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胜利主任医师
-
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更年期女人的保健基本原则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适当喝药酒有益疏通经络
- 妊娠水肿的中医调理
- 话养肺
- 食疗补铁治手脚冰凉
-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
- 调理脾胃可治失眠
- 进补抗衰花旗参
- 观察五官异常情况可了解五脏可能...
- 糖尿病最忌放任不管
- 节气养生:夏天最要防湿热
- 夏天喝粥更消暑
- 子午流注与中医养生
- 什么是冬病夏治?
- 何首乌莲子鸡蛋汤
- 三伏天饮荞麦茶养胃解暑
- 夏天午后打个盹免疫力大增
- 端午医药节
- 虚火体质不宜多吃寒性食物
- 暑夏人易贪凉当心胃肠受伤
- 中医药走出的神话
- 夏季应防内脏寒凉
- 女性学会调养身体
- 夏天如何解“暑乏”
- 频繁打嗝或胃炎预警
- 保养小妙招让妈妈青春常驻
- “食物搭配”学问大
- 揭开“危险小吃”的秘密
- 医师提醒 正常孩子不必吃保健食...
- 男性养护心脏的两大法宝
- 女性饮食过量致胃肠疾病
- 腿坐麻了高举双手缓解症状
- 胃口差脾虚多拍大腿根
- 十种食物藏污纳垢
- 舌苔到底用不用刮?
- 长期睡眠不足 增加冠心病及中风...
- 夏季易发低血钾吃肉喝茶可预防
- 生活中易致头痛的11个原因
- 吃粽配蔬菜 防血糖飙升
- 正确使用热敷或冷敷
- 眼睛变小问缘由
- 女性润燥去火选药需讲究
- 会使骨质流失的食物
- 夏季防暑降温三妙方
- 经常早醒也属失眠睡前泡脚可缓解
- 4个睡前小习惯 延缓衰老15年
- 唾液对人体具八种养生功能
- 春夏多撞背增阳气
- 西红柿十种治疗功效
- 三餐正常好 还是少量多餐好?
- 中医说10大养生最佳黄金时间
- 早生白发≠早衰
- 饮豆浆八大宜忌:长期饮用注意补...
- 免疫与衰老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环境与养生
-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姐妹病”
- 女人气血不足的7大表现
- 爱打鼾者酒后入睡或致心脑血管病...
- 四肢冰凉多为脾胃虚寒胡椒生姜有...
- 气血不足八大表现
- 药膳火锅需辨清体质食用
- 水果可以煮食川贝冰糖梨止咳化痰
- 女性更年期胸闷勿自服心脏病药物
- 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适合老人
-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 常吃松仁玉米能健脑不忘事
- 五个“坏习惯”可能让你更健康
- 冬季吃南瓜预防心脏病
- 床头距墙30厘米防寒气侵袭
- 手机辐射影响女性内分泌
- 三招锻炼大脑激活脑细胞
- 小心四种假感冒
- 吃饭时说话易胀气
- 冬季护肾三部曲冷面温齿热足
- 五脏衰弱有征兆
- 好好洗澡 天天健康
- 常食黑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
- 九种让男人大补元气的必需补药
- 冬季多食柑橘抗抑郁
- 脂肪肝的预防
-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 月经不调的食疗
-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张景岳
- 华佗
- 扁鹊
- 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
- 如何分辨伤风与流感
- 御寒保暖注意“人体三部位”
- 老人肺气不足怎么补
- 中药泡脚乱用药导致上火
- 不可同时服用的中药与西药
- 糖尿病患者冬季要防呼吸道疾病
- 身体总是捂不暖当心动脉硬化
- 生活习惯危险指数大排行
- 冬季战胜干燥健康养生法
- 淘米水洗面祛痘润肤
- 霉变筷子可诱发肝癌
- 五个习惯让你老得慢些
- 五脏排毒养颜润肤
- 高兴是最好的消炎药
- 适量吃孜然消食化积
- 亚健康人群茶疗方:葛根茶护肝解...
