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麦志广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
- 我的微博地址
- 关于在广医四院开诊
- 关于预约和就诊
- 该不该吃肉(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重...
- 关于增加开诊时间
- 叛逆的佛陀(作者:本乐仁波切)
- 看到的就是真的吗?
- 真正的出离心其乐无穷(宗萨钦哲...
- “出离”的真意(宗萨蒋扬钦哲仁...
-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
- 两位智者关于冥想的探讨
- 春之祭
- “房产税”?
- 九点九秒的启示
- 我问佛(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 少吃少穿的好处
- 一寸河山一寸血(有心人请看同名...
- 高通胀下的便宜货
- 十诫(仓央嘉错原创,非诚勿扰)
- 信以为真(非诚勿扰)
- 声讨珠心算的教学
- 大人先生传(阮籍)
- 明就仁波切十一月香港行程
- 为什么我爱哈里法克斯(宗萨钦哲...
- “怀念顶果钦哲仁波切”纪念文(...
- 《山楂树之恋》小感
- 见与不见(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
- 怀念我们共同的导师
- 世博经历(杨恒均)
- 有很多方式可以浪费人生
- 教你打坐1:科学是什么玩意
- 关于艺术
- 周有光: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 摄受具器弟子(密勒日巴尊者作,...
- 大恩上师仁波切父亲节贺词
- 自身与环保
- 转恶缘为道发愿文(堪布贡噶旺秋...
- 我的堪布??贡噶旺秋
- 职业性格测试
- 大恩上师仁波切母亲节贺词
- 诊室空气不流通,请各位支招
- 当医生也举起屠刀
- 找不到我看病怎么办?
- 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 想起我的英雄
- 吃饭的方法
- 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陈寅恪)
- 王观堂先生挽词(陈寅恪)
- 毛泽东与医生畅谈生死(自人民网...
- 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
- 灌顶(邱阳创巴仁波切)
- 纪念许老师
- 机率如何左右你我的命运和机会(...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让孩子的人生起点高一些(孔庆东...
-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李一道长)
- 医有神医,有人医(刘一明)
- 禅修心法??正确的修行态度
- 缙云山7日闭关之得(我身旁重庆...
- 我最想要的是......
- 无从选择??关于爱心工程的一席...
- 强梁者,不得其死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问中医几度秋凉(一个中医世家“...
- 十干体象
- 谁首先证明了费马最后定理?美国...
- 宗萨钦哲仁波切2004年开示的...
- 噶玛巴千诺
- 冷水擦身或冷水浴的操作
- 非洲出现新致命病毒
- 不能上传音乐,只好从哥德巴赫说...
- 08年的最大损失
- 考试之后
- 倒霉的夏枯草
- 疯狂的病毒,疯狂的猪
- 少则得,多则惑
- 谷神不死
- 从《内经》想到今年气候
- 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村上春...
- 关于咳嗽的忌口
-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
- 濒湖脉学之沉脉(李时珍)
- 2009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 濒湖脉学之浮脉(李时珍)
- 医道合一(摘自伤寒论坛 作者:...
- 如何学习《内经》(任应秋)
- 医疗行业算是服务行业吗?
-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陈寅恪)
- 论人类误判心理(查理?芒格)
- 简单的人生(芒格)
- 查理?芒格的妙语
- 好好发心
-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 从《黄帝内经》对人体时间节律的...
- 比坏银行更好的办法
- 熟视无睹的障碍
- 一点两面战术
- 研易之一??水地比
- 体检中心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
- 恩师索达吉堪布关于儿童参加读经...
- 菩提心的两个阶段之实修
- 深切的虔敬心:面对情绪感受
- 降息对穷人的影响
- 价值投资的智慧
- 直言无忌丘成桐
- 大富翁游戏的误导
- 穷医生的理财入门
- 又降息了
- 水多木漂之案
- 重阴必阳
- 师徒问对
- 《心经》??宗萨钦哲仁波切(2...
- 没有所谓的“真实故事”
- 这不是神通
- 面对高通胀
- 业余医生懂看病吗?
- 今天不能让我死啊
- 是什么让一位中国母亲变成了“贼...
- 你吓过病人、骗过病人吗?
- 怎样让病人觉得你爱他?
