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麦志广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
- 我的微博地址
- 关于在广医四院开诊
- 关于预约和就诊
- 该不该吃肉(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重...
- 关于增加开诊时间
- 叛逆的佛陀(作者:本乐仁波切)
- 看到的就是真的吗?
- 真正的出离心其乐无穷(宗萨钦哲...
- “出离”的真意(宗萨蒋扬钦哲仁...
-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
- 两位智者关于冥想的探讨
- 春之祭
- “房产税”?
- 九点九秒的启示
- 我问佛(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 少吃少穿的好处
- 一寸河山一寸血(有心人请看同名...
- 高通胀下的便宜货
- 十诫(仓央嘉错原创,非诚勿扰)
- 信以为真(非诚勿扰)
- 声讨珠心算的教学
- 大人先生传(阮籍)
- 明就仁波切十一月香港行程
- 为什么我爱哈里法克斯(宗萨钦哲...
- “怀念顶果钦哲仁波切”纪念文(...
- 《山楂树之恋》小感
- 见与不见(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
- 怀念我们共同的导师
- 世博经历(杨恒均)
- 有很多方式可以浪费人生
- 教你打坐1:科学是什么玩意
- 关于艺术
- 周有光: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 摄受具器弟子(密勒日巴尊者作,...
- 大恩上师仁波切父亲节贺词
- 自身与环保
- 转恶缘为道发愿文(堪布贡噶旺秋...
- 我的堪布??贡噶旺秋
- 职业性格测试
- 大恩上师仁波切母亲节贺词
- 诊室空气不流通,请各位支招
- 当医生也举起屠刀
- 找不到我看病怎么办?
- 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 想起我的英雄
- 吃饭的方法
- 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陈寅恪)
- 王观堂先生挽词(陈寅恪)
- 毛泽东与医生畅谈生死(自人民网...
- 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
- 灌顶(邱阳创巴仁波切)
- 纪念许老师
- 机率如何左右你我的命运和机会(...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让孩子的人生起点高一些(孔庆东...
-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李一道长)
- 医有神医,有人医(刘一明)
- 缙云山7日闭关之得(我身旁重庆...
- 我最想要的是......
- 无从选择??关于爱心工程的一席...
- 强梁者,不得其死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十干体象
- 谁首先证明了费马最后定理?美国...
- 宗萨钦哲仁波切2004年开示的...
- 噶玛巴千诺
- 冷水擦身或冷水浴的操作
- 非洲出现新致命病毒
- 不能上传音乐,只好从哥德巴赫说...
- 08年的最大损失
- 考试之后
- 倒霉的夏枯草
- 疯狂的病毒,疯狂的猪
- 少则得,多则惑
- 谷神不死
- 从《内经》想到今年气候
- 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村上春...
- 关于咳嗽的忌口
-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
- 濒湖脉学之沉脉(李时珍)
- 2009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 濒湖脉学之浮脉(李时珍)
- 医道合一(摘自伤寒论坛 作者:...
- 如何学习《内经》(任应秋)
- 医疗行业算是服务行业吗?
-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陈寅恪)
- 论人类误判心理(查理?芒格)
- 简单的人生(芒格)
- 查理?芒格的妙语
- 好好发心
-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 从《黄帝内经》对人体时间节律的...
- 比坏银行更好的办法
- 熟视无睹的障碍
- 一点两面战术
- 研易之一??水地比
- 体检中心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
- 恩师索达吉堪布关于儿童参加读经...
- 菩提心的两个阶段之实修
- 深切的虔敬心:面对情绪感受
- 降息对穷人的影响
- 价值投资的智慧
- 直言无忌丘成桐
- 大富翁游戏的误导
- 穷医生的理财入门
- 又降息了
- 去年秋天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大陆弟...
- 水多木漂之案
- 重阴必阳
- 师徒问对
- 《心经》??宗萨钦哲仁波切(2...
- 没有所谓的“真实故事”
- 这不是神通
- 面对高通胀
- 业余医生懂看病吗?
- 今天不能让我死啊
- 是什么让一位中国母亲变成了“贼...
- 你吓过病人、骗过病人吗?
- 怎样让病人觉得你爱他?
- 中医的存与废
- 禅修心法??正确的修行态度
- 作者:麦志广|发布时间:2009-10-15|浏览量:1150次
在我们某些人眼里,尊者讲的是小乘佛法。可是,这是真的吗?
如果不署名,说是某大圆满上师或禅宗某大德的开示,您会如何认为呢?
一行禅师在回答我一个朋友关于大乘和小乘的差别时说,没有大乘,没有小乘。精辟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麦志广
当你修行时:不要过于努力专注,
不要去控制,
不要企图制造任何事物,
不要强迫或限制自己。
不要企图制造任何事物,
但也不要拒绝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然而,当事情发生或停止发生时,不要忘记它们,
要对它们保持觉知。
企图制造某件事是贪(lobha),
拒绝正在发生的事是嗔(dosa),
不清楚某件事正在发生或停止发生是痴(moha)。
只有当观照的心没有贪、 嗔、 或烦恼/焦虑(soka)时,
宁静(直观)的心才会升起。
你必须反复检查自己修行时的态度。
你必须同时接纳并观察好与坏的经验。
你只想要好的经验,你连最微小的不愉悦经验都不想要,这是否公平?
这是正法之道吗?
不要有任何期望,
不要渴求任何事物,
不要焦躁不安,
因为,如果你的心中有这些态度时,
你将很难修行。
你修行时为何这么努力的专注?
你是否想获得什么东西?
你是否期望什么事情发生?
还是期望什么事停止发生?
很可能你存着这其中一种的心态。
如果你的心逐渐感到疲倦,
你的修练方式一定有些错误。
当你内心紧绷时, 你不能修练。
如果你的身和心渐渐感到疲倦,
这是你应该检查自己修行方式的时候了。
修行是以觉知和领悟(或理解)的心来
等待和观察,
不是思惟,
不是回想,
不是批判。
不要抱着想要得到某物
或希望某事发生的心态来修行。
这唯一的效果是将使你自己疲累。
修行时,你的心应该是轻松与平静的。
你的身和心都应该感到舒适。
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使你得到良好的修行。
你拥有正确的态度吗?
修行就是:
不论发生任何事,好事或坏事,
接受它,放轻松, 并且观察它。
你的心正在做什么?
思惟?还是保持觉知?
你的心现在何处?
在你自身里面?还是外面?
这颗观看/观察的心
是否有正确的觉知?
还是只有肤浅的觉知?
你并非试着将事情转变为,
自己期望的状态;
你是尝试去了解当下发生的实相。
不要被自己的意念烦扰,
你修练的并不是要停止思惟,
你修练的是:
每当意念生起时,你要觉察并且接纳它。
你不应该排斥观照的对象(正在发生或正被觉知的现象/事物),
你应该知道并觉察因所缘境而生起的杂念,
如此这般地消除它们(烦恼)。
只有当你有信念/信心(Saddha)时,精进(Viriya)才会生起。
只有当你有精进时, 正念(Sati)才会持续不断。
只有当正念能持续不断时,定(Samadhi)才会成就。
只有当定成就时,你才会了解到事物的实相。
当你开始了解事物的实相时,你的信心会因此而更加增强。
只要将注意力放在当下,
不要追忆过去!
不要计划未来!
观照的对象并不重要,
在幕后运作的那个心--从事于觉知,也就是说,
那个观察的心--是比较重要的。
如果你抱着正确的态度来观察,
你所观照的对象就是正确的对象。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