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难甲状腺癌的手术 ...
- 甲状腺癌知识介绍
- 甲状腺手术的术中喉返神经监测
- 我院甲状腺内镜手术的开展及多元...
- 甲状腺血化验选用和解读
- “微创”与“无痛”的腹股沟疝修...
- 胆囊良性疾病的腹腔镜胆囊手术(...
- 甲状腺癌的TNM分期标准
- 妊娠期甲状腺癌的治疗
- 我院疝专科的最近发展
- 我们甲状腺癌手术的最近总结
- 第三届甲状腺疾病(上海)国际论...
- 经颏下途径内镜甲状腺手术
- 我院开展局麻加静麻下腹股沟疝手...
- 甲状腺的微创治疗
- 妊娠期甲状腺癌的处理
- 得了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 疑难疝气患者的福音
- 微创手术“修补”特殊类型疝
- 甲状腺结节的病理:颈部长结节,...
- 严重腹壁切口疝:开放和腔镜手术...
- 内镜辅助的甲状腺癌微创手术
- 单一开放切口进行腹膜前修补,治...
- 疑难的巨大甲状腺癌做整复手术
- 上海六院即将举办疝国际论坛及手...
- 对于甲状腺结节是否“斩立决”
- 上海六院疝友会2011年3月1...
- 亚太肥胖标准
- 甲状腺癌首治彻底
- 手术治疗糖尿病注意事项
- 甲状腺疾病健康指南
- 76岁了,患有疝气,能否手术治...
- 甲状腺疾病 憋气
- 长期透析病人需警惕甲状旁腺功能...
- 莫再让“造口人”苦不堪言--谈...
- “单一切口”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
- 2010年11-14日 上海六...
- 让医患一起细致些,避免误诊和漏...
- 食管裂孔疝的腔镜微创治疗
- 手术治疗疝有新共识
- 预防疝气的五条方法
- 三孔变单孔,国内首用常规器械巧...
- 单纯性甲状腺肿
- 请重视颈部肿块
- 巨瘤切除一轻松多亏大夫医术高 ...
- 09’疝与腹壁外科上海国际论坛...
- 多科协作见成效 普外科成功救治...
- 一例少见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曲折...
- 腔镜甲状腺手术有新突破:单侧乳...
- 老年疝气积极治疗是关键:切莫轻...
- 小心疝与前列腺增生并发
- 需谨慎,不需紧张 ??关于甲状...
- 骨痛,别忘了甲状旁腺疾病
- 甲状腺微创术圆美丽梦想
- 老妇便秘达月余 医生亲手掏积便
- 疝(小肠气)常用问题及解答
- 推荐技术: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
- 科学补“碘”,健康多一点
- 本期超级医生:樊友本
- 甲状腺内镜手术??鱼与熊掌可兼...
- 73岁“小肠气”患者术后7天登...
- 甲状旁腺亢进和微创治疗
- 甲状腺的多科合作
- 甲状腺术后注意事项
-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介绍
- 我院头颈外科的介绍
- 疝气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注意事项
- 我院疝和腹壁外科专业组的介绍
- 甲状腺内镜手术??鱼与熊掌可兼...
- 不让甲状腺肿瘤潜伏
- 2008年甲状腺疾病上海国际论...
