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甲型H1N1...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日常注意事...
- 我科人员近期将组织召开三大全国...
- 《健康大课堂》访谈视频--类风...
- 《健康时报》专题?给风湿病患者...
- 《健康报》访谈录??风湿病治疗...
- 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将举办第三届...
- 第三届全国疑难重症风湿病培训班...
- 积极预测和处理类风湿关节炎骨破...
- 应关注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 《健康时报》专题?给风湿病患者...
- 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第二届风湿病...
- 到底如何预防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急...
- 抗磷脂综合征孕妇抗凝药的使用规...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妊娠时可用哪些...
- 来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功狼疮患...
- 欢迎广大患友踊跃投稿《生命叙事...
- 儿童风湿病患者长期用激素致生长...
- 干燥综合征眼干的治疗进展
- 痛风患者能食用有酸味的醋和水果...
- 2012年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人...
- 风湿免疫病患者分娩是否应保存脐...
- 雷公藤新型制剂有激素样疗效但无...
- “大国医事”访谈全纪录
- 如何卓有成效地看病?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重建免...
- 2011年8月16日我科将举办...
- 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痛风培训班课...
- 激素+羟氯喹+来氟米特成功逆转...
- 伴高血压的肥胖痛风患者治疗
- 狼疮孕期的药物治疗
- 长期服抗风湿药的患者手术时如何...
- 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
- 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到底怎么了?
- 严重长期口干应就诊风湿免疫科
- 类风湿和狼疮的日常注意事项(幻...
- 妊娠期和哺乳期降压药物的使用
- 好消息:关节炎患者可参加“类克...
- 不容忽视痛风的降尿酸治疗
- 关节痛未必就是关节炎
- 如何用照像机拍摄能上传网站的影...
- 来自类风湿患者的心灵呼唤
- 风湿病患者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 痛风患者饮水有讲究
- 痛风患者能饮茶和咖啡吗?
- 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和治疗
- 应重视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虹膜炎
- 老年狼疮的诊断和治疗
- 应关注干燥综合症并发淋巴系统恶...
- 儿童狼疮更应积极使用环磷酰胺
- 应尽早使用抗TNF生物制剂治疗...
- 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甲型H1N1...
- 由别人替代看病的注意事项
- 抗血小板治疗与非甾类抗炎药胃肠...
- 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获得院疑难危...
- 应重视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病变
- 风湿科大夫如何用好中成药
- 密固达”--骨质疏松治疗的“新...
- 美国FDA批准治疗纤维肌痛综合...
- 关于纤维肌痛综合症近年研究的3...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妊娠的药物治疗...
- 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强化治疗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的预防
- 局灶性硬皮病的治疗进展
- still疾病如何治疗?
- 遗传因素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作...
-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 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甲型H1N1...
- 以多形态皮疹为突出表现的系统性...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
- 系统性硬化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系统性硬化患者发生重度肺动脉高...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噬血细胞综合...
-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治疗神经白...
- 并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强直性脊柱...
- TNF-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
- 23例SAPHO综合征的临床特...
- 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体...
- DNA特异性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
- 2009年欧洲抗风湿联盟治疗类...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处理中的...
- 风湿病患者网上咨询的注意事项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个体化治疗
- 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诊疗
- 国内常用生物制剂在风湿病中的O...
- 国内常用2种生物制剂的通俗介绍
- 风湿病患者接种疫苗的详细推荐
- 挂不上号怎么办?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病治...
- 给类风湿关节炎孕妇的建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妊娠问题
-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手...
-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进展
- 干燥综合症对生育能力、妊娠过程...
- 雷诺氏病是怎么回事?
- 女性风湿病患者避孕方法的选择
- 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 骨关节炎(骨质增生)病人的日常...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病人的日常注...
- 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 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日常注意事...
- 白塞病病人的日常注意事项
- 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患者的日...
- 痛风关节炎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 干燥综合征病人的日常注意事项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日常注意事...
- 风湿免疫病患者如何去医院看病
- 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良方
- 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力
- 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 关节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 甲氨喋呤用药需知
- 服药的一些注意事项
- 风湿免疫病患者如何减少激素用量
- 哪些症状应看风湿免疫科门诊
- 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脱发及其防治
- 免疫吸附疗法在风湿免疫病中的应...
-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 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 《健康报》访谈录??风湿病治疗...
