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胜利主任医师
-
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更年期女人的保健基本原则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适当喝药酒有益疏通经络
- 妊娠水肿的中医调理
- 话养肺
- 食疗补铁治手脚冰凉
-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
- 调理脾胃可治失眠
- 进补抗衰花旗参
- 观察五官异常情况可了解五脏可能...
- 糖尿病最忌放任不管
- 节气养生:夏天最要防湿热
- 夏天喝粥更消暑
- 子午流注与中医养生
- 什么是冬病夏治?
- 何首乌莲子鸡蛋汤
- 三伏天饮荞麦茶养胃解暑
- 夏天午后打个盹免疫力大增
- 端午医药节
- 虚火体质不宜多吃寒性食物
- 暑夏人易贪凉当心胃肠受伤
- 中医药走出的神话
- 夏季应防内脏寒凉
- 女性学会调养身体
- 夏天如何解“暑乏”
- 频繁打嗝或胃炎预警
- 保养小妙招让妈妈青春常驻
- “食物搭配”学问大
- 揭开“危险小吃”的秘密
- 医师提醒 正常孩子不必吃保健食...
- 男性养护心脏的两大法宝
- 女性饮食过量致胃肠疾病
- 腿坐麻了高举双手缓解症状
- 胃口差脾虚多拍大腿根
- 十种食物藏污纳垢
- 舌苔到底用不用刮?
- 长期睡眠不足 增加冠心病及中风...
- 夏季易发低血钾吃肉喝茶可预防
- 生活中易致头痛的11个原因
- 吃粽配蔬菜 防血糖飙升
- 正确使用热敷或冷敷
- 眼睛变小问缘由
- 女性润燥去火选药需讲究
- 会使骨质流失的食物
- 夏季防暑降温三妙方
- 经常早醒也属失眠睡前泡脚可缓解
- 4个睡前小习惯 延缓衰老15年
- 唾液对人体具八种养生功能
- 春夏多撞背增阳气
- 西红柿十种治疗功效
- 三餐正常好 还是少量多餐好?
- 中医说10大养生最佳黄金时间
- 早生白发≠早衰
- 饮豆浆八大宜忌:长期饮用注意补...
- 免疫与衰老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环境与养生
-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姐妹病”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爱打鼾者酒后入睡或致心脑血管病...
- 四肢冰凉多为脾胃虚寒胡椒生姜有...
- 气血不足八大表现
- 药膳火锅需辨清体质食用
- 水果可以煮食川贝冰糖梨止咳化痰
- 女性更年期胸闷勿自服心脏病药物
- 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适合老人
-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 常吃松仁玉米能健脑不忘事
- 五个“坏习惯”可能让你更健康
- 冬季吃南瓜预防心脏病
- 床头距墙30厘米防寒气侵袭
- 手机辐射影响女性内分泌
- 三招锻炼大脑激活脑细胞
- 小心四种假感冒
- 吃饭时说话易胀气
- 冬季护肾三部曲冷面温齿热足
- 五脏衰弱有征兆
- 好好洗澡 天天健康
- 常食黑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
- 九种让男人大补元气的必需补药
- 冬季多食柑橘抗抑郁
- 脂肪肝的预防
-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 月经不调的食疗
-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张景岳
- 华佗
- 扁鹊
- 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
- 如何分辨伤风与流感
- 御寒保暖注意“人体三部位”
- 老人肺气不足怎么补
- 中药泡脚乱用药导致上火
- 不可同时服用的中药与西药
- 糖尿病患者冬季要防呼吸道疾病
- 身体总是捂不暖当心动脉硬化
- 生活习惯危险指数大排行
- 冬季战胜干燥健康养生法
- 养生还须养心
- 淘米水洗面祛痘润肤
- 霉变筷子可诱发肝癌
- 五个习惯让你老得慢些
- 五脏排毒养颜润肤
- 高兴是最好的消炎药
- 适量吃孜然消食化积
- 亚健康人群茶疗方:葛根茶护肝解...
