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初俊副主任医师
-
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科室:
消化内镜中心
- 胃窦血管扩张症与急性胃扩张
- 警惕溃疡恶化 防范溃疡癌变
- 长期透析伴发乙型肝炎和抗原血症...
- 能吃未必就是福---急性胃扩张
- 能吃未必就是福---急性胃扩张
- 李初俊教授专家讲座-ERCP与...
- 如何防止胰腺炎频繁发生?
- 消化科专家的饮食提醒:潮汕地区...
- 都是痔疮惹的祸-直肠癌延误诊治...
- 寒潮袭人谨防溃疡“偷袭”---...
- 2012年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
- 潮汕四吃法疑伤胃食管-广东科技...
- 别怕,肠镜检查“不苦”-新快报
- 树立肠镜健康检查的理念,远离肠...
- 胆红素不降-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
- 一家四代染“怪病” 肠道息肉是...
- 直肠类癌钳除后仍然有“残留”怎...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怎么办?
- 如何处理直肠残留腺瘤?
- 吃药后胃酸为什么会加重呢?
- 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性?
- 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而出现胆管炎...
- 贲门处间质瘤12*13MM能否...
- 胃穿孔术后一个月该如何用药,伤...
- 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怎样治疗?
- 萎缩性胃炎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病?
- 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目前没有任何...
- Precut技术在ERCP插管...
- 直肠癌,有多少“误诊”可以重来...
- 中国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重感染率...
- 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 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
- 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
- 溃疡性结肠炎的IL-1β、IL...
- 食管pH和胆汁监测用于十二指肠...
-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临床分...
- 大肠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66例分...
- 内镜下套扎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
- 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探讨
- 36例胰头癌超声内镜诊断分析
- IL-1B-511单核苷酸多态...
- 白介素8-251位点基因多态性...
- 超声内镜对胰胆管扩张病因的诊断...
-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大肠息肉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肝移植术...
- 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对恶性胆道梗...
- 内镜止血夹治疗急性胃肠道出血的...
- 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
- 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
- 做胃肠镜检查,您紧张、害怕吗?
- 电子结肠镜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
- 大肠癌(结直肠癌)常见的临床表...
- 肠镜健康检查对肠癌防治的意义
- 何时应行第一次肠镜健康检查
- 拯救生命如同一场战争---家庭...
- 灾后消化道疾病防治有诀窍---...
- 一天一个苹果预防结肠癌
- 经内镜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胆管...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
- 经内镜胆管结石碎石术
- 经内镜胆管取石术
-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经内镜食道内支架治疗
- 经内镜硅胶探条扩张术
- 经内镜气囊扩张术
- 经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 经内镜高频电凝固术
- 经内镜消化道黏膜切除术
- 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
- 经内镜套扎治疗术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空肠造瘘术
- 经内镜鼻胃管、鼻空肠管置管术
- 别把大肠癌信号当痔疮 便血须警...
-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
- 小儿便血 息肉作崇---羊城晚...
-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相关问题探讨-...
- 哪些人需要接受结肠镜检查?
- 哪些人需要接受胃镜检查?
- 胆总管结石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 “多喝了几杯酒”之医生点评--...
- “胃”何越止越痛---腹痛(胃...
- 治了食管炎,也好了咳嗽---胃...
- 能吃未必就是福---急性胃扩张
- 好不容易出院以后---食管曲张...
- 金项链穿肠而出---消化道异物
- 超细胃镜、氩气刀---堵塞食管...
- 溃疡病的急慢性损害---家家乐
- 医生变戏法 五天解决胆石症--...
- “九弯十八曲”的结肠镜技术--...
- 得益于吞剑术的胃镜检查术---...