- 中医的存与废
- 去年秋天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大陆弟子提问的开示
- 作者:麦志广|发布时间:2008-10-27|浏览量:1414次
去年宗萨钦哲仁波切同意开通一个大陆弟子与他进行交流的信箱,便于仁波切与大家交流,大家可以把问题投到邮箱后,由仁波切指定的加拿大学生翻译成英文转给仁波切,由于仁波切很忙,有时去各国家进行讲学,有时闭关,去年一些人的提问他全部看到了,并且针对大家的问题统一进行12个录音开示.还挑了一些问题回答.由于很多人写了大篇幅的个人简介以及对仁波切的敬仰之情,修行的问题提的却很少,还有一些人曾提出去五台山走哪条路最快这样的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要转给仁波切,大量的文字不仅增加了翻译者的工作量,也给这件事情增加了一些困难,因此仁波切曾要求大家最好提一些关于修行方面的问题, 听说过一段时间仁波切的网站即将开通,大家可以继续投信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麦志广
以下是去年他对大陆弟子提问题的首次12个录音开示,至今为止仁波切也只做了这一次的录音开示,后由姚仁喜帮助翻译后公布的:
2,当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一再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我想,不只是跟我讨论-而且不只是讨论,还要有获得解脱与证悟的热切之心。我们试图寻找一条通达解脱之路,但避免不了遇到内在和外在种种障碍的挑战,然后当然就会失望,然后又会对自己失去了发心而产生负罪感,紧接着又想努力去弥补失去的发心。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修行过程,我唯一能对大家说的,就是要不停地继续修下去。
3,我很高兴看到在中国有这么多人对佛法感兴趣,而且似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探索灵修之路。众所周知,在这个末法时期,全世界都变得如此地物质主义,人们大多已不再关注灵修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完全沉浸在物质世界里,我们也很清楚的知道这世界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科学上及物质上这么有成就。我们的祖先曾经当作故事或神话讲的事,现在都被我们实现了?我们已经能够登陆月球,甚至能在24小时之内环绕地球一圈。
4,我们成就了这么多,然而,如果物质进步就是答案,那么这个答案现在也应该实现了。但大家都明白事实并非如此。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所有这些物质上的进步,实际上正在使地球日趋危险,人类也越来越不安全。正如大家所说:穷人越来越穷,而富人越来越富。那么,当人们越来越富有时,就真得会幸福吗?这是一个我们都应去探讨的问题。因此,对这些比较广泛的问题,我只能建议大家持续不断地寻问,即使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也还要不停地追问下去。
5,
6,有人问,由于无法和我见到面,是否可以根据我的教授修行?
我认为,如“止、观”一类的修行,特别是修“止”,你绝对可以开始去修,因为这并不复杂,你只需去静坐,基本上坐得愈多愈好,然后尽可能观自己的心。我所说的观心,并非跟着心流转,并非做白日梦,而是无论生起什么念头,你只是注意、知道它,不要造作,只是观察它。大家可以开始去做这样的修行。
7,但是,假如你将来真想好好修行,尤其是金刚乘(密乘)的修行,最好能有某种指导。在我收到的问题中,很多人都问我是否能做他们的上师。我希望告诉大家,当然,我非常乐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你们,这也是我选择的利益众生之路。虽然我帮助众生的愿望很多时候都并非出自真诚,但我会将装做教授他人当作是自己修行的机会。但是,我也提醒大家,首先,我并非具格的上师,更不是具格的金刚乘上师,甚至在声闻乘的水平上也不是。假如你以具格上师该有的功德来检验,真诚且坦白地说,我什么都不具备。我可能有的,只是曾经从很多伟大的上师那里得到了一些教授,可能比诸位略微多知道一点信息,这些我可以跟大家慢慢分享。如果这是诸位想要的,我将尽力传授给大家,但是,如果你们想要寻找一位能用手指头点拨你开悟的上师,那你们可找错人了。
8,其实,即便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不是很靠得住。很多时候,我会失踪,我会躲藏起来,我很自私。你们可以去问问我的那些所谓的弟子们,他们可是吃了不少苦头。这是大家应当记住的一点。更重要的是,我想告诉大家:成为一位上师的学生,与占有权完全无关。我的前世-据称是我的前世?伟大的蒋扬钦哲旺波和蒋扬钦哲秋吉罗卓,以及很多伟大的上师们,都曾有过许多伟大的上师。蒋扬钦哲旺波实际上可能有将近113位上师。而蒋贡康楚罗卓太耶仁波切也差不多。由此可看出,成为我的弟子,并不意味着你只归属于我,一定要得到我的允许才能从其它上师那里接受传承和灌顶,也并非说明你不能再成为其它人的弟子。实际上,从我凡人的观点来看,我希望你们去选择其它真正好的上师,如果我失败了,你们至少还可以有其它上师可以仰赖,这是我个人的强烈建议。
9,下面的问题是一个作家兼电视导演提出的,他想要出家,但又不知自己是否应该出家。当然,我认为出家是件大好的事。佛陀曾经说过,当你成为出家人,就成为了释迦之子、释迦之后代,也就是说你成为了佛陀家族中的一员。但是,如果让我说,我会建议你考虑到缅甸、斯里兰卡或者中国云南省的某些寺院里去出家,那些地方还保留着如声闻乘的一些传统,比丘的传统。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声闻乘里有短期出家的传统,你可以选择一年期、两个月期,甚至说不定还有一周的短期出家传统。如此之后,如果你真的认为你能这么作,你才认真选择包括西藏的传统去出家。不过,我偏好的是诸如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地方的声闻乘传统,因为现在西藏的出家戒律基本上都快烟消云散了。目前我只能说这么多,好吗?
10下面,有一个诚挚而迫切的问题,关于人到中年,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应该如何继续修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态度,认为自己已没有多少时间的紧迫感,是一种有益于修行的良好态度,你应该继续保持。因为大部分人,即使到了90岁,都还认为自己的时间充裕。那么,既然已经步入中年行列,我们该如何修行呢?要知道,修行佛法并非要你必须完成各种不同层次的训练,例如: 假如你没有完成幼儿园,就不能继续读高中,如果你没有拿到高中的毕业证,就不能读大学。修行并非如此!这完全得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情况来定,并不是说我出生在个佛教家庭,从小就是佛教徒到现在,我就一定比你们这些四、五十岁才开始修行佛法的人更快会得到收获。要知道,修行是非常个人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起步晚而泄气。况且,佛法法门众多而且殊胜。然而,我会建议大家多修菩提心,阅读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如果有可能,尽量接受这个教法,并多修止观,不断生起慈悲心,因为这才是佛法的精髓。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