- 橄榄冰糖炖熟服用清热润肺止咳
- 冬季养生原则
- 保护好你的肝脏
- 预防衰老
- 冬令食疗进补
- 手脚发凉是怎么回事
- 秋冬季节常见病
- 空腹十二忌
- 冬季保健
- 冬令进补
- 远离亚健康的几点建议
- 亚健康
- 胃病的中医治疗
- 冬季6大“健康杀手”及对策
- 硬撑:养生之大忌
- 五类人需“特护”肠胃
- 秋冬养生“敛阴护阳”是关键
- 骨头需要七种营养
- 冬季如何对付反复感冒
- 中医三理养生说
- 冬季进补人参的一点提示
-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糖尿病患者饮食莫失衡
- 中老年进补重在养心安神
- 李时珍与胡椒生姜和饮茶
- 腰果的功效和作用
- 不同坚果的不同功效
- 睡眠之前的注意事项
- 现代人衰老的8种原因
- 癌症候选人10大特征
- 慢运动的五大好处
- 冬天保暖重点关注胃腰腿
- 圆白菜汁能养胃
- 秋冬正确泡脚 胜过诸多补药
- 进补的两个错误观念
- 进补不能替代健身
- 冬季养生十法
- 养生恪守“九不过”
- 血压高者冬天穿戴要“四松”
- 膈下逐瘀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
- 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
-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
- 陈氏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
- 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 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 轻中度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知识
- 六种血管清洁工 助你疏通血管
- 十个习惯最伤胃
- 得了八种病 看中医更有优势
-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余胜利|发布时间:2010-12-01|浏览量:851次
杏仁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的作用。甜杏仁是一种健康食品,适量食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多种慢性病的发病危险。素食者食用甜杏仁可以及时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例如铁、锌及维生素E。甜杏仁中所含的脂肪是健康人士所必需的,是一种对心脏有益的高不饱和脂肪。研究发现,每天吃50~100克杏仁(大约40~80粒杏仁),体重不会增加。甜杏仁中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中的大量纤维可以让人减少饥饿感,这就对保持体重有益。纤维有益肠道组织并且可降低肠癌发病率、胆固醇含量和心脏病的危险。所以,肥胖者选择甜杏仁作为零食,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最近的科学研究还表明,甜杏仁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具有美容的功效。宁波鄞州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余胜利
杏仁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杏仁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脏健康;含有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能预防疾病和早衰。杏仁中含蛋白质27%、脂肪53%、碳水化合物11%,每百克杏仁中含钙111毫克,磷385毫克,铁70毫克,还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及苦杏仁甙等。
相传明代翰林辛士逊有一次外出,夜宿青城山道院,一位道人向他传授一长寿秘方,让他每天吃七枚杏仁,坚持食用,必获大益。这位翰林遵照此方,坚持不懈,直到老年依然身轻体健,耳聪目明,思维敏捷,长寿不衰 。
营养价值:
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我国南方产的杏仁属于甜杏仁(又名南杏仁),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还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中,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北方产的杏仁则属于苦杏仁(又名北杏仁),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但苦杏仁一次服用不可过多,每次以不高于9克为宜。
中药典籍《本草纲目》中列举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清积食是说杏仁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杏仁内服具有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便秘者来说,服用杏仁效果更佳。
甜杏仁是一种健康食品,适量食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多种慢性病的发病危险。素食者食用甜杏仁可以及时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例如铁、锌及维生素E。甜杏仁中所含的脂肪是健康人士所必需的,是一种对心脏有益的高不饱和脂肪。研究发现,每天吃50~100克杏仁(大约40~80粒杏仁),体重不会增加。甜杏仁中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中的大量纤维可以让人减少饥饿感,这就对保持体重有益。纤维有益肠道组织并且可降低肠癌发病率、胆固醇含量和心脏病的危险。所以,肥胖者选择甜杏仁作为零食,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最近的科学研究还表明,甜杏仁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具有美容的功效。
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人们将大扁称为抗癌之果。大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大扁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大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大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研究者认为,杏仁中所富含的多种营养素,比如维生素 E,单不饱和脂肪和膳食纤维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危险。样本中85位中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龄56岁)的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了7.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了9%。也未造成体重的增加。
1. 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
2. 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
3. 杏仁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4. 杏仁还有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
5.杏仁还有抗肿瘤作用,杏仁抗肿瘤作用主要是由于苦杏仁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苦杏仁苷,可以进入血液专杀癌细胞,而对健康细胞没有作用,因此可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同时,由于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此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袭细胞,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食用需慎重
正确食用杏仁,能够达到生津止渴,润肺定喘,滑肠通便,减少肠道癌的功效。杏仁烹调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来做粥、饼、面包等多种类型的食品,还能搭配其他佐料制成美味菜肴。
虽然杏仁有许多的药用、食用价值,但不可以大量食用。杏仁含有毒物质氢氰酸(100克苦杏仁分解释放氢氰酸100~250毫克。氢氰酸致死剂量为60毫克。甜杏仁的氢氰酸含量约为苦杏仁的三分之一),过量服用可致中毒。所以,食用前必须先在水中浸泡多次,并加热煮沸,减少以至消除其中的有毒物质;产妇、幼儿、实热体质的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吃杏及其制品。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