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金龙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临床心理科
- 老公性功能不行我想离婚可以吗?
- 回避性人格障碍容易误诊为精神分...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
- 偏执性精神障碍
- 恐缩症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易发展为...
- 顽固性失眠症不是药物能治得好的
- 有很多名人、伟人是Ⅱ型双相障碍
- 社交恐惧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 很多“难治性抑郁症”实为焦虑症
- 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管理
- 强迫性意象与幻听幻视的鉴别
- 焦虑症可以“模仿”很多种躯体疾...
- 儿童青少年幻听和被害妄想的诊断...
- 未知病毒感染者
- 我懂我吗?
- 产后精神疾病
- 口腔溃疡的心理现象
- 情感如水
- 轻性精神疾病患者自我调整很重要
- 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 孩子多大年龄时应跟父母分房睡
- 少男少女不宜期期相亲节目都看
- 开学焦虑症是孩子上学路上的拦路...
- 新型安眠药佐匹克隆(Zopic...
- 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人家看不...
- 主动投射与被动投射
- 抗抑郁药物在母乳中的含量
- 抗抑郁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副作...
- 诊断精神疾病最重要最关键的检查...
- 隐匿性抑郁症
- 咦?说好的假期呢?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病例
- 癔症的诊断与分类标准
- 完美主义、自恋型人格与双相障碍...
- 家庭三角关系
- 未来20年精神分裂症有可能取得...
- 加奥氮平诱发抑郁,减奥氮平导致...
- 为社区医生普及精神心理学知识
- 焦虑症可导致或诱发相当严重的心...
- 学校恐惧症(六):共病双相障碍
-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宜简单
- 初级思维过程的特征(二)
- 重度急性焦虑发作时,比心脏病还...
- 黛力新通常不宜长期服用
- 大学毕业后长期宅在家里的人
- 春天来了,情绪障碍患者病情易波...
- 精神病患者及具有精神病遗传易感...
- 追求完美自我与真实自我之冲突
- 你善于焦虑吗?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严重感染性疾病...
- 当众讲话焦虑
- 自我界限与成长(转)
- 与糖尿病和谐共处
- 人格解体神经症
- 治疗双相抑郁的药物
- 学校恐惧症(四):医生的孩子
- 最适合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 学校恐惧症(三)
- 抽动症、多动症与产伤
- 精神“正常”不等于心理健康
- 诊断也要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 为何焦虑严重时常有孤单无力无助...
- 学校恐惧症
- “大网捕鱼”式治疗,成本高,副...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
- 李阳说,我们彼此很善于激怒对方
- 治疗强迫症,除了加药还是加药
- 用奋乃静加喹硫平替换氯氮平
- 苦水中长大的父母如何教育在甜水...
- 精神科医师的诊断倾向性
- 氯氮平的副作用很严重吗?
- 精神药物治疗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因...
- 家长“很怕”周围人知道自己孩子...
- 五氟利多也可以治疗焦虑症和强迫...
- 心理治疗不是医生教育患者
- 国内舒必利的剂量可能偏小
- 10种可以增强性功能的食品
- 缩阳症
- 远程会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
- 母亲是老师的孩子容易出现精神疾...
- 不要经常重打孩子的屁股
- 我的病人旺老板
- 抗精神病药物与心源性猝死
- 焦虑症或社交恐惧症被误诊为精神...
- 奥氮平致肥胖的问题
- 【征文】多动症与家庭环境
- TD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
- 因怀孕而停药
-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精神疾病
- 考试焦虑的认知模式(一)
- 你居然说我没有艾滋病,我要投诉...
- 正移情与负移情
-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理...
- 我们国家的医药公司,你们想过要...
- 精分药治疗有效未必就是精神分裂...
- 1例人格障碍误诊为单纯型精神分...
- 疑病症的医源性因素
- 放下是洒脱,提起是勇猛
- 表观遗传与精神分裂症
- 回避性人格障碍容易误诊为精神分...
- 青春期孩子手淫,该如何帮助他?
- 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E...
- 慢性焦虑症可致长期高血压
- 生病的孩子是最忠于家庭的孩子
- 治疗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有何不...
- 泣临碧水水亦泣,笑看青山山亦笑
- 春天来了,情绪易波动,自杀危险...
- 五氟利多也能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
- 孩子的不正常可能是对父母的不正...
- 家属的情绪和思维特征影响网上咨...
