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药预防H...
- 中医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 春季预防呼吸道疾病
- 春季养生防春困
- 隆冬保肺注重
- 食疗药膳预防初春呼吸道疾病
- 三九严寒首保肺
- 中医助“老慢支”患者安全过冬
- 青少年冬季谨防“过敏性鼻炎-哮...
- 初冬慢性咳嗽如何防治
- 又到了秋冬服用膏方的时令了,那...
- 秋令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好发季...
- 秋令呼吸道疾病需要防燥、防凉!
- 门诊日记(5)-慢性呼吸道疾病...
- 母亲哮喘3年,全国各处求医却不...
- 我到底是气道变窄还是慢阻肺,为...
- 是急性支气管炎?还是哮喘?
- 请大夫帮我看看是什么病
- 门诊日记-(4)
- 招募广大病友搞一次联谊交流(关...
- 门诊日记-(3)
- 门诊日记-(2)
- 哮喘常识介绍
- 别让香烟熏坏你的肺
- 选用“膏方”要注意什么吗?
- 介绍几本食疗养生科普读物
- 看中医需学会主诉病史(加强医患...
- 肺气肿能根治吗?
- 黄芪是补气药--兼答马鞍山纤维...
- 春令呼吸道疾病的调养预防方法
- 春令病毒性传染性病症的预防调养
- 春令过敏性病症的调养防治方法
- 春季重养肝
- 春困的调养方法
- 春季养生原则及食养方法
- 春令气候特点及易发疾病
- 过敏性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怎么区...
-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研究概况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具有明显...
- 寒潮来临,原有呼吸道病者需注意...
- 中医“四联法”控制哮喘发作
- 你认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吗?
- 看中医如何诉述病情?
- 西医对哮喘最新的认识介绍
- 对所谓的“疑难病症”要有信心积...
- 天冷了,呼吸道病人要注意什么?
- 鼻炎跟哮喘应一起治!
- 哮喘是个什么样的病?怎么治疗为...
- 咳嗽原因知多少?
- 慢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特色介绍
- 中药的煎煮服用方法介绍
- 征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
- 呼吸系病患者应分清中西医诊治特...
- 到底哪些人群适宜服用膏方?
- 秋凉季节是服用中药膏方调理补养...
- 秋凉谨防呼吸道疾病发作(介绍呼...
- 冬病夏治方法介绍
- 夏季养生方法和要领
- 哪些呼吸道病证需要看中医?
- 深入研讨和总结中医药在疾病治疗...
- 秋凉保肺防咳喘
- 作者:史锁芳|发布时间:2010-10-27|浏览量:2098次
从目前到立冬前还要经历晚秋的”霜降”节气,这时的气候特点是“燥”、“干”和秋风凉气。古语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降雨减少,空气越发干燥,此时气候特点一方面感觉干燥,另一方面早晚秋风凉意袭人,呼吸道对这种气候特点极为不适。中医认为秋令属金,秋燥、秋凉极易伤肺,出现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由于“肺开窍于鼻”,此时也是鼻炎的好发季节,而“肺主皮毛”,秋燥也易致皮肤干裂、燥痒等症。尤其是原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人群,眼下极易引起旧病复发,还有很多患者属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特殊的气候易于导致这些慢性病症发作。笔者近期在门诊就遇到多例常年鼻炎持续不愈,分泌物倒流至咽喉,出现咽喉燥痒不适、似有异物感、频繁清嗓作咳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候,这类患者游见于“五官科”、“呼吸科”之间,易于陷入局限病变,常常误诊误治;而“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常因为症状不够典型,只闻其“咳”而掩盖了其“哮喘”的本质,从而延误成一般支气管炎而频繁服用抗菌素迁延难愈,致使这类患者秋凉即易定时反复发作,痛苦不堪。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史锁芳
事实上,与其只注重治疗疾病表象,倒不如密切结合眼下秋令特征,遵循“天人相应”、“治病求本”和“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采取“整体辩证、人病同防”的养生法则,才是治本之举、上工之策。详而言之,也就是说既要重视治疗局部疾病,更重视增强人身之体质;既重视组织器官的修复,更应重视秋燥秋凉外界气候伤肺的事实,以及异常气候对人心身的影响。因此,对于在秋令易于感冒之人,就应该采用补益肺气、疏风散寒的方法,成品可选服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或胶囊,也可以其为基本方,配合参苏饮、补肺桂枝汤加工熬制膏子调养,药膳则可选用黄芪苏叶茶(黄芪20克、苏叶10克,泡茶)、太子参生姜茶(太子参30克、生姜4片,泡茶),既补气养肺扶正,又能疏风散寒祛邪;对于易于燥咳之人,若属于“温燥伤肺”,出现干咳、咽痒、痰少粘如丝状、舌质偏红者,可以选服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药膳食疗可以选用雪梨炖枇杷叶(雪梨1个、枇杷叶10克,共炖饮用),沙参百合茶(南沙参15克、百合15克,泡茶),如果咽喉干痒、异物感明显者,可以选用玄桔草果饮服用(玄参10克、桔梗6克、青果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如为“凉燥咳嗽”,表现怕冷、咳嗽、口干、咽干、鼻塞流清涕者,则应选用温润止咳的方药,如杏苏散、辛金润肺汤,也可以其为基础方,加蜂蜜、冰糖、阿胶熬制成膏子调服,药膳可选紫菀杏仁蜜茶(紫菀10克、杏仁10克、蜂蜜20毫升,泡茶),如鼻涕、鼻痒、喷嚏较甚,则可以选服黄芪辛夷茶(黄芪30克、辛夷10克、苍耳草15克、乌梅10克,煎汤泡茶)。秋令咳嗽不同于其他时令之咳嗽,既要温散宣肺,更应润燥养肺,可以选用沙参麦冬汤、补肺阿胶散熬制成防咳膏子服用。如果易于诱发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者,则可选服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药膳可选萝卜炖蚯蚓(萝卜30克、蚯蚓3条、粳米50克,炖服);钩藤炖河车(钩藤30克、胡桃肉20克、紫河车10克,炖汤),也可选用都气丸、冷哮丸、阳和汤为基础,加辅料熬制成膏子服用,对于温肺驱寒、化饮防喘有积极作用的。
针对目前秋凉、秋燥,还应根据自身体质选食秋令润肺散寒、止咳化痰水果,如阴虚燥咳、咯痰带血丝、皮肤干燥则可多食秋梨、百合、鲜藕、柿子,或可自制“六汁饮”(取雪梨1个(去核)、鲜藕30克、荸荠30克、白萝卜30克、甘蔗30克、鲜百合30克,用榨浆机榨汁,混匀食用),每次30毫升,日饮2-3次;如易于感受秋凉咳嗽、咯痰,则可选用生姜、柑橘、荸荠;老人小孩秋凉易于感冒,则应多食山药、冬枣、莲子等。
在饮食起居上还需摄生,由于秋令慢性燥咳多由于阴虚失濡所致,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韭菜、大蒜、葱、八角、茴香等辛辣食物、调味品以及火锅、油煎烤制等辛热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症状;有过敏病史者螃蟹海鲜等也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过敏致咳发喘。另外,由于秋凉温差加大,要及时注意气候变化,以防感冒诱发凉燥咳嗽、感冒、哮喘。当然,针对秋凉还应遵守“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不宜太早穿过多衣服,需要适度进行耐寒锻炼,增强防感能力。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