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恩庆主任医师
-
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男人的这4种行为是最伤肾的,比...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二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六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一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三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八卷
- 德国医学教授胡贝笛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七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四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五卷
- 大?敬节伤寒论条文
- 中医临床大师叶天士
- 叶天士医案导读
- 《黄帝内经》简介
- 《难经》简介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 《临证指南医案》第十卷
- 专利的重要性2
- 小陷胸汤治胃胀案
- 《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第八
- 《备急千金要方》耆婆万病丸
- 治女性不孕验方
-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病
- 王绵之用药经验
- 烧?散案
- 赤石脂禹余粮方案
- 蜜煎导方案
- 桃花汤案
- 猪肤汤案
- 半夏散及汤案
- 瓜蒂散案
- 牡蛎泽泻散案
- 芍药甘草汤案
- 白头翁汤案
- 乌梅丸案
- 炙甘草汤案
- 苓桂术甘汤案
- 吴茱萸汤案
- 麻黄升麻汤案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案
- 黄连阿胶汤案
- 桂枝附子汤案
- 桂枝人参汤案
- 真武汤案
- 附子理中汤案
- 当归四逆汤案
- 四逆散案
- 干姜附子汤案
- 白通加猪胆汁案
- 通脉四逆汤案
- 四逆加人参汤案
- 四逆汤案2
- 四逆汤案
- 猪苓汤案
- 五苓散案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案
- 旋复代赭汤案
- 黄芩汤案
- 干姜芩连参汤
- 黄连汤案
- 附子泻心汤案
-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
- 甘草泻心汤案
- 半夏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案
- 十枣汤案
- 大陷胸汤案
- 小陷胸汤案3
- 小陷胸汤案2
- 小陷胸汤案
- 抵当丸案2
- 抵当丸案
- 抵当汤案
- 桃核承气汤案
- 火麻仁丸案
- 大承气汤案2
- 大承气汤案
- 小承气汤案(黄锦芳)
- 小承气汤案(张意田)
- 小承气汤案(许叔微)
- 小承气汤案
- 调胃承气汤案2
- 调胃承气汤案
- 竹叶石膏汤案
- 白虎加人参汤案6
- 白虎加人参汤案5
- 白虎加人参汤案4
- 白虎加人参汤案3
- 白虎加人参汤案2
- 白虎加人参汤案1
- 白虎汤案2
- 白虎汤案1
- 栀子柏皮汤案
- 栀子豉汤案2
- 栀子豉汤案1
- 柴胡桂枝汤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 大柴胡汤案(傅爱川)
- 大柴胡汤案(王肯堂)
- 大柴胡汤案(许叔微)
- 小柴胡汤案3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2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
- 葛根芩连汤案(姜佐景)
- 葛根芩连汤案
- 麻黄附子甘草汤案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2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
- 麻杏石甘汤案(姜佐景)
- 麻杏石甘汤案(曹颖甫)
- 小青龙汤案(朱阜山)
- 小青龙汤案(姜佐景)
- 小青龙汤案
- 大青龙汤案
- 越婢汤案
- 麻黄芍药人参汤案
- 麻黄汤证案(陶节庵)
- 麻黄汤证案3
- 麻黄汤证案2
- 麻黄汤证案1
- 桂枝二麻黄一汤案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案
- 桂枝加大黄汤案
- 桂枝加桂汤案(姜佐景)
- 桂枝加桂汤案
- 小建中汤案(曹颖甫)
- 小建中汤案(王旭高)
- 小建中汤案
- 桂枝甘草汤案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案
- 许叔微医案
- 王子政医案
- 张隐庵医案
- 吴鞠通医案
- 李士材医案
- 许叔微桂枝汤案
- 桂枝汤证
- 腹部漏疮
- 多发性毛囊炎
- 银屑病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遗尿
- 风湿热
- 糖尿病3
- 糖尿病2
- 糖尿病1
- 子宫肌瘤
- 失眠3
- 失眠2
- 失眠1
- 美尼尔氏综合征
- 高血压病3
- 高血压病2
- 高血压病1
- 便秘
- 泄泻4
- 泄泻3
- 泄泻2
- 泄泻1
- 呕吐3
- 呕吐2
- 呕吐1
- 腹痛4
