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振辉主任医师
-
医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漫话进补
- 饮食与美容
- 美容主诊医师张振辉“美白祛斑”...
- 过敏鼻炎灵胶囊的质量标准与临床...
- 四季饮食与美容
- 不同类型皮肤的饮食与美容
- 美肤与饮食
- 营养素与美容
- 美容与抗衰老
- 皮肤的分类及保健
- 食疗与美容
- 盛夏“厌食一族”如何开胃
- 张振辉受聘海峡健康导报泉州名医...
- 超50%男人“被肾虚”
-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研究...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及进展7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及进展 ...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及进展 ...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及进展 ...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及进展 ...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及进展 ...
- 17岁男生的烦恼
- 过敏性鼻炎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
- 雀斑的饮食与皮肤护理
- 黄褐斑的饮食与皮肤护理
- 夏天还怕冷 过敏性鼻炎应...
- 张振辉主任医师受聘为心理咨询顾...
- 今天你油炸了吗?
- 半身汗出的辨证治疗
- 热浪来袭防中暑[侨乡科技报]
- 精液质量差怎么办?[泉州晚报]...
- 产后的中医调理
-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及进展 5
- 作者:张振辉|发布时间:2010-01-19|浏览量:539次
临床专题篇
第一节 西医最新临床专题研究
一、饮食与哮喘
哮喘的特征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这些因素包括遗传、过敏体质及饮食等。近20年有许多饮食和哮喘关系的报道,对引致哮喘的不合理饮食习惯以及对哮喘有治疗作用的特异性饮食的成分作了详细研究。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中医科张振辉
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中抗氧化剂及矿物质含量减少,其中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鱼和肉类。这些变化导致肺组织对抗吸入过敏原所致的炎性反应能力降低。新生儿由于抗氧化剂水平低,对外源性螨抗原和花粉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以后可能由饮食中抗氧化剂含量少,使包括哮喘在内的特异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这种影响可以发展至成年。提示饮食与哮喘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饮食与哮喘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其一是食物过敏原作为诱导刺激物导致急性哮喘发作,在这引起病人中避免这些食物即可改善哮喘症状。另一种情况,某些病人在特殊饮食的最适度状态,在诱发哮喘时可能起关键作用。这些食物的某些成分如维生素C和硫酸镁,对某些哮喘病人可能有治疗作用。适当补充即可预防哮喘发作。这种现象使人们对非药物治疗特别是饮食治疗哮喘产生了广泛兴趣。
食物过敏原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存在许多争议。在一项问卷调查中,14.5%的哮喘儿童的母亲提到食物会诱发他们孩子的哮喘症状发作。其中引起呼吸道症状最多的食物是鸡蛋和牛奶,其他还有小麦、大豆、花生、鱼、牡蛎等。除此之外,尽管尚未证实许多食物添加剂能诱发呼吸道症状,但抗氧化剂如亚硫酸盐因子确能引致敏感个体的哮喘发作。这咱情况在群体中发病率很低,且症状轻微,而在选择性的高敏群体中则有哮喘急性发作。目前资料提示,在部分病人中食物过敏原会诱发呼吸道症状,在儿童尤其明显。而对肺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一)钠的敏感性
高盐饮食会增加气道的反应性。研究发现,增加钠盐摄入对气道反应性变化会有轻度不良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餐桌钠盐摄入和哮喘死亡率有明显的相关性。但都强调增加钠盐摄入对支气管肺系统具有不良效应,这一效应的病因学尚不清楚,动物组织学研究提示,可能与气道平滑肌细胞有关。由于这些支气管肺功能的变化尚无充分的临床证据,目前对哮喘病人很少提倡采纳低盐饮食。
(二)硫酸镁
硫酸镁摄入含量减少,能导致肺功能下降、气道反应性增高、喘息症状发作。
(三)维生素C
摄入新鲜水果与果汁减少,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报入维生素C能减弱吸入二氧化氮与臭氧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亦能使支气管对组胺与甲基胆碱的反应性降低。维生素C是一种羟化酶反应抑制因子,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参与胶原合成反应。
早期研究发现,经治疗和未经治疗的哮喘病人血清中维生素C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摄入维生素C能使气道反应性迅即下降。对运动性哮喘的调查发现,每天摄入500mg的维生素C能够增加呼气峰值流速、用力肺活量显著改善,证实其对运动性哮喘有部分保护作用。但维生素C对气道高反应性至少有短期保护作用,其长期疗效如何,在慢性哮喘中的治疗作用还需要更多长期的对照试验证实。
(四)微量元素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肺抗氧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硒对其活性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硒是一种抗氧化剂,能与其它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相互作用,对细胞抗氧化反应起保护作用。
总之,目前尚无资料确认饮食疗法在哮喘中的治疗作用。食物过敏原可能会参与哮喘尤其是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输入硫酸镁在急性哮喘的治疗中可能有一定位置,但长期疗效并不明确。钠盐、元素硒和鱼油尚无确切的临床疗效。尽管已证实维生素C能降低气道反应性、改善肺功能,这些变化的临床重要意义尚需进一步证实。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还不能推荐应用饮食疗法治疗哮喘。
三、速尿与哮喘
近来发现,吸入速尿有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研究证明,吸入速尿在运动性哮喘能控制其支气管痉挛。
