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金龙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临床心理科
- 老公性功能不行我想离婚可以吗?
- 回避性人格障碍容易误诊为精神分...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
- 偏执性精神障碍
- 恐缩症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易发展为...
- 顽固性失眠症不是药物能治得好的
- 有很多名人、伟人是Ⅱ型双相障碍
- 社交恐惧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 很多“难治性抑郁症”实为焦虑症
- 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管理
- 强迫性意象与幻听幻视的鉴别
- 焦虑症可以“模仿”很多种躯体疾...
- 儿童青少年幻听和被害妄想的诊断...
- 未知病毒感染者
- 我懂我吗?
- 产后精神疾病
- 口腔溃疡的心理现象
- 情感如水
- 轻性精神疾病患者自我调整很重要
- 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 孩子多大年龄时应跟父母分房睡
- 少男少女不宜期期相亲节目都看
- 开学焦虑症是孩子上学路上的拦路...
- 新型安眠药佐匹克隆(Zopic...
- 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人家看不...
- 主动投射与被动投射
- 抗抑郁药物在母乳中的含量
- 抗抑郁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副作...
- 诊断精神疾病最重要最关键的检查...
- 隐匿性抑郁症
- 咦?说好的假期呢?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病例
- 癔症的诊断与分类标准
- 完美主义、自恋型人格与双相障碍...
- 家庭三角关系
- 未来20年精神分裂症有可能取得...
- 加奥氮平诱发抑郁,减奥氮平导致...
- 为社区医生普及精神心理学知识
- 焦虑症可导致或诱发相当严重的心...
- 学校恐惧症(六):共病双相障碍
-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宜简单
- 初级思维过程的特征(二)
- 重度急性焦虑发作时,比心脏病还...
- 黛力新通常不宜长期服用
- 大学毕业后长期宅在家里的人
- 春天来了,情绪障碍患者病情易波...
- 精神病患者及具有精神病遗传易感...
- 追求完美自我与真实自我之冲突
- 你善于焦虑吗?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严重感染性疾病...
- 当众讲话焦虑
- 自我界限与成长(转)
- 与糖尿病和谐共处
- 人格解体神经症
- 治疗双相抑郁的药物
- 学校恐惧症(四):医生的孩子
- 最适合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 学校恐惧症(三)
- 抽动症、多动症与产伤
- 精神“正常”不等于心理健康
- 诊断也要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 为何焦虑严重时常有孤单无力无助...
- 学校恐惧症
- “大网捕鱼”式治疗,成本高,副...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
- 李阳说,我们彼此很善于激怒对方
- 治疗强迫症,除了加药还是加药
- 用奋乃静加喹硫平替换氯氮平
- 苦水中长大的父母如何教育在甜水...
- 精神科医师的诊断倾向性
- 氯氮平的副作用很严重吗?
- 精神药物治疗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因...
- 家长“很怕”周围人知道自己孩子...
- 五氟利多也可以治疗焦虑症和强迫...
- 心理治疗不是医生教育患者
- 国内舒必利的剂量可能偏小
- 10种可以增强性功能的食品
- 缩阳症
- 远程会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
- 母亲是老师的孩子容易出现精神疾...
- 不要经常重打孩子的屁股
- 我的病人旺老板
- 抗精神病药物与心源性猝死
- 焦虑症或社交恐惧症被误诊为精神...
- 奥氮平致肥胖的问题
- 【征文】多动症与家庭环境
- TD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
- 因怀孕而停药
-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精神疾病
- 考试焦虑的认知模式(一)
- 你居然说我没有艾滋病,我要投诉...
- 正移情与负移情
-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理...
- 我们国家的医药公司,你们想过要...
- 精分药治疗有效未必就是精神分裂...
- 1例人格障碍误诊为单纯型精神分...
- 疑病症的医源性因素
- 放下是洒脱,提起是勇猛
- 表观遗传与精神分裂症
- 回避性人格障碍容易误诊为精神分...
