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恩庆主任医师
-
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男人的这4种行为是最伤肾的,比...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二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六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一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三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八卷
- 德国医学教授胡贝笛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七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四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五卷
- 大?敬节伤寒论条文
- 中医临床大师叶天士
- 叶天士医案导读
- 《黄帝内经》简介
- 《难经》简介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 《临证指南医案》第十卷
- 专利的重要性2
- 小陷胸汤治胃胀案
- 《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第八
- 《备急千金要方》耆婆万病丸
- 治女性不孕验方
-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病
- 王绵之用药经验
- 烧?散案
- 赤石脂禹余粮方案
- 蜜煎导方案
- 桃花汤案
- 猪肤汤案
- 半夏散及汤案
- 瓜蒂散案
- 牡蛎泽泻散案
- 芍药甘草汤案
- 白头翁汤案
- 乌梅丸案
- 炙甘草汤案
- 苓桂术甘汤案
- 吴茱萸汤案
- 麻黄升麻汤案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案
- 黄连阿胶汤案
- 桂枝附子汤案
- 桂枝人参汤案
- 真武汤案
- 附子理中汤案
- 当归四逆汤案
- 四逆散案
- 干姜附子汤案
- 白通加猪胆汁案
- 通脉四逆汤案
- 四逆加人参汤案
- 四逆汤案2
- 四逆汤案
- 猪苓汤案
- 五苓散案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案
- 旋复代赭汤案
- 黄芩汤案
- 干姜芩连参汤
- 黄连汤案
- 附子泻心汤案
-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
- 甘草泻心汤案
- 半夏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案
- 十枣汤案
- 大陷胸汤案
- 小陷胸汤案3
- 小陷胸汤案2
- 小陷胸汤案
- 抵当丸案2
- 抵当丸案
- 抵当汤案
- 桃核承气汤案
- 火麻仁丸案
- 大承气汤案2
- 大承气汤案
- 小承气汤案(黄锦芳)
- 小承气汤案(张意田)
- 小承气汤案(许叔微)
- 小承气汤案
- 调胃承气汤案2
- 调胃承气汤案
- 竹叶石膏汤案
- 白虎加人参汤案6
- 白虎加人参汤案5
- 白虎加人参汤案4
- 白虎加人参汤案3
- 白虎加人参汤案2
- 白虎加人参汤案1
- 白虎汤案2
- 白虎汤案1
- 栀子柏皮汤案
- 栀子豉汤案2
- 栀子豉汤案1
- 柴胡桂枝汤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 大柴胡汤案(傅爱川)
- 大柴胡汤案(王肯堂)
- 大柴胡汤案(许叔微)
- 小柴胡汤案3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2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
- 葛根芩连汤案(姜佐景)
- 葛根芩连汤案
- 麻黄附子甘草汤案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2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
- 麻杏石甘汤案(姜佐景)
- 麻杏石甘汤案(曹颖甫)
- 小青龙汤案(朱阜山)
- 小青龙汤案(姜佐景)
- 小青龙汤案
- 大青龙汤案
- 越婢汤案
- 麻黄芍药人参汤案
- 麻黄汤证案(陶节庵)
- 麻黄汤证案3
- 麻黄汤证案2
- 麻黄汤证案1
- 桂枝二麻黄一汤案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案
- 桂枝加大黄汤案
- 桂枝加桂汤案(姜佐景)
- 桂枝加桂汤案
- 小建中汤案(曹颖甫)
- 小建中汤案(王旭高)
- 小建中汤案
