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颖主治医师
-
医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科室:
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
- 髋臼骨折
- 髋关节后脱位
- 髋关节后脱位
- 专科详细简介
- 滑膜炎看病路径
- 强制性脊柱炎看病路径
- 小时候打针多,臀肌凹陷, 不能...
- 右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
- 男29岁,右股骨颈骨折,有没有...
- 股骨头坏死
- 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已两年半,...
-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
- 臀肌挛缩症
- 男,40岁,右侧股骨头坏死2?...
- 男,40岁,右侧股骨头坏死2?...
- 请问张大夫我女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 膝滑膜炎和轻度半月板损伤
- 关于德国LINK保留股骨颈假体...
- 8岁孩子得了双髋关节滑膜炎要做...
- 粗隆间骨折治疗及预后
- 髋关节滑膜炎有轻度积液,请问如...
- 大腿骨折了,一定要做手术吗
- 滑膜炎的治疗方法
- 股骨颈手术
- 怎么治疗滑膜炎
- 欢迎加入我创建的股骨头坏死群,...
- 车祸造成的骨折
- 全髋关节置换
- 7年髋关节滑囊炎疼痛?是否可以...
- 大夫您好:不手术能治愈股骨头坏...
- 骨髓炎的特效用药(内部制剂,纯...
- 骨性关节炎的特效用药
- 强制性脊柱炎的特效药物(内部制...
- 您好。我患有尺骨与桡骨相连。旋...
- 右?部疼痛60天,走路受限,怎...
- 男孩5岁,右小腿比左小腿短,请...
- 小儿创伤肢体肿胀发热,伤口感梁...
- 儿童骨折早期特效药物-小儿接骨...
- 损伤后期特效药物-养血之痛丸(...
- 儿童创伤早期特效药物-小儿活血...
- 跌打损伤、肿胀不消、劳伤宿疾特...
- 骨髓炎特效药物-骨炎膏(内部制...
- 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特效药物-...
- 损伤后期特效药物-加味益气丸(...
- 骨折早期特效药物-三七接骨丸(...
- 骨与关节病变的MRI诊断
- 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锻炼
-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护理
- 强直性脊柱炎预防措施
- 强直性脊柱炎特殊检查
- 强直性脊椎炎(高骨病)期型界定
- 强直性脊椎炎(高骨病)的治法
- 强制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椎炎(高...
- 股骨头坏死看病路径
- 小儿股骨头坏死
- 股骨头坏死的鉴别诊断
- 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分型
-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机
- 激素性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病机
- 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 臀肌挛缩症答患者问
- 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如何饮食调护
- 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指导。
- 滑膜炎治疗经验
- 老年髋部骨折最好微创手术治疗
- 洛阳正骨医院最新学术动态
- 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如何饮食调护
- 骨股颈骨折术后三个月身体反应的...
- 年青人患股骨头坏死时治疗的最佳...
- 股骨头坏死能否治愈?
- 力臂反弹撬拉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
- 髋关节双减压术配合中药治疗早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缺点
- 双侧金属对金属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 股骨头坏死的非手术治疗
- x形腿能矫正吗
- 股骨头坏死做手术效果怎么样
- 髋臼发育不良咨询
- 16.5岁男生0型腿求治。急!...
- 坐?子时臀部疼痛
- 关于告知咨询患者专科会诊作答问...
- 髋关节疾患的物理疗法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
- 股骨颈骨折护理
- 小儿髋关节脱位 护理方法
- 当前国内外对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有...
- 股骨头坏死为什么会出现跛行?
- 有人将股骨头坏死宣传为“第二骨...
-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先天...
- 滑膜炎是什么病
-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 股骨头坏死的概述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哪些因素有关...
-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讲解-告广大...
- 何谓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
-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缺血性坏死?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表现如何...
- 臀肌挛缩
- 髋部损伤二科祝大家新年快乐!
- AVN股骨头坏死重建棒植入技术...