- 青春期孩子手淫,该如何帮助他?
- 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E...
- 慢性焦虑症可致长期高血压
- 生病的孩子是最忠于家庭的孩子
- 治疗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有何不...
- 泣临碧水水亦泣,笑看青山山亦笑
- 春天来了,情绪易波动,自杀危险...
- 五氟利多也能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
- 孩子的不正常可能是对父母的不正...
- 家属的情绪和思维特征影响网上咨...
- 无条件的爱与对界限的尊重
- 睡眠限制疗法
- 关于治疗焦虑症药物的剂量问题
- 氨磺必利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 颈椎病与焦虑症
- 癫痫与精神病
- 氯氮平、奥氮平和维思通能治疗强...
- 孩子的学习有障碍
- 我的病怎么会这样难治呢?
- 余医生,救救我
- 用激素以后的反应-继发性抑郁
- 氯氮平和奋乃静同吃会头难受的很...
- 孩子得的究竟是精神病性障碍,还...
- 请帮助诊断并提供治疗建议
- 患焦虑症时能理智选择吗?
- 得了抑郁症治不好怎么办?
- 妄想阵发擅自停药,又发病了,该...
- 救救可怜的孩子
- 病情严重,怕拖不起了
- 感觉时刻有人迫害她
- 你好,替我妹妹咨询心理问题
- 精神分裂症
- 幻听怎么治不好,急死人--焦急...
- 失眠,很害怕,不想见人
- 我妈抑郁症的药需要加量么?
- 得了焦虑症
- 我这种情况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 焦虑 身体发热
- 关于孕期用药
- 请问:到底是什么病??精神分裂...
- 抑郁症与神经衰弱
- 怎么挂你的号
- 吃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睡不好,而...
- 离家出走,停药,会有什么后果?
- 困扰我十年的心理疾病,求求您帮...
- 头痛、头晕、失眠已经10个月了...
- 偏执性精神障碍
- 关于精神分裂症使用抗抑郁药物的...
- 是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还是双相抑...
- 疑难病例讨论
- 怕冷,四处求医
- 虎父多犬子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
- 堂?吉诃德
-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义诊
- 医生的孩子容易生病
- 3月21号世界睡眠日联合义诊
- 疑病症患者的行为反应
- 胸闷、憋气,是哮喘?还是心脏病...
- 双相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远期预后
- 氯氮平治疗双相障碍更易诱发强迫...
- 什么是潜意识?
-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是如何发现的...
- 治疗抑郁症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
- 孩子不愿上学,原来是抑郁症
- 强迫性重复
- 日本东京爱光精神病院介绍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六):抗...
- 葛雷格里?贝特森的双重束缚理论
- 如何用好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 缓释片与普通剂型,哪个疗效更好...
- 中华精神科学会年会
- 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
- 青少年不宜玩笔仙
- 医生,护士,院长,还有后勤人员...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五):如...
- 使用患者的语言,进入患者的世界
- 无中生有,坚信妻子有外遇
- 语言的力量
- 没事在家数数钱
- 放下,自在
- 何谓“均匀悬浮注意”?
- 中药和针灸治疗焦虑症
- 舒必利治疗极度兴奋的精神分裂症...
- 久治不愈的前列腺炎原来是疑病症
- 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 产后抑郁,我该怎么办?
- 强迫症服用文拉法辛效果不错,但...
- 经常狂吃东西为什么我会这样?
- 晚上一直睡不着,老想着会有坏人...
- 躯体形式障碍是怎样的?
- 15岁的男孩不喜欢与父母沟通,...
- 收获
- 希望
- 不要轻易给病人下精神疾病的诊断
- 躁狂症患者服用锂盐需检测甲状腺...
- 我科3位同志被授予抗震救灾优秀...
- 男人眼泪只因心累
- 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 惊恐障碍
- 疑病症
- 有人背后议论我,讲我坏话
- 某种精神药物疗效不好,一定要用...