临床研究吸入速尿可使长期依赖糖皮质激互的哮喘病人减少激素用量或撤掉糖皮质激素。对运动哮喘、抗原引起的速发和迟发性气道痉挛有明显疗效。速尿不但可抑制抗原引起的速发气道痉挛,也可抑制气道炎症,因此,速尿可以作为抗炎剂应用于哮喘抗炎治疗。
一般用量吸入速尿20-40mg。也有作者认为,小剂量速尿并不能引导起支气管扩张作用,认为较大剂量速尿吸入才有扩张支气管作用,主张40-80mg速尿吸入,目前文献尚未见到吸入速尿引起副作用的报道。
第二节 中医最新临床专题研究
一、补肾法防治哮喘的作用机理
从补肾着手防治哮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这已被古今医家所肯定。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补肾法稳定气道反应性作用、预防哮喘的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机理、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补肾法稳定气道反应性的作用
气道反应性增高,是哮喘的基本特征。组胺吸入试验可直接反应气道反应性。上海医科大学许得盛等以组胺试验为指标,对补肾法可稳定气道反应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表明被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气道反应性的季节性升高趋势,起着维护气道稳定性的作用,从而维护肺的通气功能,减轻哮喘的发作。
一般认为,气道反就性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哮喘高气道反应性,可能为β受体反应减弱,不能有效地克服过分活跃的迷走神经张力。而哮喘病人由于疾病人由于疾病本身病因,内源性儿茶酚胺升高及发作时大量用药等因素,致使受体功能低下,促使气道反应性增高,哮喘反复发作。以往的观察发现,被肾法可抑制IgE的季节性升高,减轻超敏反应程度,同时还对β受体发挥保护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因而,可推测,补肾法可能主要通过改善β受体功能而起稳定哮喘气道反应性的作用。
(二)补肾法预防哮喘的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机理
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沈自尹等采用他们所研制的具有补肾功效的温阳片(补肾防喘片),能全面影响哮喘发病的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的多个主要环节,从而发挥多环节、多途径的作用。
补肾法能从整体出发,同进影响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或称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的主要环节,就可能在不同病情的哮喘患者身上择其薄弱环节直接发挥作用。显而易见,这与现有的西药脱敏,抗组胺药物的作用点比较专一,且其特异性强有所区别。由此我们推论,被肾法可能对这两个反应系统起多环节与多途径的调节,致使哮喘患者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得以改善,并影响变态反应系统,逐步摆脱哮喘发作的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最终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发作。
(三)补肾法对缓解期哮喘患者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哮喘缓解期患者,虽然症状缓解,哮鸣音消失,但仍可有不同程度的或潜在气道阻塞,采用从补肾为主的治法具有改善气道阻塞的作用。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傅氏等采用以补肾为主的中药(如补骨脂、桑寄生、杜仲、枸杞子、冬花、茵陈等),认为本法有改善缓解期哮喘患者潜在气道阻塞的作用。其疗效取得的可能机理为:(1)直接作用:通过解除气道管壁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管壁炎症、肿胀、粘液分泌等等,而使气道阴力下降。(2)间接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少患者服药后机体抵抗力增加了,易感冒、咳嗽的现象减少,可能使气道炎症的机会减少,而间接地对气道阻力产生影响。因此,认为补肾法是一种可取的防治方法。
(四)补肾法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
补肾法以往一般作为哮喘缓解期预防性治疗的一种固本法。近年来,众多学者在临床上发现,即使急性发作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肾虚的病机,故在治疗时采用祛邪与补肾兼施的治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许德盛等使用扶正法治疗发作期哮喘117例,其中寒喘41例,热喘76例。
他们认为:由于哮喘病程延绵,常耗伤正气,如哮喘易受外感,常因多种因素诱发致病;其淋巴细胞既对特异过敏原反应异常增强,又存在对非特异性抗原(包括多种致病细菌等)的低反应性,有人发现哮喘患者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减低。哮喘患者多存在潜在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因而在哮喘发作期运用提高和调节免疫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补肾药物来扶助正气,调整阴阳,有利于增强治标方药的作用,从面提高临床疗效。
据推测,补肾扶正法通过对已紊乱的免疫反应进行调整及对肾上腺皮质反应能力增强,并通过与抗炎、平喘、化痰、止咳的治标方药协同作用而使哮喘发作减轻,从而明显提高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的疗效。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补肾药是通过提高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发挥作用的。
二、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针灸是治疗哮喘的有效疗法,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初步提示了其作用机理。在临床上或以针法为主,或以灸法为主,或针与灸并用,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代医学阐述病发病机理主要有变态反应、神经因素、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四大方面。众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具有抗变态反应、调节神经兴奋性、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必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振辉辑录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