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大医名院
    搜医院
    找医生
    医院库
    按地区找医院
    按科室找医院
    医院专题
    医生库
    复禾健康> 胡绍清
    胡绍清主任医师
        糖尿病性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
        作者:胡绍清|发布时间:2009-12-12|浏览量:202次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糖尿病病人有5000多万,并以每年约150万的速度递增,城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北京市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6%,还不断增加。而糖尿病人伴发皮肤病的比例有报告达20--30%,一些有经验医生,根据某些皮肤表现,进一步检查则发现是与糖尿病有关,某些皮肤病成了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我们来看看与糖尿病有关的皮肤变化:卫生部北京医院皮肤性病科胡绍清

      1、皮肤感染:皮肤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见,甚至有不少患者是在看皮肤感染时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的。发生皮肤感染的因素很复杂,机制不清,有认为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有认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与他们身体内各组织中长期维持高浓度的葡萄糖以及代谢产物,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数目减少、趋化性减弱及吞噬病原体能力减弱有关。有认为是寄生在体表菌群失调有关

      引起皮肤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有资料表明,3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患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而得以诊断。此外,从活动性糖尿病患者的鼻前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或病情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受感染的患者在皮肤上发生疖、痈、麦粒肿、多发且病情顽固的毛囊炎等,较严重者由于细菌进入皮肤深层组织而发生球菌性脓皮病、丹毒、蜂窝织炎,败血症等,这类患者若糖尿病病情不能得到良好治疗,感染则很难治愈,若在发生肢端血管炎症或神经损害处继发感染则很危险,甚至可危及生命。最好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高敏感性药物治疗。

      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经常出现“鹅口疮”。鹅口疮是一种称为“念珠菌”的霉菌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感染还可以发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龟头,女性阴道及外阴部。皮肤上的癣病也是由于霉菌感染造成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癣病。治疗可根据病情采用外用和内服抗真菌药物结合治疗。

      病毒感染:可见有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还见有尖锐性湿疣等。治疗上对症处理。

      2、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常常是糖尿病的起病症状之一,可以是全身泛发性瘙痒,也可以是局限性瘙痒,后者尤其多发生在外阴部位、腋下。在统计的504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瘙痒症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真菌感染,占37.7%。皮肤瘙痒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患者的腰背部和下肢,经常表现为顽固持久的瘙痒和皮肤干燥,有时与冬痒症并发,由于搔抓引起皮肤抓痕、结痂和脱屑等,严重者还可以在抓破部位发生皮肤感染。因此,医生经常要求患有皮肤瘙痒而原因不明确的患者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帮助查找原因。

      如果明确了皮肤瘙痒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病,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后皮肤瘙痒症状会随之缓解。此外,由于患者经常出现皮肤干燥,需要减少洗澡次数,少用肥皂、浴液,浴后使用具有润肤作用的护肤品如复方甘油止痒乳、甘油水等,同时在瘙痒的局部外用具有润肤止痒作用的乳膏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可以在临睡前服用一些具有镇静作用的经典抗组胺药物(如安泰乐、扑尔敏等)减轻瘙痒、促进睡眠。患有皮肤瘙痒的特别需要注意尽可能做到不要搔抓患处,不使用浓盐水、胡椒水、辣椒水、热水等烫洗患处止痒,否则会使皮肤炎症加重而引起更加剧烈的瘙痒,也有可能损伤皮肤引起继发细菌感染。

      3、糖尿病性皮病:

      1)、皮肤潮红:该病患者的面部可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潮红斑,病情严重时,其掌跖部位也可出现上述皮疹,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和异常扩张所导致的。有人还发现,80%的轻度或隐性糖尿病患者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面色潮红。 一般无自觉症状,也多不引起注意。

      2)、异常色斑 : 胫前、大腿前或其他部位皮肤出现圆形萎缩性斑片,颜色暗褐,表面有大量鳞屑,起初病损为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丘疹,继之成为黑褐色,持续多年后形成色素沉着斑或萎缩性瘢痕,周围又有新发皮损不断出现。本病男性多于女性。据国内304例糖尿病统计,胫前色素斑在皮肤病变中占第1位,达14.4%,国外统计糖尿病患者约15%~50%发生本病。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是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慢性营养障碍的基础上,由轻微外伤所致的修复反应。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障碍较上肢明显,且易受外伤,故病变多见于胫前。早期积极治疗糖尿病可以控制皮肤病变的进展。局部可对症治疗。