- 特殊病例
- 如何自我发现甲状腺疾病
-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
- 甲状腺疾病门诊
- 08’甲状腺疾病上海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樊友本 郭伯敏写
- 作者:樊友本|发布时间:2010-06-07|浏览量:1442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办,上海医学会外科分会协办的《甲状腺疾病上海国际论坛》暨《甲状(旁)腺疾病多科综合诊治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08年9月18~21日在上海举行。由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乳腺与内分泌学组副组长吴毅教授和我院外科主任郑起教授共同担任本次会议主席。我院院长何梦乔教授致开幕词,代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向前来参加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我院外科的辉煌历史和现况,及内分泌外科专业组的快速发展;目前我院甲状腺、甲状旁腺内镜辅助微创手术处于全国前列,甲状腺胸乳途径手术及复发疑难甲状腺手术也取得很好疗效;特别是初步建立了由外科牵头,内分泌科、核医学、超声波室、放射科和病理科参与的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多科诊治中心。
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内分泌外科杂志和腹腔镜外科杂志的大力支持。美国强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日本奥林巴斯(北京)医疗器械公司和美国爱博咨科技有限公司为大会展示了众多先进的医疗器械。大会特邀美国和国内甲状腺、内镜知名专家及我院专家等为学术会议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并做了胸乳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和内镜辅助下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演示。本次会议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甲状(旁)腺疾病近几年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经验。会议学术气氛浓厚,与会代表反应热烈。现将会议的主要研讨内容归纳概述如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樊友本
甲状腺内镜手术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微创中心仇明教授介绍了经胸乳途径内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及其前景。该手术优点:通过皮肤穿孔替代常规切口,让微小疤痕藏于隐藏部位,获得好的美容效果。具有操作空间狭小,操作器械受到限制,术野显露局限,超声刀产生热损伤的不利条件。操作技术门槛高,需要较丰富的开放甲状腺手术经验和较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其学习曲线为60例,初期开展腔镜甲状腺手术时宜优先选择年轻体瘦,位于峡部表浅直径小于3cm的良性甲状腺结节。
仇明教授认为在深浅筋膜之间正确疏松间隙建立“隧道”,是“微创”手术,如过深或过浅,导致出血或皮肤灼伤,就是“巨创”手术。防止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是,采用吸引器或分离钳钝性分离推开喉返神经,或者直接保留甲状腺后包膜及少许组织。预防意外出血需注意:二步骤法离断周围血管,器械拨抬实体瘤切忌用力过大,避免用超声刀盲目点状止血。一旦发生意外出血时,先用纱布压迫止血,再吸尽积血,然后探查出血点,最后,如为血管出血,提起血管断端钛夹或超声刀电凝;如为实体瘤瘤体出血,缝合止血;如为颈内静脉出血或镜下止血困难,则需中转修补止血。腔镜甲状腺尽量术前选择良性甲状腺结节,对术中冰冻切片乳头状微小癌的病例,行患侧腺叶全切和峡部切除,无需中转。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不断改进和自然腔道手术(NOTES)的应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前景将会是体表无疤手术。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朱江帆教授报告了2002.5-2008.6期间完成的82例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其中乳头状腺癌2例。手术时间:90-180min,仅1例并发喉返神经麻痹,无出血、积液。
为比较3种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朱教授将45例甲状腺结节病人分为内镜辅助组、胸壁入路组和常规手术组各15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腺瘤8例,乳头状腺癌2例,3组术后CRP、TNF、IL-6、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差异,3组均无切口积液和感染。 喉返神经短暂麻痹,胸壁入路1例,术后3个月恢复,内镜辅助1例,术后5天恢复。术后第1、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常规手术组最痛,胸壁入路组居中,内镜辅助组最轻。术后伤口3个月满意度比较:胸壁入路组最好,内镜辅助组其次,常规手术组最差。认为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有明显优越性,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安全,能达到常规手术的同样效果。胸壁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美容效果理想,未发现比传统手术更严重的创伤反应,具备突出的心理微创效果。