- 腹痛3
- 腹痛2
- 腹痛1
- 胁痛4
- 胁痛3
- 胁痛2
- 胁痛1
- 胃脘痛4
- 胃脘痛3
- 胃脘痛2
- 胃脘痛1
- 鼻息肉
- 肥厚性鼻炎
- 失音4
- 失音3
- 失音2
- 失音1
- 支气管扩张
- 喘息性支气管炎
- 咳嗽2
- 咳嗽1
- 大叶性肺炎2
- 大叶性肺炎1
- 尿路感染合并肺炎
- 高热昏迷3
- 高热昏迷2
- 高热昏迷1
- 温毒
- 猩红热3
- 猩红热2
- 猩红热1
- 大头瘟2
- 大头瘟1
- 流行性腮腺炎3
- 流行性腮腺炎2
- 流行性腮腺炎
- 春温4(重症肌无力合并重感冒)
- 冬温2
- 冬温1
- 秋燥(支气管炎)
- 秋燥(上呼吸道感染)
- 伏暑(肺炎)
- 湿温5
- 湿温4(肠伤寒)
- 湿温3
- 湿温2
- 湿温1
- 赵绍琴辨治湿热十法
- 冰伏
- 寒凝(胃肠型感冒)
- 凉遏
- 湿阻
- 暑温4
- 暑温3
- 暑温2
- 暑温1
- 春温3
- 春温2
- 春温1
- 风温7
- 风温6
- 风温5
- 风温4
- 风温3
- 风温2
- 风温1
- 赵绍琴学术经验
- 2011中文核心期刊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专利注意事项
- 广东民间中草药验方
- 中医验方书名录
- 汤头歌诀2
- 汤头歌诀
- 中药歌诀
- 凉茶配方
- 草药总论
- 广东凉茶方
- 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和建议
- 对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及评论
- 学《中医药膳》有感
- 学中医药膳与食疗有感
- 学习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反思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感想
- 民间草药药性赋
- 三桠苦的单验方
- 治流感验方
- 老子道德经
- 中医食疗常识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中药四百味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小儿遗尿验方精选
- 用药传心赋
- 老年快乐七件法宝
- 中药无铅膏药基质制备方法
- 朱良春的用药经验
- 格物致知 识中药
- 牙痛霜
- 任应秋中药随笔
- 中医内科临证歌诀
- 大医精诚
- 药性赋
- 养生秘诀
- 百字铭
- 草药总论
- 作者:李恩庆|发布时间:2010-07-14|浏览量:1278次
前人相传授,意在概括中。
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
中空消水肿,有刺能排脓,
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李恩庆
叶缺能止痛, 肿节治跌打,
有毛能止血,有刺善驱风,
藤茎祛风湿,质重能镇静。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
花叶能升散,子实专下行,
味苦能泻火,味甘补气雄,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
咸味软坚好,辛辣善温中,
麻辣治蛇咬,芳香功止痛,
最是辨形色,妙用自无穷。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
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
果实熟未老,核熟方有功。
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
病魔相烦扰,药到遁无踪。
中草药千年之经验总结
下面介绍的是一学即会的中草药辨认方法与自救术,乃吾师所传,适用于偏远山区及缺医少药的农村或者外出旅游或交游时遇到的一些突发疾病时适用。
歌诀:
中空草木可治风,
叶枝相对治见红,
叶边有刺皆消肿,
叶中有浆拔毒功,
毒蛇咬伤就地医,
内血面白必戒酒,
忍气吞声验内伤.
歌诀解释:
1.草木中空善治风:凡是草木中间见空心的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
2.叶枝相对治见红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同向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
3.叶边有刺皆消肿: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
4.叶中有浆可拔毒: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即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5.毒蛇咬伤就地医:凡毒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拔足狂奔.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十米平方范围内即可找到解药(按上面第4点寻找).
6.内血面白必戒酒:凡内伤出血的病人必面白口渴,此时不论服用何药物切忌与酒同服.
7.忍气吞声验内伤:跌打损伤,外伤为轻,内伤为重.一般四肢,肌肉损伤红肿为外伤,那么如何辨别内伤呢:令伤者深吸一口气如吞东西一样吞落咽喉,然后闭住呼吸到确实憋不住时再呼出,在憋气过程中如自觉伤处犹如针扎样刺痛或刀割样痛,重者则不敢憋气此即为内伤之症.然后辩伤在何脏进行治疗.
以上虽简单几句,可能在危急之时可以自救救人,望同好熟记背好.