      3)、橙皮症:这是糖尿病代谢性橙皮、胡萝卜素血症。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有橙皮色素、胡萝卜素血症,而橙皮色素、胡萝卜素沉着可使掌跖和面部皮肤发黄,而巩膜不黄染。减少食物中的橙子、橘子、胡萝卜、南瓜的摄入量,皮肤的色素可慢慢消退。

      4)、糖尿病性大疱:有特征性,但少见。糖尿病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和先兆症状的情况下水疱突然发生,其手足可出现烫伤样水疱或大疱。该水疱可单发,也可多发,其疱壁很薄、内含透明浆液、周围无炎症性红晕。水疱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该病患者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发病约2--3周后水疱或大疱,便可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尽量在无菌条件下抽取疱液,保持疱壁完整,加压包扎,防止感染。

      5)、糖尿病性类脂渐进性坏死:皮肤类脂渐进性坏死患者中1/3~1/4患有糖尿病,更多见于女性患者。因此,一旦诊断本病,即需要定期化验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皮肤类脂渐进性坏死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可以发生于糖尿病之前、期间或之后,但是皮肤损害的严重程度或是否发病与糖尿病的病程或严重程度却无关。

      本病好发生在小腿前、外侧皮肤,也可以发生在上肢和躯干。皮损多表现为暗红色的斑块,与正常皮肤的分界很清楚。这种皮损一般不痛不痒,只有在发生破溃之后感觉疼痛。如果发生在头皮可引起头皮萎缩和秃发。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因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导致胶原变性坏死而发病。有人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发现在受侵皮损的小血管壁有IgM、IgA、C3和纤维蛋白原沉积,这表明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

      本病的治疗如同糖尿病合并的其他皮肤病一样,主要在于检查与治疗糖尿病。但是各种治疗糖尿病的办法对皮肤损害并无多大帮助,特别需要保护皮肤防止发生破溃。一旦形成顽固性溃疡和坏死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坏死组织并植皮。

      6)、糖尿病性黄色瘤: 常急速成群发生,该病好发于患者的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也可见于患者的躯干、四肢、臀部等处。为对称性的0.5厘米左右的黄色结节或斑块,周围轻度潮红,且有瘙痒感。大约有0.1%的糖尿病患者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而发生本病。治疗是尽快控制血糖及治疗脂质代谢异常。

      4、糖尿病性皮肤血管病:糖尿病皮肤微血管病变,可以见于全身任何部位,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小血管显示内皮细胞增殖,基底膜增厚,但以下肢胫骨前和足部皮肤微血管受累产生局部紫绀和皮肤缺血性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是浅表的、疼痛性的,并呈渐进性加重。同时也可以累及其他部位的血管发生硬化,如视网膜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塞、肾动脉硬化等。最后累及下肢大血管,大血管病变类似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甚至形成脚趾畸形及脚掌穿凿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坏疽。 治愈就很困难了,有的要实行截肢术。

      5、糖尿病性硬化性水肿,这是在真皮胶原纤维间有酸性粘多糖类,尤其是透明质酸酶沉着的一种粘蛋白沉着病。约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及肥胖病人;主要发生于颈、上背及肩部,皮肤呈淡红或苍白,表面有光泽呈非凹陷性硬肿胀,组织增厚。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

      患了糖尿病的人对皮肤发生的变化一定要引起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从以下方面做起:

      1、注意卫生:夏季,炎热而潮湿,是病菌生长繁殖的旺季,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皮肤感染,最常见的就是毛囊炎、疖肿、 痈、丹毒和癣菌病,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注意个人卫生非常重要,应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裤,凉?被褥,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

      2、防止皮肤外伤:皮肤直接接触外界环境,在夏季是着衣最少的时候,四肢暴露在外,容易引起各种外伤,包括搔抓止痒的损伤。一般人对小小的外伤可能并不在意,但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外伤,就给细菌进入打开方便之门,甚至感染反复发作。所以,预防是关键,尽量避免各种损伤。糖尿病患者局部外伤后应及时消毒、注意保护好伤口,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防小病酿成大祸。

      3、调控饮食:虽然皮肤病变对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调控饮食的话,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引起皮肤病变或影响已有皮肤病变的愈合。

