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胜利主任医师
-
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更年期女人的保健基本原则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适当喝药酒有益疏通经络
- 妊娠水肿的中医调理
- 话养肺
- 食疗补铁治手脚冰凉
-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
- 调理脾胃可治失眠
- 进补抗衰花旗参
- 观察五官异常情况可了解五脏可能...
- 糖尿病最忌放任不管
- 节气养生:夏天最要防湿热
- 夏天喝粥更消暑
- 子午流注与中医养生
- 什么是冬病夏治?
- 何首乌莲子鸡蛋汤
- 三伏天饮荞麦茶养胃解暑
- 夏天午后打个盹免疫力大增
- 端午医药节
- 虚火体质不宜多吃寒性食物
- 暑夏人易贪凉当心胃肠受伤
- 中医药走出的神话
- 夏季应防内脏寒凉
- 女性学会调养身体
- 夏天如何解“暑乏”
- 频繁打嗝或胃炎预警
- 保养小妙招让妈妈青春常驻
- “食物搭配”学问大
- 揭开“危险小吃”的秘密
- 医师提醒 正常孩子不必吃保健食...
- 男性养护心脏的两大法宝
- 女性饮食过量致胃肠疾病
- 腿坐麻了高举双手缓解症状
- 胃口差脾虚多拍大腿根
- 十种食物藏污纳垢
- 舌苔到底用不用刮?
- 长期睡眠不足 增加冠心病及中风...
- 夏季易发低血钾吃肉喝茶可预防
- 生活中易致头痛的11个原因
- 吃粽配蔬菜 防血糖飙升
- 正确使用热敷或冷敷
- 眼睛变小问缘由
- 女性润燥去火选药需讲究
- 会使骨质流失的食物
- 夏季防暑降温三妙方
- 经常早醒也属失眠睡前泡脚可缓解
- 4个睡前小习惯 延缓衰老15年
- 唾液对人体具八种养生功能
- 春夏多撞背增阳气
- 西红柿十种治疗功效
- 三餐正常好 还是少量多餐好?
- 中医说10大养生最佳黄金时间
- 早生白发≠早衰
- 饮豆浆八大宜忌:长期饮用注意补...
- 免疫与衰老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环境与养生
-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姐妹病”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爱打鼾者酒后入睡或致心脑血管病...
- 四肢冰凉多为脾胃虚寒胡椒生姜有...
- 气血不足八大表现
- 药膳火锅需辨清体质食用
- 水果可以煮食川贝冰糖梨止咳化痰
- 女性更年期胸闷勿自服心脏病药物
- 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适合老人
-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 常吃松仁玉米能健脑不忘事
- 五个“坏习惯”可能让你更健康
- 冬季吃南瓜预防心脏病
- 床头距墙30厘米防寒气侵袭
- 手机辐射影响女性内分泌
- 三招锻炼大脑激活脑细胞
- 小心四种假感冒
- 吃饭时说话易胀气
- 冬季护肾三部曲冷面温齿热足
- 五脏衰弱有征兆
- 好好洗澡 天天健康
- 常食黑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
- 九种让男人大补元气的必需补药
- 冬季多食柑橘抗抑郁
- 脂肪肝的预防
-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 月经不调的食疗
-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张景岳
- 华佗
- 扁鹊
- 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
- 如何分辨伤风与流感
- 御寒保暖注意“人体三部位”
- 老人肺气不足怎么补
- 中药泡脚乱用药导致上火
- 不可同时服用的中药与西药
- 糖尿病患者冬季要防呼吸道疾病
- 身体总是捂不暖当心动脉硬化
- 生活习惯危险指数大排行
- 冬季战胜干燥健康养生法
- 养生还须养心
- 淘米水洗面祛痘润肤
- 霉变筷子可诱发肝癌
- 五个习惯让你老得慢些
- 五脏排毒养颜润肤
- 高兴是最好的消炎药
- 适量吃孜然消食化积
- 亚健康人群茶疗方:葛根茶护肝解...
- 橄榄冰糖炖熟服用清热润肺止咳
- 冬季养生原则
- 保护好你的肝脏
- 预防衰老
- 冬令食疗进补
- 手脚发凉是怎么回事
- 秋冬季节常见病
- 空腹十二忌
- 冬季保健
- 冬令进补
- 远离亚健康的几点建议
- 亚健康
- 胃病的中医治疗
- 冬季6大“健康杀手”及对策
- 硬撑:养生之大忌
- 五类人需“特护”肠胃
- 秋冬养生“敛阴护阳”是关键
- 骨头需要七种营养
- 冬季如何对付反复感冒
- 中医三理养生说
- 冬季进补人参的一点提示
-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糖尿病患者饮食莫失衡
- 中老年进补重在养心安神
- 李时珍与胡椒生姜和饮茶
- 腰果的功效和作用
-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 不同坚果的不同功效
- 睡眠之前的注意事项
- 现代人衰老的8种原因
- 癌症候选人10大特征
- 慢运动的五大好处
- 冬天保暖重点关注胃腰腿
- 圆白菜汁能养胃
- 秋冬正确泡脚 胜过诸多补药
- 进补的两个错误观念
- 进补不能替代健身
- 冬季养生十法
- 养生恪守“九不过”
- 血压高者冬天穿戴要“四松”
- 膈下逐瘀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
- 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
-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
- 陈氏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
- 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 轻中度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知识
- 六种血管清洁工 助你疏通血管
- 十个习惯最伤胃
- 得了八种病 看中医更有优势
- 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 作者:余胜利|发布时间:2010-11-05|浏览量:1082次
摘要:观察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 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 例,采用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7 例采用培菲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均< 01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131 % ,对照组总有效率70127 %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105) 。[结论]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宁波鄞州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余胜利
肠易激综合征属祖国医学“泄泻”“腹痛”范畴,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5 ] ,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泄泻之因,无不由脾胃”。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在焦虑、紧张、多疑的环境中,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克脾,肝脾失调,引起升降失调,产生胸胁胀闷,食少嗳气,抑郁恼怒时即腹痛腹泻。郁久化热,热盛伤阴,最终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肝郁脾虚、饮走肠间,气滞肠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肝虚脾实,则令痛泻”。再加此病迁延日久,反复不愈、久病入络,气滞血淤。其病位主要在肝脾和胃肠。脾虚肝郁血瘀是本病发应用生的关键所在。而己椒苈黄汤加味由己椒苈黄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己椒苈黄汤出诸《金匮要略》,乃为“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而设方。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缓急止痛之良方,具健脾化饮、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6 ] ,能改善肠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清除自由基,降低粘膜及肠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菌抗炎,调节肠道内分泌及肠道神经反射,纠正肠道对刺激高敏感作用;防己能镇静,镇痛,抗菌,松弛平滑肌;椒
目镇痛,止泻,抗菌;葶苈子镇静,抗菌,利尿;芍药甘草汤[7 ] ,对中枢性、末梢性横纹肌痉挛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对躯体和四肢或深部的平滑肌脏器如胃肠、胆囊、膀胱、输尿管、子宫及血管痉挛均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薏苡仁含多种微量元素,抑止肌肉收缩,抗炎,调节免疫作用;枳实能抗过敏,对肠道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归镇静,镇痛,抗菌,抗损伤,增强免疫功能;徐长卿使肠道平滑肌张力下降,能镇静,镇痛,抗菌;云木香对小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葛根有解痉和松弛平滑肌,改善肠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己椒苈黄汤加味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机理可能与本方能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肠道微循环,镇痛,镇静,抗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有关,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