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
- 养阴清热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疗效评...
-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与思路研...
-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概要
- 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
- 不忘脾胃是养生首要 中医专家教...
- 冬季荸荠滋润吃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NO和SOD...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
- 建立健全附属医院临床带教队伍管...
- 冠心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
- 胡铁城教授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病案...
- 现代临床中医的未来----中国...
-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李时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论要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谫论心衰的中医证治思路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李七一教授中医治疗心血管疑难病...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王国强副部长提出了七个“把握
-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 中医养生的策略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健身养生八法
- 八位名医养生法盘点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道家修养
- 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办
- 胃 疾 随 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之道恩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晕厥)的辨治...
-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脑病的辨治与验案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梗死的辨治与验案
- 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慢性心力衰的辨治与验案
- 肥厚型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扩张型性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心包炎的辨治与验案
-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治与验案
-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急性心肌梗塞辨治与验案
- 心绞痛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构建卓越中医师培养新模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中医药应遵循自身规律科学发展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通心络胶囊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
-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
- 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
- 高温中暑预防知识要点
- 谫论中医院开展“师承培养”的模...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循环系统的老化改变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老人歌
- 五句话
- 周仲瑛教授治疗疑难杂证用药经验撷英
- 作者:韩旭|发布时间:2010-11-29|浏览量:1412次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 韩 旭
指导老师 周仲瑛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韩旭
周仲瑛教授业医60余载,临床、教学、科研均有建树,享誉海内外,学验俱丰,以治疗疑难杂症见长,受益病患难以计数。周老临证用药注重“理、法、方、药”一体化,严格辨证、循法用药,结合辨病,参以对症,并注意总结个人用药之独特经验。法古参今,总结发挥,用于临床,多有佳效。周老常说:“药是医的延续,用药如用兵,药物的选用和组合与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有幸侍诊其侧,获益良多,兹将周老临床用药经验之片爪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重视药味特性及脏腑用药