六院外科张频教授报告2005 .04?2008.03期间开展230例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其中男性58例,女性172例。 手术方式: 一侧腺叶全切76例,次全切除119 例,部分切除35 例,手术时间: 1 (0.5-2.5)小时。并发症: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神经暂时性损伤5例: 无永久性甲旁低,无大出血、感染,中转率:6% 。术后2-3天出院。MIVAT是一种安全可行、微创美容的甲状腺手术。但是需有较丰富的开放甲状腺手术经验和腔镜操作技巧,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操作器械有一定的要求:如需超声刀或钛夹。
六院外科樊友本教授还介绍了巨大良性结节的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技巧探索:可以适当延长切口;囊性结节可先穿刺;可分部切除;也可保持包膜完整,逐步剜出内容物。
甲状腺癌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韬教授介绍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再次手术。其再手术率较高,为30%~40%。主要原因包括:甲状腺癌复发,或初次术式选择不当而造成癌灶残留或可疑残留。初次手术未达要求者,应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和颈部淋巴结清扫,至少清除中央组淋巴结;局部残留或复发者,行全部残留甲状腺及病灶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单纯淋巴结转移残留或复发,只需要清扫淋巴结;涉及颈部较低部位,或纵隔多个淋巴结转移,可经胸手术清扫;局部复发侵犯气管者可考虑气管袖套式切除吻合;局限性骨、肺转移可行姑息性病灶切除。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再次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从美观考虑,一般经原切口或扩大的原切口径路;气管前、初次手术未骚扰的上极或下极优先分离进入,以便找到理想的手术层次;中央组淋巴结初次手术未清扫者,需要常规彻底清扫;由胸锁乳头肌与颈内静脉间隙进入颈深淋巴结区往往可避开初次手术的粘连;游离胸锁乳头肌尤其是后缘,便于清扫颈后三角区淋巴结;清扫锁骨上淋巴结时注意保护颈内静脉、锁骨下血管和胸导管。全程解剖和保护喉返神经,特别是近入喉部。尽可能辨别和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避免过度骚扰原甲状腺上极附近,可以至少有效保留双侧上位甲状旁腺。
黄教授还举例介绍了2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病例:第1例为30岁女性,7年前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三次行碘131治疗。但术后TG均未低于5,入院前TG为31, MRI及PET-CT提示左锁骨上血管后上方淋巴结转移。再次行手术清扫,左侧锁骨上淋巴结3/7转移。术后TG降至0.37。另1例系57岁女性,三次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本次CT和PET-CT提示中央组及上纵隔转移数量多且有融合,再次手术行双侧残余甲状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累及皮下组织;右侧未见癌组织;右侧中央组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17/24,颈侧区5/12。
上海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吴毅教授详细地介绍了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清扫术的类型、原则和并发症防治。颈部淋巴清扫术分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功能性颈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和根治性颈清扫术。主要治疗原则:既要保证肿瘤的治愈率又要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度重视综合治疗和功能保全与重建手术。其主要并发症包括:
低钙血症:双侧Ⅵ区清扫时,一定要注意对双侧上位甲状旁腺的保护。低钙症状常发生在手术后 3 天之内,应常规监测血钙。出现低钙血症时首先应静脉补钙,逐渐转为口服补钙。
乳糜漏:以左侧多见,术中应仔细结扎颈内静脉角外侧的组织,直至静脉角上方。术后一旦出现乳糜漏,可采用强负压吸引,同时禁用高脂饮食。如每日引流量大于500 ml ,应及时手术探查结扎胸导管;如局部清扫彻底无法缝扎,尚可转移邻近组织瓣填塞。
喉返神经损伤:在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需常规全程显露颈部喉返神经,应注意避免过分游离神经影响血供;避免过分牵拉,造成神经损伤;神经入喉处应仔细止血,缝扎时避免夹带神经;同时要注意喉返神经解剖变异,避免误伤。如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必须行气管造瘘,以免术后窒息。
