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
- 养阴清热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疗效评...
-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与思路研...
-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概要
- 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
- 不忘脾胃是养生首要 中医专家教...
- 冬季荸荠滋润吃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NO和SOD...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
- 建立健全附属医院临床带教队伍管...
- 冠心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
- 胡铁城教授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病案...
- 现代临床中医的未来----中国...
-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谫论心衰的中医证治思路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李七一教授中医治疗心血管疑难病...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王国强副部长提出了七个“把握
-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 中医养生的策略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健身养生八法
- 八位名医养生法盘点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道家修养
- 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办
- 胃 疾 随 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之道恩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晕厥)的辨治...
-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脑病的辨治与验案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梗死的辨治与验案
- 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慢性心力衰的辨治与验案
- 肥厚型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扩张型性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心包炎的辨治与验案
-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治与验案
-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急性心肌梗塞辨治与验案
- 心绞痛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构建卓越中医师培养新模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中医药应遵循自身规律科学发展
- 周仲瑛教授治疗疑难杂证用药经验...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通心络胶囊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
-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
- 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
- 高温中暑预防知识要点
- 谫论中医院开展“师承培养”的模...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循环系统的老化改变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老人歌
- 五句话
- 李时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论要
- 作者:韩旭|发布时间:2012-08-23|浏览量:532次
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临床经验宏富,其对于老年病防治方面有许多独特的经验和见解。对李时珍关于老年病学术思想的深入研讨,将为临床老年病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对于养生抗老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笔者据《本草纲目》中的有关论述,分4个方面讨论之。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韩旭
护肺气,慎食治,勿损其阳
生长壮老是生命运动发展的自然规律。据《内经》所载,早在老年到来之前,变老即已在生理过程中开始了。《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明人的衰老是由脏器衰所引起的。李时珍通过临床观察,认为人自30岁起,肺气就开始衰减;此阶段须注意对肺气的保养,以防早衰。今人研究指出:“呼吸系统随增年发生许多衰老变化,以肺的改变最明显。”30岁人肺泡的残气量为0,40岁则升至40%,60岁以上较30岁时几乎升高100%(湖南科技出版社《现代老年医学》)。可见李时珍谓人30岁以后肺气渐减是符合科学的见解。
肺脾为子母之脏,老年肺气不足,常表现为脾肺虚寒,而夜多小便。李时珍认为老人小便数者,“宜以糯米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盖糯米性温,可以“温肺暖脾”(卷二十二•稻)之故。此乃用饮食疗法护复肺气以抗衰。心肺同居膈上,年老心肺阳微,则胸阳亦必不足,故常多胸痹之患,由于薤白“味辛气温”,故“老人宜之”(卷二十六•薤)。近人施今墨治胸痹气滞,即常以薤白、杏仁配伍,用为对药多效,可见其暖肺行痹之功。
肺气既易衰损,则其为病用药,不可大寒复损阳气,老人尤须审慎。如石膏辛大寒,善清肺胃之邪热。李时珍说:“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卷九•石膏)衰暮之年,肺气已衰,胃气亦弱,即令病热,若不慎用寒凉,必犯虚虚之戒。他还举例说:“广济林训导,年50,病痰嗽发热或冷,单服石膏药至1斤许,遂不能食而嗽益频,遂至不起,此盖用药之瞀瞀也”(引同上),此例显系过用大寒,伤损肺胃阳气,乃至病笃而亡。
益元气,升脾阳,培养后天
李时珍对东垣医学有深刻研究,很重视脾胃阳气的升发作用。认为老年脾胃元气的衰减主要表现在升发功能的不足上。他说:“大抵人年50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气多而春夏之气少。”(卷十三•升麻)老人常见脾胃元气不足,阳气下陷诸症。如神疲目暗,气短懒言,四肢乏力,纳食不健,食入运迟,腹胀肠鸣,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等。治以益气健脾的同时,必须引阳明清气上升,注重升其中阳。清阳上升,则阴火戢敛;胃阴不为火灼,脾阳不为湿困。故老人元气虚馁,视同饥饱劳役内伤元气,而倡用益气升阳之法。方如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加柴胡苍术黄芪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经》已明确指出35岁以后阳明脉衰,故李时珍强调中年胃气稍损,在生活饮食上应注意保护胃土冲和之气。他赞同“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室之间尔”(卷二十五•粥)。说明培养后天,顾护胃气是养生延寿的妙诀。否则,饮食不慎,屡伤胃气,则中元暗损,化源亏乏,精血潜虚,种种内伤之症蜂起,而至面黄憔悴,加速变老。
他以自身体会说:“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卷三十二•茗)新茗苦寒,咀啜不止,衰其胃气,损伤脾阳,故有伤营伤精之虞,饮食岂可忽诸。
补命火,顾阳气,因人而施
老年阳气渐衰,命门为阳气根本,顾护命门阳气,即可却病延年。故李时珍指出,老人命火不足,在治病过程中,必须慎用苦寒药物。如谓“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苦燥,寒除热也……唯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卷三十三•苦参)。即恐苦参黄柏等药损伤老人已微之命火。今人有用苦参治疗心律失常者,若用于老人,当虑及此。
温补命门阳气之药固为老人常须,然亦非一概而施,必因人禀赋所宜而服用。如他引沈括《梦溪笔谈》云:“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硫磺,莫之纪极。”(卷十二•仙茅)又以他所目睹者说:“荆府得昌王,体瘦而冷,无他病,日以附子煎汤饮,兼嚼硫磺,如此数岁。蕲州卫张百户,平生服鹿茸附子药,至80余,康健倍常。”(卷十七•附子)此数人确有体冷、倦弱、命门阳衰诸症,故常服热药得以长寿。所谓“唯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卷十二•仙茅),必促其弊。如韩愈曾写文戒服硫磺金液丹,但他“晚年服硫磺而死”(卷十一•石硫磺)即其例。这对于治疗老年病动则参茸附桂者,当引为鉴戒。至若性淫之人,常讫温热药饵以助命火,久之阴竭阳孤,实乃“唯借药纵恣以促其死”(同上)而已,此养生抗老者所不取也。
导郁滞,通痰阻,流畅气机
气血贵流而不宜滞,肠腑宜通而不能塞。老人脏腑功能渐衰,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失恒,变生痰涎;加之情怀拂郁,每见气郁痰阻诸症。若施治得法,亦能去病延年。凡治此等症,李时珍主张顺气消痰,使三焦气机通畅,升降有序,则痰随气消,津血转化复常,得臻寿域。所以治疗老年病,不可一概从虚入手。能流畅气机,便是增强脏腑活力,实乃以攻为补之法。D4
TA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