- 弹响髋
- 梨状肌综合征
- 髂腰肌肌腱损伤
- 缝匠肌肌腱损伤
- 骨盆骨折
- 髋臼骨折并发症及防治
- 髋臼骨折病人的功能评价
- 股骨上段骨折
- 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与治疗
- 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类型
- 股骨转子间骨折
- 髋关节后脱位
- 髋关节外伤性脱位2
- 股骨头骨折
- 股骨颈骨折
- 股骨颈骨折述评
- 股骨颈骨折治疗
-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 全髋关节翻修术
- 全髋关节置换的并发症
- 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
- 术前评估
- 手术计划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 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和选择
- 应用生物力学
- 人工关节
- 髋关节置换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缺点
-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金属对金属大...
- 陈旧性髋臼骨折导致髋关节骨性关...
- 陈旧性髋臼骨折导致髋关节骨性关...
- 陈旧性髋臼骨折导致髋关节骨性关...
- 减压性股骨头坏死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先天...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辐射...
-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 股骨头坏死常见的几种病因
- 情绪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康复情况
- 股骨头坏死后的现象
- 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
- 髋部的药物治疗
- 作者:张颖|发布时间:2010-02-26|浏览量:1470次
药物疗法是骨伤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一向被历代医学家所重视。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伤症药物治疗的记述。如《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唐代蔺道人,创制了不少伤科内、外治疗方剂,有些至今还在沿用。至明、清,药物疗法已发展成为伤科的重要治疗方法。平乐郭氏正骨经200余年历代传人的实践,已形成系统的独具特色的骨伤科学派,在药物治疗上创立了“破、和、补”的三期治疗原则,并创制了不少有效的方剂,一直沿用至今。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张颖
建国后在其五代传人之一的高云峰和六代传人郭维淮的主持下,利用现代科学,并广泛吸收各家之长,使平乐郭氏正骨包括药物治疗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现将平乐郭氏正骨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分三期辨证治疗加以论述。
一、初期药物治疗