神经根瘤:颈清扫术后残留的颈Ⅱ、Ⅲ、Ⅳ神经根,时间长久时常出现神经根瘤,临床触诊似淋巴结,有触痛,一般无需处理,难以鉴别时可通过穿刺明确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陈曦教授介绍了94例多发性内分泌瘤MEN的诊治情况。其中含30例MEN1,MEN2a59例,MEN2b4例,绝大多数为1997年后采用基因测序后发现的病例。MEN临床表现多样性:MEN1主要累及甲状旁腺,胰肠内分泌,垂体,肾上腺,其中50%为累及两个腺体;MEN2主要为甲状腺髓样癌(近3/4),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近1/2),甲状旁腺增生。需要全面采集病史,进行生化和影像学检查。对多腺体或多发的单腺体病变,双侧腺体病变,年轻的内分泌患者,或MEN一级亲属,要提高警惕。基因筛选和测序并且绘制家族图谱对MEN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甚至早期可以发现无症状的携带者。MEN1系抑癌基因11q13突变,MEN2则为RET原癌基因10q11.2突变。MEN1主要治疗目标为改善生活质量,切除病变,保全功能,减少复发;MEN2宜早期处理和根治恶性病变。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郑宏良介绍了喉返神经术中监测和损伤修复的进展。目前外科医生主要靠目测来判断喉返神经。喉返神经钝挫伤和拉伤通常是看不见的,术中很难判断,因此术中监护喉返神经是有意义的。
郑教授报告了喉返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颈袢主支”放电与喉内收肌同步,膈神经与喉外展肌呈同步放电,为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或膈神经转位术提供了电生理依据。发生喉返神经断裂伤18个月后喉肌仍可见较多肌纤维组织,为临床晚期喉返神经修复提供了组织病理学依据
他们探查349例喉返神经损伤,发现损伤部位以环甲关节下方多见,提示术中要特别注意该部位的解剖。其中病程5个月内适合神经减压的41例,减压后89%的声带恢复正常的运动,其余11%例嗓音也恢复正常。对探查发现不适合减压的单侧声带麻痹302例,行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98%嗓音恢复正常,总有效率100%。 对探查发现不适合神经减压的双侧声带麻痹,采用膈神经移植术,移植侧85%(16/19)的声带恢复生理性外展功能;而另一侧采用传统方法?神经肌蒂植入术,仅23%恢复轻微的外展运动。
六院外科樊友本教授介绍1例漏诊的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教训。病人因体检发现CEA增高,反复胃镜,肠镜和CT检查均正常,最后甲状腺超声发现1CM结节和化验降钙素升高,甲状腺癌手术后CEA和降钙素迅速下降到正常。
MILAS介绍美国甲状腺癌的诊治情况。在1973-2000年,美国甲状腺癌病人增长2.4%,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病人增长2.9%。1998~2002年甲状腺癌病人中直径<1.0cm的占49%,直径1.1~2.0cm占38%。甲状腺癌十年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从12%到10%,再到7%;男性十年死亡率要高于女性(13%vs7%)。甲状腺癌发生淋巴转移与原发灶大小密切正相关,乳头状癌大于5mn, 滤泡状癌大于20mn,就易发生淋巴转移,宜常规中央区清扫。小于10mm的乳头状癌,施行单侧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术没有区别;但对大于10mm的乳头状癌,宜行甲状腺全或近全切除术,腺叶切除术会增加15%复发率和31%死亡率。30%美国外科医师做术前和术中B超检查,超声检查改变了1/3病人的治疗策略。MILAS认为,甲状腺癌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疾病,需要多种诊治手段和个体化治疗。
因超声和FNA对滤泡性肿瘤难以鉴别诊断,MILAS还报告她利用RT-PCR检测外周血肿瘤标志物TSHR mRNA的结果,如为阳性,直接做甲状腺全切除术。通过文献复习,MILAS发现乳腺癌是甲状腺癌病人中最多的第2次发生的原发癌,两者易相互并发,多在5年内,多为早期较小,因此建议对甲状腺癌病人常规乳腺钼靶筛选,乳腺癌病人常规颈部超声检查。
甲旁亢诊治
六院核医学科朱瑞森教授介绍了甲旁亢的MIBI、SPECT断层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要点。重点介绍放射引导下甲状旁腺手术,其方 法为 术前1小时注射99m Tc-MIBI200MBq,术中用Probe 探查高功能(高摄取)甲旁腺。优点:1、r-probe可简便而迅速的正确引导外科医生发现病变位置。2、r-probe有助于评估手术摘除病变组织的彻底性。3、对PHPT(单腺瘤)诊断正确率达90%;有助于异位高功能甲旁腺的诊断;对继发性甲旁亢特别有价值。
六院外科樊友本教授报告了该院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MIVAP),共30例,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2(23~78)岁,骨型20例,肾结石5例,肾骨型5,血钙和PTH (95-762 pg/ml)均升高,术前定位依靠B超和MIBI(有时加CT)。入选标准:单个腺瘤,排除增生/恶性/异位;无颈部放射或手术史;无甲状腺炎症或明显肿大;术前再次超声体表定位;如术中冰冻增生或癌转为开放手术。结果:2例因伴发的甲状腺瘤太大中转,手术平均时间40(20~ 70)min,出血量在10~30ml,不放置引流,另附加甲状腺腺瘤切除术4例,术后平均住院4天。术中冰冻和病理全部证实甲旁腺瘤,无声嘶、呛咳,气急,短暂性低钙血症18例,经短期静脉和口服补钙痊愈,美容效果满意,6例基本看不见疤痕,术后骨痛缓解,复查PTH/血钙正常,B超和MIBI检查未见复发。认为掌握好甲状旁腺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具备较丰富的常规手术经验和内镜操作技巧,MIVAP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行的治疗,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邹强教授介绍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经验。