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偏执也是病
- 怎么应对“偏执狂”?
- 记忆力减退须注意老年痴呆
- 深夜开车,当心“被”催眠
- 抑郁并非情绪的“感冒”
- 非药物的可操作的快速入睡的方法
- 职场中如何才能摆脱受“夹板气”
- 太自恋就是自欺
- 体检也要查心理 韩国人一生至少...
- 精神病医生?别这样称呼我们
- 别让微博“控”得你走火入魔
- 怎么应对“偏执狂”?
- 在单位不必装笑脸
- 恐高怎么办
- 为何有人怕电话
- 错过了,不算什么
- 守住心理防线 避开消费陷阱
- 你所不知道的睡眠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
-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 老伴为什么变得如此反常
- 家暴者需要心理救治
- 考拉族:睡觉未必减压
- 疑似心梗?实为惊恐发作!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解读...
- 给“长不大”的老公让权
- 别拿性爱威胁他(情感咨询室)
- 急脾气与慢性子如何相处
- 恋爱越久越不想结婚(情感咨询室...
- 出轨老公要回家我该咋办
- 脆弱时最易出轨
- 男友比我大很多,咋办
- 相隔两地,爱会长久吗
- 该不该有蓝颜知己
- 人人都期待有次艳遇 想法合理
- 幸福家庭要会让步
- 他们的精神世界或被误读
- 慢性应激,一把威胁生命的钝刀
- 关注婚姻冷暴力特别报道??我与...
- 生活难免出现失控事态 学会甩掉...
- 孩子爱“结婚”,家长莫“有色”...
- 阿杜精神抑郁患“恐惧症”需精神...
- “伪娘”,个体异性成分的展现?
- “想象的丑陋”害了他???从“...
- 心理治疗不是抑郁发作的首选治疗
- 适当“啃啃老” 爸妈喜欢
- 如何看待被情境催眠的爱情?
- 《新结婚时代》的心理学秘密
- 拖延,使压力更大
- 奇怪的群体性癔病
- 家有煮男 婚姻更稳定生活更幸福
- 当中年男子遭遇生存危机
- 社会“掉队”者心理问题亟待重视
- 城市白领睡眠亚健康状况多
- 反常家庭关系背后的反常人格
- 不必畏惧口吃 心理疗法可借鉴
- 搞笑夫妻档 “潜伏”美满婚姻
- 都市上班族 来!我们一起“偷菜...
- 对抗失眠,成为失眠的真实诱因
- 灰太狼受宠折射女性安全感缺失
- 技巧沟通而非消极退让
- 心理暗示,激发潜能
- 用逆商迎战“逆伤”
- 运动着,是快乐的
- 消极预期为不幸埋下祸根
- 母亲为何感到“气窜”
- 孝,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
- 父爱,在迎合中迷失
- 请接纳复杂的人性
- 作者:宋崇升|发布时间:2009-01-22|浏览量:879次
自“艳照门”事件曝光后,自今仍沸沸扬扬。一些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并不断有新的消息刊出。闻之者反应各异,但以骂声居多。声讨者如同受到了欺骗,不能接受光鲜的明星出现如此不光彩的丑闻。
而事实上,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在私人空间拍照、摄像、亲密,玩的是属于他们这个圈子内的游戏。尽管画面不雅,但并没有主动传播扩散,实属个人隐私。隐私人人都有,常涉及情欲等本能的低级欲望和原始冲动。为何出现“艳照门”事件?这与人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宋崇升
人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即动物性,是与生俱来的,如食、色、攻击、占有等,这些属性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原动力。社会属性是个体后天在一些社会准则、行为规范对其约束并进行内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经过社会化,人的许多自然属性可以通过社会属性获得合理、恰当的满足。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有礼”等。而带有文化色彩的社会属性让人对一些自然属性产生羞恶之感。如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之后,就要穿衣蔽体。
当社会属性限制了或不能满足自然属性需要的时候,自然属性有可能被压抑下来。适度的压抑可以让人控制冲动、延迟满足,以便适应社会。当然,压抑不等于不存在,压抑过深了,反而会以更加强烈的方式表达。这一点对普通人和明星均适用。
有位女强人,是一个公司的老总,很精明强干。可是,有人却发现她在另一个城市的酒吧做风情万种的陪酒女郎。就是因为她的性别角色平时压抑过多,所以才寻找机会出来释放。过分压抑、排斥自然属性也会对身心造成危害。现在发现很多心理疾病,如强迫症、异性恐惧症、焦虑症等,都和过度的性压抑有关。
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属性的力量过强,或社会属性的力量过弱,人就可能做一些与社会角色不符的事情,或者做一些违背道德、常理的事情。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常见。如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在陌生的环境可能说脏话,一个衣冠楚楚的人在夜里可能会随处小便。这未必是什么错误,而是人性使然。人的一生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断地斗争、调和的过程。
演艺明星们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因为其某方面的属性如外貌、气质或表演等特质比较突出,经过包装、渲染而给大众制造了一种错觉,让人觉得他们所有的方面都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即社会心理学所说的晕轮效应。这种效应一方面让明星们鹤立鸡群,名利双收 。另外一方面,又让他们不得不掩饰自己的自然属性的需要 ,让自己的凡俗的一面在安全隐蔽的时空获得满足,而绝不示人。 其实,不仅是明星,其他特殊人群如名人、伟人、高官等,和普通人在人性方面也别无两样。当然,明星们还有一个不可比拟的途径,就是可以在角色中释放自己的需要。正如一个在戏中扮演恶人的演员,在现实中更可能向善。在戏里喋喋不休的人,回到家中可能会沉默寡言。
人性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明星们和你我一样凡俗。明星有他们不能见光的一面,而普通人自有普通人的隐私(只不过没有人这么关注而已)。我们既不必苛求自己,也不要去苛求别人。当我们理解并接纳复杂的人性之后,就会更加从容地接纳别人,接纳这个多变的世界。
健康报2008.03.14 4版 人文视线:心理导刊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