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
- 养阴清热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疗效评...
-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与思路研...
-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概要
- 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
- 不忘脾胃是养生首要 中医专家教...
- 冬季荸荠滋润吃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NO和SOD...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
- 建立健全附属医院临床带教队伍管...
- 冠心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
- 胡铁城教授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病案...
- 现代临床中医的未来----中国...
- 李时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论要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谫论心衰的中医证治思路
- 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P16基因m...
- 参黄冲剂延缓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内...
- 李七一教授中医治疗心血管疑难病...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王国强副部长提出了七个“把握
-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 中医养生的策略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健身养生八法
- 八位名医养生法盘点
- 老年人食疗保健
- 道家修养
- 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办
- 胃 疾 随 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之道恩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晕厥)的辨治...
-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脑病的辨治与验案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出血的辨治与验案
- 脑梗死的辨治与验案
- 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慢性心力衰的辨治与验案
- 肥厚型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扩张型性心肌病的辨治与验案
- 心包炎的辨治与验案
-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治与验案
-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急性心肌梗塞辨治与验案
- 心绞痛的辨治与验案
- 高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 构建卓越中医师培养新模式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中医药应遵循自身规律科学发展
- 周仲瑛教授治疗疑难杂证用药经验...
- 中医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
- 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
- 用机制促进名中医培养
- 通心络胶囊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
-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
- 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
- 高温中暑预防知识要点
- 谫论中医院开展“师承培养”的模...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循环系统的老化改变
-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
- 老人歌
- 五句话
-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作者:韩旭|发布时间:2012-08-23|浏览量:3062次
摘要:失眠是临床多发病,是指不充分的睡眠或不完全的睡眠,属于中医学“不寐” 范畴。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优势,本文从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其它方法治疗等几方面对国内临床对失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韩旭
关键词:中医;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难以入眠,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早醒,睡眠不深,甚至有时彻夜不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多以镇静安眠为主,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疗效较好,现将5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总结如下:
1.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美国睡眠障碍联合会 (AS - DA)制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I CSD ( 1990 )、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I CD - 10(1992)及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4版: DS M -Ⅳ。中国根据国际标准及国内实际也制定了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CCMD - 3) [1]。这些诊断分类系统对失眠症及其亚型的诊断有交叉重叠,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CCMD-3)中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情况。继发性失眠:由疼痛、焦虑、抑郁或其他可查证因素引起的失眠。
