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胜利主任医师
-
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更年期女人的保健基本原则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适当喝药酒有益疏通经络
- 妊娠水肿的中医调理
- 话养肺
- 食疗补铁治手脚冰凉
-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
- 调理脾胃可治失眠
- 进补抗衰花旗参
- 观察五官异常情况可了解五脏可能...
- 糖尿病最忌放任不管
- 节气养生:夏天最要防湿热
- 夏天喝粥更消暑
- 子午流注与中医养生
- 什么是冬病夏治?
- 何首乌莲子鸡蛋汤
- 三伏天饮荞麦茶养胃解暑
- 夏天午后打个盹免疫力大增
- 端午医药节
- 虚火体质不宜多吃寒性食物
- 暑夏人易贪凉当心胃肠受伤
- 中医药走出的神话
- 夏季应防内脏寒凉
- 女性学会调养身体
- 夏天如何解“暑乏”
- 频繁打嗝或胃炎预警
- 保养小妙招让妈妈青春常驻
- “食物搭配”学问大
- 揭开“危险小吃”的秘密
- 医师提醒 正常孩子不必吃保健食...
- 男性养护心脏的两大法宝
- 女性饮食过量致胃肠疾病
- 腿坐麻了高举双手缓解症状
- 胃口差脾虚多拍大腿根
- 十种食物藏污纳垢
- 舌苔到底用不用刮?
- 长期睡眠不足 增加冠心病及中风...
- 夏季易发低血钾吃肉喝茶可预防
- 生活中易致头痛的11个原因
- 吃粽配蔬菜 防血糖飙升
- 正确使用热敷或冷敷
- 眼睛变小问缘由
- 女性润燥去火选药需讲究
- 会使骨质流失的食物
- 夏季防暑降温三妙方
- 经常早醒也属失眠睡前泡脚可缓解
- 4个睡前小习惯 延缓衰老15年
- 唾液对人体具八种养生功能
- 春夏多撞背增阳气
- 西红柿十种治疗功效
- 三餐正常好 还是少量多餐好?
- 中医说10大养生最佳黄金时间
- 早生白发≠早衰
- 饮豆浆八大宜忌:长期饮用注意补...
- 免疫与衰老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环境与养生
-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姐妹病”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爱打鼾者酒后入睡或致心脑血管病...
- 四肢冰凉多为脾胃虚寒胡椒生姜有...
- 气血不足八大表现
- 药膳火锅需辨清体质食用
- 水果可以煮食川贝冰糖梨止咳化痰
- 女性更年期胸闷勿自服心脏病药物
- 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适合老人
-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 常吃松仁玉米能健脑不忘事
- 五个“坏习惯”可能让你更健康
- 冬季吃南瓜预防心脏病
- 床头距墙30厘米防寒气侵袭
- 手机辐射影响女性内分泌
- 三招锻炼大脑激活脑细胞
- 小心四种假感冒
- 吃饭时说话易胀气
- 冬季护肾三部曲冷面温齿热足
- 五脏衰弱有征兆
- 好好洗澡 天天健康
- 常食黑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
- 九种让男人大补元气的必需补药
- 冬季多食柑橘抗抑郁
- 脂肪肝的预防
-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 月经不调的食疗
-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张景岳
- 华佗
- 扁鹊
- 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
- 如何分辨伤风与流感
- 御寒保暖注意“人体三部位”
- 老人肺气不足怎么补
- 中药泡脚乱用药导致上火
- 不可同时服用的中药与西药
- 糖尿病患者冬季要防呼吸道疾病
- 身体总是捂不暖当心动脉硬化
- 生活习惯危险指数大排行
- 冬季战胜干燥健康养生法
- 养生还须养心
- 淘米水洗面祛痘润肤
- 霉变筷子可诱发肝癌
- 五个习惯让你老得慢些
- 五脏排毒养颜润肤
- 高兴是最好的消炎药
- 适量吃孜然消食化积
- 亚健康人群茶疗方:葛根茶护肝解...
