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偏执也是病
- 怎么应对“偏执狂”?
- 记忆力减退须注意老年痴呆
- 深夜开车,当心“被”催眠
- 抑郁并非情绪的“感冒”
- 非药物的可操作的快速入睡的方法
- 职场中如何才能摆脱受“夹板气”
- 太自恋就是自欺
- 体检也要查心理 韩国人一生至少...
- 精神病医生?别这样称呼我们
- 别让微博“控”得你走火入魔
- 怎么应对“偏执狂”?
- 在单位不必装笑脸
- 恐高怎么办
- 为何有人怕电话
- 错过了,不算什么
- 守住心理防线 避开消费陷阱
- 你所不知道的睡眠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
-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 老伴为什么变得如此反常
- 家暴者需要心理救治
- 考拉族:睡觉未必减压
- 疑似心梗?实为惊恐发作!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解读...
- 给“长不大”的老公让权
- 别拿性爱威胁他(情感咨询室)
- 急脾气与慢性子如何相处
- 恋爱越久越不想结婚(情感咨询室...
- 出轨老公要回家我该咋办
- 脆弱时最易出轨
- 男友比我大很多,咋办
- 相隔两地,爱会长久吗
- 该不该有蓝颜知己
- 人人都期待有次艳遇 想法合理
- 幸福家庭要会让步
- 他们的精神世界或被误读
- 慢性应激,一把威胁生命的钝刀
- 关注婚姻冷暴力特别报道??我与...
- 生活难免出现失控事态 学会甩掉...
- 孩子爱“结婚”,家长莫“有色”...
- 阿杜精神抑郁患“恐惧症”需精神...
- “伪娘”,个体异性成分的展现?
- “想象的丑陋”害了他???从“...
- 心理治疗不是抑郁发作的首选治疗
- 适当“啃啃老” 爸妈喜欢
- 如何看待被情境催眠的爱情?
- 《新结婚时代》的心理学秘密
- 拖延,使压力更大
- 奇怪的群体性癔病
- 家有煮男 婚姻更稳定生活更幸福
- 当中年男子遭遇生存危机
- 社会“掉队”者心理问题亟待重视
- 城市白领睡眠亚健康状况多
- 反常家庭关系背后的反常人格
- 不必畏惧口吃 心理疗法可借鉴
- 搞笑夫妻档 “潜伏”美满婚姻
- 都市上班族 来!我们一起“偷菜...
- 对抗失眠,成为失眠的真实诱因
- 灰太狼受宠折射女性安全感缺失
- 技巧沟通而非消极退让
- 心理暗示,激发潜能
- 用逆商迎战“逆伤”
- 运动着,是快乐的
- 请接纳复杂的人性
- 母亲为何感到“气窜”
- 孝,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
- 父爱,在迎合中迷失
- 消极预期为不幸埋下祸根
- 作者:宋崇升|发布时间:2009-01-22|浏览量:791次
最近,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一名男子因为拒绝手术签字致孕妻死亡的消息。据该男子后来自述,在他孩童时代曾听一个算命的人说,以后他的妻儿都会死去。而他相信这是命里注定的,一定会发生。
不幸发生以后,人们纷纷谴责该男子不负责任,不可理喻。甚至有人怀疑其是否有精神疾病。但就目前的观察结果来看,尚未发现该男子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当班的神经科医生的印象是其“思路清晰,毫无精神异常”。但该男子所做的匪夷所思的决定,还是表明他存在一定的个性方面的缺陷。而且,这一尸两命悲剧的发生与该男子早年算命的经历不无关系。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宋崇升
算命,又称占卜,是一种古老的边缘化职业,绝大多数都是迷信活动。算命者(与问卜者相对应)一般都是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的老年人。他们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捕捉一些非语言信息,并且看人下菜碟。
如果问卜者处境窘迫,缺乏主见,喜怒又形之于色,而且急于摆脱焦虑、恐惧等负性体验,算命者就会暗暗迎合这种心理,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这样一方面可以显示自己洞若观火,另一方面则为下一步向问卜者提供所谓的破解方法埋下伏笔。
算命者习惯于危言耸听,对人的未来做一些消极的、不祥的预测,通过打击问卜者的自信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感。因为未来本身就是未知的,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不确定感。因此,这样的预测更容易被一些暗示性强的人所接受,特别是一些妇女和儿童,还有本文提到的这名男子。
而儿童接受这样的消极预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儿童识别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比较低,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负性信息,往往就会无条件地将之植入自我意识之中,对自我产生一个消极的预期,觉得将来肯定会有这种不幸发生。他甚至会觉得自己一生注定就是一个倒霉蛋,并可能形成一种消极悲观的个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无意识地寻求证据,来支持、印证早年的那个消极的预测,并以此来维护自己认知的前后一致性。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预期,将会在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自己的行为将验证自己的预言。换言之,你原本预期的是什么,结果就会受到预期的影响而成真。
正如本文中的这名男子,他对童年的算命结果至今仍铭刻在心。遇到了与预期类似的情境,则会触发他回忆起早年算卦的那一幕,由此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在潜意识中认为那个预测必定会应验。此时他的注意范围就会变得狭窄,非理性的信念会强烈占据意识的主导地位,并将与预期相悖的积极信息完全屏蔽掉。例如他对别人的劝阻置之不理,坚持认为爱人是感冒了,不需要手术等等,以此固执地配合并实现那个消极的预期,最终促使悲剧发生。当然,这些都是按照心理动力学规律对当事人深层心理活动的一种推测,当事人在意识的层面未必会觉察或认同这些心理机制。
除了算命,有些不良的信念也会让人产生消极的自我预期。比如,民间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一说。如果一个人认同这个观念,那么右眼皮跳了,他就会想今天我肯定得倒霉。继而会增强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关注,对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也更加敏感。平时不在意的小事,比如磕磕碰碰,此刻也纳入他的注意范围,以此来证明“今天真倒霉,难怪右眼皮一直在跳”的意念。
那么,哪些人容易受到消极预期的影响呢?一般来说,那些文化程度低、信息资源贫乏、暗示性强、个性悲观、保守的人,常常被消极预期控制。对于这些人,消极预期一旦设置,便如同宿命般难以摆脱。
现在街头的算命者较以前少多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上的算命、占卜。如果出于休闲、娱乐,偶尔看一下也无妨。不论结果好坏,都要一笑了之。但最好还是远离这些有迷信色彩的地方,以免看到一些消极的预测让自己产生消极预期,为不幸埋下祸根。
健康报2007.12.07 4版 人文视线:心理导刊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