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
- 养阴清热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疗效评...
-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与思路研...
-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概要
- 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
- 不忘脾胃是养生首要 中医专家教...
- 冬季荸荠滋润吃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NO和SOD...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
- 建立健全附属医院临床带教队伍管...
- 冠心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
- 胡铁城教授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病案...
- 现代临床中医的未来----中国...
-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李时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论要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谫论心衰的中医证治思路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李七一教授中医治疗心血管疑难病...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王国强副部长提出了七个“把握
-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 中医养生的策略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健身养生八法
- 八位名医养生法盘点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道家修养
- 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办
- 胃 疾 随 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之道恩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晕厥)的辨治...
-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脑病的辨治与验案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梗死的辨治与验案
- 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慢性心力衰的辨治与验案
- 肥厚型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扩张型性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心包炎的辨治与验案
-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治与验案
-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急性心肌梗塞辨治与验案
- 心绞痛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构建卓越中医师培养新模式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中医药应遵循自身规律科学发展
- 周仲瑛教授治疗疑难杂证用药经验...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通心络胶囊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
-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
- 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
- 高温中暑预防知识要点
- 谫论中医院开展“师承培养”的模...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循环系统的老化改变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老人歌
- 五句话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作者:韩旭|发布时间:2010-11-29|浏览量:468次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名中医,而合理的机制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名中医培养形成机制是指能促进名中医培养形成的重大制度、政策导向和保障。因此,应充分发挥各种合理机制对名中医培养的促进作用。
学习培养机制
就是要建立名中医学习培养的制度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中医药教育十分重视,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形成了大中专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师承(带徒弟)教育。20世纪90年代,又推出了高层次师承教育,研修提高,评选名中医及近年来评选国医大师等。尤其是高层次师承和研修提高等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国家和省级管理部门还投入了大量经费,并给导师和师承研修人员相应的荣誉和待遇。 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韩旭
这一系列培养造就名中医学习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蕴含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目前,重点要在高层次师承、研修培养、临床研究生培养、学历教育如何提高临床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推动和促进新一代名中医尽快形成。
学术竞争机制
是要在中西医学术竞争的现实中促进名中医形成的机制。随着现代西医学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今天的中医药学面临着剧烈的学术竞争,临床阵地在逐渐缩小,疗效在相对降低,许多中医药治疗措施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里有许多复杂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许多中医师的临床思维往往受西医影响,一病当前,尤其是选用中医药效果不明显时,首先想到的是西医药,不是从中医药辨证论治,从理法方药上找原因,而是弃中求西。久之,中医学术水平如何提高,临床经验如何积累,更谈不上成为新一代的名中医。
鉴于此,要制定制度,培养一大批铁杆中医,临床中要以中医药为主来处理病证,除特殊应急情况,一般都要用中医药来救治和处理。在执业范围上应限定以中医药为主,这样更有利于加快培养和形成新一代名中医。国家、省、市要重点地办好一批以中医药为主体的骨干中医医院,这些骨干中医医院的人员配备、诊疗手段、学术发展都应以中医药为主体。
市场选择机制
就是要引进市场机制来加快名中医的形成。历史上或当今知名度高的名老中医,尤其是建国后的第一代名老中医,年轻时都有过个体开业的经历。个体开业,完全是在市场竞争中选择生存的,没有疗效和名气,病家就不选择你,因此许多名老中医都经历过无情的市场竞争。他们白天看病,晚上读书,随时拜师求教,不断提高疗效和名气。这种无情的市场选择和淘汰虽然有极大的压力,但也有利于形成名中医。
当今的中医人员,大多有固定单位,基本工资有保证,生存压力不大,基本不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故而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孟子讲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经历,缺乏钻研进取的动力,久而久之就出现惰性。因此要制定有关政策,提倡鼓励名中医个体开业,开设以名中医个人名字命名的名中医工作室,允许多地点执业,允许名中医业余时间在工作室或药店坐堂执业,引进市场因素促进名中医的形成。
分配激励机制
就是在医院诊疗中要充分鼓励应用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来降低医药费用。在分配上要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向名中医倾斜。当前的医院收费是按项目进行的。在检查、治疗、用药上往往从医院效益上考虑,重复检查、过度治疗和用药有时难以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负担。
目前的机制,有效廉价的中医药优势难以发挥。应逐步尝试建立按病种收费的机制,鼓励支持广泛应用效好价廉的中医药,减轻患者重复检查和过度治疗的不合理负担;医保和新农合在报销时也要鼓励应用中医药。要提高名中医的挂号诊疗费,在分配上要充分体现名中医的劳务价值,大幅度提高名中医的收入,激励更多的中青年名中医脱颖而出。
培养造就名中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各种机制的保障促进作用,尽快形成新一代名中医群体,担当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脊梁。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