一般初期指伤后两周以内,由于初损血瘀气滞,形气俱伤,肿痛兼作,瘀不去新不生,新不生则骨难长。治当“破”,即破血逐瘀,瘀去则新生,故可叫祛瘀接骨期,或祛瘀生新期。损伤之初,多为健康常人突遭暴力伤害,故多为瘀血实证。《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这是损伤初期宜攻破的最早记述。至明清时期的骨伤科专著都指出“损伤一症,专从血论”。故治疗重点在血,或为瘀血阻滞,或为出血过多而亡血。因气血互根,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又当气血兼治。虽损伤初期多为瘀血阻滞,治宜攻破,但也要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损伤部位、轻重和临床表现等,辨证选用攻下逐瘀,利水逐瘀,凉血祛瘀,通窍祛瘀,行气消瘀,益气化瘀等法,不可一概而论。
(一)攻下逐瘀法
跌打损伤,脉络受损,离经之血,瘀留于肌肤腠理脏腑之间,阻滞气机,壅塞经道,变症多端,瘀不去则新不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留者攻之”。故损伤之初,瘀血停聚者。宜及时采用攻下逐瘀法,以攻逐瘀血。攻下逐瘀法属于下法,是在活血祛瘀类药中,用苦寒泻下类药,以加强攻逐瘀血的作用,此类药物功效峻猛,若辨证得当,使用合理,疗效常甚显著。但也因此类药力峻猛,对老年体弱者慎用。逐瘀可以通便、退热、消肿止痛,适于损伤早期,瘀血蓄积,肿痛严重,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或不通,舌苔黄厚,脉数,体实者等。
常用方剂有:①活血疏肝汤;②加味活血疏肝汤;③血肿解汤;④加味血肿解汤;⑤加味复元活血汤等。本法①、②、⑤方,均用柴胡引逐瘀类药入肝,以疏肝通络;用行气攻下类药荡涤凝瘀败血从便而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凡跌打损伤坠堕之症,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其病多在胁肋小腹者,皆肝经之道路也”。以上三方之义与此正合,临证如髋部损伤、骨盆骨折、脊椎骨折、胸腹部挫伤等,症见腹胀如鼓,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四肢创伤肿胀严重,腹胀便秘者,急投上药以攻逐实邪,疏通气机。大便通利,诸症皆减。若攻下而大便不通者,为气闭不通,当重用气药,如加广木香10g、香附15g、芒硝30g,以行气软坚。
(二)利水逐瘀法
此法亦属下法范畴,是在活血逐瘀类药中,加入大剂利水类药,以加强逐瘀消肿的功效。适于伤后肢体严重肿胀,按之硬而顶指,甚则起大量水泡,寸口脉或跗阳脉触不清,甚或肢末发凉,乃瘀血停聚,气机受阻。应急投利水逐瘀剂,方用加味血肿解汤或四物苓前汤。该病属于急症,采用大剂逐瘀利水之药,乃急则治其标的方法。并须配合外敷药和其他救急措施,严密观察,以待转机。
(三)行气消瘀法
也叫行气活血法,为内治法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法属于消法,有消散的作用,即“结者散之”的治法。是在活血祛瘀类药中加入行气类药,以收理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凡血凝气滞,肿痛并见,或单疼不肿,如胸胁、腰部损伤,症见疼痛,呼吸咳引掣疼,转侧不利等,均可采用本法。常用方剂有:偏于活血化瘀,用复元活血汤;偏于行气,用行气饮加丹参15g、川芎lOg,或加味柴胡疏肝散;行气活血并重的,用加味行气饮,或血府逐瘀汤。行气化瘀类药方,一般都较平和,若瘀滞重者,可配以攻下药;对体质虚弱或妊娠者,可宗王好古的“虚人不宜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的主张用药。
(四)凉血祛瘀法
本法包括祛瘀解毒与清热凉血两法。是在活血祛瘀类药中加用清热凉血解毒类药,以清泄实热,解除毒邪,用以治疗瘀血化热而致的红肿热痛,或迫血妄行。本法属于清法,是以《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之意而立法。
