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麦志广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
- 我的微博地址
- 关于在广医四院开诊
- 关于预约和就诊
- 该不该吃肉(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重...
- 关于增加开诊时间
- 叛逆的佛陀(作者:本乐仁波切)
- 看到的就是真的吗?
- 真正的出离心其乐无穷(宗萨钦哲...
- “出离”的真意(宗萨蒋扬钦哲仁...
-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
- 两位智者关于冥想的探讨
- 春之祭
- “房产税”?
- 九点九秒的启示
- 我问佛(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 少吃少穿的好处
- 一寸河山一寸血(有心人请看同名...
- 高通胀下的便宜货
- 十诫(仓央嘉错原创,非诚勿扰)
- 信以为真(非诚勿扰)
- 声讨珠心算的教学
- 大人先生传(阮籍)
- 明就仁波切十一月香港行程
- 为什么我爱哈里法克斯(宗萨钦哲...
- “怀念顶果钦哲仁波切”纪念文(...
- 《山楂树之恋》小感
- 见与不见(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
- 怀念我们共同的导师
- 世博经历(杨恒均)
- 有很多方式可以浪费人生
- 教你打坐1:科学是什么玩意
- 关于艺术
- 摄受具器弟子(密勒日巴尊者作,...
- 大恩上师仁波切父亲节贺词
- 自身与环保
- 转恶缘为道发愿文(堪布贡噶旺秋...
- 我的堪布??贡噶旺秋
- 职业性格测试
- 大恩上师仁波切母亲节贺词
- 诊室空气不流通,请各位支招
- 当医生也举起屠刀
- 找不到我看病怎么办?
- 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 想起我的英雄
- 吃饭的方法
- 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陈寅恪)
- 王观堂先生挽词(陈寅恪)
- 毛泽东与医生畅谈生死(自人民网...
- 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
- 灌顶(邱阳创巴仁波切)
- 纪念许老师
- 机率如何左右你我的命运和机会(...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让孩子的人生起点高一些(孔庆东...
-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李一道长)
- 医有神医,有人医(刘一明)
- 禅修心法??正确的修行态度
- 缙云山7日闭关之得(我身旁重庆...
- 我最想要的是......
- 无从选择??关于爱心工程的一席...
- 强梁者,不得其死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十干体象
- 谁首先证明了费马最后定理?美国...
- 宗萨钦哲仁波切2004年开示的...
- 噶玛巴千诺
- 冷水擦身或冷水浴的操作
- 非洲出现新致命病毒
- 不能上传音乐,只好从哥德巴赫说...
- 08年的最大损失
- 考试之后
- 倒霉的夏枯草
- 疯狂的病毒,疯狂的猪
- 少则得,多则惑
- 谷神不死
- 从《内经》想到今年气候
- 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村上春...
- 关于咳嗽的忌口
-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
- 濒湖脉学之沉脉(李时珍)
- 2009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 濒湖脉学之浮脉(李时珍)
- 医道合一(摘自伤寒论坛 作者:...
- 如何学习《内经》(任应秋)
- 医疗行业算是服务行业吗?
-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陈寅恪)
- 论人类误判心理(查理?芒格)
- 简单的人生(芒格)
- 查理?芒格的妙语
- 好好发心
-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 从《黄帝内经》对人体时间节律的...
- 比坏银行更好的办法
- 熟视无睹的障碍
- 一点两面战术
- 研易之一??水地比
- 体检中心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
- 恩师索达吉堪布关于儿童参加读经...
- 菩提心的两个阶段之实修
- 深切的虔敬心:面对情绪感受
- 降息对穷人的影响
- 价值投资的智慧
- 直言无忌丘成桐
- 大富翁游戏的误导
- 穷医生的理财入门
- 又降息了
- 去年秋天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大陆弟...
- 水多木漂之案
- 重阴必阳
- 师徒问对
- 《心经》??宗萨钦哲仁波切(2...
- 没有所谓的“真实故事”
- 这不是神通
- 面对高通胀
- 业余医生懂看病吗?
- 今天不能让我死啊
- 是什么让一位中国母亲变成了“贼...
- 你吓过病人、骗过病人吗?
- 怎样让病人觉得你爱他?
- 中医的存与废
- 周有光: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 作者:麦志广|发布时间:2010-07-01|浏览量:843次
105岁的周有光老人对富士康和悟本堂事件感慨万千,在他看来,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很低,不存在“中国奇迹”;权贵资本主义的问题只有靠走民主化道路才能解决;中国必须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
【《财经》记者 马国川】“最近两大新闻,一个是富士康的新闻,一个是悟本堂,说明中国落后是惊人的,我们的现代化没法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麦志广
这话出自一位105岁的老人周有光之口。
周有光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主持编制的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泽被亿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周有光老人的前半生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在银行供职二十多年,和几个著名经济学家在上海主办刊物《经济周报》,还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
直到1955年,周有光才奉命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这让他逃脱了两年后的一场劫难。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上海经济学界几乎全军覆没,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志远自杀,周有光的一个学生王世璋也自杀了。
虽然离开经济学界半个多世纪,但周有光老人对现实问题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中国要建立一个模式,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
《财经》:近年来,您提出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政治上,从神权到君权再到民权;文化,从神学到玄学再到科学。在您看来,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处于什么阶段呢?