选药宜“同中求异”。一者,同一类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如麻黄、紫苏与防风,三者虽同属发散风寒类药,但各药皆各具殊能??麻黄平喘、紫苏和中、防风止泻;又如熟地与肉桂皆可补肾,一者偏补肾阴,另者偏补肾阳。二者,同一味药用在不同的方中亦取其不同之功用。譬如说柴胡,在柴胡疏肝散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等。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以姜为例:生姜发散风寒、和中止呕;干姜则暖脾胃,回阳救逆;炮姜则温经止血,祛肚脐小腹部寒邪;煨姜则主要用于和中止呕,比生姜而不散,比干姜而不燥。疑难杂症病患长期罹病,脾气不振,寒自内生,周老善用干姜以温振脾阳。
黄连清心火而厚脾胃,黄芩泻肺火而清热,黄柏泻肾火而清膀胱湿热,此“三黄”遂皆属清热燥湿、苦寒泻热类药,但其分属三焦;又如桑白皮与泽泻,虽均能利水消肿,前者偏于利水之上源,兼清泻肺火、降肺气,后者偏于利水之下窍,兼养阴清肝火、益肝肾。药物之归经,如同大海中的领航员,起着引导之用,使药达病所,而效速至病所。
2、对药之巧用
周老尤其重视“七情和合”的基本理论,推崇“对药”在临床的使用,既可增效又可减毒。如半夏,配黄芩、黄连治热痰;配干姜、桂枝治寒痰;合苍术治湿痰;伍白附子治风痰;配麦冬治燥痰。又如麻黄本为发汗药,但如配用适当量的生石膏,则可减少它的发汗作用而发挥其宣肺平喘、开肺利水等作用。周老常说,中药的配伍是“质变”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药物配伍使中药“各全其性,各失其性”,多角度提高疗效。临证注重复法配伍用药,通过复法配伍用药,求得相互为用,以形成新的疗效。此外,还可以借复法配伍取得反佐从治,或减少、缓和其不良反应。如临床常用的附子加熟地黄、龟甲加鹿角阴阳并补;黄芪加防风补散合用;熟地黄加泽泻补泻同用;大黄加人参攻补兼施;枳壳加桔梗升降配伍;细辛加五味子敛散合用;细辛加石膏、川芎加大黄、川黄连加吴茱萸等寒热并用;同为气血并调,当归加黄芪气血并补,炒延胡索加川楝子行气活血。复法配伍用药能够进一步增强疗效,消除一法单药的弊端。
余不才,于周老之经典“对药”,简言之一二如下:
(1)鸡血藤与天仙藤:水肿多由各种原因所致肺的输布、脾的运化、肾的开合气化作用失常、水湿代谢异常、水液泛溢肌肤所致,但从气血津液辨证而言,水液的代谢运行与气、血关系更为密切,故在水肿的诊治过程中,适当选用调气行血养血之品具有重要意义。天仙藤味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行气活血、利水消肿、解毒之功;鸡血藤微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舒筋通络、养血调经之功周老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配合使用二药,而取其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利水消肿之功。凡有气血不调之浮肿,诸如特发性水肿,中风后遗症、高血压、心脏病因气血不调所致的浮肿以及手足麻木不仁,均可配合使用此二药,且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苍耳草之妙用
苍耳的药用部分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和茎叶,味辛、苦,性小寒,有小毒,归肺、肝经。本品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等作用,早在《本经》中即有记载,谓其“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后世亦有治“一切风毒”(《千金方》)、“一切风气”(孟诜《食疗本草》)、“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唐本草》)、“风瘙痒疹”(《圣惠方》)等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具有抗微生物、降血糖、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凝血酶、抗氧化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多以该药的果实入药(苍耳子),因其有小毒,易耗散气血,故运用较谨慎,用量亦小。周师在综合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临床验证,认为苍耳的茎叶(苍耳草)与其果实作用相似,且毒性较小,药性和缓,无升散过度、伤气耗血之虑,大剂量(15~20 g)运用亦较安全;并对其主治、功用进一步发挥,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衰、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疾病,或径直选用,或在辨证的基础上参入本品,往往收效显著。
以哮喘为例,其发病多为肺有伏邪宿根,遇感引触而发,往往邪实与正虚并见。治疗上宜益气阴以扶正,兼清肺热以祛邪。选用苍耳草与僵蚕、地龙、蝉蜕相伍,祛其内伏之风痰;尤妙者,周老将苍耳草与麻黄配伍运用,开宣肺气,可增强祛除伏邪的功效,故经年之疾,乃获佳效。
3、重视各药用量比例与病情的关系
