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福主任医师
-
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科室:
消化内科
- 功能性便秘患儿肛管内括约肌结构...
- 新生儿腹胀的先天原因--先天性...
- 便秘肛门括约肌训练治疗法
- 我能给“好大夫”网友提供的服务...
- Etiology and ma...
- 欢迎网友参与:长时间没有便意患...
- 如何到你们医院看病???功能性...
- 中国式过马路中蕴含的大智慧
- Music Therapy
- 听音乐使你快乐
- 如何使医生帮助您??请提供医生...
- 病友咨询刘大夫回答案例选???...
- 公开QQ上与网友willie3...
- some of the ben...
- 5种音乐治疗焦虑的方式
- 5 Ways to Treat...
- 便秘患者肛门括约肌训练恢复排便...
- Wexner Continen...
- 转载:《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
- 功能性便秘患儿肛管内括约肌结构...
- 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
- 重视顽固性便秘外科治疗的术式选...
- 关于培养正常排便习惯的“不同”...
- 结肠传输试验检查与注意事项
- 先天性巨结肠(二)来源于百度百...
- 先天性巨结肠(一)来源于百度百...
- 针灸治疗肛裂
- 我能给“好大夫”网友提供的服务...
- 肛裂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 回答QQ福建网友“熏衣草”女儿...
- 公开QQ上与网友willie3...
- 动态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
- 便秘患者肛门括约肌的局部排便反...
- 对伴有“情绪精神紧张焦虑”便秘...
- 较长时间没有便意患者的治疗??...
- 便秘防治的穴位按摩疗法
- Dynamic transpe...
- Pelvic Ultrasou...
- 软膏剂、硬膏剂、涂膜剂、膜剂与...
- 透皮给药系统(五)
- 透皮给药系统(四)
- 透皮给药系统(三)
- 透皮给药系统(二)
-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
-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的简介和解...
- 人们常说的肾亏肾虚是???作者...
- 第三届腹腔影像学亚洲会议(AR...
- 第四届亚洲疼痛学国际会议 (A...
- SSAT Patient Ca...
- 食物的纤维素与膳食纤维
- 各种食物的纤维素含量(来源于:...
- 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
- 上消化道出血的缺铁性贫血
- 便秘专科门诊及专科检查安排
- American Gastro...
-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
-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 Colonic transit...
- 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及其...
- Diagnostic Test...
- 小儿便秘的原因
- 肠内细菌
- 益生菌-研究发展(转载于中国益...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理改变(转载...
- 新生儿腹胀的先天原因--先天性...
- The Latin-Ameri...
- 慢性难治性便秘仍然是可治疾病
- 正常排便次数与常见的误解
- 绝大多数便秘病是可治疗好的??...
- !便秘病情登记表
- 粪便中的有益细菌能改变大便性状...
- Nobel Prize Win...
- 保健食品及保健品市场
- 益生菌市场亟须规范
- 乳养婴儿便带绿色是怎么回事?
- 酪酸梭菌
- 益生菌常见问题
- 7-8成便秘病人会乱服药
- 益生菌是最好的药??即可以防病...
- 24小时胃内pH节律
- 生物反馈治疗便秘是否真的有效?
- 针灸科便秘的治疗时间安排
- 2009南京全国结直肠外科学术...
- 盆底康复仪(Urostym)在...
- 盆底康复仪适用范围
- 2008全国便秘研讨会暨肛肠外...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
- 2004全国便秘基础与临床新技...
- 2007北京地区便秘专题学术研...
- 小肠细菌过生长的常见疾病
- 葡萄糖呼气氢试验诊断小肠细菌过...
-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2003年...
-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出台 ...
- 便秘怎么治疗?
- 用泻药的注意事项
- 便秘的主要危害
- 什麽是便秘??便秘的定义与诊断
- 可以引起便秘的疾病和药物
-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便...
-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便秘...
-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便秘...
- 人的正常排便过程
-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anorec...