-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讲座
- 目前我国焦虑症治疗现状堪忧
- 克雷丕林诊治过的历史案例
- 君子之泽,润物无声
- 大作家沈从文患社交恐惧症?
- 父母应教育孩子性知识吗?
- 生命意识的教育
- 公司企业员工的亚健康问题
- 社区精神疾病的防治
-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 双相抑郁症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1...
- 苦中作乐,以诗寄语
- 苦中作乐,以诗寄语
- 易感人群不宜看太多有关地震的电...
- 如何陪伴他人走出丧亲之痛?
- 如何陪伴他人走出丧亲之痛?
- 地震灾后的自我调节
- 美国FDA警示抗癫痫药物有增加...
- 美国FDA警示抗癫痫药物有增加...
- 921大地震?後心理??教?手...
- 921大地震?後心理??教?手...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四):如...
- 中国严禁违规开展脑手术治疗精神...
- 妊娠期精神疾病的治疗(三)━━...
- 梦驾症与安眠药
- 受孕期母亲生殖道感染(如性病)...
- 喉头异物感
- 英国NICE抑郁症治疗指南(一...
- 有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如何用使用精...
- 精神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 服用抗抑郁药物期间可以吸烟喝酒...
- 对爱发脾气小孩的教育要前后一致
- 小儿遗尿与学习压力
- 四龄童因吃饭慢被父母虐打摔死
- 口吃:利他林的副作用?
- P-450酶与药物相互作用(二...
- 健康教育讲座
- 服抗抑郁药多属浪费?
- 青蛙王子
- 治疗抑郁症新药欣百达(Dulo...
- 如何减停精神药物?
- 自杀只是抑郁时的想法
- 一个网瘾儿童的可怕幻觉
- 珍爱生命??楼下有很多抑郁症专...
- 躯体化障碍与焦虑障碍
-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药物━━利...
- 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治疗技...
- 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
- 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治疗慢...
- 治疗抑郁症药物所致脱发
- 情感稳定剂有哪些?
- 有明显被害妄想的抑郁症病人容易...
-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 何时可以停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 精神药物浓度的临床意义
- 关于被害妄想
- 作者:余金龙|发布时间:2010-01-19|浏览量:480次
何谓妄想?
妄想是一种在大脑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疑。
何谓被害妄想?
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常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如打击、陷害、追杀等。
被害妄想的产生机制?
被害妄想的产生机制不明,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童年早期若受到创伤,如父母吵架、闹离婚、与父母长期分离、被忽视等,这些因素导致小孩内心缺乏安全感,小孩长大后,若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将内心安全感的缺乏投射到外部客体,认为真的是有外人在害他,而不是自己内心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自己内心的冲突,并增强自己对安全的掌控感。
还有有一种假设,是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在远古的时候,是极不安全的,例如,白天走在路上,可能突然被同类伤害,也可能被老虎咬死,晚上睡在山洞,一条毒蛇爬过来,生命危在旦夕。
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们远古时期的祖先们,必须时刻保持着一种被害感,有着高度的警惕性,否则就会很容易被其他同类或异类伤害到。
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生存的环境已大为改善,并且通过仁义互助、和平友好等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被害感就逐渐减轻,甚至好像消失了,但远古时期人类强大的大脑安全中枢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它只是被后来形成的更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所抑制。
