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匡建民主任医师
-
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
肿瘤内科
- 卡波西肉瘤放疗后复发怎么办?
- 癌症患者焦虑的诊断与治疗
- Doctor'...
- 让我们荡起双桨??预防与治疗的...
- 食道中段环形狭窄3cm能否确诊...
- 结肠手术术前准备
- 哪些人会有患癌症的危险
- 请问一下,中晚期梗助性胆管癌并...
- 直肠癌手术,术后6个月疼痛
- 食道癌手术后的治疗
-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 关于直肠癌术后经常便秘问题?
- 胆囊癌中药可以治吗/
- 食道癌手术后的治疗
- 直肠癌化疗心脏不好,做不成化疗...
- 食道手术后有刀口,无法愈合
- 关于早期肺癌的治理方法
- 请问一下,中晚期梗助性胆管癌并...
- 请教各位专家肺癌的治疗
- 肺癌案例咨询
- 我是不是得了皮肤癌?皮肤瘘?
- 恶性肉芽肿如何治疗
- 肺癌手术后需几次化疗?
- 62岁女性患者,咳嗽胸闷一个月...
- 体检报告查出错构瘤怎么办?
- 请问NKT淋巴瘤晚期治疗方法
- 08年做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还...
- 40岁男性,高分化细支气管肺泡...
- 新疆----千年遐想
- 父爱如山
- 走出保健的误区??漫谈肿瘤的卫...
- 中医治未病??预防癌症从生活点...
-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 《灵芝破壁孢子粉的研制及其抗癌...
- 灵芝破壁孢子粉抗癌活性的临床研...
- 灵芝破壁孢子粉抗癌活性的药理研...
- 灵芝破壁孢子粉及其相关制剂对癌...
- 灵芝破壁孢子粉研究进展
- 明察秋毫----癌症患者的焦虑...
- BLP25脂质疫苗研究进展
- 心连心??肿瘤患者自己的康复家...
- Cilengitide??先进...
- 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
-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
- 如何将诊断告知肿瘤患者并配合治...
- AACR-IASLC肺癌分子起...
- 靶向性化疗?铂类药物治疗BRC...
- 《生物制剂BRM的研制及对恶性...
- DC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特点
- DC/CIK树突细胞免疫治疗的...
- DC/CIK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模...
- 分子靶向治疗晚期结肠癌直肠癌
- 分子靶向治疗原发性肝癌
- 分子靶向检测化疗及靶向药物指南
- 分子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分子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
- 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胃癌和贲门癌
- 分子靶向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分子靶向药物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
- 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分子测...
- 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模式
- 分子诊断与肿瘤的个体化化疗
- 分子诊断与肿瘤的个体化和靶向治...
- 分子诊断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 500例患者咨询回顾分析??消...
- 肿瘤治疗新进展新技术
- 感染与癌症
- 促进中医肿瘤创新研究 共议临...
- 中国癌症高发的原因
- 灵芝破壁孢子粉抗癌活性的实验研...
- 应用系统论对中医理论体系及其发...
- 《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康复指南》
- 瑞香抗癌方治疗肿瘤化疗后免疫功...
- 顺铂在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 首届国际中医工程学术年会大会交...
- 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乳腺...
- 第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达沙替尼临床前数据浅析
- 作者:匡建民|发布时间:2010-07-10|浏览量:1740次
伊马替尼耐药是目前慢性白血病(CML)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人们对其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以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为代表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陆续得到研发并投入临床,用于治疗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这些新一代的TKI在结构上都进行了改良,能够克服大多数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基因突变,抑制BCR-ABL的活性较伊马替尼提高了20-300倍,药物耐受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本文将就新一代TKI?达沙替尼的临床前特性及其与尼洛替尼的区别做简要阐述。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肿瘤内科匡建民
达沙替尼---强效的多靶点BCR-ABL抑制剂
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均通过与ATP竞争性结合BCR-ABL融合蛋白上的ATP结合点(P环)而发挥药理学效应。BCR-ABL不是一种静态结构的融合蛋白,它有活化构象和非活化构象两种形式。晶体结构研究显示,只有当ABL处于非活化构象、活化环闭合时,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才能与ABL的P环结合,使其稳定与无生物活性的非活化状态。这种对ABL构象的特殊要求使得一旦发生突变即会明显影响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与ABL的紧密结合。
和其他酪氨酸激酶一样,达沙替尼也能和ATP竞争特定酪氨酸激酶的ATP结合位点。达沙替尼作用机制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能结合和抑制BCR-ABL激酶。达沙替尼的结构以及与ABL的结合模式均不同于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达沙替尼能和ABL激酶的多种构象结合,它与ABL的结合对构型的要求并不严格,能够避开P环而与BCR-ABL的活化或非活化构象结合。研究业已证明,P环突变是伊马替尼耐药性的主要形式,因此达沙替尼这一结合特点使其能够有效克服BCR-ABL的耐药性突变。
O'HARE等进行的一项体外研究证实了新一代TKI抑制BCR-ABL的显著活性。该研究中,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体外抑制野生型Ba/F3细胞株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60nmol/L/13nmol/L和0.8nmol/L。换言之,达沙替尼抑制野生型BCR-ABL活性的效力比尼洛替尼强16倍,比伊马替尼强325倍。
2004年Science发表的一项体外研究也表明,达沙替尼在较低的那摩级浓度即能显著抑制野生型BCR-ABL及其14种突变转染的Ba/F3细胞株生长,其体外活性较伊马替尼高300-400倍,而所需的药物浓度明显低于伊马替尼。
另外,达沙替尼还是一个多靶点酪氨酸酶抑制剂,能够同时抑制Src家族激酶活性。Src家族成员Src、Lyn和H ck处于BCR-ABL的下游,被BCR-ABL激活后进而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在伊马替尼的总体耐药现象中,约30%-50%有Src激酶通路代偿性激活的参与。因此,达沙替尼结构上的优势及对ABL/Scr的双重抑制使其阻断ABL活性的效力显著提高。
达沙替尼----强效、广泛抑制突变型BCR-ABL活性
如前所述,达沙替尼与ABL结合的构象要求低,能够避开常发生突变的P环,对克服伊马替尼耐药有重大突破。综合来自10份研究的数据显示,达沙替尼能够在临床可达到浓度及较窄的IC50 范围内抑制除T31/51突变以外的常规突变型BCR-ABL的活性、且抑制常规突变的能力强于伊马替尼或尼洛替尼。
应用临床和临床数据,对单中心伊马替尼治疗后检测到的BCR-ABL突变状态,根据对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敏感性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出达沙替尼具有广泛抑制BCR-ABL突变的活性。除对T31/51突变耐药外,达沙替尼对尼洛替尼耐药的Y253H、E255K/V和F359V突变均敏感。
小 结
达沙替尼是结构不同于伊马替尼的第二代强效BCR-ABL抑制剂,能够与ABL激酶的多种构象结合,并双重抑制ABL/Scr信号通路,从而极大提高了抑制BCR-ABL激酶活性的能力。由于与ABL结合的机制可以不涉及P环,而后者是发生突变的最常见部位,因此其抑制BCR-ABL常规突变的能力强于伊马替尼或尼洛替尼,对于其他突变也具有广泛的抑制活性。达沙替尼的这些独特且差异化临床前特征为其在临床实践中所证实的优越疗效奠定了基础。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