- 橄榄冰糖炖熟服用清热润肺止咳
- 冬季养生原则
- 保护好你的肝脏
- 预防衰老
- 冬令食疗进补
- 手脚发凉是怎么回事
- 秋冬季节常见病
- 空腹十二忌
- 冬季保健
- 冬令进补
- 远离亚健康的几点建议
- 亚健康
- 胃病的中医治疗
- 硬撑:养生之大忌
- 五类人需“特护”肠胃
- 秋冬养生“敛阴护阳”是关键
- 骨头需要七种营养
- 冬季如何对付反复感冒
- 中医三理养生说
- 冬季进补人参的一点提示
-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糖尿病患者饮食莫失衡
- 中老年进补重在养心安神
- 李时珍与胡椒生姜和饮茶
- 腰果的功效和作用
-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 不同坚果的不同功效
- 睡眠之前的注意事项
- 现代人衰老的8种原因
- 癌症候选人10大特征
- 慢运动的五大好处
- 冬天保暖重点关注胃腰腿
- 圆白菜汁能养胃
- 秋冬正确泡脚 胜过诸多补药
- 进补的两个错误观念
- 进补不能替代健身
- 冬季养生十法
- 养生恪守“九不过”
- 血压高者冬天穿戴要“四松”
- 膈下逐瘀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
- 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
-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
- 陈氏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
- 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 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 轻中度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知识
- 六种血管清洁工 助你疏通血管
- 十个习惯最伤胃
- 得了八种病 看中医更有优势
- 冬季6大“健康杀手”及对策
- 作者:余胜利|发布时间:2010-12-10|浏览量:521次
冬天就在眼前,不少在冬季异常活跃的疾病又开始蠢蠢欲动,一不小心中了这些“健康杀手”的招,这个冬天就不好过了。日前我们走访了有关专家,将冬季易发疾病进行了盘点,帮助大家认清这些“杀手”的特征,及时防范。宁波鄞州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余胜利
流感
杀伤力:秋冬交替时最大的天气变化无疑是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因此首先要提防的就是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要分为流感和普通性感冒两种。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它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
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感染提示:起病急、怕冷、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攻击对象:年老者、体弱者、儿童;患有糖尿病或肿瘤等慢性病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对抗招数:
● 注意保暖,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
● 增加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
● 多饮水,多补充维生素C。
● 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由于病毒经常变异,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接种当年最新的疫苗。
肺炎
杀伤力:在美国,每年约有200万人得肺炎,其中4万~7万人死亡;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列第六位,是最常见的致命性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下呼吸道感染通常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仅次于腹泻。
感染提示:肺炎之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以突发短期寒战开始;持续寒战为另一种疾病。然后出现发烧,呼吸时患侧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其他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周身不适和肌肉疼痛。开始咳嗽时可能无痰,但一般逐渐变成带脓或带血丝的痰液。
攻击对象:体弱人群;发生流行性感冒的人群;群体接触密切者;慢性病患者,如肺病、慢性支气管阻塞病、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长期吸烟者;免疫力低下 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对抗招数:
● 保持工作、生活环境通风换气(特别是高档装修和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要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可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 尽量减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活动。
● 注意增减衣物,加强户外锻炼。
●一旦发生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治疗。
特别提醒:不要随意服用预防药物。食醋熏蒸和服用板蓝根不能阻止该病传播,滥用药物有害无益。
咳嗽
杀伤力:冬天天气寒冷,抵抗力差,由于呼吸道感染,剧烈咳嗽、咳痰等常会引起自发性气胸,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提示:咳嗽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疾病;肺和胸部感染性疾病;百日咳、流感等感染性疾病。
(2)理化因素: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肺部及邻近器官肿瘤,以及空气污染、吸烟造成的气雾刺激皆可导致咳嗽。
(3)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皆可引起咳嗽。
攻击对象:儿童和体弱人群。
对抗招数:
● 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疾病对肺的进一步损害。
● 防治感冒,减少或减轻咳嗽。
● 避免重体力活动,适量锻炼身体。
● 注意用中药调养,根据病情或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木香顺气汤、补肺汤、人参保肺丸、金匮肾气丸、金水宝等。
●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流鼻血
杀伤力:鼻子不通气、流鼻血早已司空见惯,在寒冷的冬季,血管脆性增加,“出血”事件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然而你也许不知道,这些看似不足挂齿的小病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足以威胁生命的重症!据专家介绍,鼻塞可由鼻腔肿瘤、息肉、鼻腔结构畸形等引发,流鼻血的原因则有可能是急性白血病。
感染提示:一般而言,90%以上的鼻出血是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例如鼻子受外伤、天气干燥、慢性炎症、鼻腔结构畸形和鼻腔血管瘤等。冬季,鼻腔受到干燥空气刺激,导致鼻腔内黏膜干燥,血管更易发生破裂。除此以外,某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流鼻血。例如有些女性月经来之前或者经期会流鼻血,中医称之为“倒经”,这是因内分泌失调造成的,在绝经期的妇女中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攻击对象:任何人。
对抗招数:
● 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
● 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 保持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抠鼻子。
● 增加空气湿度。
● 口服避孕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戒烟,以免使鼻腔黏膜干燥,引发流鼻血。
皮肤瘙痒
杀伤力:通常一开始只会有搔痒问题,可是渐渐的可能就会因为抓得过猛,导致皮肤发炎、引发红疹、湿疹,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
感染提示:
(1)洗澡后常出现,多从腺体分布较少的小腿开始,然后向上延伸直至全身。
(2)可见皮肤干燥、鳞屑、抓痕等。
(3)瘙痒呈阵发性发作,忙时轻、闲时重,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尤其是在睡前, 常常瘙痒难忍,会影响入睡。
攻击对象:干性肤质的人和中老年人。
对抗招数:
● 必须改掉自己抓了再抓的坏习惯。
● 平时需要接触水或清洁剂时,事先戴上手套,避免手再度受到伤害。
●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家帮忙。
特别处方:冬季是皮肤瘙痒症的多发季节,每天适量饮茶有助于防止皮肤瘙痒。因为茶叶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锰,它对人体皮肤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
关节炎
杀伤力: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一百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最易在冬天发病。目前,全世界共有3.55亿关节炎患者,其中1.9亿患骨关节炎,超过1650万人患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骨关节炎严重者可丧失全部活动能力,而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达到两年者,其骨破坏率即为50%,病情严重者寿命大约缩短10~15年。
感染提示:关节炎起病通常急剧,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游走性疼痛出现快,消失的也快。主要发生在膝,踝,肩,髋等大关节,小关节的关节炎很少见。风湿性的关节肿胀时间短,多在1-6周内自然消肿。
攻击对象:凡是承受重量的关节都会发生变化,尽管大多数症状只是到年事增高后才显现出来,但能影响所有年龄的人,包括儿童在内。
对抗招数:
●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可减少患骨关节炎的危险。
● 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让关节经受长期压力可降低患关节炎的几率。
● 改变过量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助于防止关节炎恶化和出现并发症。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