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恩庆主任医师
-
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男人的这4种行为是最伤肾的,比...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二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六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一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三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八卷
- 德国医学教授胡贝笛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七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四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五卷
- 大?敬节伤寒论条文
- 中医临床大师叶天士
- 叶天士医案导读
- 《黄帝内经》简介
- 《难经》简介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 《临证指南医案》第十卷
- 专利的重要性2
- 小陷胸汤治胃胀案
- 《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第八
- 《备急千金要方》耆婆万病丸
- 治女性不孕验方
-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病
- 王绵之用药经验
- 烧?散案
- 赤石脂禹余粮方案
- 蜜煎导方案
- 桃花汤案
- 猪肤汤案
- 半夏散及汤案
- 瓜蒂散案
- 牡蛎泽泻散案
- 芍药甘草汤案
- 白头翁汤案
- 乌梅丸案
- 炙甘草汤案
- 苓桂术甘汤案
- 吴茱萸汤案
- 麻黄升麻汤案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案
- 黄连阿胶汤案
- 桂枝附子汤案
- 桂枝人参汤案
- 真武汤案
- 附子理中汤案
- 当归四逆汤案
- 四逆散案
- 干姜附子汤案
- 白通加猪胆汁案
- 通脉四逆汤案
- 四逆加人参汤案
- 四逆汤案2
- 四逆汤案
- 猪苓汤案
- 五苓散案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案
- 旋复代赭汤案
- 黄芩汤案
- 干姜芩连参汤
- 黄连汤案
- 附子泻心汤案
-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
- 甘草泻心汤案
- 半夏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案
- 十枣汤案
- 大陷胸汤案
- 小陷胸汤案3
- 小陷胸汤案2
- 小陷胸汤案
- 抵当丸案2
- 抵当丸案
- 抵当汤案
- 桃核承气汤案
- 火麻仁丸案
- 大承气汤案2
- 大承气汤案
- 小承气汤案(黄锦芳)
- 小承气汤案(张意田)
- 小承气汤案(许叔微)
- 小承气汤案
- 调胃承气汤案2
- 调胃承气汤案
- 竹叶石膏汤案
- 白虎加人参汤案6
- 白虎加人参汤案5
- 白虎加人参汤案4
- 白虎加人参汤案3
- 白虎加人参汤案2
- 白虎加人参汤案1
- 白虎汤案2
- 白虎汤案1
- 栀子柏皮汤案
- 栀子豉汤案2
- 栀子豉汤案1
- 柴胡桂枝汤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 大柴胡汤案(傅爱川)
- 大柴胡汤案(王肯堂)
- 大柴胡汤案(许叔微)
- 小柴胡汤案3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2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
- 葛根芩连汤案(姜佐景)
- 葛根芩连汤案
- 麻黄附子甘草汤案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2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
- 麻杏石甘汤案(姜佐景)
- 麻杏石甘汤案(曹颖甫)
- 小青龙汤案(朱阜山)
- 小青龙汤案(姜佐景)
- 小青龙汤案
- 大青龙汤案
- 越婢汤案
- 麻黄芍药人参汤案
- 麻黄汤证案(陶节庵)
- 麻黄汤证案3
- 麻黄汤证案2
- 麻黄汤证案1
- 桂枝二麻黄一汤案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案
- 桂枝加大黄汤案
- 桂枝加桂汤案(姜佐景)
- 桂枝加桂汤案
- 小建中汤案(曹颖甫)
- 小建中汤案(王旭高)
- 小建中汤案
- 桂枝甘草汤案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案
- 许叔微医案
- 王子政医案
- 张隐庵医案
- 吴鞠通医案
- 李士材医案
- 许叔微桂枝汤案
- 桂枝汤证
- 腹部漏疮
- 多发性毛囊炎
- 银屑病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遗尿
- 风湿热
- 糖尿病3
- 糖尿病2
- 糖尿病1
- 子宫肌瘤
- 失眠3
- 失眠2
- 失眠1
- 美尼尔氏综合征
- 高血压病3
- 高血压病2
- 高血压病1
- 便秘
- 泄泻4
- 泄泻3
- 泄泻2
- 泄泻1
- 呕吐3
- 呕吐2
- 呕吐1
- 腹痛4
- 腹痛3
- 腹痛2