      4、增强免疫力:糖尿病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病菌感染,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皮肤损害的重点。可以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发现特殊的皮肤改变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分享到:

      TA的其他文章:

      • 如何治疗脚癣(俗称脚气)?
      • 警惕药物过敏(药疹)
      • 斑秃的发生及治疗
      • 青春痘的疤痕及色素沉着的防治
      • 口服抗真菌药在皮肤科的应用
      • 急性婴儿湿疹的治疗和护理
      • 昆虫叮咬去痒妙方
      • 转载 脚臭脚病解决大全
      • 皮肤瘙痒为什么不要搔抓?
      • 关于银屑病的治疗及预防!
      • 胼胝的预防和治疗
      • 鸡眼的诊断、鉴别、预防及治疗
      • 冷冻治疗后的皮肤护理
      • 秋季容易发生的皮肤病的防治
      • 水杨酸可以治汗斑吗,
      • 传染性软疣的预防,治疗
      • 皮肤病会传染吗?
      • 常见秃发的治疗
      • 硬皮病的主要症状及治疗
      • 丘疹性荨麻疹和结节性痒疹的表现...
      • 如何预防和治疗湿疹-皮炎?
      • 股癣的预防和治疗
      • 宠物的癣可传染给人!
      • 娼妓是性病的主要传染源
      • 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的预防和治疗
      • 带状疱疹患者要了解的10问题
      • 当心皮肤病夏季作怪
      • 中老年人尾骶部皮炎的预防及治疗
      • 中老年人冬季皮肤养护
      • 目前国内常用的抗组织胺类药物
      • 如何治疗荨麻疹?
      • 花斑癣(汗斑)的特征、诊断、治...
      • 疥疮的预防及治疗
      • 如何治疗皮肤瘙痒症
      • 冬季常见皮肤病及防治
      • 皮下出血的表现及原因
      • 如何才能有健康的皮肤?
      • 学会湿敷治疗方法
      • 中老年人皮肤的衰老变化
      • 如何治疗扁平疣?
      • 请医生看皮肤病要做哪些准备?
      • 神经性皮炎的发生及治疗
      • 中老年人洗澡也要讲科学
      • 警惕乳房及乳房外的湿疹样癌
      • 酒渣鼻的原因及治疗
      • 维生素缺乏与皮肤病
      • 皮肤病发生与皮肤类型的关系
      • 皮肤科外用药的种类及应用方法
      • 老年皮肤白点与白癜风
      • 从皮肤的改变追查内脏癌瘤
      • 荨麻疹的病因和治疗
      • “老头乐”止痒要不得
      • 如何进行皮肤保健?
      • 从指甲改变看你的健康
      • 甲真菌病(灰指甲)的治疗及预防
      • 正确认识、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 皮肤病为什么要‘忌口’?应如何...
      • 老年皮肤瘙痒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 顽固性皮肤瘙痒不可忽视
      • 如何解除阴囊瘙痒之苦?
      • 中老年人手足皲裂的预防和治疗
      • 脚癣要不要治疗?能不能治好?治...
      • 寻常痤疮(青春豆)预防及治疗
          TA 的活动
              TA 的动态
            给胡绍清医生写感谢信!

            请挑选您想赠送的礼物!
            给胡绍清医生挑选的礼物是!

          阳光向日葵

          祝福语:
              友情链接
              • 甲状腺静态显像有必要做吗|
              • 尿布疹痛吗 尿布疹痛怎么治疗|
              • 左脚麻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苏州治疗男科医院|
              • 诱发急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 珠海那家肛肠医院治疗痔疮好|
              • 髌骨骨折术后的正确睡觉姿势|
              • 上海哪里看尖锐疣好|
              • 酒黄精和黄精的区别有哪些|
              • 强直性脊柱炎能按摩吗|
              • 老人耳朵嗡嗡响怎么回事|
              • 郑州强直性脊柱炎专科医院|
              • 义乌看皮炎医院|
              • 尺侧副韧带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
              • 排卵9天后小腹胀气放屁|
              • 抽脂对身体的影响|
              • 女生应该怎么去丰胸呢|
              • 小拇指第一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 合肥哪家医院治疗焦虑症好|
              • 两个月可以药流吗
              • 关于我们
              • |MCN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复禾健康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5-2025 Fuhe All rights reserved 复禾健康 版权所有

              复禾移动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