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恩庆主任医师
-
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男人的这4种行为是最伤肾的,比...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二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六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一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三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八卷
- 德国医学教授胡贝笛
- 《临证指南医案》第七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四卷
- 《临证指南医案》第五卷
- 大?敬节伤寒论条文
- 中医临床大师叶天士
- 叶天士医案导读
- 《黄帝内经》简介
- 《难经》简介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 《临证指南医案》第十卷
- 专利的重要性2
- 小陷胸汤治胃胀案
- 《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第八
- 《备急千金要方》耆婆万病丸
- 治女性不孕验方
-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病
- 王绵之用药经验
- 烧?散案
- 赤石脂禹余粮方案
- 蜜煎导方案
- 桃花汤案
- 猪肤汤案
- 半夏散及汤案
- 瓜蒂散案
- 牡蛎泽泻散案
- 芍药甘草汤案
- 白头翁汤案
- 乌梅丸案
- 炙甘草汤案
- 苓桂术甘汤案
- 吴茱萸汤案
- 麻黄升麻汤案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案
- 黄连阿胶汤案
- 桂枝附子汤案
- 桂枝人参汤案
- 真武汤案
- 附子理中汤案
- 当归四逆汤案
- 四逆散案
- 干姜附子汤案
- 白通加猪胆汁案
- 通脉四逆汤案
- 四逆加人参汤案
- 四逆汤案2
- 四逆汤案
- 猪苓汤案
- 五苓散案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案
- 旋复代赭汤案
- 黄芩汤案
- 干姜芩连参汤
- 黄连汤案
- 附子泻心汤案
-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
- 甘草泻心汤案
- 半夏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案
- 十枣汤案
- 大陷胸汤案
- 小陷胸汤案3
- 小陷胸汤案2
- 小陷胸汤案
- 抵当丸案2
- 抵当丸案
- 抵当汤案
- 桃核承气汤案
- 火麻仁丸案
- 大承气汤案2
- 大承气汤案
- 小承气汤案(黄锦芳)
- 小承气汤案(张意田)
- 小承气汤案(许叔微)
- 小承气汤案
- 调胃承气汤案2
- 调胃承气汤案
- 竹叶石膏汤案
- 白虎加人参汤案6
- 白虎加人参汤案5
- 白虎加人参汤案4
- 白虎加人参汤案3
- 白虎加人参汤案2
- 白虎加人参汤案1
- 白虎汤案2
- 白虎汤案1
- 栀子柏皮汤案
- 栀子豉汤案2
- 栀子豉汤案1
- 柴胡桂枝汤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 大柴胡汤案(傅爱川)
- 大柴胡汤案(王肯堂)
- 大柴胡汤案(许叔微)
- 小柴胡汤案3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2
- 小柴胡汤案(齐秉慧)
- 葛根芩连汤案(姜佐景)
- 葛根芩连汤案
- 麻黄附子甘草汤案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2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
- 麻杏石甘汤案(姜佐景)
- 麻杏石甘汤案(曹颖甫)
- 小青龙汤案(朱阜山)
- 小青龙汤案(姜佐景)
- 小青龙汤案
- 大青龙汤案
- 越婢汤案
- 麻黄芍药人参汤案
- 麻黄汤证案(陶节庵)
- 麻黄汤证案3
- 麻黄汤证案2
- 麻黄汤证案1
- 桂枝二麻黄一汤案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案
- 桂枝加大黄汤案
- 桂枝加桂汤案(姜佐景)
- 桂枝加桂汤案
- 小建中汤案(曹颖甫)
- 小建中汤案(王旭高)
- 小建中汤案
- 桂枝甘草汤案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案
- 许叔微医案
- 王子政医案
- 张隐庵医案
- 吴鞠通医案
- 李士材医案
- 许叔微桂枝汤案
- 桂枝汤证
- 腹部漏疮
- 多发性毛囊炎
- 银屑病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遗尿
- 风湿热
- 糖尿病3
- 糖尿病2
- 糖尿病1
- 子宫肌瘤
- 失眠3
- 失眠2
- 失眠1
- 美尼尔氏综合征
- 高血压病3
- 高血压病2
- 高血压病1
- 便秘
- 泄泻4
- 泄泻3
- 泄泻2
- 泄泻1
- 呕吐3
- 呕吐2
- 呕吐1
- 腹痛4
- 腹痛3
- 腹痛2
- 腹痛1
- 胁痛4
- 胁痛3
- 胁痛2
- 胁痛1
- 胃脘痛4
- 胃脘痛3
- 胃脘痛2
- 胃脘痛1
- 鼻息肉
- 肥厚性鼻炎
- 失音4
- 失音3
- 失音2
- 失音1
- 支气管扩张
- 喘息性支气管炎
- 咳嗽2
- 咳嗽1
- 大叶性肺炎2
- 大叶性肺炎1
- 尿路感染合并肺炎
- 高热昏迷3
- 高热昏迷2
- 高热昏迷1
- 温毒
- 猩红热3
- 猩红热2
- 猩红热1
- 大头瘟2
- 大头瘟1
- 流行性腮腺炎3
- 流行性腮腺炎2
- 流行性腮腺炎
- 春温4(重症肌无力合并重感冒)
- 冬温2
- 冬温1
- 秋燥(支气管炎)
- 秋燥(上呼吸道感染)
- 伏暑(肺炎)
- 湿温5
- 湿温4(肠伤寒)
- 湿温3
- 湿温2
- 湿温1
- 赵绍琴辨治湿热十法
- 冰伏
- 寒凝(胃肠型感冒)
- 凉遏
- 湿阻
- 暑温4
- 暑温3
- 暑温2
- 暑温1
- 春温3
- 春温2
- 春温1
- 风温7
- 风温6
- 风温5
