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底细胞腺瘤
- 滑膜肉瘤的病人必看
- 乳腺湿疹样癌(乳房paget病...
- 写给准备放疗的病人一封信
- ASCO2013胃癌新进展间质...
- 胰腺癌循证
- 医院感染最新的,对医生患者都有...
-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戒烟
- 到北京看病注意。。。
- 颈部淋巴结
- 宫颈癌 ...
- 子宫内膜癌
- 肺癌病人须知
- 肺癌2012美国会议一些进展
- 食道癌2012美国进展1
- 前列腺癌你知道多少
- 肿瘤科 评级标准
- 放射肺炎又合并卡肺 怎么治...
- 如何选择消炎药
- 胃癌循证--新辅助化疗
- 2012年肿瘤发病
- 胃癌最新临床试验结果
- 肺癌
- 髓母细胞瘤
- MDT 我们医院多学科会诊
- 黑色素瘤也有前哨淋巴结
- 乳腺癌循证
- 胃癌的几个大临床试验
- 肺癌有免费
- 直肠靶区
- 新的药物免费信息,北京大学肿瘤...
- 用药技巧秘籍 请大夫护士关注
- 乳腺癌慈善
- 学会看病理报告,免疫组化是什么
- 直肠癌病人必读:读后你对大夫理...
- 心态最重要,你调好心理,充足电
- 完善诚信信用体系,维护和谐社会
- 治疗新进展 典型病例
- 大陆首次使用速光刀技术
- 医学口诀小窍门
- 肿瘤病人学会吃
- 放射肿瘤学备课笔记
- 希望人体器官捐献能拯救更多病人
- 放疗,你了解吗
- 宫颈癌术后放疗
- 什么的病人要放疗
- 子宫内膜癌手术后需要放疗
- 结直肠癌化疗
- NHL淋巴瘤
- 攻克肺癌脑转移
- 骨转移可以治疗2010年最新的...
- 免费胃癌药丸
- 肺癌的放化疗
- 乳腺癌放化疗
- NCCN食管癌食道癌中国版指南
- 我们有免费的泰欣生,鼻咽患者胃...
- 肿瘤病人吃什么?每月专家慈善义...
- 吃出 健康
- thyoma treatmen...
- 肾癌黑色素瘤用干扰素的方法秘诀
- 多学科治疗,多途径给药
- 咳嗽分类治疗
- 增进食欲小秘方
- 放疗后耳聋
- 肿瘤病人学会如何看病,省钱省时...
- 咳嗽分类治疗
- 黑色素瘤术后治疗
- 打呼噜也要治疗
- 肝癌治疗要规范,手术 X刀
- 预防乳癌10因素
- 体检发现脂肪瘤,怎么办
- 皮肤癌
- 得了乳腺癌先别切乳腺,可保乳
- 脊柱转移癌可放疗可手术
- 骨肉瘤治疗比较乐观
-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 体检发现肝脏血管瘤怎么办
- 癌症病人得病后还能活多久
- 肿瘤之最
- 化疗要注意的细节,写给病人写给...
- 癌症病人大咯血:紧急处理
- 癌痛有我在,病人不难受
- 出现化疗副作用别发愁
- 化疗药物外渗该怎么处理:化疗病...
- 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怎么办
- 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放疗是什么,比...
- 甲状腺结节
- 甲状腺病的诊断治疗
- 肝癌5
- 肝癌5
- 肝癌规范3
- 肝癌规范2
- 肝癌规范
- 腹膜后肿物
- 气管肿瘤
- 纵隔肿瘤
- 学会看病,看病须知
- 肺癌有什么症状
- 查乳腺
- 脚气
- 脱发
- 皮肤用药
- 乳腺湿疹样癌
- 软组织肉瘤
- 骨骼肉瘤进展
- 骨巨细胞瘤
- 皮肤黑色素瘤治疗
- 专家看骨肉瘤
- 什么病人需要放疗
- 什么人选择放疗
- 垂体眼病
- 肺癌化疗进展
- 放化疗食疗
- 肺上沟癌
- 打嗝
- 肺癌
- 前列腺癌调理饮食
- 前列腺粒子治疗
- 肝脏损伤
- ECOG
- 妇科肿瘤中药辅助
- 中药治疗肿瘤是辅助的
- 乳腺癌复查什么
- 乳腺癌术后治疗怎么办
- 乳腺癌术后康复
- 乳腺癌看病须知
- 宫颈癌治疗原则
- 放疗后并发症治疗
- 肿瘤放疗敏感
- CIN CGIN
- 妇瘤化疗
- 化疗病人必看
- 白癜风
- 免疫细胞治疗
- CIK生物治疗
- 骨转移了怎么治疗
- 男人健康
- 肿瘤规范科学个体化治疗,肺癌个...
