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胜利主任医师
-
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更年期女人的保健基本原则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适当喝药酒有益疏通经络
- 妊娠水肿的中医调理
- 话养肺
- 食疗补铁治手脚冰凉
-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
- 调理脾胃可治失眠
- 进补抗衰花旗参
- 观察五官异常情况可了解五脏可能...
- 糖尿病最忌放任不管
- 节气养生:夏天最要防湿热
- 夏天喝粥更消暑
- 子午流注与中医养生
- 什么是冬病夏治?
- 何首乌莲子鸡蛋汤
- 三伏天饮荞麦茶养胃解暑
- 夏天午后打个盹免疫力大增
- 端午医药节
- 虚火体质不宜多吃寒性食物
- 暑夏人易贪凉当心胃肠受伤
- 夏季应防内脏寒凉
- 女性学会调养身体
- 夏天如何解“暑乏”
- 频繁打嗝或胃炎预警
- 保养小妙招让妈妈青春常驻
- “食物搭配”学问大
- 揭开“危险小吃”的秘密
- 医师提醒 正常孩子不必吃保健食...
- 男性养护心脏的两大法宝
- 女性饮食过量致胃肠疾病
- 腿坐麻了高举双手缓解症状
- 胃口差脾虚多拍大腿根
- 十种食物藏污纳垢
- 舌苔到底用不用刮?
- 长期睡眠不足 增加冠心病及中风...
- 夏季易发低血钾吃肉喝茶可预防
- 生活中易致头痛的11个原因
- 吃粽配蔬菜 防血糖飙升
- 正确使用热敷或冷敷
- 眼睛变小问缘由
- 女性润燥去火选药需讲究
- 会使骨质流失的食物
- 夏季防暑降温三妙方
- 经常早醒也属失眠睡前泡脚可缓解
- 4个睡前小习惯 延缓衰老15年
- 唾液对人体具八种养生功能
- 春夏多撞背增阳气
- 西红柿十种治疗功效
- 三餐正常好 还是少量多餐好?
- 中医说10大养生最佳黄金时间
- 早生白发≠早衰
- 饮豆浆八大宜忌:长期饮用注意补...
- 免疫与衰老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环境与养生
-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姐妹病”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爱打鼾者酒后入睡或致心脑血管病...
- 四肢冰凉多为脾胃虚寒胡椒生姜有...
- 气血不足八大表现
- 药膳火锅需辨清体质食用
- 水果可以煮食川贝冰糖梨止咳化痰
- 女性更年期胸闷勿自服心脏病药物
- 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适合老人
-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 常吃松仁玉米能健脑不忘事
- 五个“坏习惯”可能让你更健康
- 冬季吃南瓜预防心脏病
- 床头距墙30厘米防寒气侵袭
- 手机辐射影响女性内分泌
- 三招锻炼大脑激活脑细胞
- 小心四种假感冒
- 吃饭时说话易胀气
- 冬季护肾三部曲冷面温齿热足
- 五脏衰弱有征兆
- 好好洗澡 天天健康
- 常食黑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
- 九种让男人大补元气的必需补药
- 冬季多食柑橘抗抑郁
- 脂肪肝的预防
-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 月经不调的食疗
-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张景岳
- 华佗
- 扁鹊
- 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
- 如何分辨伤风与流感
- 御寒保暖注意“人体三部位”
- 老人肺气不足怎么补
- 中药泡脚乱用药导致上火
- 不可同时服用的中药与西药
- 糖尿病患者冬季要防呼吸道疾病
- 身体总是捂不暖当心动脉硬化
- 生活习惯危险指数大排行
- 冬季战胜干燥健康养生法
- 养生还须养心
- 淘米水洗面祛痘润肤
- 霉变筷子可诱发肝癌
- 五个习惯让你老得慢些
- 五脏排毒养颜润肤
- 高兴是最好的消炎药
- 适量吃孜然消食化积
- 亚健康人群茶疗方:葛根茶护肝解...