- 橄榄冰糖炖熟服用清热润肺止咳
- 冬季养生原则
- 保护好你的肝脏
- 预防衰老
- 冬令食疗进补
- 手脚发凉是怎么回事
- 秋冬季节常见病
- 空腹十二忌
- 冬季保健
- 冬令进补
- 远离亚健康的几点建议
- 亚健康
- 胃病的中医治疗
- 冬季6大“健康杀手”及对策
- 硬撑:养生之大忌
- 五类人需“特护”肠胃
- 秋冬养生“敛阴护阳”是关键
- 骨头需要七种营养
- 冬季如何对付反复感冒
- 中医三理养生说
- 冬季进补人参的一点提示
-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糖尿病患者饮食莫失衡
- 中老年进补重在养心安神
- 李时珍与胡椒生姜和饮茶
- 腰果的功效和作用
-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 不同坚果的不同功效
- 睡眠之前的注意事项
- 现代人衰老的8种原因
- 癌症候选人10大特征
- 慢运动的五大好处
- 冬天保暖重点关注胃腰腿
- 圆白菜汁能养胃
- 秋冬正确泡脚 胜过诸多补药
- 进补的两个错误观念
- 进补不能替代健身
- 冬季养生十法
- 养生恪守“九不过”
- 血压高者冬天穿戴要“四松”
- 膈下逐瘀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
- 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
-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
- 陈氏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
- 己椒苈黄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 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 轻中度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知识
- 六种血管清洁工 助你疏通血管
- 十个习惯最伤胃
- 得了八种病 看中医更有优势
- 养生还须养心
- 作者:余胜利|发布时间:2011-01-08|浏览量:536次
养生,是国人尤其中老年人最关注的事。养生又称养身,乃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之道。养生之说古而有之,《管子•形势解》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战国策?齐策四》曰:“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等等,这些先哲之论不乏科学道理。养身固然重要,而养心尤胜之。一个人只重养身而轻养心,养身必难如愿,这是因为人的生理与心理大有关联。心理即精神,无数实践证明,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健康和长寿;不良的情绪,则会招灾致病甚至酿出悲剧。身心健康才是真的健康,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标准定为“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宁波鄞州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余胜利
|
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志,是淡泊明志、安贫乐道,不为曾经的风光留恋,不为一时的小利迷惑。内地某研究所一位快“到站”的副所长,毕生清廉,口碑不错,去年因女儿出国留学,悄悄收下一开发商馈赠的五万元美金,东窗事发后被“双规”,想到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位副所长悔恨不已,以至绝望,某夜从六楼坠楼身亡,其妻挥泪道:“是一念之差毁了他啊!”这一念之差,正是心理出轨矣!诚如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在《救命针》中所云:“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令心不妄念,不贪嗜欲,否则必酿大祸也。”
不由想起唐代高僧慧宗一则小故事。某次法师外出云游,吩咐弟子看好他的几十盆兰花。弟子们不敢怠慢,每天将兰花精心伺候。某夜风雨大作,徒弟忘记关窗,翌日见兰花被风雨冲得一片狼藉,个个懊悔不迭,只好等师父回来训斥。岂料法师返回后非但未责怪,反倒宽慰弟子道:“区区兰花,何足挂齿?我种兰花是为了快乐,并非为了生气呀!”大家这才笑逐颜开恢复平静。慧宗法师之举令人敬佩。生活就是如此,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应该是为了快乐和健康,所谓“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对人对事过分患得患失必然自寻烦恼,何苦来哉?
健康的心理源于真善美的情怀,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名医孙思邈也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老子则常道:“吾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器长。”先贤之论,将养身与养心“高度统一”了。今天我们不妨说,身心健康的表征是: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声。往深处讲,就是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多为国家、为他人着想,做一个有操守的堂堂正正之人。心胸狭窄、贪图名利者,即使对养生再精通,却会因未能养心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矣。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马承钧)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