- 风温4
- 风温3
- 风温2
- 风温1
- 赵绍琴学术经验
- 2011中文核心期刊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专利注意事项
- 广东民间中草药验方
- 中医验方书名录
- 汤头歌诀2
- 汤头歌诀
- 中药歌诀
- 凉茶配方
- 草药总论
- 广东凉茶方
- 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和建议
- 对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感想及评论
- 学《中医药膳》有感
- 学中医药膳与食疗有感
- 学习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反思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 民间草药药性赋
- 三桠苦的单验方
- 治流感验方
- 老子道德经
- 中医食疗常识
- 常用中药药性括要
- 中药四百味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小儿遗尿验方精选
- 用药传心赋
- 老年快乐七件法宝
- 中药无铅膏药基质制备方法
- 朱良春的用药经验
- 格物致知 识中药
- 牙痛霜
- 任应秋中药随笔
- 中医内科临证歌诀
- 大医精诚
- 草药总论
- 药性赋
- 养生秘诀
- 百字铭
-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感想
- 作者:李恩庆|发布时间:2011-08-08|浏览量:1151次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感想
这学期我选修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随着一个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接近尾声,我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即使对课程上很多很专业的知识还是不十分理解,但中医食疗,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有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常涉及到了,只是现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得自己对这些知识可以有了系统化的整理。当然,如果仅仅一学期的课就可以把中医的博大精深学到手,这是不可能的。我只想说,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的留意生活,并由此对中医药膳食有了许多新的看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李恩庆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药膳来达到调理内息,甚至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今的城市人们,生活节奏快,精神常常陷入紧张的状态。他们当中,无论男女,都很少有像我们父母那一辈那样会自己煮东西了。他们很喜欢家里的“阿妈靓汤”,但是无奈自己不会煲,所以大多数都是指望父母或者外面的酒楼。同时,由于生活紧张,自己又没有注意一下调理健康,再加上城市压抑的气氛,所以如今才会有了那么多的职业病,而有些当然会演变成一些致命的疾病了。这样,我更加觉得自己有幸能够选到这个课程,来学习一些有关健康的东西。
其实,虽然我是一个男生,但我对煮东西是情有独钟的。更何况是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药膳呢。以前看妈妈煲汤的时候没有注意,后来姐姐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煮的东西比妈妈还好,我就开始羡慕了。而且,最关键的功力当然是体现在煲汤上面。记得两年前自己第一次煲的汤是清补凉煲猪骨,当时还感觉自己蛮有天赋的。那次以后,妈妈和姐姐再也不敢小看我了。更何况,如今我手中有了一本宝典??《岭南家庭药膳必读》。于是,上次回家,我便尝试一下展示自己的“身手”,煲了一锅“芪归鲤鱼汤”(选择这个汤,是因为以前妈妈煲过,自己也很喜欢,所以想自己尝试一下):
用料:鲤鱼1条、黄芪30g、当归 10g、生姜3片;
按照这样的材料,我先用猛火煮开,然后用慢火煲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结果发现,味道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和妈妈这煲了这么多年的老手比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我也非常有成就感。因为我至少敢于尝试。
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有很多东西,只有敢于去尝试,才会做得出,做得好。无论是谁,无论有没有天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去做,就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另外,过去的2010年,我身边有五位老人扬长而去。错愕,落寞,始终笼罩着过去的一年。如今,有机会让我学得一些关于健康的知识,那真是一件好事。我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去关注健康,去寻找保持健康的方法。而药膳,既可以吃又可以养生,何乐而不为呢?在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抽出些许的时间去了解这些知识,去尝试煮东西,煲汤,生活自然充满了许多的情趣。
生命不止,那么健康的话题也是永不言止。这门课程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知识,而是在于生命与健康。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义不容辞的选择李恩庆老师这门课程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