- 桂枝甘草汤案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案
- 许叔微医案
- 王子政医案
- 张隐庵医案
- 吴鞠通医案
- 李士材医案
- 许叔微桂枝汤案
- 桂枝汤证
- 腹部漏疮
- 多发性毛囊炎
- 银屑病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遗尿
- 风湿热
- 糖尿病3
- 糖尿病2
- 糖尿病1
- 子宫肌瘤
- 失眠3
- 失眠2
- 失眠1
- 美尼尔氏综合征
- 高血压病3
- 高血压病2
- 高血压病1
- 便秘
- 泄泻4
- 泄泻3
- 泄泻2
- 泄泻1
- 呕吐3
- 呕吐2
- 呕吐1
- 腹痛4
- 腹痛3
- 腹痛2
- 腹痛1
- 胁痛4
- 胁痛3
- 胁痛2
- 胁痛1
- 胃脘痛4
- 胃脘痛3
- 胃脘痛2
- 胃脘痛1
- 鼻息肉
- 肥厚性鼻炎
- 失音4
- 失音3
- 失音2
- 失音1
- 支气管扩张
- 喘息性支气管炎
- 咳嗽2
- 咳嗽1
- 大叶性肺炎2
- 大叶性肺炎1
- 尿路感染合并肺炎
- 高热昏迷3
- 高热昏迷2
- 高热昏迷1
- 温毒
- 猩红热3
- 猩红热2
- 猩红热1
- 大头瘟2
- 大头瘟1
- 流行性腮腺炎3
- 流行性腮腺炎2
- 流行性腮腺炎
- 春温4(重症肌无力合并重感冒)
- 冬温2
- 冬温1
- 秋燥(支气管炎)
- 秋燥(上呼吸道感染)
- 伏暑(肺炎)
- 湿温5
- 湿温4(肠伤寒)
- 湿温3
- 湿温2
- 湿温1
- 赵绍琴辨治湿热十法
- 冰伏
- 寒凝(胃肠型感冒)
- 凉遏
- 湿阻
- 暑温4
- 暑温3
- 暑温2
- 暑温1
- 春温3
- 春温2
- 春温1
- 风温7
- 风温6
- 风温5
- 风温4
- 风温3
- 风温2
- 风温1
- 赵绍琴学术经验
- 2011中文核心期刊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专利注意事项
- 广东民间中草药验方
- 中医验方书名录
- 汤头歌诀2
- 汤头歌诀
- 中药歌诀
- 凉茶配方
- 草药总论
- 广东凉茶方
- 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和建议
- 对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及评论
- 学《中医药膳》有感
- 学中医药膳与食疗有感
- 学习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反思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感想
- 民间草药药性赋
- 三桠苦的单验方
- 治流感验方
- 老子道德经
- 中医食疗常识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中药四百味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用药传心赋
- 老年快乐七件法宝
- 中药无铅膏药基质制备方法
- 朱良春的用药经验
- 格物致知 识中药
- 牙痛霜
- 任应秋中药随笔
- 中医内科临证歌诀
- 大医精诚
- 草药总论
- 药性赋
- 养生秘诀
- 百字铭
- 小儿遗尿验方精选
- 作者:李恩庆|发布时间:2010-07-14|浏览量:526次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中不自觉排尿,醒后方知。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自拟益气缩泉汤配猪尿泡治疗小儿遗尿症,取得显着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6~13岁;病程最长10年。其中12例由幼儿延续而来,6例曾经其它方法治愈后复发,13例经其它治法治疗无效。全部病例均排除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李恩庆
治疗方法
益气缩泉汤基本方:黄芪30g,党参20g,山药15g,鸡内金6g,桑螵蛸10g,补骨脂15g,覆盆子20g,益智仁10g,乌药5g。口渴、自汗气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气坠便溏脾虚加白术、升麻。猪尿泡1~2个,洗净后与上药同煮,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早晚2次服,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及其它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遗尿即止,偶有复发,继续服药仍有效;有效:遗尿基本消除,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3个月,遗尿未见控制,仍继续发作。
