闻综合广...
- 陈四清博士江苏新闻综合广播“坐...
- 蛇年春节上方祝元院长书
- 2012年陈四清大夫个人十件大...
- 养生治病从养阳开始
- 麻黄发散有百用
- 中医本简单 经方是捷径
- 80后国医大师郭子光告诫乱用补...
- 十二指肠壅积症
- 什么是肝功能及肝功能检查的意义...
-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 肝功能检查要求空腹的原因
- 搭建中医肝病学术交流平台 分...
- 七大类中药会伤肝
- 悼念病人王旭
- 瘀胆性肝炎的原因与治疗原则
- 乙肝患者喝牛奶有讲究
- 肝病患者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 汤显祖花香疗疾!
- 做一个中医真好
- 有奖征寻《乙肝防治300问》修...
- 感染科铭
- 砍杀何能出良医
- 慢性肝病患者感冒的11种选择
- 名医施今墨一剂药救中医
- 螃蟹好吃要看人
- 保证中药疗效的四大措施
- 做一个“不带黄金甲”的医生
- 香烟与肺癌
-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六大功效
- 克制乙肝病毒的八大手段
- 忆 西 湖
- 夏季如何灭内火
- 点燃智慧的火苗
- 揭秘解酒药的四大“神话”
- 与陌生人相处
- 乌龙潭
- 忆 西 湖
- 阳痿病人多阴虚
- “方法”之由来
- 肝病患者勿侥幸服用含对乙酰氨基...
-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寒痹案一...
- 哪些中药有副作用
- 煎服中药学问多
- 羊肉--补脾暖肾助肝热
- 脂肪肝治疗要旨(跟师日记之十五...
- 治疗性乙肝疫苗在乙肝病毒防治中...
- 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利弊百问百答
- 保肝降酶药物治疗乙肝利弊百问百...
- 免疫调节制治疗乙肝的百问百答
- 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百问百答
-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利弊百问百答
- 乙肝疫苗接种百问百答
- 燥邪刍议(跟师日记十四)
- 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的中医治疗思...
- 周仲瑛教授九字养生经
- 用药如用兵 选方如选将
- 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可依次达到的五...
-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感...
- 长三角中医肝病协作组会议暨全国...
- 乙肝患者每年必查的项目有哪些
- 端午吃粽子的另两个理由
- 盛夏勿忘护阳气
- 从正虚邪陷论治促使慢性乙型肝炎...
- 术则行极一时 道则流芳千古
- 颗粒剂、代煎药效果均大打折扣
- 周门师徒 汉中论癌(跟师日记...
- 何须言赞
- 期待疗效会更好
- 治疗心脏病 关键补与通(跟师日...
- 生食泥鳅与茹毛饮血与饮鸠止渴(...
- 辨证论治非虚言(跟师日记三)
-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怎样来判断?
- 冬令进补话膏方(问答式)
- 晚期肝癌案
- 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合并痤疮案
- 两个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已经中药...
- 由一则医案想到的三个中医发展的...
- 从汽车轮胎波状热引发爆胎看中医甘温除大热法之神奇(跟师日记六)
- 作者:陈四清|发布时间:2010-03-27|浏览量:1455次
跟师日记(六)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三 天气 晴
从汽车轮胎波状热引发爆胎看中医甘温除大热法之神奇
甘温除大热是中医用来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治疗方法之一,虽然在跟周老学习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神奇案例,自己也用此方法治疗过几个病案,但内心仍然存在疑虑,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骨子里不是深信这种方法。江苏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感染科)陈四清
直到最近,我到驾校学习汽车驾驶,听到老师介绍汽车轮胎突然爆裂的三个原因,分别是“气压过高或过低;超过了轮胎寿命;轮胎修补不好”时,其中的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以为轮胎压力过高会引起爆胎,但没有想到轮胎压力不足也会引起爆胎。我带着十分好奇的心情,在课后老师请教。老师笑着告诉我说:轮胎缺气行驶是爆胎的祸根,当轮胎胎压低于标准胎压时,就意味着车胎缺气,在这种状况下行驶时,随着胎压的下降,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成倍增加,胎温急剧升高,轮胎变软,强度急剧下降。这时,如果车辆高速行驶,就可能导致爆胎。如果车辆低速行驶,也会伤胎,而且潜伏期长,隐蔽性大,更有危害性,为以后高速行车时埋下爆胎隐患。简而言之,当轮胎压力不足时,车轮里面的气就会发生流动,轮胎局部承受的压力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产生了“波状热”,胎温急剧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爆胎。
驾校老师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突然明白了中医甘温除大热的神奇道理。