- 无条件的爱与对界限的尊重
- 睡眠限制疗法
- 关于治疗焦虑症药物的剂量问题
- 氨磺必利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 颈椎病与焦虑症
- 癫痫与精神病
- 氯氮平、奥氮平和维思通能治疗强...
- 孩子的学习有障碍
- 我的病怎么会这样难治呢?
- 余医生,救救我
- 用激素以后的反应-继发性抑郁
- 氯氮平和奋乃静同吃会头难受的很...
- 孩子得的究竟是精神病性障碍,还...
- 请帮助诊断并提供治疗建议
- 患焦虑症时能理智选择吗?
- 得了抑郁症治不好怎么办?
- 妄想阵发擅自停药,又发病了,该...
- 救救可怜的孩子
- 病情严重,怕拖不起了
- 感觉时刻有人迫害她
- 你好,替我妹妹咨询心理问题
- 精神分裂症
- 幻听怎么治不好,急死人--焦急...
- 失眠,很害怕,不想见人
- 我妈抑郁症的药需要加量么?
- 得了焦虑症
- 我这种情况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 焦虑 身体发热
- 关于孕期用药
- 请问:到底是什么病??精神分裂...
- 抑郁症与神经衰弱
- 怎么挂你的号
- 吃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睡不好,而...
- 离家出走,停药,会有什么后果?
- 困扰我十年的心理疾病,求求您帮...
- 头痛、头晕、失眠已经10个月了...
- 偏执性精神障碍
- 关于精神分裂症使用抗抑郁药物的...
- 是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还是双相抑...
- 疑难病例讨论
- 怕冷,四处求医
- 虎父多犬子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
- 堂?吉诃德
-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义诊
- 医生的孩子容易生病
- 3月21号世界睡眠日联合义诊
- 疑病症患者的行为反应
- 胸闷、憋气,是哮喘?还是心脏病...
- 双相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远期预后
- 氯氮平治疗双相障碍更易诱发强迫...
- 什么是潜意识?
-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是如何发现的...
- 关于被害妄想
- 治疗抑郁症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
- 孩子不愿上学,原来是抑郁症
- 强迫性重复
- 日本东京爱光精神病院介绍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六):抗...
- 葛雷格里?贝特森的双重束缚理论
- 如何用好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 缓释片与普通剂型,哪个疗效更好...
- 中华精神科学会年会
- 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
- 青少年不宜玩笔仙
- 医生,护士,院长,还有后勤人员...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五):如...
- 使用患者的语言,进入患者的世界
- 无中生有,坚信妻子有外遇
- 语言的力量
- 没事在家数数钱
- 放下,自在
- 何谓“均匀悬浮注意”?
- 中药和针灸治疗焦虑症
- 舒必利治疗极度兴奋的精神分裂症...
- 久治不愈的前列腺炎原来是疑病症
- 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 产后抑郁,我该怎么办?
- 强迫症服用文拉法辛效果不错,但...
- 经常狂吃东西为什么我会这样?
- 晚上一直睡不着,老想着会有坏人...
- 躯体形式障碍是怎样的?
- 15岁的男孩不喜欢与父母沟通,...
- 收获
- 希望
- 不要轻易给病人下精神疾病的诊断
- 躁狂症患者服用锂盐需检测甲状腺...
- 我科3位同志被授予抗震救灾优秀...
- 男人眼泪只因心累
- 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 惊恐障碍
- 疑病症
- 有人背后议论我,讲我坏话
- 某种精神药物疗效不好,一定要用...
-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讲座
- 目前我国焦虑症治疗现状堪忧
- 克雷丕林诊治过的历史案例
- 君子之泽,润物无声
- 大作家沈从文患社交恐惧症?
- 父母应教育孩子性知识吗?
- 生命意识的教育
- 公司企业员工的亚健康问题
- 社区精神疾病的防治
-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 双相抑郁症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1...
- 苦中作乐,以诗寄语
- 苦中作乐,以诗寄语
- 易感人群不宜看太多有关地震的电...
- 如何陪伴他人走出丧亲之痛?
- 地震灾后的自我调节
- 美国FDA警示抗癫痫药物有增加...
- 美国FDA警示抗癫痫药物有增加...
- 921大地震?後心理??教?手...
- 921大地震?後心理??教?手...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四):如...
- 中国严禁违规开展脑手术治疗精神...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三)━━...
