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胜利主任医师
-
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更年期女人的保健基本原则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适当喝药酒有益疏通经络
- 妊娠水肿的中医调理
- 话养肺
- 食疗补铁治手脚冰凉
-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
- 调理脾胃可治失眠
- 进补抗衰花旗参
- 观察五官异常情况可了解五脏可能...
- 糖尿病最忌放任不管
- 节气养生:夏天最要防湿热
- 夏天喝粥更消暑
- 子午流注与中医养生
- 什么是冬病夏治?
- 何首乌莲子鸡蛋汤
- 三伏天饮荞麦茶养胃解暑
- 夏天午后打个盹免疫力大增
- 端午医药节
- 虚火体质不宜多吃寒性食物
- 暑夏人易贪凉当心胃肠受伤
- 中医药走出的神话
- 夏季应防内脏寒凉
- 女性学会调养身体
- 夏天如何解“暑乏”
- 频繁打嗝或胃炎预警
- 保养小妙招让妈妈青春常驻
- “食物搭配”学问大
- 揭开“危险小吃”的秘密
- 医师提醒 正常孩子不必吃保健食...
- 男性养护心脏的两大法宝
- 女性饮食过量致胃肠疾病
- 腿坐麻了高举双手缓解症状
- 胃口差脾虚多拍大腿根
- 十种食物藏污纳垢
- 舌苔到底用不用刮?
- 长期睡眠不足 增加冠心病及中风...
- 夏季易发低血钾吃肉喝茶可预防
- 生活中易致头痛的11个原因
- 吃粽配蔬菜 防血糖飙升
- 正确使用热敷或冷敷
- 眼睛变小问缘由
- 女性润燥去火选药需讲究
- 会使骨质流失的食物
- 夏季防暑降温三妙方
- 经常早醒也属失眠睡前泡脚可缓解
- 4个睡前小习惯 延缓衰老15年
- 唾液对人体具八种养生功能
- 春夏多撞背增阳气
- 西红柿十种治疗功效
- 三餐正常好 还是少量多餐好?
- 中医说10大养生最佳黄金时间
- 早生白发≠早衰
- 饮豆浆八大宜忌:长期饮用注意补...
- 免疫与衰老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环境与养生
-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姐妹病”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爱打鼾者酒后入睡或致心脑血管病...
- 四肢冰凉多为脾胃虚寒胡椒生姜有...
- 气血不足八大表现
- 药膳火锅需辨清体质食用
- 水果可以煮食川贝冰糖梨止咳化痰
- 女性更年期胸闷勿自服心脏病药物
- 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适合老人
-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 常吃松仁玉米能健脑不忘事
- 五个“坏习惯”可能让你更健康
- 冬季吃南瓜预防心脏病
- 床头距墙30厘米防寒气侵袭
- 手机辐射影响女性内分泌
- 三招锻炼大脑激活脑细胞
- 小心四种假感冒
- 吃饭时说话易胀气
- 冬季护肾三部曲冷面温齿热足
- 五脏衰弱有征兆
- 好好洗澡 天天健康
- 常食黑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
- 九种让男人大补元气的必需补药
- 冬季多食柑橘抗抑郁
- 脂肪肝的预防
-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 月经不调的食疗
-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张景岳
- 华佗
- 扁鹊
- 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
- 如何分辨伤风与流感
- 御寒保暖注意“人体三部位”
- 老人肺气不足怎么补
- 中药泡脚乱用药导致上火
- 不可同时服用的中药与西药
- 糖尿病患者冬季要防呼吸道疾病
- 身体总是捂不暖当心动脉硬化
- 生活习惯危险指数大排行
- 冬季战胜干燥健康养生法
- 养生还须养心
- 淘米水洗面祛痘润肤
- 霉变筷子可诱发肝癌
- 五个习惯让你老得慢些
- 五脏排毒养颜润肤
- 高兴是最好的消炎药
- 适量吃孜然消食化积
- 亚健康人群茶疗方:葛根茶护肝解...
- 橄榄冰糖炖熟服用清热润肺止咳
- 冬季养生原则
- 保护好你的肝脏
- 预防衰老
- 冬令食疗进补
- 手脚发凉是怎么回事
- 秋冬季节常见病
- 空腹十二忌
- 冬季保健
- 冬令进补
- 远离亚健康的几点建议
- 亚健康
- 胃病的中医治疗
- 冬季6大“健康杀手”及对策
- 硬撑:养生之大忌
- 五类人需“特护”肠胃
- 秋冬养生“敛阴护阳”是关键
- 骨头需要七种营养
- 冬季如何对付反复感冒
- 中医三理养生说
- 冬季进补人参的一点提示
-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糖尿病患者饮食莫失衡
- 中老年进补重在养心安神
- 李时珍与胡椒生姜和饮茶
- 腰果的功效和作用
-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 不同坚果的不同功效
- 睡眠之前的注意事项
- 现代人衰老的8种原因
- 癌症候选人10大特征
- 慢运动的五大好处
- 冬天保暖重点关注胃腰腿
- 圆白菜汁能养胃
- 秋冬正确泡脚 胜过诸多补药
- 进补的两个错误观念
- 进补不能替代健身
- 冬季养生十法
- 养生恪守“九不过”
- 血压高者冬天穿戴要“四松”
- 膈下逐瘀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
- 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
-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
- 陈氏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
- 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 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 轻中度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知识
- 六种血管清洁工 助你疏通血管
- 得了八种病 看中医更有优势
- 十个习惯最伤胃
- 作者:余胜利|发布时间:2010-10-24|浏览量:759次
俗话说“十胃九病”,这提醒人们: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是很容易得病的,必须小心呵护。然而事实上,胃的健康却被严重忽视,不但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只在感到胃痛时才吃点药,而且更有不少年轻人正在无意间成为老胃病患者的“接班人”。
一、“不守时”
“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二、晚餐过饱
早饭遗忘在匆忙间、午饭简单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睡前来点夜宵,健康的消化系统往往就会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中被破坏。唐志鹏主任指出,以人体每天摄入的热量计算,最恰当的比例应当是早餐占三成,午餐占四成,晚餐为三成。
晚饭过饱或临睡前吃夜宵,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
三、饮食不洁
盛夏时节,各种致病性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现胃痛、胃胀和呕吐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幽门螺杆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使黏膜发炎,引发胃病。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这种细菌,因此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尤其是家中有人患上胃溃疡和胃炎时,分餐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四、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
五、受寒
胃是一个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的器官,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一般人都会在秋冬季节注意防寒保暖,殊不知在夏天,贪吃冷饮、凉性的瓜果或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也会使胃部受寒,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
六、过度疲劳
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导致疲劳过度,这不但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且会使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容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调,而胃酸过多、黏液减少就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
七、精神紧张
不少胃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
八、酗酒无度
每天喝少量的红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酗酒无度,酒精不但会损伤肝脏、导致皮肤脱水、杀死脑细胞,还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溃疡或出血。此外,饮酒还会延缓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因此,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
九、嗜烟成癖
烟草不但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而且对胃的损伤也不可小视。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伤害胃黏膜:促进血管收缩,使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减少;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的保护因子;干扰胃的排空功能,容易造成胆汁反流到胃里,而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对胃黏膜有很强的损伤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直接腐蚀胃黏膜。
十、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黏膜。例如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会通过抑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在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