共20例,其中男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2.4(35-74)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9.1(1-18)年,14例血液透析时间平均9.1(6-20)年, 1例腹膜透析8年;术前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平均值1554.24±393.06ng/L,其iPTH持续>500ng/L平均时间为9.7月。B超对甲状旁腺的检出率为96.2%。施行了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外科治疗,1例前臂移植处复发再手术,1例颈部残留复发再手术,共22次手术。20例患者共切除增生性甲状旁腺62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血钙正常, 术后3个月血全段甲状旁腺素平均为148.2ng/L。认为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安全可行的, 近期疗效满意。
美国克里夫兰Mira Milas介绍了美国甲旁亢诊治情况。1998年75%双侧颈部探查,颈部切口5~10cm,很少使用术中快速PTH测定,2008年,75%单侧探查,颈部切口3~4cm,仅5%的医生采用2~3cm的小切口,半数医生未用术中PTH测定。争论的焦点是手术中探查一个还是四个甲状旁腺。美国两个内分泌外科中心共828例双侧甲状旁腺探查病人中,单侧腺瘤占71%,双侧腺瘤15%(近半数为双侧上位旁腺),增生13%。Mira报告916例PHPT病人,68%为单个腺瘤,32%为多腺体疾病(MGD)。MIBI和超声只能发现出MGD22%,漏诊10% 。在单个病灶切除后,术中qPTH只在22%MGD病人中仍维持升高。总共16%MGD(一半)病例依靠进一步术中探查确诊。Mira希望单病灶探查(微创)甲状旁腺手术取得好的结果,但质疑会遗漏异常腺体从而增加了复发率。
多科协作
上海交通大学解剖教研室丁文龙教授详细介绍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应用解剖。喉返神经在下动脉或其分支后面上行,这种情况最多见,下动脉一经结扎、切断,便可暴露神经。喉返神经在下动脉或其分支的前面。甲状腺内翻时神经会被提起,有被结扎误伤的危险。喉返神经在下动脉分支之间穿行。这种情况在将甲状腺叶内翻以结扎下动脉时,喉返神经也将被提起而致误伤。须先将神经后面的动脉分支切断,然后再提起或切除甲状腺时才不致伤及神经。在“不返的喉返神经”,由于其不进入胸腔,有时直接从迷走神经分出,仅在甲状腺下动脉的前面下行,随即绕过动脉之后上行。这种情况下处理下动脉时最易造成损伤。
六院内分泌科刘芳教授介绍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丙基硫氧嘧啶,直接作用于甲状腺滤泡,起效快,半衰期短,适合于抢救甲亢危象和围手术期用药,需每日三次给药,对肝脏影响较大,其50mg相当于他巴唑5mg。建议联用心得安和小剂量优甲乐,心得安既有降低心率作用,又有抑制T4向效能更高的T3转化,优甲乐可以抑制甲状腺肿大。术中注意勿反复按压甲状腺。
内分泌科包玉倩教授对美国06ATA《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进行解读,新指南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指南强调了超声检查在术前诊断及长期随访中的价值,增加了关于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处理,补充了Tg测定及rhTSH应用的资料,全面介绍了131I的副作用。高清晰甲状腺超声检查是评价甲状腺结节最敏感的检查方法。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结节恶性变的特征:微小钙化;‚结节边缘不规则;ƒ结节内血流信号紊乱。指出三项特异性高,均达到>80%,但敏感性较低,29%-77.5%。单独一项特征不足以诊断恶性病变。如同时存在2种以上特征或低回声结节中出现其中一个特征时,诊断恶性病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7%-93%。指南提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长期随访,若具备下列所有条件为无病状态:没有存在肿瘤的临床证据;没有存在肿瘤的影像学证据;无抗体干扰情况下,用TSH抑制治疗或h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不高。指南补充了Tg测定及rhTSH应用的资料,多种甲状腺疾病可导致血清Tg水平升高,测定Tg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没有帮助。在未经刺激的情况下检出了Tg,或在被刺激的情况下Tg>2 ng/ml,则应行颈部超声和胸部薄层(5-7 mm)螺旋CT查找,肿瘤转移灶血清Tg水平检测是监测残留或转移病灶的重要方法,对甲状腺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全面介绍了131I的副作用,131I治疗对许多甲状腺癌患者有显著疗效,但其最佳治疗剂量尚未确定。长期使用放射性碘对唾液腺、男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增加继发腮腺肿瘤、胃肠道肿瘤、膀胱肿瘤和结肠癌等疾病的危险性。
六院超声科胡兵教授报告了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超声诊断治疗进展。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点为:肿瘤边界不规整,呈锯齿状或蟹足状;内部呈不均质回声;可见点状或簇状钙化点;囊变时常液化不全;CDFI有新生血管和动静脉瘘现象。基于组织发生不同的病理学改变时其硬度往往有所变化,用特殊探头对甲状腺组织加压,使之产生纵向应变,计算出组织弹性系数分布,形成弹性图像,定量判断组织弹性信息,为常规超声提供了额外的诊断信息,可能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应用甲状腺超声造影有助于对缺血性病灶的检出,采用术中超声有助于细小结节的定位诊断。