- 梦驾症与安眠药
- 受孕期母亲生殖道感染(如性病)...
- 喉头异物感
- 英国NICE抑郁症治疗指南(一...
- 有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如何用使用精...
- 精神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 服用抗抑郁药物期间可以吸烟喝酒...
- 对爱发脾气小孩的教育要前后一致
- 小儿遗尿与学习压力
- 四龄童因吃饭慢被父母虐打摔死
- 口吃:利他林的副作用?
- P-450酶与药物相互作用(二...
- 健康教育讲座
- 服抗抑郁药多属浪费?
- 青蛙王子
- 治疗抑郁症新药欣百达(Dulo...
- 如何减停精神药物?
- 自杀只是抑郁时的想法
- 一个网瘾儿童的可怕幻觉
- 珍爱生命??楼下有很多抑郁症专...
- 躯体化障碍与焦虑障碍
-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药物━━利...
- 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治疗技...
- 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
- 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治疗慢...
- 治疗抑郁症药物所致脱发
- 情感稳定剂有哪些?
- 有明显被害妄想的抑郁症病人容易...
-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 何时可以停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 精神药物浓度的临床意义
- 如何陪伴他人走出丧亲之痛?
- 作者:余金龙|发布时间:2008-05-28|浏览量:1738次
如何陪伴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家人?如何让他们走出丧亲之痛?很多好心人想帮他们,想去安慰他们,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很怕自己说错话,反而伤害了他们。阅读下面这篇文章会对你有些帮助。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科余金龙
如何陪伴他人走出丧亲之痛?
陪伴不是接过对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让丧恸的家属知道:有人同行。
悲伤源自失落,死亡是终极的失落。死亡的形式和遗族的悲伤调适有很大关系。毫无预警的意外死亡,较预知及有时间缓冲的死亡,对遗族是更困难接受、也需要更长时间的调适。
地震导致成千的家庭破碎,无数家庭在遽失家人后,面临解组的残酷考验。无论城乡,有的走了两代、有的仅存一人,有的人震惊、麻木,有的哀痛逾常……调适不好的会陷入沮丧无力、丧失活力与求生意志,或转向酗酒或发展出生理症状,必须及早预防。
助人者要自觉也要示范稳定
悲伤辅导需要经验、敏感与同理心,一般来说,有三类人可从事:专业人员、受过训练的义工、已复原的家属。
辅导过程中所说所做,不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对方的需要;也就是 不因自己的不安焦虑而喋喋不休,或转移话题;不强把自己的价值观或想法加在对方身上,要能省视自己的成见甚至偏见;保持开放的心,敏察丧亲者的需要,也保持清明的心,分辨自己与对方的状况,掌握彼此的界限,不逾越、不纠结。
地震造成的创伤是集体式的,助人者须洞察自己的反应,因为陪伴家属的同时,我们只有清楚自己的状况及限制,才能保有平衡的心,也才能示范出此时家属极需要的安定感、稳定感;并在助人历程中感受活泼的心,比如灵光一现的创意、学习、交心的感动与成长。
陪伴不是接过对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让丧恸的家属知道:有人同行。
聆听、陪伴,是最基本的支持
在同一场灾祸中幸存的家人或族人,都会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太多内在的自责:「为什么不是我?」「如果我……」这样的罪咎很难解套,彷佛要为逝者的亡故负责。
相对于内心的愧疚,生还者多半也有强烈指责的需要。因为对莫名的大灾难,除了惊恐,也挑起心中种种愤恨不平,恨建商、恨天地不仁,怪政府、媒体、气此时暴露的人性弱点……
透过诉说、回忆、分享,悲伤可以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即使勾起伤心,如此的面对仍是绝对必要。因此旁人能够聆听、陪伴,是最基本的支持。
对于强烈的情绪表达,无须制止、建议、说教,任何人遭此巨变,都会有难以承受的悲痛、愤恨;此时听者的接纳、尊重、给予空间,是很重要的。
几个引导的方法:
【唤起现实感】
悲伤辅导中,有时我们用「现实感」来引导:
「事发那么突然,你也吓坏/受伤了,究竟能做什么救出家人?」
「如果真的回头去救,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几千人丧生,是不是都是他们家人的责任,没把他们救出?」
「如果家人有错,是什么错呢?」
有时经过现实感的加强,家人终会承认:如此天灾,人各有命,生者无罪,自己也是灾难中的受害者。
【易位法】
辅导中也可尝试「易位法」问家属:
「今天若走的是你,你会怪家人吗?」
「你的家人如在天上看到你如此伤痛及不原谅自己,他会怎么想?」
如果当事人能转换角度,站在逝者立场,较能抽身看到自己的沈溺,或许会愿意为逝者放下心头重担,好好地照顾自己,不再苛责自己。
其实平心静气地想想,大家都是受难者,无人幸免,即使保住性命却失掉了亲人、房子,前途茫茫,自己重伤累累,也是直接的受害者,何忍再加诸责难?