- 橄榄冰糖炖熟服用清热润肺止咳
- 冬季养生原则
- 保护好你的肝脏
- 预防衰老
- 冬令食疗进补
- 手脚发凉是怎么回事
- 秋冬季节常见病
- 空腹十二忌
- 冬季保健
- 冬令进补
- 远离亚健康的几点建议
- 亚健康
- 胃病的中医治疗
- 冬季6大“健康杀手”及对策
- 硬撑:养生之大忌
- 五类人需“特护”肠胃
- 秋冬养生“敛阴护阳”是关键
- 骨头需要七种营养
- 冬季如何对付反复感冒
- 中医三理养生说
- 冬季进补人参的一点提示
-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糖尿病患者饮食莫失衡
- 中老年进补重在养心安神
- 李时珍与胡椒生姜和饮茶
- 腰果的功效和作用
-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 不同坚果的不同功效
- 睡眠之前的注意事项
- 现代人衰老的8种原因
- 癌症候选人10大特征
- 慢运动的五大好处
- 冬天保暖重点关注胃腰腿
- 圆白菜汁能养胃
- 秋冬正确泡脚 胜过诸多补药
- 进补的两个错误观念
- 进补不能替代健身
- 冬季养生十法
- 养生恪守“九不过”
- 血压高者冬天穿戴要“四松”
- 膈下逐瘀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
- 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
-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
- 陈氏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
- 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 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 轻中度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知识
- 六种血管清洁工 助你疏通血管
- 十个习惯最伤胃
- 得了八种病 看中医更有优势
- 中医药走出的神话
- 作者:余胜利|发布时间:2011-06-22|浏览量:942次
有些中医药的神话直接产生于医生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中药三七便是典型一例。这则神话说的是从前有一对结拜兄弟。一天,义弟突然七窍流血不止,义兄就从自己家后院挖来几棵草药,煎汤给义弟服下,连服数日后,义弟痊愈。当义弟知道是义兄以祖传草药医好自己的病时,便在感谢之余,向义兄讨要了几株这种草药,种在了自家的后院。一日,当地的一家富户的儿子得了出血症,尽管看了许多医生,也吃了不少药,却一直不见好,富户因此便四处张贴告示,称谁能治好其子的病,愿以一半家产相许。义弟看了告示后,认为是个发财机会。于是他就拔了几棵药苗去为富户家的儿子治病,并立字据,承诺如发生不测,以命相赔。谁知富户的儿子服了药之后,病却未见好,几天后竟一命呜呼。富户立刻将义弟绑了送官治罪,要求按字据赔命。义兄闻知此事后,立马赶到了衙门,向官方禀告,其义弟用药没错,只是富家少爷服用的是才长了一年的药品,自然药力不够。”当官的问:“那要长几年才行呢?”义兄答道:“要三到七年才成。”当官的据此判义弟为过失杀人,免其死罪,改为监禁。义弟因此捡了条命,同时,这种药也被叫作了三七。宁波鄞州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余胜利
瓜蒌是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它的神话与仙家有关。相传古时江南有座高山上的山洞是仙人的住所。一天,一个穷樵夫打柴来到洞边时,感到困乏,便在洞口打盹。朦胧中他听到有人说话,便睁眼循声望去,但见远处有两个胡子一黑一白的老者在交谈,说的是此洞中有一个金瓜,只须在七月初七,口念“天门开,地门开,福瓜主人要进来”,洞口的石门就会开启,此时便可入洞摘瓜。樵夫听了后,便于七月初七来此叫开了洞门。他发现在一碧绿的藤上长了一对金瓜。樵夫便将瓜摘下回家,到家后却发现金瓜竟变成了普通的小圆瓜。樵夫失望地将之扔在了一边。当晚,樵夫在梦中又听到了那两个老者的谈话,并从中得知他摘回的两个小瓜是一种中药;将其放在太阳下晒到皮红后,有润肺清热的疗效。樵夫醒后意识到他昨晚的梦系仙人所托,故他将瓜中的籽取出种在房前。第二年便得到了许多瓜。樵夫后来以晒红皮的瓜给咳喘的病人免费服用,效果很好。病人们很感激樵夫,让他给此药取个名字。樵夫说:“此瓜长在能爬上楼的藤上,就叫它瓜楼吧。”后来,瓜楼的楼又渐渐地被传成了蒌字。
安神降压中药杜仲的神话涉及到我国传统的孝道。据传福建太姥山下有一杜姓老汉,他有三个儿子。一次,村里怪病流行,得病者全身无力,头晕目眩,杜老汉亦患上此病。为了给父亲及村里人治病,杜家三兄弟决定外出寻药。考虑到老大成家,需照顾妻小,老三年幼,所以决定由老二去。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杜老二终于找回了药,治好了父亲及村里人的病,但杜老二却因劳累过度逝去。人们为了纪念杜老二,便以杜仲为此药药名?杜是姓;仲,行二也。
我国源于中医药的神话遍布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在浙江,有有关白芨的典故,在广西有田七的故事,半夏的传说产生于江西赣南,白矾的神话来自彩云之南……就是关于杜仲的神话,亦有陕西孝子李厚为母治病,在终南山下遇仙得药的版本以及湖南、河北等地的版本……这些中医药中走出的传说,如同点点繁星点缀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中,使得我们的中医药在治病救人之外,还能让我们得到精神上的滋润。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