本组经6天~3个月治疗,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体会
中医认为遗尿成因由膀胱不约所致,盖肾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弱则影响膀胱之气化,膀胱气虚则不能约制其水液,故小便自行排出。本病不仅是肾虚,与心脾亦有关系。以出现的症状来说,心虚故精神不能振作;脾虚则水谷之精微不足以营养周身,故形体消瘦;肾虚则膀胱约束无权,故不自觉而遗尿。方中重用黄芪、党参补肺气为主,固其水之上源;山药、鸡内金健脾为辅,培土以生金;佐以覆盆子、桑螵蛸、补骨脂、益智仁温肾、缩小便;以通行三焦之乌药理气以防参芪之滞。全方共奏益气温肾缩泉之功。如是肺气治节于上,肾气固摄于下,膀胱受约而遗尿自止。
此外,治遗尿必安其神,长期的精神紧张、惊恐不安常能使本病加重,故在治疗中除用药之外,还应注意安慰患者,嘱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消除精神压力,晚间尽是少饮水,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摘自《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2月第9卷第2期第34页)
遗尿症经验方汇集(二)
1、处方:党参、黄芪、覆盆子、金樱子、何首乌、淮山、益智仁、白芍、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治疗6例,服药3~6剂,均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来源:《广西卫生》1974年第5期。
2、处方:白胡椒5~7粒,鸡蛋1个。
用法:将鸡蛋大的一头轻轻敲破1个小孔,放入白胡椒,然后将破蛋壳片堵住小孔蒸熟。5岁以下每晚吃1个,5岁以上每晚吃2个,一般连吃5~7晚。
疗效:治疗5例均愈。
来源:《科技资料》(狭西汉中地区)1975年第1期。
3、处方:硫黄3克,淮山6克,鸡蛋1个。
用法:先将硫磺及淮山研末过筛,把鸡蛋打一小孔,将硫黄和淮山粉放入鸡蛋内拌匀,用厚湿纸或黄泥包好放入火堆里煨熟后去壳,1次服完,每日1次(药量可根据年龄大小加减)。
疗效:治疗8例,均愈。
来源:《卫生革命》(广西玉林)1976年第1期。
4、处方:补骨脂适量。
用法:放在锅内炒10~20分钟,至发出爆声,取出冷后研为细末备用。每晚睡前用温开水吞服,3~9岁每服1.5克,10~12岁每服2.5克。病程在1年左右的连续服1周,病程在6年以上的每日早晚饭前加服1次,连服2周左右。
疗效:治疗6例,均愈。
备注:个别病例服药时间较长的,可能出现口干舌燥现象,一般可不予处理,发热时不宜服。
来源:《赤脚医生杂志》1976年第3期。
5、处方:鸡眼草(又名掐不齐)60克。
用法:熬成600ml,日分2次服。
疗效:治疗12例,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
来源:《医药卫生》(旅大市)1979年第6期。
6、处方:乌药、益智仁、淮山药、补骨脂各9克。
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连服5剂。同时可用五倍子3克,研成细末,于睡前敷于脐部,外贴膏药,连敷5天。
疗效:治疗16例,痊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
来源:《广西赤脚医生》1977年第3期。
7、处方:伏牛树根茎30~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治疗41例,均收到良好效果。
8、处方:故纸30克,木香3克。
用法:将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内勿使泄气。每次服3克,1天2次,开水冲下。
来源:《山东医药》1978年第1期。
中医治疗小儿长期遗尿的临床观察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0年3月第1卷第9期
小儿遗尿是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约15%~20%的5岁儿童,5%的10岁儿童,2%的12~14岁儿童患有此病。本病大多病程长,易复发,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中也会发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
本文根据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认为小儿长期遗尿,不管其病因如何,终将会导致肾阳虚损,肾气不固的证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例,是长期遗尿的小儿患者,共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1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