- 人到四十,就须检肠镜---羊城晚报
- 作者:李初俊|发布时间:2008-07-04|浏览量:400次
文/孔抒帆
肠癌专家指出:中国人肠癌发病较西方人早12-18年,美国提出五十岁不管有否症状均应做第一次肠镜,而中国则是四十岁
在大肠癌发病率年年攀升,成为第三大恶性肿瘤之际,笔者采访了我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生导师万德森,以及蔡三军、徐瑞华、周玉仁等专家。他们指出:“现代生活方式”助长大肠癌发病率,早期诊断率仅为20%。而早诊早治,九成早期大肠癌患者可治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李初俊
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凑效,美国大肠癌发病率现处于下降阶段,且多是早期:2006年全年发病14万例,死亡5万多例;而中国则处于上升阶段,而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2005年发病17万例,死亡9.9万例,其中中国香港每年新增病例3000宗,死亡病例近1500例。说明中国病例发现时多是晚期,而美国则早期的较多,早期发现的治愈率是很高的。在我国上海大肠癌的发病率最高,是所有肿瘤的第二位,近年年增长率4.2%,这与其生活方式西化有关,肉类的消费增加很快。
肠癌高发寻因
为何现代人患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此,万德森指出:有以下原因造成大肠癌发病率升高:
不良生活方式———多肉少菜少水果少运动(据移民流行病学调查,原中国、日本裔肠癌低发,但移民美国后,因生活方式改变,变为高发。);癌前病变———肠腺瘤、溃疡结肠炎;遗传———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家族中有此病史或本人有超过100颗肠息肉的属家族性遗传,此类病人多较年轻,该项院发现的最多息肉者有3000多颗。还有一种HPNCC(即遗传性的非息肉克隆癌),这类患者占大肠癌患者的10%-15%,这类患者有三大特点:家族有三个或以上大肠癌患者,其中有一个是一等亲,50岁前发病。普通人得大肠癌的概率是4%-5%,而此类病人生大肠癌的概率比平常人高出二十多倍,达到80%,而息肉演变成肿瘤过程短至两年。这类遗传病为显性遗传,患者中50%是遗传的(医生发现此类病人一般都会“查三代”,即上代及子代,还有病人本身,其显性遗传是不分男女的)……
但因怕痛等原因,做肠镜的依从性较差,美国有约25%应做而拒绝者;中国更甚。
肠癌误诊率因何较高
据悉大肠癌在中国有相当的误诊率,尤其在基层医院。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万德森认为:医生对大肠癌没有足够的重视,医生及患者都不愿行直肠肛门指检,而令病情延误,有句话说是:“举指之劳,胜造七级浮屠”。说明其实最基础、最简单的检查方法———直肠肛门指检可以救不少病人,而且也说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患者及部分非专科医生对大肠癌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警觉性,常常把便血、大便改变等症状归咎于痔疮、肠炎、蛔虫症或胃病等,令病情延误。
如何预防肠癌
在我国,早期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始终徘徊在10%-15%。超过80%的患者确诊大肠癌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事实上,大肠癌如能在早期发现、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5%;晚期患者中,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因此,早防早治意义重大。近日在穗召开的由卫生部和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上海罗氏协办的“对话希望-聚焦中国大肠癌防治”专题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防治大肠癌的忠告。
大肠癌最主要的预防方法就是重视检查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万德森等专家提出。
美国医学界提出五十岁的普通人应该做第一次肠镜。而中国人的发病年龄较西方人早12-18年,故应提倡40岁后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没有发现息肉可以5-10年后再检查,如发现息肉要及时切除并追踪检查。还要在生活上注意:避免长期进食高脂高热量食物,多进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大蒜、茶叶等天然抑癌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A、B12、C、D、E和叶酸……
肠癌五大症状
大肠癌的症状有以下5个常见症状:
1、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出现便秘,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便血:大便带血,一般为鲜红色或果酱色,是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
3、肠梗阻:一般伴发腹痛,是因为肿瘤生长很大,堵塞肠管导致的;
4、腹部肿块:常见于右半结肠,即升结肠;
5、全身衰弱,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甚至出现恶病质(多见于晚期)。
在中国3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血便、黏液便、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就必须去医院进行检查。
---羊城晚报2008-6-30,B7天天健康/保健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