当大脑功能因某种因素受到损害时,通常是更高级中枢更易受到损害;当更高级中枢受到损害时,对远古时期安全中枢的抑制作用就减弱,这时安全中枢就出现脱抑制性现象,存储在安全中枢里的被害感得以释放,形成被害观念或被害妄想。
所以,对于易感人群,任何损害大脑功能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被害妄想的形成。
曾有一位患者,一个黄豆大的血管瘤,就导致明显的幻听和被害妄想。
如果是由于先天基因的缺陷,导致大脑发育受损,那也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被害妄想的形成。
旅途劳累和睡眠严重不足,影响脑功能,也可促发被害妄想,每年春节民工潮时都有人在极度拥挤的火车上发病,临床表现基本上都有明显的被害妄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喝酒和吸毒后,影响脑功能,也可出现急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幻觉和被害妄想。“非典”时期,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半夜服“冰毒”(甲基苯丙胺)后,出现流鼻血不止,于是到中山医附一院看急诊,在急诊处静脉输液时,病人出现幻听,听到周围有很多人在说他:“你有非典,你有非典”,同时感到周围人都在监视他,外面有公安要抓他,于是拔掉输液管,从急诊室冲出,在外面马路上抢了一部的士,的士司机报警后,被抢的士很快被警察截停,病人从的士车出来后,又抢了一部女式摩托车,但没走几步就被警察抓获。
一些常用的药物有时也会引发被害妄想,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病人,体验时发现有肺结核,用抗结核病药治疗后,病人出现被害妄想,从他住的5楼病房跳下去了,导致盆骨粉碎性骨折,股骨多处骨折,股神经受损。问他为什么要跳楼,他说:“我当时感到病房里面有很多公安要来抓我”。该患者跳楼后,他们医院请我去会诊,发现患者服用雷米封、氟西汀等药治疗,雷米封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氟西汀是强大的肝药酶抑制剂,药物之间的代谢被相互抑制,导致药物中毒,干扰脑功能,导致被害妄想。停氟西汀后,没用任何精神药物,患者的被害妄想就自行消失了。
患贫血、甲亢等躯体疾病时,有时也会影响到脑功能,可以出现被害妄想,有一位公安干警的母亲总是说儿媳害她,儿子将她送来住院,入院检查发现她有中度缺铁性贫血,予补铁治疗,被害妄想很快就消失了。
今年6月有位退休老人因脑梗塞住院治疗,第2天深夜老人从所住的三楼病房跳下,落到二楼时被遮雨棚挡了一下,落到一楼时被医院保安接住。检查时发现病人有严重的被害妄想,他说病房里面有很多医生、护士和病友都是想害他的人冒充的。
老人的大脑功能正常老化时,也容易产生被害妄想,不过,这种被害妄想多不严重,进展也很慢,起初常常是平时较自私偏执个性的加重,家人通常不会想到那是一种病。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老人被害妄想的迫害者基本上都是指向他身边的家人,由于没当他是一个病人,这更让照顾他的家人气愤和痛苦,我好心照顾你,你还说我害你。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家庭受此困扰。有一位外科医师在他母亲60岁生日时,将两位老人接来广州住,不到1个月,母亲就经常在儿子和儿子的同事面前讲儿媳如何对她不好。最后,儿子另买了一套房子给两位老人住,新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母亲说她老公在外面有女人,说老公偷她的钱,偷她的手机,都送给那个女人了。
老人的被害妄想有时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四川老人,妻子已去世,只有一个养女,养女对老人很孝顺,在广州打工,为了方便照顾她两岁多的儿子,养女将老人接来广州。不料,半年后的一天上午,老人将他孙子伤害了。查阅老人的日记,他之前已有被害妄想,认为女婿要害他。每当医生见到这种案例,真是说不出的心痛。
多种精神疾病可出现被害妄想,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一位男青年,是双相躁狂症患者,9年前,曾有类似发作,约2个月后不治自愈,目前在一家外资公司任经理,这次是3周前喝酒后复发,表现兴奋、失眠,乱语,称自己是名人,坚决要请他父亲去花园酒店吃饭,被花园酒店的保安赶了出来;又说老板在他酒里下了毒药,给他的烟里下了迷药,昨晚在酒店说有人监控他,又说酒店的床下有炸弹,今天在我科就诊时,刚好有同事拿一封挂号邮件过来,患者见状就走,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挂号邮件里有炸弹。
被害妄想有时是有危险的,病人一旦有被害妄想,行为就会受妄想控制,做出常人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怎么办呢?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那怎么预防呢?既然所有损害脑功能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被害妄想,那避免各种有可能损害脑功能的因素,就是关键。
注:以上个人观点,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