药物的用量对疗效有很大关系。“法无定法”,患者的不同病情,用药疗效就是最大的法。例:桂枝与白芍配比相等,即可营卫解肌;白芍用量比桂枝多一倍,则可治太阳病误下。又如左金丸中之川连与吴萸,枳术丸中之枳实配白术、二妙丸中苍术配黄柏的用量,其比例常随病情而变。另外,药物的用量也与年龄的大小、体重的轻重、病邪的盛衰、身体的强弱、气候的冷暖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4、善用虫类药物
周师认为疑难杂症、顽疾或久病多为痰瘀作祟、真阴亏虚。动物类药尤其是虫类药多具有破血行血、化痰散结、熄风搜剔止痛的共性,而介壳类药又具有养阴润燥散结之特征。周师在治疗疑难杂病时,重视配合使用动物类药物。
(1)动物类药物的适应证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辨证论治是周师诊治疾病的基本特点,辨证用药是其一贯强调的原则。对于动物类药常根据此类药物的共同特点及独特个性,“有的放矢”地使用。
1.1治疗各种疼痛
内科临床常见疼痛多为“肿瘤”、“痹证”、“中风”的并发症状或后遗症状。按照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疼痛的主要病机是经络气血凝滞不通,津液凝涩不畅。周师认为,临床一些久治不愈的顽痛皆有“瘀痰”,在治病求本的同时加用虫类药,可获捷效。
如对于癌性疼痛,周师常使用蜈蚣、广地龙、炙全蝎、土鳖虫、九香虫、露蜂房等以破血行血、化痰散结、熄风搜剔止痛。或配合祛风止痛的细辛、白芷,或配合散寒止痛的川乌、草乌、肉桂,或配合化痰之品如白附子、皂荚、白芥子、天南星,或配合理气止痛之延胡索香附、青皮、木香等。
对于痹证疼痛,周师常使用炮山甲、乌梢蛇、广地龙、蜈蚣、炙全蝎、露蜂房等熄风搜剔、化瘀止痛。或配合温阳散寒止痛的川乌、草乌、附子、仙灵脾、巴戟天、鹿角霜,或配合祛风除湿之羌活、独活、苍术、防风和燥湿化痰之南星,或配合养血活血之川芎、鬼箭羽、赤芍药、白芍药、桃仁、红花、片姜黄、鸡血藤、广郁金,或配合祛风湿通经络之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桑枝、石楠藤、油松节、雷公藤、威灵仙,或配合使用强腰补骨壮脊之金毛狗脊、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川断、千年健等。
对于头痛,周师常用蜈蚣、广地龙、炙全蝎搜风通络止痛。或配合平肝潜阳之石决明、珍珠母等,或配合使用祛风活血止痛的白芷、川芎、蔓荆子、葛根,或配合使用平肝潜阳之天麻、钩藤、白蒺藜,或配合滋养肝肾之枸杞子、制黄精、何首乌、山萸肉、生地黄。
1.2治疗“不通”之病
“不通”是多种病症或疾病病机的泛称,包括鼻塞不通、乳汁不通、小便不通、瘿瘤瘰疬及癌肿等。在治疗时,应用动物类药中尤其是虫类走窜类药能流通全身血脉,逐散各部位瘀血、顽痰而建功。
对于脑癌,周师认为其病理关健在于“风、痰、瘀、毒、虚”,在急性发病期(初、中期)可用虫类药走窜搜风、化痰解毒、通络定痛、活血消?;缓解期则不忘扶正,以滋肾填髓为主,可选用蜈蚣、广地龙、炙全蝎、土鳖虫、露蜂房、牡蛎、炙僵蚕以毒攻毒、化瘀散结,用鳖甲、石决明滋阴填髓、平肝熄风。或加用制白附子、制南星、山慈姑、法半夏、泽兰、泽泻、泽漆化痰散结、淡渗利湿,或加用天麻、钩藤、潼蒺藜、白蒺藜平肝潜阳,或加用枸杞子、川石斛滋养肝肾,或加用漏芦、白毛夏枯草等品抗癌解毒。
周师认为,肝癌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热瘀毒结聚,故治疗以清化湿热、化瘀解毒为主,在此基础上加用散结消?之品。动物类药常用土鳖虫、炙蟾皮、穿山甲、蜈蚣等以毒攻毒、化瘀散结。或加茵陈、虎杖、垂盆草、鸡骨草、酢浆草、败酱草、苦参清热利湿解毒,或加用柴胡、八月札、制香附等疏肝理气止痛,或加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蒲公英、石打穿、肿节风、水红花子、莪术等抗癌解毒消?。
乳腺癌的基本病理因素为“气郁”“、气火”、“痰瘀癌毒”凝阻乳络,治疗时可用具有解毒抗癌、通络散结作用的动物类药,如露蜂房、穿山甲、牡蛎等。在辨证基础上可加用疏肝解郁之品,如柴胡、炒枳壳、青皮、陈皮、枸橘李、橘核、八月札、白芍药、制香附,或加用牡丹皮、黑山栀、龙胆草清肝泻火,或加用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菝葜、半枝莲等通络散结、抗癌解毒,或加用玄参、麦冬滋阴散结。
1.3治疗“痿废”
“痿废”很难指具体的某个病症,而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通常指肢体某部分功能进行性衰退,甚至完全丧失,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不语、阳痿不举、肌肉萎缩、震颤麻痹等,属于西医所谓的神经系统疾患。此类疾病病程缠绵,治疗比较棘手。
对于中风后遗“痿废”,周师常用穿山甲、广地龙、全蝎、僵蚕祛痰化瘀通络。可配合桂枝、黄芪、白术、葛根等温阳益气,或配合赤芍药、川芎、鸡血藤活血通络,或配合天麻、钩藤、白蒺藜平肝潜阳,或配合补骨脂、金毛狗脊、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强腰壮脊。
对消渴并发手足麻痹,周师常用全蝎、僵蚕、广地龙、水蛭化瘀搜络?痰。同时根据病患不同的病理因素,配以桑叶、地骨皮、天花粉、知母、葛根清肺润燥、滋阴生津,或配以黄连、藿香、佩兰、炒苍术清中燥湿、芳香化湿悦脾,或配葛根、丹参、路路通、川芎、鬼箭羽、泽兰、玄参凉血活血、化瘀通络,或配黄芪、太子参及生地黄以益气养阴,或配川石斛、枸杞子、生地黄、山茱萸滋肾养阴,或配桑寄生、川断、怀牛膝、狗脊、骨碎补强腰壮脊。
1.4治疗“哮病”、“喘证”
“哮病”、“喘证”类似于西医学之慢支喘息型或支气管痉挛反复发作。本病多与“宿痰”有关,属本虚标实证。标实在于“风、痰、瘀”,本虚在于“肺脾肾虚”。周师临证常用地龙、僵蚕、蝉衣熄风解痉,冬虫夏草、蛤蚧纳气平喘。可配合葶苈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化痰平喘,或配合黄芩、海蛤壳、桑白皮、全瓜蒌、射干清化痰热,或配合杏仁、前胡、紫菀、款冬花、平地木化痰止咳,或配合灵磁石、熟地黄补肾纳气。
