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
- 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
- 低血钙危象
- 解读维生素D中毒
- 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
- 肥胖症对儿童健康危害(讲稿)
- 关于开展维生素D检测的通知
- 血钙检查“坑爹”吗
- 推荐促长的运动处方
- 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2
- 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1
- 过敏原检测小册子--来至武汉市...
- 赛增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说明书...
- 生长激素(GH)的流程
- 如果真是遗精的话,那孩子还有多...
- 社会心理性身材矮小
- 社会心理性身材矮小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解读钙中毒
- 解读维生素D中毒
- 宝宝健康学校课件--佝偻病
- 一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型糖尿病临床路径(1)
- 身材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 抑那通说明书
- 预约挂号服务
- 低血钙危象:
- 高血钙危象
-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
- 甲状腺危象
- 性腺疾病的检查
- 男性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的治疗
- 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达菲林)
- 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 肥胖症的治疗误区
- 肥胖症的家庭护理及预防要点
- 肥胖的家庭自我诊察
- 肥胖病的危害
- 肥胖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肥胖病的诊断
- 肥胖病的鉴别诊断
- 肥胖病的预防
- 小儿肥胖病的治疗
- 复方戊酸雌二醇片
- 戊酸雌二醇注射液说明书
- 炔雌醇片说明书
- 甲孕酮说明书
- 己烯雌酚;注射液;说明书
- 己烯雌酚片说明书
-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说明书
- 雌酮硫酸酯哌嗪片说明书
- 倍美力片说明书
- Turner综合征雌孕激素治疗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 女2005年0~18岁儿童青少...
-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职业卫生...
- 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关知...
- 从日本入境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医...
- 常见低磷食物列表
- 磷的食物来源
- 低磷饮食
- 常见高磷食物列表
- 你会吃碘盐吗?贮存和食用碘盐应...
- 补充碘的方法
- 今天你吃碘(I)盐了吗?人每天...
- 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
- 碘化钾片在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
- 碘及碘化物的不良反应
- 碘化钾片说明书
- 甲低,平时吃东西要禁忌什么?
- 青春期发育类型
- 乳房发育的规律
-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说明书
- 盐酸精氨酸注射液说明书
- 左旋多巴片说明书
- 盐酸可乐定注射液说明书
- 碘化钾片说明书
- 优甲乐说明书
- 左甲状腺素钠片说明书
- 甲状腺片说明书
- 丙硫氧嘧啶说明书
- 甲巯咪唑说明书
-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性早熟诊疗...
- 让孩子长高的私家秘方
- 越来越多的孩子性早熟
- 矮个父母的孩子不一定矮
- 真性性早熟有什么危害?
- 对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断和治...
- 性激素正常值
- 我家宝宝在出世的17天发现有甲...
- 孩子八周岁,体重已达50公斤,...
- 孩子增高,应如何补钙?
- 治疗孩子矮身材!
- 增高补品有效吗?
- 把握儿童生长的最佳时期
- 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先天因素...
- 儿童矮小,警惕心理问题
- 如何避免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 盲目补铁有碍儿童生长发育
- 儿童医院数据显示:约1%婴儿吃...
- 内分泌激素对身高的影响
-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 怎样确定孩子进入了生长期?
- 关注孩子的身高
- 特纳综合症
- 身材矮小多数情况下也是病
- 遗传身高计算方法(转)
- 儿童长个的3个良机
-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 作者:陈寿康|发布时间:2011-03-17|浏览量:433次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11-03-15 20:49:25 |
|
1. 什么是“核事故”?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内分泌科陈寿康 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2. 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3.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4. 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 任何一次事故,不管是否已经或并没有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疲损和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并且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同时医学工作者应对工作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5.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对此首先要贯彻预防的原则。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6. 哪些人员应接受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 灾后应对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员给予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通常,直接卷入大规模灾难或者丧亲、财产损失的幸存者是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援助的潜在受灾者;其次是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庭;从事救援或搜索的人员或者帮助进行重建或康复工作的成员和志愿者也应考虑在内;在临近灾难场景时易感性高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而需要帮助。 7. “隐蔽”指的是什么? 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 8. “撤离”指的是什么? 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9. 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 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 10、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多大的辐射剂量,它对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取决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公众受到的剂量可能会在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围。世界人均天然辐射本底剂量是2.4mSv/年,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mSv。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Gy时,才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然而,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的输运后,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11. 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早期是指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12. 中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13. ?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14. 一旦出现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应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出现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15. 什么情况下采取隐蔽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就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 隐蔽一段时间及烟羽通过后,隐蔽体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进行通风是必要的,以便将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较清洁的水平。因而对持久的释放而言,隐蔽的防护效果较差。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16. 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就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剂量减少约90%。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只要告诉有关人员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要防止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未受到污染的地区。
17.“服碘防护”指的是什么?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将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分发给居民服用,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 18. 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19. 服用稳定性碘应注意什么?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20. 碘片(KI)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应该服用多少量?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碘化钾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接触放射性碘可导致甲状腺癌显著增加,特别是幼儿。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中蓄积。在暴露前预防性服用碘化钾,可防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并降低甲状腺癌的长期风险。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然而,在长期持续性释放状况下,则有可能出现重复照射的情况。 再次强调,只有在暴露于放射性碘之前就服用碘化钾,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 21. 什么情况下应控制食物与饮水? 当食品和饮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食用或饮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国家标准将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消费食品,一类是牛奶、婴儿食品和饮水;对不同核素分别规定了需采取干预行动的浓度水平。 22. 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的发现,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最早发现放射性的是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1896年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矿的荧光现象时发现铀盐矿发射着类似X射线的穿透性辐射。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从铀矿中发现了另一个能发射射线的新元素??钋,四年后她又发现了镭,居里夫人建议把物质能够自发发出射线的性质称之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放射线后将变成新的同位素,新同位素可能是放射性同位素,也可能是稳定同位素,而这一过程则称为放射性衰变。 23. 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受到哪些辐射照射? 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mSv,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mSv,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mSv,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mSv,食入为0.3mSv。可以看出氡是最主要的照射来源。
24. 人们的哪些活动也有放射性?
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mSv/年。戴夜光表每年有0.02mSv;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mSv;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mSv;一次X光检查0.1mSv等等。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