- 难治性痛风石痛风的治疗
- 应重视狼疮合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作者:刘湘源|发布时间:2010-02-14|浏览量:305次
临床工作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的病例并不少见,这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应予以重视。
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20年来的研究说明骨坏死常与一些全身性疾病或因素有关。并且常存在多种原因,如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放射线照射,酒精中毒,胰腺炎,镰状细胞贫血,高雪病等都可引起骨坏死,还有一些患者找不到病因,近年来,随着皮质激素药物的广泛应用,这类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引起骨坏死的原因以应用皮质激素为最多,占43%,既饮酒,又应用激素者次之,占23%,单纯饮酒者居第三位,占17%,三者加在一起,占总数的83%,因此,长期饮酒和应用皮质激素后,如出现髋关节疼痛,应当考虑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刘湘源
骨坏死的发病部位最常见于股骨头,其次为肱骨头。有文献报道,股骨头双侧受累占70.3%,单侧占29.7%,部分患者同时存在肱骨头、股骨远端、胫骨远端、跟骨等部位骨坏死,甚至个别患者出现骨折和半脱位等。
国外文献统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下,好发于30~50岁,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从年龄分布来看,51~60岁最多,我国的发病年龄比国外要大一些,所在出现这一差别,分析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外国人饮酒者多,二是外国人饮食中脂肪含量较高。按照股骨头坏死的脂肪栓塞学说,这两种因素均可促进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发生,所以外国人发病年龄比我国小。
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多为髋部位疼痛,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减轻,疼痛有时向大腿和膝部放散,少部分患者首先膝部疼痛,以后转至髋部,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如下蹲困难,甚至需扶拐行走。查体可见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受限,“4”字试验阳性,有的可有肌萎缩。
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早期X线表现很不典型,仅见骨质疏松或关节软骨下,距关节面2mm处见一条透明区,极易误诊和漏诊,确诊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X线表现为不规则骨密度改变,有囊性变、明显塌陷以及严重变形和骨性关节炎,关节受到广泛破坏,甚至骨折和半脱位,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变化,股骨头坏死可按Ficat标准予以分类,即I期:股骨头外型正常,骨小梁正常或轻微骨质疏松;II期:骨质疏松、硬化或囊性变,但股骨头外形仍正常;III期:股骨头变形、塌陷,有死骨形成;IV期:髋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塌陷。也有人将股骨头密度改变分为如下三类:(1)单纯硬化,包括邻颈部的横行硬化带(颈横线);(2)混合硬化,硬化区和透亮区并存,包括伴硬化边的囊状透亮区;(3)死骨:呈单纯硬化或混合硬化密度,周围伴有并行的透亮带和硬化带。
目前X线片检查仍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手段,摄片时应取不同的角度,拍正位片时,髋关节至少应屈曲1100,内收250,还需拍侧位片及斜位片,以观察股骨头后缘的情况,后侧切线位拍片时,球管应倾斜30~500,这样才能了解股骨头的全貌。我们观察的病例中,髋关节症状于X线改变后0.5~1年内发生,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尽管无任何髋关节症状,也应定期行常规X线检查,以便早期诊断。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已有更新的手段。核磁共振,同位素扫描,CT以及骨内压测定,骨髓腔内静脉造影等。
自1950年Boland和Headley首次报道使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导致医源性骨质疏松以来,随着类固醇激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日益升高,尤其是发生肱骨或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病人更应注意。一般而言,疗程较长,剂量偏大的患者,骨坏死的发生率高,并与患者的基础骨龄、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据国外报道,一日内激素用量大小累积量多少更与骨坏死发生有关。国内有人报道3个月内强的松总量大于3.6g(即每日超过40mg)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1),而与总疗程无关。皮质激素导致坏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影响骨的正常代谢:(1)直接抑制新骨形成:由于类固醇的抗合成代谢的作用,可抑制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骨及皮肤的胶原纤维合成减低。(2)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使破骨增强,离体骨细胞研究发现,皮质醇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而加强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作用,PTH进一步促进环磷酸腺苷(cAMP)的合成,同时通过抑制细胞内磷酸二酯酶而加强cAMP的作用。