- 参加临床试验可获得免费用药
- prostate
- IMRT头颈部肿瘤
- 健康顺口溜
- 眼科进展
- 作者:徐刚|发布时间:2010-02-03|浏览量:1209次
神经眼科学是属于眼科学一个分支,是介于神经科学和眼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包括的范围主要为视路、瞳孔、眼球运动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眼征等。
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早在1974年,北美神经眼科协会(North American Neuro-ophthalmology Society, NANOS)成立, 同时发行了专业期刊《Journal of Neuro-ophthalmology》。1976年国际神经眼科协会(International Neuro-ophthalmology Society, INOS) 成立。亚洲神经眼科协会(Asian Neuro-ophthalmology Society, ASNOS) 于2002年在日本成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影像学的迅猛发展,给神经眼科学的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神经眼科学方面的病例在世界范围内空前地增多,许多以前不认为是神经眼科方面的疾病也被逐步归入神经眼科范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徐刚
我国眼科学、神经科学界前辈早在上世纪初即开始在神经眼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为国内的神经眼科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早在1932年林文秉教授的“视神经筛板异常突出或真正视神经缺损一例”, 1938 年林和鸣医师“论上海慢性球后视神经炎”及周大同医师“成都球后视神经炎概要”等在中华医学杂志刊登。
尚出版不少神经眼科专著, 据不全面统计主要有劳远?教授《临床视野学》1957 , 1965 二版, 韩哲生、郑效惠教授《临床神经眼科学》1958 , 1978 年天津眼科医院由王云祥医师翻译、赫雨时教授主校的由英国作者编著的《神经眼科学若干问题》一书, 严密教授在胡昌恒、周树舜主编《临床神经病学》有专章介绍“神经眼科学基本知识”1980 , 王鸿启教授《神经眼科临床应用》1986 ,宰春和教授主编《神经眼科学》1987 , 1996 年童绎教授等与日本学者藤野贞合编的《实用临床神经眼科》, 1996 年杨景存教授主编《视神经病学》, 1996年李凤鸣教授主编《眼科全书》中有严密教授主编《神经眼科学》专章, 2002 年由葛坚教授主编的七年制《眼科学》亦有神经眼科学专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1999年在北京邀请国外专家包括余兆铭教授举办神经眼科学习班, 广州顾欣祖教授亦邀请美国专家讲课, 2001年重庆三军大西南医院阴正勤教授邀请余兆铭和童绎教授举办神经眼科学习班。夏德昭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并配制的复明系列中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萎缩等从动物实验模型至临床应用, 进行多项客观检测指标作为对比, 服用中药期间不使用激素, 结果证实复明中药可发挥各自特点, 改善微循环, 缓解局部缺氧状态, 提高SOD 活性, 从而减少视神经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 保有残留轴索功能。即中药可明显加快视神经损伤后轴浆速度的恢复。最后证实采用中药治疗视神经挫伤视神经萎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具有简便、安全、合理的可行性疗效巩固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1]。
国内目前的研究状况,同仁医院张晓君教授在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2],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童绎教授对于对于leber视神经炎的诊治[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教授对于视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4], 温州医学院瞿佳教授对于leber视神经炎基因突变新位点以及诊断标准的研究[5],西安第四医院王润生教授对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等[6],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教授在颈动脉狭窄相关眼病、视神经炎、以及视乳头水肿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方面[7],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神经眼科的发展。
但是由于神经眼科学需要医院其它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如耳鼻喉科,介入医学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眼科疾病的诊断对这些相关科室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囿于人力和物力的因素,至今国内仍仅有极少数专业人员从事神经眼科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目前国内神经眼科的学术水平和国外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展望
目前在国内眼科前辈们的亲切关怀下,神经眼科学成长很快。为缩短与国外的差距,解决国内众多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痛苦,在国内神经眼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国内的神经眼科学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大的发展:
一、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由于特发性视神经炎是神经眼科的一个基本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所提供的信息还远不能满足需要,急需多中心合作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中须强调注重调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注意诊断标准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为制定特发性视神经炎提供可靠的依据。
2008年4月10日,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全国20多个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发性视神经炎门诊现患率多中心调查调查项目,在北京顺利启动。这项眼科界最大的流行病学调查将极大地促进神经眼科的发展。这将为特发性视神经炎的前瞻队列研究和循证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神经眼科医师不但要发现神经眼科疾病,更要积极投入到神经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CRAO)由于致盲率高,有效治疗时间短而一直是眼科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已被考虑用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但很少被证明有效。这些方法包括全身或局部药物或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内压、眼按摩术以诱导栓子向外周移动以及高压氧治疗。眼内动脉插管术在国外也已用于临床。在过去15年中,动脉内溶栓已用于CRAO的治疗。在理想情况下,动脉内溶栓需要神经眼科医师确定诊断和指导处理,由介入治疗医师将导管置入眼动脉。溶栓治疗后只有20%-25% 的患者能恢复可用视力。不过相比之下,仅给予保守治疗时这一比例仅不到10%。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不会超过血管造影术的自然并发症发生率[8]。因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是神经眼科医师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努力方向。目前国内已有单位在申请该项目的科研基金。
三、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的介入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低龄化而日渐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越来越常见。当颈动脉狭窄的侧枝循环不能完全代偿时,眼动脉作为颈动脉的第一分支则会发生供血不足,引起眼部缺血[9]。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细,静脉不规则扩张、但是不扭曲,80%的患眼眼底有点片状出血和微动脉瘤,它们一般出现在视网膜的赤道部。视网膜后极部有棉絮斑[10]。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和视网膜循环时间变慢,可见动脉和静脉血管内荧光素流呈串珠样流动,周边部有无灌注区形成。虹膜红变发生在2/3的眼缺血综合症患者。其中,35%的虹膜红变患眼将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房角出现新生血管、眼压高为特点。视盘、视网膜新生血管较少见,但临床上也可以观察到。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并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治愈的个案报道。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并发症发生率为5.05%,死亡率为1.08%。说明用PTA或PTAS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近年来,国内神经眼科学界认识到,神经眼科要想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必须在治疗上下功夫。目前,开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科室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介入医学科。由于许多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患者首诊于眼科,因此,神经眼科医师对其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也是必要、可行的。
四、神经眼科临床的普及和提高
近两年来,国内神经眼科学界加大了神经眼科临床知识普及和提高的速度。各个单位相继开办神经眼科学习班。继中国医科大学的全国神经眼科学习班之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都连续两年开办全国神经眼科学习班。其中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承办的神经眼科学习班每期学员达到300余名,学员中高级职称占70%以上,学员的专业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以及耳鼻喉科。通过办学习班这个形式,有效地组织了国内神经眼科的力量,增进了大家相互的了解,激发了神经眼科专业工作者们的信心,极大地促进了神经眼科的发展。
五、国际合作
神经眼科是国内薄弱的专业,但是国内神经眼科疾病患者众多。为了最终造福患者,必须推进神经眼科的发展。国际化合作是必由之路,双方互派研究人员在视神经炎和视神经病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而国内的最大优势是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病例丰富,国外知名的神经眼科研究所一般都乐于与国内机构进行合作。
基础与临床的结合
与基础科学研究部门如大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密切合作,从基础科学上来解释临床现象。最终促进神经眼科临床诊治水平的迅速提高。
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的领导下,有国内老前辈们的鼎力支持以及国内神经眼科同仁们的齐心协力,随着国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相信神经眼科的发展必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