2.病因病机:周仲瑛认为:郁、瘀、痰、火是引起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从病位分析,五脏皆于失眠有关,但其主要病位在心、肝[2]。麻应富从脏腑、阴阳、痰瘀、情志四个方面论治失眠,脏腑论治细分为心、肝、脾胃、肾四个方面[3]。周平安认为:睡眠虽然由心神所主,但与中焦诸脏腑密切相关,尤其与胆腑关系密切[4]。王新陆认为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调,脑神逆乱[5]。
3.辨证分型:张怀亮[6]根据其临床经验,将失眠概括为两大证型:①实证:肝阳炽盛、心神被扰型,治以清肝泄热、镇心安神,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2g,栀子10g,龙胆草12g,黄连10g,黄芩9g,当归9g,生地黄9g,半夏9g,白芍9g,生龙骨 30g,生牡蛎30g,磁石30g,合欢花15g,夜交藤20g,甘草6g。②虚证: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型,治以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以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药用:黄连9g,黄芩12g,阿胶12g (烊化) ,白芍10g,酸枣仁20g,五味子9g,生大黄6g,清半夏12g,合欢花20g,夜交藤 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李海聪[7]将失眠分为四个证型:①瘀血内阻、心神被扰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20 g,枳实15 g,赤芍20 g,白芍20 g,生甘草20 g, 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川芎18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川牛膝10 g ,桔梗15 g,石决明30 g,酸枣仁30 g,珍珠母15 g,香附12 g,合欢花10 g,浮小麦30 g,大枣5 枚,远志15 g,栀子10 g,琥珀粉3 g。②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型,治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味,药用:党参15 g, 炒白术15 g,生黄芪20 g,当归15 g,茯苓30 g,生甘草10 g,远志10 g, 酸枣仁15 g,木香10 g,龙眼肉15 g,大枣 10枚,浮小麦30 g,香附12 g,合欢花10 g。③肾阳不足、心神不安型,治以补肾温阳、潜阳安神,方用肾气丸加减,药用:炙附片 6 g,肉桂 4 g,熟地黄15 g,泽泻15 g,茯苓 30 g,山茱萸15 g,怀山药15 g,牡丹皮10 g,川牛膝10 g,桔梗15 g,磁石2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珍珠母15 g,香附15 g,合欢花12 g,酸枣仁40 g,远志15 g,石菖蒲15 g,紫石英15 g,丹参30 g 。④阴虚火旺、心神不宁型,治以滋阴降火、益气养血,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药用:当归15 g,生地20g 熟地黄20,生黄芪15,黄柏10,黄连10 g,黄芩10 g,山茱萸15 g,知母15 g,龟甲20 g,鳖甲20 g,石决明30 g,磁石2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香附12 g,合欢花10 g,酸枣仁40 g,阿胶10 g(烊化),百合15 g,茯苓30 g。顾宁[8]将失眠分为六个证型:①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益气养阴安神 ,方用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减,药用:太子参12g、麦冬 15g、五味子10g、酸枣仁10g、知母10g、川芎10g、茯苓12g、 夜交藤 30g等。虚烦者加用百合 20g ,紫贝齿 15g ;面部烘热者加用功劳叶 12g、 白薇 12g ;盗汗、自汗者加用浮小麦 10g ,瘪桃干10g ,糯稻根10g ;日久出现舌质紫黯血瘀之象者,加用景天三七 15g。②瘀血内阻型,治以活血化瘀安神,方用桃红四物汤为主加味,药用:桃仁10g ,红花10g ,生地12g ,赤芍12g ,当归10g ,川芎15g ,夜交藤30g ,合欢皮 20g ,景天三七15g ,酸枣仁10g ,柏子仁10g等。胸闷者加用炒枳壳 10g ,郁金 10g ;胸痛甚者加用紫丹参15g 。③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利水安神,方选五苓散为主加味,药用:炒白术10g ,泽泻12g ,猪苓12g ,茯苓12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夜交藤30g ,茯神 10g等。腹胀者加用大腹皮 12g ;纳呆者加用炒山楂 10g ,神曲 12g ,麦芽 12g ;若水饮化热者加用丹皮 15g。④饮食积滞型,治以和胃润下安神,方用麻子仁丸为主加减,药用:麻子仁10g ,炒枳实10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酸枣仁 10g ,炙远志 12g ,柏子仁 10g 等。伴口干者加用太子参12g、大麦冬12g ;脘痞甚者加用枳实15g、莱菔子15g ;饮食积滞者加用炒山楂10g ,神曲12g ,麦芽12g 。⑤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安神,方用天麻钩藤饮为主加减,药用:天麻 10g、钩藤12g、桑叶10g、滁菊花10g、炙远志15g、酸枣仁10g、夜交藤30g、合欢皮 20g 等。眩晕、头痛甚者,加用珍珠母15g、罗布麻叶12g、牡蛎 15g ;伴有耳鸣者加用枸杞15g ;阳亢化热出现口干口苦者 ,加用苦丁茶 12g ;心烦、胸闷者,加用炒黄连3g ,郁金10g ;腰膝酸软者,加用炒杜仲15g ,制首乌15g。⑥心火上炎型,治以清心祛火安神法,方以莲连汤为主加减:莲子心 6g ,炒黄连 3g ,五味子 10g,熟枣仁 10g ,夜交藤 30g ,合欢皮 20g ,百合 20g ,紫贝齿 15g。
3.基本方加减治疗:李刚等[9]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12g,制半夏9g,黄芩9g,生晒参9g,干姜3g,大枣4枚,生龙骨30g(先煎) ,煅牡蛎 30g (先煎) ,生铁落 20g,茯苓15g,桂枝15g,大黄5g)。心火炽盛者加栀子 12g,竹叶 15g,夏枯草 12g;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 6g,黄连 6g,香附6g;痰热内扰者加竹茹12g,陈皮12g,知母 12g;阴虚火旺者加生地15g,白芍15g;牡丹皮15g;心脾两虚者加白术15g,黄芪15g,炙甘草 9g;心胆气虚型酸枣仁30g,远志12g,太子参 15g。治疗30例6型失眠,痊愈 (36% ) ,显效(46% ) 。姚黎[10] 用安神定志汤(太子参 15 g, 酸枣仁 30 g,