辅导关系稳固时,有时我会诚恳地告诉当事人,逝者已解脱,但无法解脱的是生者,他打算困在离苦伤悲中多久呢?他还要惩罚/不原谅自己多久呢?
【仪式转移】
减轻思念、不舍、罪恶感的方式很多,宗教仪式、布施植福、念经回向等,都让遗族有机会透过某些方式实际地纪念逝者,或为他们尽一点心力;民间的折纸钱、莲花、烧衣物等习俗,都提供了具体的哀悼方式,在参与过程中与亲友结伴,感受到支持。
我始终努力学习以更轻松与正面的态度看待「死亡」。比如西方的追悼会可以是欢喜的,主题常是「庆祝某某人的一生」(celebrate someone’s life),有歌有回忆、有笑有泪,这样不针对「分离苦」而更兼顾「生前欢聚」的悼念方式,值得我们借镜。
【创作发挥】
创作在悲伤治疗上的效果也不容忽视,日记、音乐、诗文、绘画、手工艺、舞蹈、戏剧等,在在都有洗涤与净化心灵的作用。「安妮的日记」、「周大观的诗」以及九二一之后的音乐会、雕刻等,都可见到人类透过艺术文化创作,让苦难升华的本能。
【放松练习】
此外,令人难以承受的是,灾变亡故者的死亡形式所伴随的惨烈、变形,家 属悲痛的强烈情绪造成视、听、嗅、触觉上难以抹灭的记忆。因此,认尸的家属或陪伴的志工、挖尸的消防及军警等救难人员,常在灾后出现一些压力症候群,如:恶梦、记忆再现,身体不适乃至身心解组的状况;这些症状在辅导过程中常运用放松练习、冥想,来教导当事人用更多的方法减缓症状。
地震后,身心常感到「天摇地动」,是很典型的压力反应。我有时带的放松练习只是邀请大家安静地深呼吸,练习蹲马步,在静中找回双脚踏稳土地、以及身体的平衡与重心,让身体能加强并记住一个放松与稳定的经验。
如果再加上心灵层面,可以邀请对方冥想身体累积的压力、紧张与所有沉重 的情绪,透过脚底的涌泉穴释出;或是用自己的脚丫和地球说话,紧紧地贴近、告诉地球:「我爱你。」「很抱歉,曾经给你的破坏,请原谅。」灾难将我们和宇宙的信任关系拆毁,这部分的重建也相当必要。我常告诉团体成员:「与其活得提心吊胆,不如把精力用来修补天人关系。」
【转念法】
同样的,如果当事人活在悲苦思念的深渊,无法自拔,我会邀请他每次以泪 洗面时,用一点时间「转念」–将「不舍」、「不甘」转为祝福,祝福对方离苦得乐。我们的祝福也可以配合深呼吸,每一口深呼吸都在心底送出一朵代表祝福的莲花,一朵给逝者,一朵给众生,一朵给自己。练习转念的同时,也缓缓地转换了情绪,放大了自己关怀的角度。
【幽默法】
很多人无法接受沉重时还有幽默的空间,然而幽默是极佳的良药,也透露着我们面对灾痛虽无奈,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应对。一位灾区阿嬷说:"这么老了还有机会来露营。"她的自嘲中有她因应灾难的智慧,值得学习。
地震后很多人说,看到别人笑就心中有气,丧亲者更是哀戚愁容。对前者我会不解地问:「所有的人都不笑会让我们复原得快些吗?」后者我会耐心等待,有一天当我看到悲伤的面孔闪过一抹笑容,我会告诉他:「真好,你又能笑了,在天上的亲人一定很开心。」
来源:蓝心网http://www.lansin.com/diggNewsAction.html?channel=xldt&artid=27739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