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哭无泪干燥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要规范
- 卡普兰综合征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症...
- 白细胞减低,该怎么办?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
- 小症状、大不同:不可小觑的“口...
- 《中国医学论坛报》刊文介绍我科...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
-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现状调查
- 栗占国教授做客CCTV-10科...
- "必须强调风湿...
- 《厚积薄发,方兴未艾》??&a...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举...
- 北大人民医院徐传辉医师在《医学...
- “攀高以望远,蓄势而勃发”
- 第十八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欢...
- 《医师报》刊文介绍北大人民医院...
- 2013年国内外风湿病学术会议...
- 米库利兹病(Mikulicz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诊疗绿色...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丁香...
- 无脉?警惕大动脉炎
- 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在国...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应DMARD联...
- 尿酸高是痛风吗 ?
- 类风湿关节炎切忌乱用药
- 痛风防治 重在饮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要规范
- 风湿病机制及免疫诊断北京市重点...
- 今天你觉得乏力吗?
- 全国风湿免疫病诊治新进展研修班...
- 给各位患者朋友的答疑说明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当选...
- 2011年度回顾:国际风湿病进...
-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导...
- 栗占国教授做客搜狐健康访谈间谈...
- 风湿病和着凉受潮有关吗?
- 腰酸背痛后的隐患--栗占国教授...
-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皮肤病变及...
- 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将于...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科护理团队...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介绍...
- 风湿 ≠ 类风湿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人须知
- 化解关节之痛--栗占国教授做客...
- 美食背后的危机----张学武教...
- 栗大夫,按你医嘱用药快一个月了...
- 常见风湿病的先兆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治
- 白塞病
- 应强调风湿免疫病治疗中完全缓解...
- 栗占国教授连任《中华风湿病学杂...
- 我科成功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 抗磷脂综合征
- 12岁男孩,已用药6年未得到很...
- 多肌炎与皮肌炎(PM/DM)患...
- 制服风湿病不是“天方夜谭”
- 教您一招鲜??认识“风湿”与“...
- 如何治愈“痛风”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科室...
- 激素??天使,还是魔鬼?
- 第16届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操指南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居家生活活动指...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居家生活之活动...
- 干燥综合征 (SS)患者家居生...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居...
-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居家生...
- 免疫净化在顽固性风湿病治疗中的...
- 狼疮病人也可以做妈妈
- 骨关节炎也可以进行适度锻炼 -...
- 干燥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知识讲座圆...
- 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低认知度和...
- 干燥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知识讲座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 2010年风湿病学年度研究进展
- 骨关节炎患者锻炼要合理
- 我科2010年工作喜获丰收!
-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
- 栗占国教授荣获“美国中华医学基...
- 祝贺穆荣大夫晋升为教授,叶华大...
- 我科博士/博士后的4篇英文论文...
- 我科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
- 快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系统...
- 我科增设痛风门诊
- 我科2010年度基金申请喜获国...
- 好消息:我科开始洛索洛芬(乐松...
- 类风湿关节炎:规范用药定会康复
- 栗占国教授做客搜狐健康访谈间谈...
- 硬皮病 综合治疗效果好
- 吸烟和自身免疫病: 从流行病学...
- 祝贺栗占国教授荣获2010年度...
- 红斑狼疮需正规个体化治疗
- 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 好消息:风湿病大型病友茶话会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RA治疗潜力
-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 类风湿有多少可以治愈
- 云克治疗各类关节炎
- 好消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新型...
- 类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不死的癌症”
- 免疫净化治疗自身免疫病
- 美罗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好消息: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关...
- 好消息: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
- 因子检测阴性也有可能是类风湿性...
- 风湿病:步入诊治规范化的25年
- 风湿病临床研究热点二十年回顾
- 风湿病学临床及研究进展回顾
- 风湿性疾病治疗:从理念的转变到...
- 靠补药增强免疫力,没什么必要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欲哭无泪干燥症 --- 初识干燥综合征
- 作者:栗占国|发布时间:2011-08-18|浏览量:353次
您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他们会觉得眼睛干涩,欲哭无泪,可能同时伴有口干舌燥,腮腺肿大,多发龋齿等症状。如果是这样,他们可能患了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泪腺及唾液腺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中老年女性多见,常见表现有口眼干燥,腮腺肿大、猖獗龋齿及系统性损害,本病有合并淋巴瘤及其他肿瘤的趋势,血清中常存在抗SSA、SSB 等多种自身抗体。可分为原发干燥综合征及继发干燥综合征。后者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性激素水平有关。患者有家族聚集性,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及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口干 约70% ~ 80% 的患者有口干症状,严重者在讲话时需要频频饮水,进食固体食物时需要伴水或流食送下,有时需要夜间起床饮水。50% 患者可出现难以控制的龋齿,牙齿逐渐变黑,继而片状脱落。舌干裂,口腔常继发霉菌感染。50%患者可有腮腺炎,表现为交替性腮腺肿痛,约10 天左右可自行消退,有时可持续肿大。
眼干 患者还可因泪腺分泌黏蛋白减少而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泪少等症状,严重者可痛哭无泪,部分患者有眼睑反复化脓性感染、结膜炎及角膜炎。
其他部位干燥 其他浅表部位如皮肤、鼻黏膜、消化道黏膜及阴道黏膜均可因腺体分泌减少而出现相应部位干燥
除口眼干燥外,患者还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等。约2/3 患者可出现系统损害。
皮肤肌肉及关节受累 皮肤表现为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米粒大小边界清楚的红丘疹,压之不褪色,分批出现,持续约10 天可自行消退。患者可有肌痛及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关节痛。
呼吸系统受累 多数患者无呼吸道症状,轻度受累可出现干咳,重者可出现气短,肺部可出现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及肺弥散功能异常。
消化系统受累 胃肠道外分泌腺体病变出现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症状,约20% 患者有肝损害,可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自身免疫性肝炎。
肾脏受累 约30% ~ 50% 的患者有肾损害,可出现亚临床型的肾小管酸中毒、Ι型肾小管酸中毒及肾小球肾炎,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可有低血钾性肌肉麻痹及蛋白尿。
神经系统受累 约5% 的患者发生周围或中枢神经损害,如癫痫发作、末梢感觉异常等。
血液系统受累 可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下降。血小板下降明显的患者可有出血倾向。本病患者淋巴瘤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44 倍,可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进一步确诊干燥综合征需要做相关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口腔或眼科检查。一旦确诊应规范治疗,本病病程缓慢,预后良好,经过恰当治疗后大多可以控制病情达到缓解。系统损害中出现进行性肺纤维化、中枢神经病变、肾小球受损伴肾功能不全及恶性淋巴瘤者预后较差,因此尽早就医将疾病控制在摇篮中十分重要。
摘自《健康世界》2010.11 何菁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