- 腹痛1
- 胁痛4
- 胁痛3
- 胁痛2
- 胁痛1
- 胃脘痛4
- 胃脘痛3
- 胃脘痛2
- 胃脘痛1
- 鼻息肉
- 肥厚性鼻炎
- 失音4
- 失音3
- 失音2
- 失音1
- 支气管扩张
- 喘息性支气管炎
- 咳嗽2
- 咳嗽1
- 大叶性肺炎2
- 大叶性肺炎1
- 尿路感染合并肺炎
- 高热昏迷3
- 高热昏迷2
- 高热昏迷1
- 温毒
- 猩红热3
- 猩红热2
- 猩红热1
- 大头瘟2
- 大头瘟1
- 流行性腮腺炎3
- 流行性腮腺炎2
- 流行性腮腺炎
- 春温4(重症肌无力合并重感冒)
- 冬温2
- 冬温1
- 秋燥(支气管炎)
- 秋燥(上呼吸道感染)
- 伏暑(肺炎)
- 湿温5
- 湿温4(肠伤寒)
- 湿温3
- 湿温2
- 湿温1
- 赵绍琴辨治湿热十法
- 冰伏
- 寒凝(胃肠型感冒)
- 凉遏
- 湿阻
- 暑温4
- 暑温3
- 暑温2
- 暑温1
- 春温3
- 春温2
- 春温1
- 风温7
- 风温6
- 风温5
- 风温4
- 风温3
- 风温2
- 风温1
- 赵绍琴学术经验
- 2011中文核心期刊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专利注意事项
- 广东民间中草药验方
- 中医验方书名录
- 汤头歌诀2
- 汤头歌诀
- 中药歌诀
- 凉茶配方
- 草药总论
- 广东凉茶方
- 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和建议
- 对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及评论
- 学《中医药膳》有感
- 学中医药膳与食疗有感
- 学习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反思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感想
- 民间草药药性赋
- 治流感验方
- 老子道德经
- 中医食疗常识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中药四百味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小儿遗尿验方精选
- 用药传心赋
- 老年快乐七件法宝
- 中药无铅膏药基质制备方法
- 朱良春的用药经验
- 格物致知 识中药
- 牙痛霜
- 任应秋中药随笔
- 中医内科临证歌诀
- 大医精诚
- 草药总论
- 药性赋
- 养生秘诀
- 百字铭
- 三桠苦的单验方
- 作者:李恩庆|发布时间:2011-06-21|浏览量:2211次
三桠苦[Euodia lepta(spreng.)Merr.] 各地别名:三桠苦(汕头)、三叶鸡骨树、鸡骨树、鸡脚苦、山黄皮(潮汕)、鸡骨树、鸡脚苦、三叶鸡骨树(潮阳、普宁)、三叶刺江亩(潮安)、三丫虎、三叉苦(惠阳)、三枝枪、鼓槌树、跌打王(湛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李恩庆
本品为芸香科吴茱萸属三叉苦。本草生山坡、溪边、荒山丘陵的灌木丛中。全年可采。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
区。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消炎止痛的功用。主治感冒高热、流脑、乙脑、湿疹、感染发热、跌打扭伤、耳内生疖、外阴瘙痒、肺脓肿等,还可预防流感。
单方验方:
1、治感冒高热:三桠苦、狗肝菜、桑枝、牛(口契)埔、山梅根、土牛膝各15克,水煎服。
2、治预防流感、流脑、乙脑:三桠苦30克,金银花、野菊花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3、胎肺脓肿:三桠苦根、九里明各30克,蛇根草、鱼腥草各15克,水煎服。
4、治小儿湿疹:三桠苦、漆大姑、水杨梅各适量,水煎,外洗。
5、治耳内生疖:鲜三桠苦叶适量,捣烂取汁滴耳。
6、治支气管炎:三桠苦10克,麻黄2克,绣球花25克,水煎服。
7、治风湿关节痛、腰痛:三桠苦、江亩、埔盐各30克,水煎服。
8、治外阴瘙痒:三桠苦叶、榕树须、江亩叶、乌虹叶各30克,薄荷叶15克,水煎,外洗患处。
9、治跌打扭伤:鲜三桠苦叶适量,捣烂加米酒,外敷患处,敷7-9小时,每日1次。
本品内服常用量叶9-15克,根9-30克。外用鲜叶或鲜根适量。
本品为芸香科吴茱萸属三叉苦。本草生山坡、溪边、荒山丘陵的灌木丛中。全年可采。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
区。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消炎止痛的功用。主治感冒高热、流脑、乙脑、湿疹、感染发热、跌打扭伤、耳内生疖、外阴瘙痒、肺脓肿等,还可预防流感。
单方验方:
1、治感冒高热:三桠苦、狗肝菜、桑枝、牛(口契)埔、山梅根、土牛膝各15克,水煎服。
2、治预防流感、流脑、乙脑:三桠苦30克,金银花、野菊花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3、胎肺脓肿:三桠苦根、九里明各30克,蛇根草、鱼腥草各15克,水煎服。
4、治小儿湿疹:三桠苦、漆大姑、水杨梅各适量,水煎,外洗。
5、治耳内生疖:鲜三桠苦叶适量,捣烂取汁滴耳。
6、治支气管炎:三桠苦10克,麻黄2克,绣球花25克,水煎服。
7、治风湿关节痛、腰痛:三桠苦、江亩、埔盐各30克,水煎服。
8、治外阴瘙痒:三桠苦叶、榕树须、江亩叶、乌虹叶各30克,薄荷叶15克,水煎,外洗患处。
9、治跌打扭伤:鲜三桠苦叶适量,捣烂加米酒,外敷患处,敷7-9小时,每日1次。
本品内服常用量叶9-15克,根9-30克。外用鲜叶或鲜根适量。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