甘温除大热方法出自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甘温除大热的实质是用辛甘性温之类药物,以益气升阳,辅以微寒之品,以泻阴火,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因此,甘温除大热的处方用药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理解和阐述气虚引起发热的道理。
甘温除大热的治疗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创始于仲景,定法于东垣,后世医家不断发展完善。《内经》对脾胃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等都有十分精辟的论述。在生理方面,《内经》指出:“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在病理方面,《内经》指出:“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人以水谷为本,故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这说明了脾胃发生病理改变时,会引起一系列病变。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内经》指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这些《内经》理论都成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石。张仲景先在《金匮要略》中创立了治疗虚劳烦热之方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方实为“甘温除大热”之最早方剂。
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指出:“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调经论篇》云:"病生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又云:"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又说:“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明确提出“温能除大热”。
因此甘温除大热的实质就是用辛甘性温之类药物,以益气升阳,辅以微寒之品,以泻阴火。但我相信尽管从《内经》一直到李东垣,我们的古人一直在试图阐述清楚为什么气虚会导致发热,但也一直没有能够运用“取向类比的说理方法”进行说理,导致年轻的中医学者总是似懂非懂,糊里糊涂,没有从心底理解,也就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这种方法治疗发热。
而如果我们将汽车轮胎气压不足会引起“波状热”,胎内温度升高的道理来类比我们人体气虚也会引起发热,不就很简单了吗?当一个人中气不足亏虚时,就好像汽车轮胎气压不足一个样,不足的气在经络、血管里不均匀的流动,就可能因引起磨擦发热,出现体温升高。而当我们运用人参、黄芪、山药等补气药物将气补足时,就不会产生不正常的发热情况了,体温也就正常了。
当我将我的这种想法汇报给周老时,周老也十分赞同,周老还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了他用甘温除大热法治疗过的一个病案,一个神奇的治疗过程。
患者姓潘,女性,30岁,大概是在1997年12月时慕名前来找周老诊治发热的。患者来时发热已经2个月了。开始时无明显原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7.7℃~40.8℃之间,伴轻咳、无痰,无呕吐、恶心,腹痛、腹泻;无明显尿频、急、痛;无明显关节痛,先后运用过“青霉素、先锋Ⅴ”抗感染,解热镇痛药、激素可短时间降温,但不久体温即复升,住某西医院静滴过高档抗生素福呈必妥、司帕沙星亦无效,停用一切药物5天,呈驰张热型,试验性抗疟治疗无效,此后改为红霉素,体温波动于36.3℃~39.3℃之间,呈间歇热型。系统体检始终未见明显异常,发热原因一直不明。周老先从湿热逗留气分,少阳枢机不利辨治。予和解枢机,清化湿热法,以蒿芩清胆汤、小柴胡汤加减治疗4天后,仍寒热起伏不定,最高体温40℃,多在夜晚,甚则寒热往来,两次出现体温高峰,形寒不著,汗出热退,食纳、二便正常,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脉细数。周老遂在继用和解宣透法基础上,合用甘温除热之品,用药三剂后体温虽仍难控制,反复治疗调整处方20天,体温仍然绝对稳定。周老思之患者发热持续至今近二月,但精神状态并无明显异常,热前形寒不著,体温下降时汗出不多,自觉怕风,大便正常,口干时欲饮水,左下肢有时酸痛,脉细数,舌苔淡黄薄腻,灰色消退,舌质暗。和解少阳,宣达募原药虽起效但仍难稳定,“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遂改从气虚阳陷入阴,卫表不和发热辨治,予和解太少,甘温除热法,处方:柴胡10g,炙桂枝10g,炒白芍10g,葛根15g,升麻5g,黄芪15g,当归10g,白术10g,炙甘草3g,炒黄芩10g,橘皮6g,法半夏10g,潞党参12g,白薇15g,生姜3片,大枣4枚。
不曾想,服上方后,奇迹就出现了,患者初服上药,当日午后2时开始发热,最高体温38.2℃,第二天起连续三天未见发热,第五日体温37.2℃,之后体温控制,未见反复。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不曾想,一个困扰我多少年的中医问题,竟然在我学习汽车驾驶时意外地解决了、被我想通了。古人云,开卷有益,触类旁通,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