- 排粪造影(X-ray defe...
- 球囊逼出试验
- 肠道传输功能检查(bowel ...
- 如何趋利避害服泻药
- 便秘的生活指导
- 慢性便秘常用的治疗方法
- 便秘如何进行诊断检查
- 女性多发便秘的特殊原因
- 引起便秘的病因
- 女性便秘的二大危害
- 关于便秘的危害
- 防治长期便秘的重要性:
- 益生菌市场太乱了 行业亟须规范
- 作者:刘福|发布时间:2009-05-10|浏览量:1066次
2008年07月01日00:00 来源: 人民网―《生命时报》
人们对于吃的追求总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具有保健功效的益生菌饮料会突然占据了乳品类的大半空间。有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乳酸菌饮料市场规模已达25亿元,年总产量突破50万吨,乳酸菌产业规模已超过160亿元。近五年,该品类年增长速度高达2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刘福
然而,面对如此“繁荣”的销售前景,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却道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益生菌的市场太乱了。
一字之差,功能相去甚远
益生菌市场的乱首先表现在名称上。活性乳、乳酸菌饮料、乳酸饮料,还有其他一些五花八门的名字,足以把人搞晕。此外,记者还发现,很多产品都在自己的配料中标明了所添加的菌群名称以示科学可信,诸如“AB100”、“LABS”、“LGG”等。
对此,王丁棉指出,别看“乳酸饮料”和“乳酸菌饮料”只是一字之差,其实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功能上也是相差很远。乳酸饮料只是在产品里添加乳酸调制而成的饮料;乳酸菌饮料,则是在其中加入了乳酸菌,并经发酵而制成的乳酸菌奶品。而后者才是具有增强人体机体免疫功能的真正的益生菌奶品。其次,夸大宣传也不可免俗地成为导致益生菌市场混乱的又一因素。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张灏说,益生菌的主要功效就是平衡肠道菌群,抑制肠道腐败菌。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提高抵抗力、美容等作用,只能说理论上有,但到底功效几何,却无定论。
市场亟须规范
一个市场的混乱,通常的都是由于缺乏规范造成。益生菌产品市场也是如此。
据了解,目前我国执行的乳酸菌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1992年由原轻工部制定的《乳酸菌饮料》行业标准,另一个是2003年由中国卫生部制定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后者的标准中规定,乳酸菌含量要达到1×106个/毫升,且要在销售过程中而不是出厂后的3天内检出。但尽管这一标准已比旧标有了很大进步,仍与国际标准的1×107个/毫升相差甚远。
张灏指出,现在市场上多数的酸奶中都会添加一种以上的益生菌,那么到底是每一个菌种应该达到1×106个/毫升,还是总数达到这个值也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只要求总数达标,可能就会造成一种情况,即作用强的、稳定性差的双歧杆菌,在同样贮存条件下,经过同样时间后所剩无几;而作用很弱、稳定性稍强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存留较多,多到足以使菌群总数达标。然而如此一来,过关产品的保健作用还是大打折扣的。
此外,该新标准对益生菌产品的保质期及贮存条件等,也没有具体明确限定。比如,产品在货架存放了1个月后,它的活性菌存活含量还有多少?本应冷藏贮存的益生菌,在室温下,又能维持多久的活性?
期待产业化发展
英国某调研公司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欧洲国家对益生菌产品的消费,每年都有大约15%的增长,其乳饮料在乳制品市场的比例达到80%。而在中国,酸奶只占整个乳品市场份额的15%左右,其中乳酸菌奶饮品更是还不到5%。
因此,王丁棉表示,我国的益生菌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究其原因,首先是菌种研发技术的薄弱。其次是益生菌的应用范围也较窄。在国外,益生菌的应用研究已扩展到塑料制造工业、药品、食品、种植和畜牧业等领域。“可以说,益生菌产品最终将向产业化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奶业上。”
(记者 张 芳) 《生命时报》 (2008-07-01 第23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