1.5治疗“硬化及结节”类疾患
以肺纤维化及肝硬化为例。
治疗肺纤维化,周师善用炙鳖甲、僵蚕养阴化痰、软坚散结,配合炙蜈蚣入络化瘀。可配合益气养阴的太子参、生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灵芝,或配合活血通络之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煅花蕊石,或配合散结解毒之泽漆、猫爪草、露蜂房、山慈姑等。
对于肝硬化,周师善用炙鳖甲软坚散结。可配合北沙参、大麦冬、川石斛、枸杞子、白芍药滋肾养阴,或配合太子参、焦白术、淮山药健脾益气,或制香附、炒延胡索、青皮、陈皮等配合疏肝理气,或配合茵陈、垂盆草、田基黄、苦参、野菊花、鸡骨草、虎杖、平地木等清热利湿,或配合山慈姑、泽漆、露峰房、石打穿等解毒散结,或配合旱莲草、茜草根、老鹳草、马鞭草路路通、赤芍药、片姜黄等滋阴化瘀通络。
1.6治疗“虚劳”
在治疗虚劳时,周师多根据患者气血阴阳皆损、五脏虚弱的特点,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从“精血同源”、“脾胃乃后天生化之源”着手,常用鹿角片、龟板阴阳同补。可配合阿胶珠、熟地黄、当归、山萸肉填精生髓,或配合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生血。同时需要注意积极配合治疗引起“虚劳”之原发疾病。
1.7治疗“痒证”
周师治“风疹”、“痤疮”、“鼻渊”等有瘙痒之疾,常用蝉衣及白花蛇、乌梢蛇、地龙、苍耳虫熄风通络,必要时配水牛角凉血清热。可配合苍耳草、防风祛风止痒,适当配合藿香、黄芩、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土茯苓清利湿热,或配合紫草、茜草、生山楂、鬼箭羽凉血消斑,或配合金银花、天葵子、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黄芩、黄柏等清热解毒。
2、动物类药物的使用要点
痰、瘀是由人体的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痰为津聚,瘀为血滞。《丹溪心法》认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而《证治准绳》则言:“百病由污血者多。”临床疑难杂病,虽病位不同,病势各异,病性有别,但常兼夹有因气血津液代谢阻滞而导致的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故对疑难杂病,祛瘀化痰是常用且非常关键的治疗法则。就药物而言,祛瘀化痰药种类繁多,但虫类药物更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常用。尤其对于顽症、久病、难证、重疾,因其病位较深,一般植物类药物难以取效。而虫类药物“体阴而用阳”,具有破血活血、化痰散结、解毒止痛之功,适当选用易于提高疗效。
久病必伤及于肾,尤其是真阴不足之时,动物药中的另一大类药物如介壳药又可滋阴补肾、软坚散结。总结周师的经验,临床运用动物类药物需注意如下事项。
2.1辨证结合辨病,注意药物配伍
动物类药的使用应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并可结合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兼顾辨病治疗。临床应用时,还应注意该类药物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药物的适当配伍问题。
2.2根据药物的特性适当选用
动物类药物中每种药物特性不同。如虫类药的共性为破血行血、化痰散结、搜剔止痛,但每种药物主治有所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如全蝎、僵蚕对于风痰入络的面瘫较佳,而乌梢蛇、地龙、蜈蚣对于瘀血入络的痹证、中风后遗症作用较好,地鳖虫、九香虫及虻虫等对癌性疼痛作用突出。在介壳类药物中,龟板滋阴力甚,鳖甲软坚力强。在海壳类药物中,瓦楞子、海螵蛸制酸止痛力强,而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更胜一筹。在动物角类药物中,鹿角温肾填髓,水牛角、羚羊角清热凉血开窍。
2.3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适当选用
病之初,正未虚,可选用峻利之剂;病久正虚,或体质虚弱的老人、幼童,当配用扶正、补益气血之品,或改用丸药及其他剂型以图缓攻。
2.4掌握药物的使用禁忌和剂量
虫类药辛散而燥、作用峻利,血虚风燥、阴虚体质之人和妇当慎用。介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偏于咸寒,脾胃虚寒者当慎用。同时一些动物类药的用量要准确掌握,虫类药物入汤剂时一般为3~6 g,入粉剂吞服时仅控制在0.6~1 g;龟板、鳖甲用量一般为10~15 g;海壳类药物用量15~30 g。另外,需注意配伍替他药物以防止动物类药的毒副作用,如虫类药使用时可适当配伍养阴药,咸寒之品适当配伍健脾和胃药。
2.5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动物类药含有异体蛋白,其中许多虫类药又具毒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以防止毒副作用、过敏反应的发生。有反应时应及时停药,积极处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