胡兵教授还对甲状腺细针穿刺及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了详细介绍, 在已消毒或用消毒塑料套包裹的超声探头引导下穿刺,宜快速进针,多部位和多方向抽吸或活检枪组织切割取材,尤其是对可疑癌性结节。还介绍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无水酒精注射硬化治疗。适用于甲状腺囊性结节或小于2.5cm的实性结节;且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无恶性征象者。一次治疗如结节<1cm宜控制3个以内,1~2cm结节2个以内,>2cm结节1个。2002年12月起我院为102例病人217个结节共502次酒精注射治疗,其中女性65例,男性37例,年龄18岁-65岁;单发62例,多发40例;囊性或囊实性结节73个,实性144个; >3cm 39个, >1cm111个,<1cm 67个。疗效:均缩小:>2.5cm,缩小75%-85%,<2.5cm缩小95% 以上;仅1/502发生轻微并发症。
六院放射科庄奇新教授介绍了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各种病变影像特点,64排CT或MRI的多平面重建,除了解甲状腺甲状旁腺本身的病变外,能显示对周围器官的影响。部分疑难病人,PET-CT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六院病理科张惠箴教授图文并茂讲授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病理诊断进展。细针抽吸活检(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医学处理方面的收益从15%上升到40%,FNAB对甲状腺癌的敏感性65~98%,特异性72~100%。甲状腺瘤分为非典型性腺瘤等四个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含滤泡型等七个亚型,其诊断主要依靠核的明显改变,或伴有侵润性生长和砂砾体。靠TG、CK19和Galectin-3等多种抗体免疫标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已经变成我院常规。但免疫组化和电镜对滤泡型腺瘤和滤泡型腺癌无法鉴别,主要鉴别依靠镜下包膜和血管侵润,这能解释穿刺和冰冻难以诊断的原因。甲状腺滤泡癌分为微侵润和广泛侵润性两类。淋巴结出现甲状腺滤泡除极少数是甲状腺异位外,绝大多数是甲状腺癌转移。张教授还介绍了甲状腺低分化癌、未分化癌、髓样癌、恶性淋巴瘤、来源于肾透明细胞癌或乳腺癌的甲状腺转移癌,以及甲状腺癌的转移灶。
六院核医学科陆汉魁教授报告了甲亢和甲状腺癌放射性碘(131I)治疗。131I治疗甲亢的机理是,使甲状腺滤泡受到损害,阻止其重新分裂生长。适用于已经接受过内科或外科治疗,但仍复发、长期不愈,或伴有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出现的甲亢患者。131I治疗基本不会影响生育和增加遗传损害,一般也不会引起甲亢危象。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前提为预期病灶摄取131I,且治疗利大于弊。接受131I治疗的主要参考指标包括:Tg>10ng/ml;治疗前肿块>2cm;合并淋巴结转移;合并远处转移;131I诊断性扫描阳性。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率3-6倍,远处转移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31I治疗转移灶的目标是消除转移灶或延缓进展。131I治疗的原则和安全要求虽不变,但多数病人有个体差异。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外科王存川教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高力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樊友本教授分别为大会作经胸乳途径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术,内镜辅助甲状腺叶切除术和内镜辅助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精彩手术演示。大会对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现况和未来发展、甲状腺癌的规范治疗、甲状腺外科的专业化建设及多科协作诊治进行了积极探讨。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一半以上为三级医院内分泌外科或头颈甲状腺外科专科医师。参加本次会议84.2%的专家和代表认为大型三级医院应成立甲状腺专科,43.9%还未做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65%未开展胸乳途径甲状腺手术,其中90%以上的表示准备做这种手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办的本次甲状腺疾病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上海《外科理论和实践》总编辑,瑞金医院林言箴教授亲临会场探讨点评,盛赞本次甲状腺、甲状旁腺会议办得新、专和精,组织出色,认为专业分科发展汹涌,基础医学突飞猛进,临床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创新,得紧随时代,加强交流。全国外科学会副主委、内分泌学组组长刘永锋教授也对大会发来贺词和问候。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