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防老年吸入性肺炎
- 重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 初夏养生,衣食住行面面观(大众...
- 雾霾未去沙尘又至:何时才能摘掉...
- 漫谈女性健康与养生(济南市图书...
- 冲出“霾”伏(来源:齐鲁网-山...
- 钟南山谈雾霾:健康远比GDP重...
- 陈大夫送健康系列--春节养生关...
- 陈大夫送健康系列--预防感冒的...
- 灰飞烟未灭--关注“三手烟”危...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更适合膏方调理...
- 老年肺炎中医证型与特种蛋白相关...
- 早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
- 膏方调补正当时
- 世界慢阻肺日
- 霜降养生(孙慧媛供稿)
- 全球公认的18个长寿秘诀(来源...
- 民谚里的秋季养生误区(齐鲁周刊...
- 秋三月,养生忙(大众日报记者 ...
- 空调吹来的那些病(大众日报记者...
-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12年健...
- 养肝固阳,春季养生之道(大众日...
- 打响呼吸道疾病的防御战(大众日...
- 陈大夫送健康系列--秋季养生正...
- 65岁男,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
- 世界哮喘日: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 陈大夫送健康系列--蜂蜜助您抗...
- 陈大夫送健康系列--抵御耐药性...
- 陈大夫送健康系列--春天送您玉...
- 哮喘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王海燕...
- 走访、聚会、购物,身体过度疲劳...
- 哮喘病知识问答(王海燕供稿)
- 认识双硫仑样反应(张娜供稿)
- 谨防老年吸入性肺炎(李霞供稿)
- 以热制热 安然享“伏”
- 不同体质的夏季养生
- 溯源《内经》话养生(张娜供稿)
- 冬病夏治 “三伏贴”(刘国锋...
- 请问陈教授我妹妹常年咳嗽,请问...
- 天寒地冻话热病之三:热病如何治...
- 天寒地冻话热病之二:热病如何防...
- 天寒地冻话热病之一:冬天有热病...
- 健健康康过个年(孙慧媛供稿)
- 大冷天里“热”也伤人
- 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重点防控...
- 中医支招:冬季,与呼吸道疾病再...
- 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明白纸
- 防治哮喘的吸入装置
- 常见的吸入装置
- 常见的哮喘吸入类药物
-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 面对哮喘发作需要做的几件事情
- 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的常用...
- 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的常用...
- 北京市推出预防流感中药方剂
- 秋季“乱补”不如不补
- 综合内科病房呼吸专业愿您健康呼...
- 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
- 维生素D不足与严重哮喘相关 A...
- 山东省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
-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
- 走出支气管哮喘认识的误区
- 山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技术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进行呼...
- 哮喘能否根治?
- 咳嗽、哮喘,焦急求助陈大夫如何...
- 孩子一直断断续续咳嗽久治不断根...
- 慢性咳嗽要怎样治疗?
- 慢性咳嗽一般需做哪些检查?
- 关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 关注禽流感
- 重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目标
- 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中应做到
- 什么是慢性咳嗽?
- 哮喘患者经用药治疗后没有症状就...
- 儿童哮喘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治自...
- 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
- 认识支气管哮喘
- 陈宪海主任医师答患者问
- 老年便秘面面谈
- 陈宪海辨治老年人肺炎经验拾萃(...
