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
- 养阴清热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疗效评...
-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与思路研...
-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概要
- 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
- 不忘脾胃是养生首要 中医专家教...
- 冬季荸荠滋润吃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NO和SOD...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
- 建立健全附属医院临床带教队伍管...
- 冠心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
- 胡铁城教授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病案...
- 现代临床中医的未来----中国...
-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李时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论要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谫论心衰的中医证治思路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李七一教授中医治疗心血管疑难病...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王国强副部长提出了七个“把握
-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 中医养生的策略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健身养生八法
- 八位名医养生法盘点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道家修养
- 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办
- 胃 疾 随 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之道恩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晕厥)的辨治...
-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脑病的辨治与验案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梗死的辨治与验案
- 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慢性心力衰的辨治与验案
- 肥厚型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扩张型性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心包炎的辨治与验案
-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治与验案
-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急性心肌梗塞辨治与验案
- 心绞痛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中医药应遵循自身规律科学发展
- 周仲瑛教授治疗疑难杂证用药经验...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通心络胶囊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
-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
- 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
- 高温中暑预防知识要点
- 谫论中医院开展“师承培养”的模...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循环系统的老化改变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老人歌
- 五句话
- 构建卓越中医师培养新模式
- 作者:韩旭|发布时间:2010-11-29|浏览量:1153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纲要提出要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如何根据纲要要求,努力构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潘华峰教授。
潘华峰说:“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部将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计划,其中包括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医疗体制改革时期,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卓越的中医师,他们能够在大医院解决疑难病症,或者能够进社区、下农村,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表现卓越,成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韩旭
实行改革,推进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兴办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医药临床服务与研究基地、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基地。特别是该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中医人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潘华峰说,针对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应用型中医人才的问题,按照教育部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该校将充分利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基础,进一步整合国内外生命科学、中医药学的综合科技优势,瞄准国际医疗前沿,实施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努力构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一条现代中医名医成才的新途径。
谈起围绕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事项,潘华峰成竹在胸,如数家珍:一是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卓越中医师“1+1+3”培养新模式;二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问题导向性学习(PBL)、案例式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新体系;三是实施多途径招生机制,打造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新平台;四是创新学籍管理模式,构建学生与医师身份相结合的管理新机制。
从“课堂到临床”全方位教育改革
一是在学制设置上:建立硕博贯通五年新学制,实行“五年一贯、硕博连读、整体优化、分段培养”方式。第二学年实施中期考核,保证优秀学生进入博士阶段。中期考核未通过者,或自愿不转入博士阶段者,再用一年左右时间继续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其他学习与训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要求者,发给结业证书。
二是在招生选拔上:建立多元化、多途径、多层面招生选拔机制。建立优秀硕士生硕博连读选拔、优秀七年制学生免试推荐攻读博士、优秀本科生推荐免试进入硕博贯通学习等制度,逐步建立开放式的适应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遴选体系。
三是在培养模式上: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培养,不开展全脱产课程学习,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1+1+3”)培养新体系。
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1年),在中医学一级学科内进行轮训,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床边教学和案例式课程学习。改变中医学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以器官系统(或问题、病例)为主轴的问题导向性学习,以临床医学问题为切入点,将知识进行横向整合与纵向衔接。课堂教学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作为主要形式。实施模块式课程设置与改革。遵循中医理论认知规律,构建以中医心、肝、脾、肺、肾各脏腑系统为主轴的临床课程新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依托该校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将四大经典诊疗思维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伤寒论辨证理论与临床实践》、《金匮要略辨证理论与临床实践》、《温病学辨证理论与临床实践》等一批案例式临床新课程。建设一批案例式临床教材。
第二阶段为专业强化阶段(1年)。在中医学各二级学科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总值班制,要求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诊疗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
第三阶段为名师指导阶段(3年)。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与自身学科规律,实现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效结合、名校与名校联合培养、学校名师与医院名医“双导师指导制”和国外访学制。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继续完成专业强化阶段训练的同时,由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名医与本校导师一同指导,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与思维能力,达到初年资副主任医师的水平。期间,在整合内地优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利用粤港澳区域合作优势,实施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建立研究生国内外访学制度,时间不少于1年。通过“名师”、“名医”、“名校”战略提升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四是在考核机制上:引用国际通行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制定轮转考核、阶段考核、综合考核三级考核制度。制定《卓越中医师临床轮训考核指标体系与规范》,明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严格把好各科出口。
五是在管理机制上:成立校(学校)院(医院)两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家指导小组、导师指导小组,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各环节进行有效指导,统一管理。改革学生学籍管理机制,尝试将学籍管理纳入医院人事管理范围,研究生除具备学生身份外,兼有临床医师或医院员工身份,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由医院支付研究生工作酬劳,提高研究生待遇,并建立相应的奖助学金制度,实现与国外医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接轨。
卓越中医师计划的创新之处
首先,建立了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所有学习内容完全在临床上完成,坚持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临床带动课程学习、理论提高和素质培养,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相互递进。
其次,建立了PBL、案例式课程教学新体系。提高了课程的应用性、系统性、即时性。
再次,形成多途径“入口”与“出口”新机制,改变传统入口管理较死,学生不能根据个人能力进行流动的做法;出口方面建立了分阶段培养与分流机制,通过中期考核方式,允许能力不够的同学转入硕士阶段学习。
此外,建立名师、名医、名校相结合的指导机制,形成一条现代中医名医成长的特别通道。
最后,构建学生与医师(职工)两重身份有机结合的管理新机制,不仅显著改善研究生待遇,更主要的是提高研究生的主人翁意识。
潘华峰还向记者透露,该校这个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已经得到省教育主管部门首肯。该校作为广东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计划之“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先行试点单位,2011年研究生招生将率先试点招收“卓越班”,正式启动该计划。
TA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