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新军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内分泌科
- 小儿巴特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 巴特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 低血糖的安全性和死亡率
- 全国9大中药品牌抽检产品超7成...
- 芒果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省药健行协会对糖尿病患者义诊 ...
- 海口晚报:医生支招助你节后调节...
-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 关爱甲状腺 健康每一天
- 荟萃分析:DPP-4抑制剂能降...
- 多吃葡萄有好处
- 多吃葡萄有好处 ...
- 甜的水果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吗?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食品
-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
- 我院2013年获得9项省级继续...
- 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海医附院...
- 2013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糖尿病防治90年回眸
- 2012 胜选演讲(中英文对照...
- 马英九是如何看待美国大选的
- 2012年度海南省卫生高级职称...
- 胰岛素治疗90周年回顾(我们应...
- 美国2011年处方量最大的25...
- 非洲裔的超重妇女TG / HD...
- 肥胖小鼠Roux-en-Y胃旁...
- 健康成人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清尿酸...
- 高血压男性退伍军人体重指数、运...
- 非侵入性检测动脉顺应性和踝臂指...
- AusDiab研究:看电视时间...
- 美国甲状腺协会妊娠期和产后甲状...
- 经络的骗局
- 连续血糖监测:在瑞士的报销
- 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干预技术成功...
- 连续血糖监测(CGM)在西班牙...
- 用超快速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人工胰...
- 应用胰岛素大剂量向导是否可以改...
-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DPP-4抑制剂概况
- 甲巯咪唑(他巴唑)片 说明书
-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Roux-...
- 在大型队列数据库中,接受肠促胰...
- 在非糖尿病男性混合餐后肠促胰岛...
- 在磺脲类药物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
- 在糖尿病患者,进餐时胰高血糖素...
- 连续皮下输注胰高血糖素样肽-1...
- 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及继发于...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二甲双胍治...
- 方舟子:为什么“神医”大都是“...
- 尿崩症
- 在具有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早期干...
- 具有危险因素的个体的减肥手术
- 低血糖的安全性和死亡率
- 近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试验:回答...
- 写在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的时候
- 胰岛素或许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氏...
- 糖尿病患者用ARB降压与用CC...
- 老年糖尿病患者前部缺血性视神经...
- 新的糖尿病指南强调治疗的个体化
-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正常值范围(...
- 根据基于BRAFV600E突变...
- 英国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库欣病50...
- 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与骨骼健...
- 矮小症临床路径
- 在意大利南部关于产后甲状腺炎的...
- 1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冠...
- 2型糖尿病患者食盐摄入量与死亡...
- 实验推导代谢症候群的定义改善心...
- 慢性肾病患者在进行急诊心脏手术...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糖尿病与心肌胶...
- 高胰岛素血症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
- 胰岛素的仿制药
- 肥胖专家呼吁关注内脏肥胖和肝脏...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男性寿...
- 运动改变代谢综合征中高密度脂蛋...
- 体力活动可改变多种HDL-修饰...
- 蛋白质变异与2型糖尿病相关
- 研究认为维生素D和糖尿病之间没...
- 束带装置有了更广泛的指征: F...
- FDG-PET研究发现牙周病与...
- 胆胰分流术使糖尿病人长期获益
- 美国医师协会指南不建议胰岛素强...
- 指尖血酮体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
- 矮小是一种可治疗的内分泌疾病
- BMI匹配的糖耐量正常的胰岛素...
- 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测(...
- 急性胰高血糖素血症对健康人肝脏...
- 2011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青少年中肥胖和2型糖尿病对心脏...
-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 阿司匹林、血压、脑血管事件与糖...
- 2型糖尿患者中高血压和高心血管...
- 新的复方减肥药物曙光在前
- 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糖尿病大疱
- 糖尿病治疗标准(ADA,200...
- 重症监护病房血糖控制的决策支持系统
- 作者:王新军|发布时间:2011-03-17|浏览量:601次
重症患者往往出现严重高血糖,称为应激性高血糖。直到今天,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仍然较差。重症监护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可从进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上可见一斑。在pubmed上以“glucose control in intensive care”为关键词搜索,检索结果显示,近10年相关研究文献呈指数增长。那么我们能够从近10年的研究中得出什么结论呢?虽然将住院患者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的益处仍有争议,将血糖控制到何种水平仍不确定,但是对于重症患者血糖需要控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
血糖控制方面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低血糖对治疗结局的影响如何?血糖的变异性对治疗结局的影响如何?最佳营养方案(早期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等。然而,要想把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仍十分困难,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医护人员的控制目标、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是否有足够的血糖检测技术、是否有足够的程序/流程等。医院中对患者的治疗包括很多方面,如心血管监护与支持、呼吸监护与支持、补液治疗、透析治疗、控制感染、止痛治疗、控制血糖等。无论在医院还是在院外,血糖控制均至关重要。
对血糖的控制包括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流程/程序、胰岛素的应用等方面。SPACE GC血糖控制系统目前在美国是一个科研装置。这个系统也包括血糖检测、将血糖值输入系统、确定胰岛素输注率等几个部分。每天需要检测血糖8~12次。这个装置是用计算机来辅助进行血糖控制的。那么使用这个系统如果不用人为确定胰岛素剂量是否可以将血糖控制平稳呢?Plank等在由3个中心参与的心脏大手术后的60例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对比了根据每小时动脉取血测量血糖值用模型预测控制与传统标准治疗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全自动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对于术后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安全、有效的。他们的研究提示,使用自动化装置严格有效控制血糖不需要连续血糖信号,仅需要每小时监测血糖即可。另外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自动化装置每2~3小时检测血糖1次也可有效安全的控制血糖。
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澳大利亚Graz等和瑞士Zurich在内科患者进行的研究;英国伦敦和德国Ludwigshafen在外科患者进行的研究。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这种自动化装置是安全(没有低血糖发作)、有效(60%的时间达标)、高效(每1.8~2.4小时取血1次)的。对比以往研究结果,与传统方案相比,使用自动化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可使患者更好达标,血糖监测间隔时间更长,且无低血糖发作。
总之,全自动模型预测控制装置控制血糖是安全、可靠、不必人为确定剂量、灵活(可设置两种不同的血糖目标范围)的。目前B. Braun Melsungen AG Automated Infusion Systems已被欧盟批准临床应用,所以已被欧洲重症监护中心的医疗专业人员所接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