2、脂质代谢紊乱:皮质激素产生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如下:(1)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形成:实验动物摄入大剂量皮质激素的第4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摄入剂量越大,升高越明显,说明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有显著作用。哺乳动物体内脂肪组织的动用有赖于神经和激素的调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脂肪的分解,使皮下脂肪分解或脂肪酸释放于血液,形成高脂血症。正常情况下,肝内脂肪含量占肝总量5%,血中的游离脂肪酸被肝脏吸收后,在肝细胞内转化成甘油三酸酯与特殊蛋白结合以VLDL形式释放入血液,经活性脂蛋白脂酶作用后被组织利用,如果进入肝细胞内的游离脂肪酸超过了肝脏将甘油三酯转化为VLDL的能力时,肝脏吸收游离脂肪酸转化的甘油三酸酯,必然将堆积在肝细胞内,最终形成脂肪肝。(2)脂肪栓子形成,骨内压升高,压迫微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皮质激素后,血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肝脏一方面释放出VLDL及乳糜微粒供周围组织利用,另一方面血内极低密度β脂蛋白乳化不全,脂蛋白球相互联合,在周围血流中形成脂肪栓子,又因股骨头前外上部血管很少有吻合枝,股骨头软骨下毛细血管攀呈180°转弯,且骨内动脉压从骨干向骨端依次下降,骨干最高,骨骺端最低,由此可见,应用皮质激素后,股骨头血压低,血流量减少,流速缓慢,流向急度转弯,脂肪栓子容易沉积,最终构成脂肪栓塞。机械性地阻塞股骨头坏死软骨下毛细血管,使血流受阻,股骨头骨髓腔内脂肪体积明显增大,脂肪组织堆积,引起股骨头内压进行性增高,进一步加重股骨头内缺血缺氧。此外,沉积在股骨头血管内脂肪球联合体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引起局部中毒,加之血内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增高,这些强有力的炎症介质潜在性引起骨髓腔血管内膜损伤,炎性渗出、水肿,血管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3.皮质激素可抑制钙吸收,增加排钙以及间接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钙质吸收下降,加之受重力负荷的作用,引起骨小梁骨折。
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原因除皮质激素所致外,还应考虑与本病有关,结合病史,与本病所致的肾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1、狼疮性肾病:肾性骨病也是导致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因素。近年来发现肾脏产生维生素D活性产物钙三醇,由甲状旁腺激素(PTH)刺激近端肾小管I―α羟化酶而生成,活性产物产生后又反馈抑制PTH的合成和分泌,它们之间成为轴心关系,在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缺乏维生素D活性产物,反馈抑制作用消失,致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过度产生,由于慢性肾病患者这两种激素发生明显变化,故影响骨矿物质代谢,导致骨病。
2、狼疮性血管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导致血管内炎症介质增多,从而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患者体内常存在抗心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可导致皮肤和内脏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和坏疽,无疑也是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原因之一。
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治疗,应视患者年龄、病变程度(Ficat分型)而区别对待,其目的是制止病变继续发展,促进再生血运,或坏死软骨部分重新修复,治疗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分为两大类:(1)通过抑制骨吸收而减少骨更新:包括钙剂、雌激素,降钙素和二膦酸盐,对预防骨质疏松非常有效,因为一旦骨量低于骨折阀后,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已无意义,通过补钙以抵消皮质激素所致的肠道钙吸收减少是最简单的方法。一般每日补钙1000mg即可,2个月左右可明显降低空腹尿羟脯氨酸和肌酐比值,从而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作用,使骨量得以维持正常。雌激素减低骨折发生率所需的最短时间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需持续5年或更长。降钙素一方面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改善钙的负平衡,另一方面其止痛作用常常很受病人欢迎。二膦酸盐为无机焦磷酸盐的类似物,是强有力的骨吸收抑制剂,大量研究证明,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卧床后不活动骨质疏松和皮质类固醇性骨丢失等有效,可增加骨质量,由于这类药物停药后仍有残留作用,间断治疗可能与持续治疗一样有效。(2)刺激新骨形成的骨合成增强剂,包括氟化钠,甲状旁腺激素等,氟化钠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刺激骨形成,增加中轴骨的骨小梁,氟化钠长期治疗应补充钙剂,并严密监测脊柱和股骨的骨矿物质密度,为了防止氟骨症的发生,最佳治疗时间不应超过5年。
2、调整皮质激素用量:皮质激素无疑是产生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重要因素,为缓解病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减少累积总量或避免短时间大剂量用药。
3、减少关节负重:大量研究发现,股骨头坏死程度与应用皮质激素的量不成正比,有的患者应用皮质激素的量很大,而股骨头坏死程度较轻,相反,有的患者应用皮质激素量不大,而坏死的程度却较重,这是因为髋关节负重关系,实验表明,在阻断骨骺血运造成急性骨骺血运障碍时,由于减轻关节的负荷,缺血所造成骨坏死将消失,并且骨结构恢复,因此,在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治疗中,减轻患肢的负重十分重要,患者最好使用双拐,这样又能防止股骨头的各种应力,有利于血管的再生,促进自然愈合和修复过程,预防塌陷的发生。
4、积极治疗本病:积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将可阻止狼疮性肾病和血管炎造成的骨坏死的诸多因素,以减轻骨坏死的发展进程。
5、其他辅助治疗:主要是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和维脑路通等。
6、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股骨头骨坏死效果较好,但由于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股骨上端劈裂,假体移动或下沉等,而且一旦手术失败,再无其他手术可以补救,所以对该手术的适应证应从严掌握。对III期以前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塌陷明显,甚至继发有骨关节炎者,也就是坏死较重,接近IV期者或VI期者方考虑手术治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