1.祛瘀解毒法 伤后邪毒外侵或热毒内攻,伤部肿胀鲜红,灼热或伤口感染,甚或全身发热,舌红苔黄,尿赤、脉数,乃瘀血化热,有溃脓之势,当用祛瘀解毒法。方用仙复汤或解毒饮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2.清热凉血法 创伤脉络破损或瘀血化热,激扰营血而血热妄行。阳络伤则吐血、衄血,阴络伤则便血、溺血,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或细涩有力。该法是用寒凉类药物,以达凉血止血目的,但血有寒凝温通之性,故常配用活血祛瘀类药物,以达凉而不滞,止血而不留瘀之功。出血较多时,尚须配以补气类药,以补气摄血,防气随血脱。一般伤后出血,可用加减仙鹤草汤,如伤后咳血、吐血、尿血或头颅内伤血肿等。对止血类药物,还可按归经和出血部位而选用相应的方药。如伤后吐血,可用加味四生饮或百合散;伤后溺血,可用加味小蓟饮;伤后便血,可用加味槐花散;伤后衄血,可用加味犀角地黄汤、伤后咳血,可用清肺凉血汤等。
(五)通窍祛瘀法
该法是用活血祛瘀、通窍安神类药物,用以治疗头颅损伤,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救急方法。此乃瘀血停聚蒙蔽清窍,当急用通窍安神,活血祛瘀法治之。《正骨心法要旨?后山骨》指出:“昏迷不醒人事,少时或明者”,即此症也。常用方剂有逐瘀护心散,或用加味通窍活血汤。若伴发热抽搐,躁动不安者,可用活血清心解痉汤以祛瘀清心,熄风止痉。若不能口服者,可用鼻饲法,频频灌用。若颅脑损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眠或嗜睡,当祛瘀清肝,理气化痰,利湿宣窍,方用利湿清肝祛瘀汤。
(六)益气化瘀法
是属于攻补兼施的治法。即用补气和祛瘀两类不同性质的药物,以收补而行之和攻补兼施的功效。即以大剂补气类药为君,以补气摄血,扶正固本;佐以行气祛;瘀药,使补而不腻,补不留瘀助邪。适用于创伤皮肉破损出血较多,或虽皮肉完整而内出血较多,或虽出血不多而年老体弱素体不健等。伤后出现面色苍白、烦躁、冷汗、脉细数而徽或芤等,当用益气化瘀法,补而行之,方用加味独参汤,或参苏饮,浓煎频服。若汗出四末厥冷,倦怠嗜睡,脉微欲绝,乃亡血及气,阳气欲脱,急投参附汤以回阳救逆。若烦躁,口喝,脉细数,乃亡血津伤,当用益气生津的生脉饮,浓煎频服。或服用生脉口服液。在服药的同时,应抓住时机,及时处理伤口和输血、输液等其他抢救措施的应用。
(七)除上法之外,还可根据损伤部位、程度、症状表现等,辨证选用以下方法。
1.胸胁损伤 咳嗽或咯血、呼吸掣痛,为瘀阻气滞胸胁,可服行气饮加桔梗、川贝、三七、苏木、瓜萎仁。若见胸胁满闷、呕吐、发热、大便秘结,为瘀血阻滞于上腹部,阳明腑气不通,宜用加味活血疏肝汤,加重硝、黄用量,或用清上瘀血汤。若服药后大便通而腹胀不减者,乃阳明腑气通而不畅,当用理气药物,方用复元通气散,或加味桃红四物汤。
2.骨盆或下腹部损伤 少腹胀痛,髂窝部青紫拒按,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黄厚,脉沉实有力,为瘀血阻滞于少腹,宜用消下破血汤,或加味活血舒肝汤,也可用加减少腹逐瘀汤。
3.脊椎骨折,督脉受损 全腹胀满,二便不通,下肢或四肢不用,乃瘀血阻滞督脉经络,阳气不能通达。可服泽兰地龙汤,也可用加味活血疏肝汤;若大便数日不下,腹胀难忍,欲便不能,左下腹触有结块者,可服硝花木香汤以救其标;若服通利剂而不下者,当加重调气软坚药,如木香10g~15g、芒硝20g~30g。
4.胸部损伤或肋骨骨折 出现血、气胸而呼吸极度困难,张口抬肩,痰声漉漉,咳吐痰血,乃瘀血停聚膈上,阻碍肺气宣降。可用葶苏贝覆汤,以活血化瘀、散结逐饮、宣降肺气,急救其标。服后可吐大量粘液性痰涎,下稀黑色粘沫便,症状多可缓解。病情较轻者可用归芍旋覆花汤或加减三香汤。总之,初期多为实证,治多用攻逐剂,但此类药物多性猛力峻,要把握“大毒祛病,十祛其六”的原则,不可尽除。如攻下剂以大便通或稀便数次为度,以免攻伐过度,而伤正气。
(八)初期的药物外治疗法