五味子 15 g ,当归 10 g ,川芎 6 g, 生地黄15 g, 建曲10 g, 茯苓15 g ,生龙齿 15~ 30 g, 珍珠母 15~ 30 g)治疗100例失眠,有效率(96%)倪志坚等[11]用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 20g, 知母 15g, 茯神15g , 云黄连10g ,龙骨 20g ,牡蛎 20g ,当归 15g ,生地黄 15g ,白芍药 15g, 甘草 10g)治疗82例失眠,有效率(98%)
4.自拟方加减 :施金凤[12]以安神汤(黄芪25g,酸枣仁 20g,当归 15g,云茯苓 12g,枸杞 20g,山萸肉12g,五味子 12g,柏子仁 15g,甘草 6g)。心脾两虚,加党参 15g,夜交藤 20g,白术12g。心肾不交,加黄柏 15g,知母 12g,磁石 20g 。痰热内扰,加远志 15g,竹茹 12g,法半夏15g 。肝火扰心,加黄芩20g,山栀12g,合欢皮15g。治疗失眠96例,平均有效率为(88.5%)。辛荣柏等[13]以养血安神汤加减(柴胡、白术、姜半夏、茯苓、当归、郁金、生栀子、黄芩、黄连、党参、丹参、炒酸枣仁、远志、夜交藤、钩藤、生龙骨、桂枝、夏枯草、五味子),治疗失眠46例,有效率(95.6%)。
5.其它方法治疗:李滋平[14]等用穴位埋线治疗(选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每次均选同侧穴位,左右交替使用),治疗失眠60例,有效率(93%)。何育凤等[15]用推拿手法(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推至太阳穴,然后从印堂穴开始沿眼眶周围治疗,指按揉印堂,攒竹,睛明,鱼腰,太阳,神庭,角孙,百会,用扫散法在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治疗;医者用掌摩法先顺时针方向摩腹,再逆时针方向摩腹 ,指按揉中脘,气海,关元 ;拿风池,重点在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等部位,用掌推法从背部沿脊柱自上而下推至腰骶部),治疗失眠49例,总有效率(83.67%).张欣[16]等用镇静安神法(四神聪平刺 0 . 5~0 . 8寸 (针尖逆督脉循行方向 ) ;神门直刺 0 . 3~0 . 4寸;三阴交直刺0 . 5~1寸。针用平补平泻手法 ,均以得气为度 ,留针 30 min)治疗失眠40例,有效率(90%)。骆晓林等[17]用耳穴压籽治疗(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以下耳穴:神门、内分泌,心、肝、脾、肾穴),治疗失眠21例,有效率(90.5%)。
讨论:中医学治疗本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基本特点,加之针灸、推拿、穴位治疗等,效果可靠。中医学治疗失眠症提供了临床依据和经验,但失眠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① 用药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超量使用某些药物(如龙胆草、黄连等),虽然在某些地区有临床疗效,其它地区应酌情考虑。②应结合中药的药理药效机制研究,找到量化解释中药疗效的途径或方法,从而进一步阐述、证实中医药疗效的科学性、客观性;③为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多的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双盲的研究,纳入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方法。④方剂中使用的药味多、药量重,缺乏相应的毒性观察。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可把中医治疗失眠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 :141.
[2]陈四清,周仲瑛.周仲瑛医案赏析.人民军医出版社[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3-74
[3]魏霞.麻应富主任医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总结[J].河南中医,2010,30(2):135-136.
[4]杨效华,黄秋琴,焦扬等.周平安诊治失眠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0,29(3):178-179
[5]胡怀强,周永红.王新陆教授论治失眠经验篆要[J],天津中医药,2010,27(3):182-183
[6]秦合伟,张怀亮.张怀亮教授论治失眠的思想探析[J].光明中医,2010,25(3):
13-14
[7]张佳丽,杨毅玲,谭方.李海聪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举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7(1):29-30
[8]瞿媛,顾宁.顾宁治疗失眠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2):27-28
[9]李刚,程晓春,罗绍华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失眠30例[J].西南军医,2010,12(1):75-76
[10]姚黎. 安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100 例[J].河南中医,2005,25(9):48-49
[11]倪志坚,王玉珏.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8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7):37
[12]施金凤.自拟安神汤加减治疗失眠9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67
[13]辛荣柏,董志.养血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2-83
[14] 李滋平,闫晓燕, 朱祥英.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2020-2021
[15] 何育风,黄锦军,赖耀铭等.推拿手法治疗失眠49 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6):49
[16]张欣,严兴科,唐强.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跷脉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 3): 686-687
[17]骆晓林,龙浩文. 耳穴压籽治疗大学生失眠症21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2):46-47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