-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中医思考
- “复感儿”如何过冬关
- 舌像与疾病
- 为生命呼吸
- 与呼吸道疾病打个防御战
- 《内经》养生观浅识
- 湿热天,“狙击”湿热病(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颜廷昆)(转引自大众日报)
- 作者:陈宪海|发布时间:2011-08-12|浏览量:1256次
大暑过后,湿热天气唱起了“主角”。面对湿气热气这一“混双选手”,许多人败下阵来,纷纷亮起了健康“红灯”。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容易困倦、四肢无力、厌食恶心、有口气等是人们夏天常有的感觉。也许你会觉得这很正常,没啥大不了《殊不知这正是湿热病在作怪。日前,记者就湿热病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宪海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陈宪海
湿疹的烦恼
夏末秋初之际,中医称之为长夏。长夏湿气最盛,当湿邪阻碍气机的运行时,就会产生疾病。陈宪海介绍,湿又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等外来因素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而俗话说“湿热相合,如油裹面”,湿与热合并侵袭,对人体的危害更加严重。在炎热的夏季,当出现出汗粘腻、舌苔厚腻、口中不爽等症状时,多为湿热病症。
“很多人一到雨季就会长湿疹,这些患者的发病部位大多出现红斑、有渗出、瘙痒,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中医一般认为湿疹多由湿热风邪郁结于皮肤而生,属于外湿。”陈宪海建议,湿疹患者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在衣料选择上,尽量选棉布,棉布吸汗,对皮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饮食方面,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饮食要规律,切忌不吃早餐和熬夜。夏天少吃生冷食物,可以吃一些薏米荷叶粥、绿豆粥、红小豆汤等,过敏体质者不要吃鱼虾等发物。在居住环境上,要保持室内通风,室内不要铺地毯以免引发过敏,晚上卧室温度不宜过低,胸腹中焦部位要特别注意保暖。需乘坐火车、飞机出行时最好携带长袖衣服,结合个人具体情况适当运动,不要大汗淋漓。
胃肠感冒易被混淆
“七夕”,原本约好与男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的李芸却上吐下泻爽了约。吃了男朋友送来的“爱心小药丸”,病情未见好转,三天后又出现了发烧、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得的是胃肠型感冒。
陈宪海说,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脾胃湿热,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等病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型感冒。湿热天气,是胃肠型感冒和急性肠胃炎的多发季节,由于症状相似,经常会将二者混淆。其实,胃肠型感冒多为病毒感染,不要一发现腹泻就认为是急性肠胃炎,乱用抗生素。“胃肠型感冒和胃肠炎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病人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
陈宪海告诉记者,胃肠型感冒并不可怕,患者要多饮水,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脾胃。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饭菜。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隔夜饭菜要煮沸、热透。药物治疗上可以选择口服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48小时内不见好转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还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症状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哮喘最怕湿热天
随着台风“梅花”的离去,省城济南的气温也迅速回升。在湿热的双重攻击下,小子涵的哮喘病犯了,胸闷、气促、口唇青紫、呼吸困难,让妈妈狠狠地担心了一把。
“哮喘怕湿热。湿气太重,影响阳气上升,加上高温天气,容易出现头重无力,胸腹满闷,饮食纳呆,汗多体腻症状,简称重闷呆腻。”陈宪海解释说,这个季节湿度过大,影响人体体表水分的蒸发,为促进水分排出只能通过加快呼吸来代偿,结果加重了气道阻力而诱发哮喘。另外,湿度太大还会促进病菌的繁殖,这些致病微生物侵入气道后也易诱发哮喘。哮喘发作之前是有一些信号的,病人夜间易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咳嗽、咽痒等情况,往往是哮喘发作的早期征兆。
陈宪海提醒,哮喘病人治疗时,既要遵从规范的药物治疗,又要照顾个体的生活调理。个体调理,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哮喘病人应注意防湿、通风,室内不要铺地毯,适当使用空调,防尘网要经常清洗,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关节炎复发的猫腻
被关节炎折磨了十几年的老范,一夏天都小心翼翼,连空调都没敢开。本以为总算熬过酷暑了,可不幸的是,老范又犯病了,左膝、左踝关节又肿又痛,下不了床。“天气这么热,关节炎为什么还会复发呢?”
“中医将关节炎叫做痹症,多为风寒湿热所致,湿气过重容易导致关节肿胀、麻木无力。”陈宪海说,立秋后天气潮湿、早晚温差加大,一些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骨关节类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等容易复发。
陈宪海建议,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祛湿利水功效为主,尽量避免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及补品。空调温度不易过低,手部患关节炎的病人,开关冰箱时尽量戴手套。多饮水保持汗腺畅通以利于排湿,出现病状应及时就医问诊。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