草药歌诀
毛大丁草一枝香,活血行气消腹胀。
八仙拉拉猪殃殃,解毒消肿接骨良。
一枝黄花满山黄,感冒跌打蛇咬伤。
连钱草即活血丹,利尿排石瘀肿散。
清肝明目千里光,清热解毒疖痈散。
利尿排石过路黄,善治疔疮跌打伤,
白果止带还治喘,苎根止血把胎安,
解毒消肿用马兰,痈疖扭挫蜂螫伤。
芳香化湿选佩兰,经闭腹痛效非常。
胃溃疡用仙人掌,行气止痛青木香。
灯笼草治天泡疮,半边莲疗毒蛇伤。
大蓟可治烫火伤,凉血止血有擅长。
小茴理气疗诸疝,散寒和胃止痛良。
肝炎宜服田基黄,肝胆湿热用虎杖。
泻肝火须用龙胆,消疳积宜选爵床。
半枝莲清热除疳,鹿茸草清肺平喘。
凉血降压臭牡丹,清热解暑西瓜霜。
铃茵陈利湿退黄,朝天罐补肾益肝。
南五味和胃消胀,潮涨盐止咳定喘。
红背羊蹄一点红,清热解毒亦消肿。
女菀野蒿一年蓬,清热助消治牙痛。
土牛膝治经闭痛,引药下行小便通。
土荆芥杀钩蛔虫,苦温有毒量适中。
鸟蔹莓叫五爪龙,散瘀解毒消痈肿。
大粪蛆名五谷虫,消积导滞治疔痈。
蛇舌草治阑尾肿,清热解毒将癌攻。
半枝莲治肝硬化,活血化瘀利湿用。
红藤败毒治肠痈,活血消肿经络通。
月季调经月月红,活血消肿花根用。
关节炎用八角枫,散瘀止痛能祛风。
类风癫痫用地龙,清热镇痉熄肝风。
止咳定喘千日红,疏风散热水蜈蚣。
鼻衄止血宜瓦松,排脓消肿用芙蓉。
石苇排石疗尿红,麦冬润肺养阴功。
疔疮疽疖苍耳虫,祛风通络路路通。
预防流感宜贯众,疏肝理气香附崇。
强筋壮骨杜仲用,利胆退黄茵陈功。
南蛇藤乃过山龙,痧胀风湿筋骨痛。
黄毛耳草地蜈蚣,清热除湿解暑中。
忍冬解毒脉络通,半夏止呕痰湿穷。
桔梗止咳亦宽胸,大黄泻下还退肿。
荆芥防风风寒用,银花连翘风热宗.
利湿退黄马蹄金,消食利胆鸡内金。
消肿利水四叶苹,补中益气土人参。
牛筋草清暑养神,女贞子补养肝肾。
祛风利湿觅白英,跌打损伤寻陆英。
蛇莓三叶疔疖平,蛇含五爪风湿灵。
乌药行气疗诸淋,山药补肺益肾精。
小旋花名坭灯芯,泻火凉血治鼻衄。
扶芳藤乃对叶肾,舒筋活络壮腰肾。
外科榔榆疗效灵,妇科益母不虚名。
儿疳蝉蜕和灯芯,夜盲猪肝夜关门。
积雪草与满天星,行气利水疗石淋。
蒲公英和紫地丁,清热解毒痈疽平。
荷叶莲房莲子心,解暑安胎心火平;
竹茹竹沥竹卷心,止呕化痰暑热清。
鸭跖草高热可清,马齿苋泻痢立停。
补肾益精鸡矢藤,肝肾双补菜头肾。
虚汗淋漓花麦肾,腰虚腿疼荔枝肾。
劳倦红白对叶肾,补肾强身治根本。
寒者温之热宜清,虚则补益实泻应。
青草药歌诀
肉质性清凉,有毛便退黄.
乳汁多含毒,锯叶破血凉.
方骨主疏散,扁骨主胃肠.
空心驱风好,有刺排脓疮,
披针叶凉血,心形叶性刚.
竹形叶利水,黄花解毒强.
辛臭可杀虫,芳香能止痛.
此是一般法,临症要审量.
草药辩性歌
大地草木须辨别,各样性能皆不同.
有毛清风止痛痒,有刺凉血解毒功.
枝圆行血入内脏,茎方疏散淤滞通.
中空能通表里气.软藤横行筋骨中.
叶滑粘腻多有毒,奇花异草莫乱撞.
开花颜色要观察,蓝黄赤白紫与红.
黄花散气通积滞,赤花破淤活经络.
白花清肺能润燥,紫花祛淤血中通.
红花破积消血肿,蓝花味苦属寒药,
红黄酸涩性主温,赤花味辛性为热,
白花味平降火功.贴地沾泥退肿红,
方枝生毛能消风,尖叶生刺除积痛,
枝红肉黄活血通,凉利之药生湿地,
破积之药产高峰.解表草药路边坡,
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