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关节病预防措施
- 创伤性滑膜炎
- 退行性膝关节炎运动观
- 上海十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 膝关节单髁置换
- 膝关节急性运动损伤处理
- 退行性膝关节炎
- 老年人也需要减肥--退行性膝关...
- 解放日报2012年11月14日...
- 骨关节外科入选同济大学第一批临...
- 骨关节病预防措施
-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
- 骨质疏松常用药物
- 全膝关节置术后康复计划
- 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疗
- 盘状半月板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
- 骨质疏松的诊断
- 骨质疏松治疗指南
- 膝关节功能HSS评价
- 老年人登山运动勿忘戴护膝
- 全髋关节康复指导
- 股骨头坏死原因
- 膝关节置换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序列讲座(...
- 滑膜炎
- 髌骨软化症
- 认识半月板
-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三个误区
- 认识前交叉韧带损伤
- 骨关节炎病人的锻炼
- 了解膝关节镜手术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 膝关节疼痛缓解之道----新民...
- 新民晚报1,13健康财富栏目刊...
- 关节内会生出“老鼠”
- 新闻晨报登载朱裕昌教授的专访-...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康复锻炼计划...
- 了解并正确对待股骨颈骨折
- 膝关节痛:少负重但不等于不锻炼...
- 《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单纯修正与...
- 《踝关节镜在前踝撞击综合征中的...
- 《骨折后的康复锻炼切忌操之过急...
- <文汇报> 健...
- 《东方早报》报道朱裕昌教授耐心...
- 秋冬季节慎防早期股骨头坏死
- 远离恼人的膝关节疼痛
-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多少时间可以侧...
- “老年人骨关节要保护性使用”
- 新民晚报9,25夜光杯报道 关...
- 关节骨刺疼痛不要拖延
- 髋关节疼痛十大原因
- 人工关节置换术前需做哪些准备?...
- 人工膝关节表面关节置换有何危险...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多久可正常...
- 人工关节的寿命有多长?----...
- 哪些情况需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
- 什么是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 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
- 肩关节镜手术的适宜病变
- 膝关节疼痛的十大原因
- 全膝关节置换
- 朱裕昌教授当选为中国组织工程临...
- 朱裕昌教授当选为中国修复重建学...
- 东方早报报道
- 给脊柱“打针” 让老人挺起腰板
- 粗隆间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
- 复杂全膝置换
- 耄耋老人喜获新生
- 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有积液外...
- 半月板损伤
- 重男轻女的股骨头坏死
- 3月18日朱裕昌赴江苏海门市人...
- 三月七日朱裕昌应邀赴江西上饶进...
- 浅谈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与治疗
- 老年人关节痛并非都是风湿
- 风湿骨关节病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六)常用的检查及指标
- 作者:朱裕昌|发布时间:2012-05-06|浏览量:389次
常用检验指标:
1、血色素(HB)
正常值:男性12~16g/L,女性11~15g/L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早期血色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朱裕昌
素正常,病程久者可出现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病活动度一致,贫血程度越重,病变活动度也就越高。
2、白细胞(WBC)
正常值:成人4.0~10.0×109/L 儿童5.0~12.0×109/L
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白细胞增多,尤以小儿显著。用激素治疗后白细胞也升高。重症、晚期、病情进展期,特别伴有严重贫血和应用免疫抑制剂时,白细胞可减少。
3、血沉(ESR)
正常值:男性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小于20毫米/小时
血沉是血液中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的沉降速度而言。
4、抗“O”(ASO)
正常值:〈1:400(Todd氏溶血法)
抗“O”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简称。病人在感染链球菌(如患扁桃体炎)1周后,体内便可出现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4-6周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因此测定抗“O”可以间接反映人体有无链球菌感染史。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验抗“O”指标一般不高,但90%的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验抗“O”效价增高。因此,抗“O”指标,常用于两者急性炎症期的鉴别诊断。
5、类风湿因子(RF)
正常值:≤1:20(乳胶法)
RF可引起关节滑膜及关节软骨受损,直至关节破坏,但并不是所有RF(+)的人都患类风湿性关节炎,RF(-)的人都不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RF(+)可见于:健康成年人阳性率1-5%,儿童0.3%,老年人10%。肝炎、结核、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也可出现RF(+)。成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RF(+)率75%,儿童RF(+)率30%。一般不能只看RF(+),主要看滴度,在1:32以上才有意义,滴度越高则病变活动越重,进展快,不易缓解,预后较差,并合并有关节外表现。
RF(-)可见于:一部分为隐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以RF(-)也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看临床表现。
6、C-反应蛋白(CRP)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查CRP的意义:有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判定病情的活动性,CRP升高往往说明病情处于较为活动状态;有助于判定治疗效果和疾病的预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药物治疗,病情改善或缓解后,CRP下降或正常。
7、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IgG 6~16g/L IgA 2.0~5.0g/L IgM 0.6~2.0g/L IgD 1~4mg/L IgE 0.1~0.9mg/L
8、血清补体定量
补体3(C3)0.8~1.5g/L 补体4(C4)0.37~0.41g/L
9、血清抗核抗体(ANA)
间接免疫荧光法正常值:≤1:5~1:10
10、白细胞抗原复合体(HLA-B27)
正常值:阴性或≤20%
临床意义:强直
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阳性率为90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