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患者勿侥幸服用含对乙酰氨基...
-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要点(歌诀)
- 不重煎服法 疗效提高难
- 听孙光荣教授讲授喻昌《议病式》...
- 肝肾综合征诊治方案
- 肝癌治疗飞机大炮都得上
- 陈四清博士应邀到江苏新闻综合广...
- 陈四清博士江苏新闻综合广播“坐...
- 蛇年春节上方祝元院长书
- 2012年陈四清大夫个人十件大...
- 养生治病从养阳开始
- 麻黄发散有百用
- 中医本简单 经方是捷径
- 80后国医大师郭子光告诫乱用补...
- 十二指肠壅积症
- 什么是肝功能及肝功能检查的意义...
-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 肝功能检查要求空腹的原因
- 搭建中医肝病学术交流平台 分...
- 七大类中药会伤肝
- 悼念病人王旭
- 瘀胆性肝炎的原因与治疗原则
- 乙肝患者喝牛奶有讲究
- 肝病患者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 汤显祖花香疗疾!
- 做一个中医真好
- 有奖征寻《乙肝防治300问》修...
- 感染科铭
- 砍杀何能出良医
- 慢性肝病患者感冒的11种选择
- 名医施今墨一剂药救中医
- 螃蟹好吃要看人
- 保证中药疗效的四大措施
- 做一个“不带黄金甲”的医生
- 香烟与肺癌
-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六大功效
- 克制乙肝病毒的八大手段
- 忆 西 湖
- 夏季如何灭内火
- 点燃智慧的火苗
- 揭秘解酒药的四大“神话”
- 与陌生人相处
- 乌龙潭
- 忆 西 湖
- 阳痿病人多阴虚
- “方法”之由来
- 肝病患者勿侥幸服用含对乙酰氨基...
-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寒痹案一...
- 哪些中药有副作用
- 煎服中药学问多
- 羊肉--补脾暖肾助肝热
- 脂肪肝治疗要旨(跟师日记之十五...
- 治疗性乙肝疫苗在乙肝病毒防治中...
- 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利弊百问百答
- 保肝降酶药物治疗乙肝利弊百问百...
- 免疫调节制治疗乙肝的百问百答
- 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百问百答
-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利弊百问百答
- 乙肝疫苗接种百问百答
- 燥邪刍议(跟师日记十四)
- 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的中医治疗思...
- 周仲瑛教授九字养生经
- 用药如用兵 选方如选将
- 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可依次达到的五...
- 长三角中医肝病协作组会议暨全国...
- 乙肝患者每年必查的项目有哪些
- 端午吃粽子的另两个理由
- 盛夏勿忘护阳气
- 从正虚邪陷论治促使慢性乙型肝炎...
- 术则行极一时 道则流芳千古
- 颗粒剂、代煎药效果均大打折扣
- 周门师徒 汉中论癌(跟师日记...
- 何须言赞
- 期待疗效会更好
- 治疗心脏病 关键补与通(跟师日...
- 从汽车轮胎波状热引发爆胎看中医...
- 生食泥鳅与茹毛饮血与饮鸠止渴(...
- 辨证论治非虚言(跟师日记三)
-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怎样来判断?
- 冬令进补话膏方(问答式)
- 晚期肝癌案
- 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合并痤疮案
- 两个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已经中药...
- 由一则医案想到的三个中医发展的...
-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 作者:陈四清|发布时间:2010-11-03|浏览量:850次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
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科细菌(以下简称DNM-1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为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江苏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感染科)陈四清
一、病原与流行情况
细菌能产生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β-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B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金属β-内酰胺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发现。近年来,在肠杆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发现。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β-内酰胺酶除NDM-1外,还包括IMP、VIM、GIM、SIM、SPM等型别。
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的大肠埃希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英国、印度等国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1肠杆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病例报道。
产NDM-1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状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
二、临床特点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属于产NDM-1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产NDM-1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的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三、实验室诊断
产NDM-1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包括筛查、表型确认和基因确证三个步骤。
(一)表型筛查。
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以美洛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法)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如果达到以下标准,需要进行性表型确认。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不推荐用于筛查试验。
1. K-B法:美洛培南(10μg纸片)或亚胺培南(10μg纸片)抑菌圈直径≤22mm。
2. MIC测定法:美洛培南MIC≥2mg/L时;或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和肠杆菌属MIC≥2mg/L。
(二)表型确认
双纸片协同实验:采用亚胺培南(10μg)、EDTA(1500μg)两种纸片进行K-B法,两纸片距离10-15mm,在含EDTA纸片方向处,亚胺培南扩大,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采用亚胺培南(美洛培南)/EDTA复合纸片,进行K-B法药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5mm;亚胺培南(美洛培南)/EDTA复合E试条协同实验测定MIC,单药与复合制剂的MIC比值≥8时,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三)基因确证
采用NDM-1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确定菌株是否携带balNDM-1基因。
各医院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将菌株送有条件的参考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
四、治疗
目前有关产NDM-1细菌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产NDM-1细菌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同时由于细菌具有其他耐药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也耐药,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具有较高体外敏感性。
(一) 治疗原则。
1. 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范围更广的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3. 去处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
4. 积极治疗原发病。
5. 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二)抗菌药物。
1. 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对产NDM-1细菌MIC90值为2-8mg/L,敏感率56%-67%。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2. 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B和粘菌素两种。粘菌素对产NDM-1细菌MIC90值2-32mg/L,敏感率89%-100%。小样本研究提示单用治疗效果差,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口服不吸收,需要静脉注射给药,肾毒性明显。
3. 碳青霉烯类:产NDM-1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但体外MIC值差异较大,个别研究发现,对MIC值低(<4mg/L)的感染有一定疗效,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4. 氨基糖苷类:不同药物间呈部分交叉耐药,我国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肠杆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具有一定敏感性。对轻、中度感染可以单用,重度感染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期间注意药物耳肾毒性。
5. 氟喹诺酮类:肠杆科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突出,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
6. 磷霉素:体外研究表明对部分耐药菌有效,但缺乏临床研究数据。
(三)治疗方案。
1. 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以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2. 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稀类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稀类联合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稀类等。应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和控制
(一)加强产NDM-1细菌的监测。
发现产NDM-1细菌后要及时加以确认,并反馈相关科室,指导治疗与感染控制,同时按规定报告;各医疗机构应定期回顾耐药监测结果,如有产NDM-1细菌被遗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将碳青霉稀类按照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三)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培训,强化对NDM-1细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的认识。
2. 在进行各种侵袭性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必须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4. 加强对重点部门尤其是ICU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生命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病人床栏杆和床头桌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每天必须仔细擦拭、消毒,疑似或确认有产NDM-1细菌感染或带菌者,所处病室需增加消毒次数。
5. 隔离确诊产NDM-1细菌感染或定植者,预防耐药菌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隔离的方法,将病人安置单独房间,接触患者时需要穿隔离衣、戴手套,相关医疗器械或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需用后严格消毒。隔离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耐药菌情况。
六、其他
本指南也适合于其他类型产碳青霉稀酶耐药细菌感染的诊疗参考使用。
资料来源:卫生部网站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8233/201010/49274.htm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