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新军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内分泌科
- 小儿巴特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 巴特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 低血糖的安全性和死亡率
- 全国9大中药品牌抽检产品超7成...
- 芒果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省药健行协会对糖尿病患者义诊 ...
- 海口晚报:医生支招助你节后调节...
-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 关爱甲状腺 健康每一天
- 荟萃分析:DPP-4抑制剂能降...
- 多吃葡萄有好处
- 多吃葡萄有好处 ...
- 甜的水果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吗?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食品
-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
- 我院2013年获得9项省级继续...
- 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海医附院...
- 2013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糖尿病防治90年回眸
- 2012 胜选演讲(中英文对照...
- 马英九是如何看待美国大选的
- 2012年度海南省卫生高级职称...
- 胰岛素治疗90周年回顾(我们应...
- 美国2011年处方量最大的25...
- 非洲裔的超重妇女TG / HD...
- 肥胖小鼠Roux-en-Y胃旁...
- 健康成人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清尿酸...
- 高血压男性退伍军人体重指数、运...
- 非侵入性检测动脉顺应性和踝臂指...
- AusDiab研究:看电视时间...
- 美国甲状腺协会妊娠期和产后甲状...
- 经络的骗局
- 连续血糖监测:在瑞士的报销
- 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干预技术成功...
- 连续血糖监测(CGM)在西班牙...
- 用超快速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人工胰...
- 应用胰岛素大剂量向导是否可以改...
-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DPP-4抑制剂概况
- 甲巯咪唑(他巴唑)片 说明书
-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Roux-...
- 在大型队列数据库中,接受肠促胰...
- 在非糖尿病男性混合餐后肠促胰岛...
- 在磺脲类药物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
- 在糖尿病患者,进餐时胰高血糖素...
- 连续皮下输注胰高血糖素样肽-1...
- 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及继发于...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二甲双胍治...
- 方舟子:为什么“神医”大都是“...
- 尿崩症
- 在具有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早期干...
- 具有危险因素的个体的减肥手术
- 低血糖的安全性和死亡率
- 近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试验:回答...
- 写在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的时候
- 胰岛素或许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氏...
- 糖尿病患者用ARB降压与用CC...
- 老年糖尿病患者前部缺血性视神经...
- 新的糖尿病指南强调治疗的个体化
-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正常值范围(...
- 根据基于BRAFV600E突变...
- 英国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库欣病50...
- 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与骨骼健...
- 矮小症临床路径
- 在意大利南部关于产后甲状腺炎的...
- 1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冠...
- 2型糖尿病患者食盐摄入量与死亡...
- 实验推导代谢症候群的定义改善心...
- 慢性肾病患者在进行急诊心脏手术...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糖尿病与心肌胶...
- 重症监护病房血糖控制的决策支持...
- 高胰岛素血症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
- 胰岛素的仿制药
- 肥胖专家呼吁关注内脏肥胖和肝脏...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男性寿...
- 运动改变代谢综合征中高密度脂蛋...
- 体力活动可改变多种HDL-修饰...
- 蛋白质变异与2型糖尿病相关
- 研究认为维生素D和糖尿病之间没...
- 束带装置有了更广泛的指征: F...
- FDG-PET研究发现牙周病与...
- 胆胰分流术使糖尿病人长期获益
- 美国医师协会指南不建议胰岛素强...
- 指尖血酮体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
- BMI匹配的糖耐量正常的胰岛素...
- 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测(...
- 急性胰高血糖素血症对健康人肝脏...
- 2011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青少年中肥胖和2型糖尿病对心脏...
-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 阿司匹林、血压、脑血管事件与糖...
- 2型糖尿患者中高血压和高心血管...
- 新的复方减肥药物曙光在前
- 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糖尿病大疱
- 糖尿病治疗标准(ADA,200...
- 矮小是一种可治疗的内分泌疾病
- 作者:王新军|发布时间:2011-03-01|浏览量:464次
身材矮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那么目前身材矮小的诊断治疗有没有新的研究进展呢?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研究生导师王新军博士。
王博士介绍说,由于过去一直没有有效、价格便宜的治疗药物,所以,无论临床医生还是患者家长,矮小症一直是一个被忽略的疾病。近几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矮小症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矮小症的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内分泌专家的重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
那么,身高多少以下才算矮小呢?王新军博士说,按照目前公认的定义,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可诊断为矮小症。也就是说,每100个孩子中,就有3个属于矮小症,是需要进行检查和治疗的。
导致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又称turner综合征)、遗传性矮身材等。还有一些孩子找不到任何原因,我们称之为特发性矮小。
矮小的治疗原则根据病因不同而不同。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可以应用生长激素补充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患者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研究发现,找不到任何原因的矮小患者(特发性矮小),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所以美国FDA批准了生长激素用于特发性矮小的患者治疗,也就是说,找不到任何发病原因的患者也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矮小症的治疗时机应在骨骺闭合之前进行。一般情况下,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过去有些人认为,成年人已经失去治疗时机。但近几年研究显示,只要骨骺尚未闭合,仍有增高的可能,成年人也是可以进行治疗的。笔者曾治疗1例矮小症患者,就诊时16岁,身高只有130厘米,过去4年间每年身高生长只有2厘米。经过5个月治疗,患者5个月身高长了7厘米。
王博士提醒各位患者家长,切勿相信一些增高的广告。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增高产品广告,大多是利用了患者家长希望孩子快速长高的心理,进行欺骗,一般无任何治疗效果,请患者家长切勿相信,切勿随便使用,以免耽误患儿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应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小儿科找专业治疗矮小症的专家就诊。
专家简介:
王新军,医学博士,中共党员,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获博士学位。主编《实用内分泌代谢科掌中宝》和《内分泌科新医师手册》著作两部,参译《内分泌疾病百科全书》和《威廉姆斯内分泌学》权威专著。2009年3月成为山东省健康教育巡讲专家。2009年6月起任滨州市内分泌糖尿病学会秘书。2009年12月获滨州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2010年2月荣获滨州市富民兴滨劳动奖章。2010年6月起任《国际糖尿病》兼职翻译。2010年10月获滨州市科技进步奖。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