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空军总医院医生张红超为南木...
- 报摘
- 人工心脏的研究现状
- 6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导致手指损...
- 死心复活重植人体
- 产前超声检查的相关伦理学思考-...
- 新华网报道 空军总医院心脏外科...
- TriVascular Ova...
- 减肥.保健三步曲
- 高血压,肾动脉狭窄
- 左心室节段划分方法
- 中药很可怕
- 胸主动脉夹层术后五个月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不同民族批量先心...
- 最重的春节礼物
- 五十四?的健康知?,您做到??...
- PDA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观察与护...
- 五十四?的健康知?,您做到??...
- 血管疾病专业组简介
- 血管加压素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及...
- WHO生活质量定义
- 主动脉瘤手术成功支架后为什么拍...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
-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锻炼:实践指...
- 房缺合并肺动脉狭窄
- 卡方值表
- MitraClip Devic...
- 18个月。先天性心脏导管未闭.
- 18个月,先天性室间隔膜部缺损
- 医道之圣,何以正之?
- 2010年12月21日,美国心...
- 前列地尔联合西地那非在房缺重度...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
- Role of compute...
-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总结实...
- 心病患儿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7.5毫米有肺...
- 胸外伤治疗进展
- 2009年9月26日降主动脉夹...
- 满月宝宝患先心病求准确定论
- 贫困家庭宝宝5个月在本地检查为...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传导...
- 40天婴儿先心病室缺8.9MM...
-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 肥厚性心肌病会危及生命吗怎样治...
- TAVI
- 经皮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 普通病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
-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洁净手...
- Identification ...
- 多次多部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手...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个案化处理的体会
- 血小板降低的治疗
- 动脉瘤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心脏停搏下手术冠脉阻力及其内皮...
- 心房纤颤624例临床分析
- 指导论文 多种方法治疗一例双...
- 我们的生命能超越多少极限?
- 相关链接
- NHLBI专题工作小组对心脏外...
- 多种方法治疗一例双下肢动脉闭塞--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 刘杰 于爱国 闫家梅
- 作者:张红超|发布时间:2010-10-17|浏览量:762次
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也出现了多样化,接受多次、多种方法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样的患者的护理方法上也必须有新的举措,本文总结1例接受多次多种方法治疗的双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护理经验。
1.病历简介
患者男,56岁,缘于2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尤以运动后明显,足背皮肤发凉,3年后于当地医院行左下肢游离网膜动静脉移植术治疗,术后左下肢疼痛减轻,足背皮肤温度回升,左下肢运动功能改善。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同时伴右下肢运动后酸肿感。经核磁检查诊断为双侧下肢闭塞性血管病、多发管腔狭窄、左足背动脉闭塞。于我院在一期局麻下行双侧髂总动脉造影术+右下肢球囊成型术+支架术,二期行左下肢人工血管搭桥。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张红超
2.手术方法
患者无手术禁忌采用全麻气管插管,经左腹股沟韧带中部、股内侧中部、膝下胫内侧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上下两段游离股动脉、?动脉,从中点向上下两端在筋膜外建立隧道,选用人工血管,远端与?动脉行端侧吻合,将血管送入隧道到股动脉根部,近端与股动脉壁端侧吻合。术中取吻合部血管壁行病理报告示炎性变,结合术前ESR、CRP 确诊为多发性脉管炎。
3.护理
3.1术前护理 患者病情重且复杂,肢体疼痛剧烈,应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安定情绪,消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心理,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作用防御疾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严格戒烟,以减少烟碱和尼古丁对血管的刺激。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食物,加强营养,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补充血容量,防止血压过低,血流缓慢人工血管吻合处易形成血栓。
3.2.2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一周,适当保护患肢,预防压迫性损伤,保持肢体生理功能位。翻身应注意采取轴式翻身法??肩、臀保持在一条直线平衡翻身,避免血管扭曲。血运重建后,常出现肢体肿胀,应给予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用袖带加压按摩,并抬高患肢。协助病人翻身、按摩、活动时动作轻柔,为减少吻合口张力,应循序渐进活动肢体关节,防止吻合口破裂。
3.2.3患肢血运观察 患者为二次手术术后更应严密观察肢端的血运循环,观察有无肢体麻术、疼痛、足趾的颜色、温度、运动及足背、胫后动脉的搏动,适当应用镇静剂,以减轻疼痛。注意患肢保暖以防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痉挛,注意不可将热水袋直接置于患肢皮肤,以免增加耗氧量,加重肢体缺血。
3.2.4用药护理 入院用药:口服拜阿司匹林每天100mg,阿拉伐他汀钙片每天10mg;造影后用药:口服氯吡格雷首剂为300mg/d,继以75mg/d,皮下注射低份子肝素40ug/12h;手术前用药:皮下注射低份子肝素5000iu 2/日;手术后用药:皮下注射低份子肝素5000iu 2/日,3~5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80mg 1/日,潘生丁25mg 3/日。及时应用抗凝药物,严格掌握用药量,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口腔粘膜、皮肤、牙龈等处有无出血点,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发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以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3.2.5预防并发症 ①血栓形成:血管造影了解病变血管远端通畅情况,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及内膜斑块脱落,提高吻合技术,少输或不输库存血,术后给予正确体位,合理应用抗凝药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肌肉收缩活动及早期离床锻炼。②感染:感染可引起血管移植失败,吻合口闭塞或破裂出血,切口不愈合,局部脓肿形成甚至败血症。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做好皮肤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应用抗生素。
3.3出院指导 ①功能锻炼:采用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给合的方法,按摩由小肌群到大肌群,由局部到整体,由使用助行器到脱离助行器行走为原则。②用药指导:出院后仍需服用小剂量抗凝药物,指导患者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现象,定期复查凝血时间,血尿常规等。
4.讨论
随着血管病知识的普及和介入治疗、磁共振及CT和三维同介影像等技术的提高,血管病诊断率不断提高,病人数也逐渐增多。治疗周围血管疾病(PDA)以由原来的游离网膜动静脉移植术及血管旁路术发展为介入技术、新型外科技术(微创技术)、内科技术和综合治疗,这种新治疗的多样性使护理的要求也提高了深度和广度,除此以外血管病变多伴有原发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肾功能不全、脑血栓等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与护理密不可分,护理在血管病中应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①严格按照医生医嘱中的剂量、时间、途径应用药物,并及时监测用药反应。②密切观察全身反映,耐心细致的宣教,加强患者遵医服药行为,以提高远期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辛绍伟.综合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04:757-758
指导专家: 张红超,博士、留美博士后、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