1.2 治疗方法及用药时间 金匮肾气丸加味。熟地20g,山药12g,山茱萸10g,茯苓10g,丹皮8g,泽泻8g,炮附子8g,肉桂3g,益智仁(盐水炒)9g等9味药物组成。水煎服,1日1剂,每次150ml左右,1个疗程为15日,一般1个疗程痊愈,病程较长者,2~3个疗程。
2 结果
经过不同疗程的治疗,28例小儿遗尿患者除1例无效外,总有效率达96.43%,随访无复发,见表1。
表1 28例小儿遗尿患者的治疗结果略
3 典型病例
例1,患儿,女,6岁,主诉(其母代诉):患儿平常胆小怕冷,不爱活动,尿床3年之久。病史:患者父母3年前下岗,在本县城开了一家小饭馆,当时生意不好,无钱请保姆看孩子。一有客人吃饭时,就把孩子关在里屋的黑卧室里,孩子害怕就哭,哭了怕客人听见,还要受父亲的责骂,后来孩子就慢慢尿床了。起初每晚1次,后来发展到2~3次,甚至有时候白天睡觉也尿床。在当地西医治疗3个多月无效。又经中医治疗断断续续2年多,还是没有痊愈。望闻切诊:患儿形体一般,胆小怕人,少动懒言,舌淡苔白,尺脉沉细。辨证分析:惊恐伤肾,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导致肾阳虚损,膀胱失约而遗尿。诊断:小儿遗尿(西),肾阳虚损,肾气不固证(中)。治法:温补肾阳,固摄肾气。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味,1剂/天。水煎分3次口服。医嘱:(1)多关心照顾孩子,不要让孩子受惊吓,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增加负担。(2)感冒有表证或食滞时停服。
随访:服药1周后见效,2周后尿床停止,4周后痊愈,1年多来未再复发。患者身高体重等发育比原来明显好转。
例2,患儿,男,7岁,主诉(其母代诉):腹泻达6年之久,从第3年开始,又并发尿床,至今已达4年。病史:孩子1岁时,其母给孩子喂了几块肥牛肉而腹泻,服“肥儿丸”泻更甚。经住院西医治疗,腹泻次数减少,但未痊愈。6年来久泻不止,食入即泻。患儿经常怕冷,易哭,易感冒,并经常尿床。望闻切诊:患儿形体羸瘦,营养不良,面色萎黄,眼窝凹陷,腹大,四肢纤瘦。望大便粪质清稀,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瘦薄,苔薄白,脉细数,律不齐。辨证分析:久泻伤脾,脾虚及肾,形成脾肾阳虚,下元虚冷,不能制约水道而遗尿。诊断:小儿营养不良;小儿腹泻;膀胱括约肌神经麻痹;小儿遗尿(西);脾肾阳虚,肾气不固(中)。治法:暖脾肾,固肾气。处方:(1)金匮肾气丸加味,1剂/天,水煎分3次口服,15日为1疗程。(2)口服补液盐,1次15g开水冲服,1日2次。(3)补中益气丸1次9g,1日2次口服。随访:服药1周后,便次减少,2周后大便成形,遗尿次数也减少,连服4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患儿体重增加2kg。营养不良得以纠正,1年多来未再出现遗尿现象。
4 讨论
中医脏腑辨证认为“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肾为封藏之本,肾气有固摄下元之功。肾司二便,肾阳不足,温化无力,膀胱失约,故见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甚则遗尿。”可见,尿液的排泄虽然在膀胱,但仍赖于肾的气化。中医还认为,肾“在志为恐,恐则气下”,过于惊恐,以致伤肾,使肾气陷下,固摄无权,二便失禁。小儿胆小易惊,易致惊恐伤肾,使肾的气化功能发生紊乱;其次,小儿脾胃功能虚弱,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易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如果腹泻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久泻伤脾,脾虚及肾,也能影响肾的气化功能。因此,肾阳虚损是导致小儿长期遗尿的根本原因。
多数医家在治疗小儿遗尿症时,多采用“桑螵蛸散”以固涩,对温补肾阳这一重要环节不太重视。然而固涩,主要是固其门户,非治本之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复发。当然,对于温阳方剂的选用,不能单用“四逆汤”、“真武汤”等单纯的温阳方剂,尤其对于正在发育阶段的小儿患者来说,容易耗伤肾阴,更不适应象小儿遗尿这样的长期服药者。
“金匮肾气丸加味”,以炮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为主,配以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等滋肾阴的“六味地黄汤”为辅,再加以益智仁暖脾肾壮胆怯,则阴阳相生,相辅相成。因此,“金匮肾气丸加味”是治疗小儿长期遗尿的最佳方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