周有光:在经济方面,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同时进入信息化,但是水平非常低。中国的工业化是廉价劳动和外包经济,这是低水平的工业化。最近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工人一个月正常工作只能拿到几百块钱,生活都不够,工会不能保护工人的利益。你去看看英国工业发展史,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跟英国最落后时代的血汗工厂差不多。
至于信息化,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很低的。罗斯福讲四大自由,现在我们要超越“四大自由”的自由,第五大自由就是网络自由。
网络自由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中国还没有了解自由的重要,原来“四大自由”都没有,第五大更谈不上。全球化时代是透明化的,反对透明化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苏联经不起透明,一透明就垮掉了,我们难道害怕透明吗?
《财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这两年不断有人鼓吹“中国模式”,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榜样。您怎么评价所谓的“中国模式”呢?
周有光:据我看到的资料,关于“中国模式”国内外有两种讲法。第一种讲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中国模式。中国原来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搞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后来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于是经济就发展了。还有人想模仿我们,越南模仿,也很成功。
第二种讲法,认为美国的民主模式不行了,美国在慢慢衰弱下去,要衰亡,中国的模式起来了,大国崛起嘛。这种说法鼓吹说,将来世界中国模式代替美国模式。那么我就找一找,哪个国家学习我们?没有。所以我想这不是真的。
中国改革不是一步一步走的,是半步半步走的,走了半步,大家已经很满意了。外国人研究中国的社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简单来讲,就是“半封建半资本”,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发展经济。
《财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也能够发展经济?
周有光:可以发展经济。归纳起来,有几种社会转型的现象是相似的。第一种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四大财阀垄断了日本的资源。第二种是苏联瓦解以后的俄罗斯,今天俄罗斯的大资本家都是苏联原来的官员。第三种是中国,叫做“翻牌公司”,“公营”一翻牌就变成“私营”了。第四种是印尼,苏哈托上台以后经济发展了,搞的是“裙带资本主义”。国外研究认为,这四种转型是同一个模型,都是原始积累。原始积累很难逃过。
《财经》:当前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分化严重,有人说中国有堕入“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周有光:国内外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国不是有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而是已经进入权贵资本主义时代。权贵资本主义跟印尼的裙带资本主义、日本明治维新四大财阀是同一个类型,跟苏联官僚摇身变为大资本家是一个模式。俄罗斯学者写了很多文章,可惜我们很少能够看到。
《财经》:那么,权贵资本主义问题怎么解决呢?
周有光:不走民主道路是不可能解决的。专制,有野蛮专制,也有开明专制,走开明专制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本来苏联是一个集权模式,中国是学苏联的,许多国家学苏联的。学苏联最厉害的一个高潮,一共有40个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今天还有几个呀?说明苏联这个模式失败了。中国要建立一个模式,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国的社会结构水平还是很低的。
最近新加坡李光耀发表了一篇很长的谈话,他说,中国是在起来,是在发展,也发展得很快,但是要追上美国,至少要30年,而且这30年美国不是站着不动的。中国是在发展,但是太乐观不行。我觉得李光耀讲得对。
《财经》: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教训多多。您认为有哪些教训值得汲取?您理想中的现代化中国是什么样的?
周有光: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向苏联“一边倒”,苏联自己不是都垮掉了吗?
我理想的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呢?我想,很简单,我们必须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走这条道路,中国会发展;离开这条道路,中国受灾难。没有第二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可走。
《财经》:这些年出现的新情况,有些人觉得中国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来,好像我们发展经济的方式还挺管用,我们不是创造“中国奇迹”了吗?
周有光: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国朋友开玩笑说,你们不是参加WTO了,有几个WTO?改革开放以后,新加坡大学邀请我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新加坡大学规模不大,各方面非常好。空闲下来,我和一位英国教授到公园散步聊天,我问他,许多人说新加坡是一个奇迹,你是什么看法?英国教授告诉我,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常规。什么叫常规呢?按照国际先进的先例来做,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国家要是民主的,要是开放的,有这个条件就可以得到国际帮助。新加坡本来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后来被赶了出来,李光耀大哭,我们又小又穷,又没有人才,又没有资源,怎么建立国家呢?后来召集国际会议,说建设一个新国家很简单,没有就请求帮助。新加坡走民主道路,搞开放,很短时间就“起飞”了,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前些年大家都说“大国崛起”,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小国崛起》,新加坡就是典型。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研究员张森根先生为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