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空军总医院医生张红超为南木...
- 报摘
- 人工心脏的研究现状
- 6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导致手指损...
- 死心复活重植人体
- 产前超声检查的相关伦理学思考-...
- 新华网报道 空军总医院心脏外科...
- TriVascular Ova...
- 减肥.保健三步曲
- 高血压,肾动脉狭窄
- 左心室节段划分方法
- 中药很可怕
- 胸主动脉夹层术后五个月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不同民族批量先心...
- 最重的春节礼物
- 五十四?的健康知?,您做到??...
- PDA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观察与护...
- 五十四?的健康知?,您做到??...
- 血管疾病专业组简介
- 血管加压素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及...
- WHO生活质量定义
- 主动脉瘤手术成功支架后为什么拍...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
-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锻炼:实践指...
- 房缺合并肺动脉狭窄
- 卡方值表
- MitraClip Devic...
- 18个月。先天性心脏导管未闭.
- 18个月,先天性室间隔膜部缺损
- 医道之圣,何以正之?
- 2010年12月21日,美国心...
- 前列地尔联合西地那非在房缺重度...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
- Role of compute...
-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总结实...
- 心病患儿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 多种方法治疗一例双下肢动脉闭塞...
-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7.5毫米有肺...
- 胸外伤治疗进展
- 2009年9月26日降主动脉夹...
- 满月宝宝患先心病求准确定论
- 贫困家庭宝宝5个月在本地检查为...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传导...
- 40天婴儿先心病室缺8.9MM...
-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 肥厚性心肌病会危及生命吗怎样治...
- TAVI
- 经皮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 普通病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
-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洁净手...
- Identification ...
- 多次多部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手...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个案化处理的体会
- 血小板降低的治疗
- 动脉瘤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心脏停搏下手术冠脉阻力及其内皮...
- 指导论文 多种方法治疗一例双...
- 我们的生命能超越多少极限?
- 相关链接
- NHLBI专题工作小组对心脏外...
- 心房纤颤624例临床分析
- 作者:张红超|发布时间:2008-07-26|浏览量:361次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观察624例心房纤颤病例,探讨心房纤颤发生的病因、年龄、左心房大小、心室率及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03-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624例心房纤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病种分布,年龄分布。同时对药物的干涉率,房颤的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性心房纤颤449人(72.0%)、阵发性心房纤颤175人(28.0%);左心房增大为384人(61.5%),左心室射血分数(EF)〉〈50%为236人(37.8%)。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患者74%,曾经外科或射频治疗的5.6%;起搏器治疗心室率减慢的8.2%。 年龄及病种的分布如表1所示。房颤总的发病趋势仍与年龄有关,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仍然是三大高发疾病群,风心病和心肌病发病年龄明显早于高血压和冠心病,调查初次发作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结论:积极预防控制心房纤颤发生病因成为首要问题,正确检测处理房颤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中心大量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有极其需要。
关键词 心房纤颤 病因 年龄 流行病学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其患病率在1%左右[1],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已经是一种发病率日益增高的流行病[2]。房颤本身不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其对人群的死亡率、致残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资料与方法:
2003-2006年我院住院的624例心房纤颤病人,其中男性398人、女性226人。用MAC-120012导心电图仪及美麟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同时参照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列表记录患者的病种分布,年龄分布。同时对药物的干涉率,房颤的类型及新房的大小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分析,左房大小的标准定为:左心房前后径大于34(女性)/35(男性)为左心房大。左心室射血分数(EF大于50%为心功能正常,小于50%为心功能低下。心室率低于60bpm的心房纤颤为慢心室率房颤,心室率大于100bpm的心房纤颤为快心室率房颤。心房纤颤时间〉48小时的为持续性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时间〈48小时的为阵发性心房纤颤。
结果:
通过对624例房颤患者分析,我们发现持续性心房纤颤449人(72.0%)、阵发性心房纤颤175人(28.0%);左心房增大为384人(61.5%),左心室射血分数(EF)〉〈50%为236人(37.8%)。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患者74%,曾经外科或射频治疗的5.6%;起搏器治疗心室率减慢的8.2%。 年龄及病种的分布如表1所示。房颤总的发病趋势仍与年龄有关,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仍然是三大高发疾病群,风心病和心肌病发病年龄明显早于高血压和冠心病,调查初次发作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
讨论:
心房纤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本身不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其对人群的死亡率、致残率的影响非常显著[3,6]。心房纤颤的心电图中,P波消失,并被小而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替代,因而认为心房颤动是一种无序的、不同步的碎裂激动。心房纤颤常发生于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疾病)和非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甲亢等)[4]。可以是急性的、慢性的、阵发性的或持续性的。阵发性心房纤颤可以自行终止意味着心房颤动的电生理起源点不是永久性的异常。阵发性心房纤颤发展成持续心房纤颤有可能由于年龄的增长、左房的增大、左室功能受损和心力衰竭等原因。由调查结果显示,1. 心房纤颤发生的病因:我院560例心房纤颤患者中,69岁以下发生心房纤颤的主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60岁以上心房纤颤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心脏病。
2. 心房纤颤发生的年龄:年龄是心房纤颤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老年人的窦房结退行性变,使窦性心律不易保持而发生心房纤颤,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心房纤颤患者年龄以70-79岁分布最为广泛。男性发病率较高。心房纤颤患病率的增加可能与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增加有关。
3. 心房纤颤与左心房内经的关系:早期的临床研究发现,左心房扩大和心房压力增加是导致心房纤颤发生的重要因素。由调查结果显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均扩大,说明随着心房纤颤发生的时间越长,心脏顺应减退,心室舒张时间缩短,使心房内压力增加,左心房内径增大。同时,左心房扩大也可导致传导的不一致性而引起心房纤颤。因此,心房纤颤与左心房扩大互为因果。
4. 心房纤颤时心室率与心房纤颤类型的关系:现已一致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促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面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刺激能够缩短心房肌的不应期,临床以观察部分患者容易在夜间或白天心率缓慢时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而另一部分患者倾向于在心率增快时发生心房颤动。心房肌不应期的缩短不仅在心房颤动的诱发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在心房颤动的维持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现象称为“电的重构”。阵发性心房纤颤时,心室率增快,常常〉100次/分,持续性心房纤颤时心率心率常小于100次/分。
由于社会老龄化,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很多心衰或房颤患者度过各种致命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管时间,长期生存。积极预防控制心房纤颤发生病因成为首要问题,正确检测处理房颤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我们的研究来看人有一定人群对房产的并发症没有预防性的干预,药物对房颤的治疗没有太理想的效果,外科与介入对房颤的治疗率非常的低。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出,进一步对房颤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是个亟待的临床要求,近来,国内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取得一定效果[5,7],但是,对房颤预防、和一些心室慢的患者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8,9]。同时也可以看到多中心大量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GoAs,Hylek EM,Phillips KA,etaL,Prevalence of diagnosed artial fibrillation in adults(J)。JAMA,2001,285:2370-2375
2.
3. JS steinberg,atrial fibrillation:an emerging epidemic (J)heart 2004,90:22392240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