伤病初起,瘀血阻滞,肿胀疼痛。此期邪实正盛,不宜用热汤淋洗,因创伤脉络受损,血离经道外溢而瘀滞,热可助血行而增加肿胀。亦不宜冷水淋洗,周血遇冷则凝.恐冷热相搏,寒凝经络而留瘀遗患。一般损伤初期肿胀疼痛者,宜外敷蚊蛤膏,或用黄半膏、地龙膏、祛瘀消肿膏、消瘀止疼膏、消肿膏、消肿化瘀膏等;若肿胀严重起水泡者,可抽吸或穿破水泡后,外敷三妙散或平乐外用接骨丹;若肿疼发红,掀热灼手,有瘀血化热之势,当用清热解毒的金黄散或四黄膏;若肿甚僵硬,跗阳或寸口脉搏不清,即有骨筋膜室综合征之虞者,可用芷黄速效消肿膏醋调外敷,干则即换,直至硬度变软,肿胀减轻;若皮肤破损、污染,可用公英荆防煎或黄柏,黄芩液冲洗;对皮肤表浅破损渗血者,冲洗去污后,可撒敷桃花散、云南白药、花蕊石散,如圣金刀散,金枪铁扇散等加压后包扎;若为骨折肿势已减,正复后可用外用接骨丹,鸡蛋清调敷后固定;若为惊纹性骨折,可外贴接骨止痛膏;若为筋伤可按摩展筋丹或涂擦展筋酊、外贴活血止痛膏;若为关节脱位整复后可外贴活血止痛膏。
二、中期药物治疗
中期为伤后3周~6周期间。瘀阻渐退,肿疼消减,伤症改善,但瘀去而未尽,气血通而不畅,故宜“和”。即调和气血,活血生新,濡养筋骨,也可叫活血接骨期。中期也是个过渡时期,损伤经过初期治疗,可有一个较长的中间期。其特点是损伤经过初期治疗后,肿痛减而未尽,瘀血尚有残余,若继用攻破则恐伤正气,故应及时改用中期的各种治法。中期内治法,是在“八法”中“和”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法常用的有通经活络法、疏肝和胃法、理气止痛法、调气活血法、活血接骨法等。和法用以达到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祛瘀生新,接骨续筋等目的。
(一)通经活络法
损伤经初期治疗,肿胀疼痛减轻,而局部呈现青黄色瘀斑,乃瘀血流滞于筋肉腠理之间,气血瘀滞,经络不畅,或虽为初伤,损伤较轻,肿痛不甚者,可用通经活络法。方用活血灵汤加减,上肢加羌活、桂枝;下肢加牛膝、独活;胸胁加青皮、桔梗:腰部加地龙、小茴,或用通络舒筋汤。
(二)调气活血法
适于创伤经过初期通下祛瘀治疗后,大便虽通而尚有腹胀,瘀滞减而肿痛未尽,当调和气血,消肿止痛。方用活血通气散,或调中和血汤,也可用和营通气散。
(三)疏肝和胃法
损伤经初期治疗后,胁肋满闷,腹胀,纳呆,或初伤胸胁满闷,呼吸引疼,此乃气滞血瘀,肝失调达而影响了脾胃运化,当疏肝和胃,理气活血。方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或用加味橘术四物汤。
(四)理气止痛法
腰骶或胸胁闪扭,隐隐作痛,呼吸和咳嗽掣引疼增,俗称岔气。乃创伤激扰气机,壅而不畅,当用理气止痛法。方用复元通气散,或补肾止痛散。
(五)活血接骨法
损伤经初期治疗,骨折已经复位、固定,肿痛消减,但瘀血尚未尽除,瘀不去则新不生,新不生则骨难愈,故当采用活血接骨法。本法是接骨续筋类药,佐以活血祛瘀药,以达去瘀生新,接骨续筋目的。常用方药有:三七接骨丸,内服接骨丹,参龙接骨丸,土元接骨丸等。兼有疼痛者,配用养血止痛丸,也可服用活血接骨续筋汤,或新伤续断汤。
(六)除上述之外,尚可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方药治疗:若儿童伤后夜梦惊悸,乃败血留滞,肝木受扰,可用龙胆泻肝汤;老人伤后,闭目即信口平日往事,有似谵语,口苦苔黄乃瘀血不尽,扰动肝木,可服用黄伏辰砂汤,或小柴胡汤加金箔、朱砂。若损伤之初出血较多,或瘀血发热,或瘀血经攻破治疗后,筋肉拘挛作痛,乃阴血不足,血不荣筋,筋失濡养,可服圣愈汤以养血濡筋。
(七)中期的药物外治法
损伤中期瘀血泛注去而未尽,肿胀消而未除,局部筋肉僵凝,瘀斑青黄尚存,动则仍疼,功能障碍仍显者,可用展筋丹按摩或涂擦展筋酊;醋调消肿活血散外敷;或以苏木煎温洗,以散未尽之瘀血,疏经络而止疼痛。
三、后期药物治疗
后期为损伤六周以后。肿疼已尽,久病体虚,筋骨未坚,故宜“补”,当以补养气血,滋补肝肾,坚骨壮筋为治,故也可叫补肾壮骨期。由于久病卧床,则病久多虚,虚则影响骨折愈合,又因骨折较长时间固定而限制活动,也必将影响气血的通畅,从而出现肢体虚肿,关节活动不利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虽症状表现于局部,而源于整体。虽素体不同,损伤轻重有别,但多为气血亏损,营卫失调,且六淫七情多常乘虚入侵,使病情趋于复杂,虽后期因伤重日久、元气亏损,或攻伐失当损伤正气多见虚证,也有因病久不愈,六淫外侵,情志内伤而出现邪实者,故当辨之,或补或攻、或补正与祛邪兼施;然虚是其本,虚则补之,但要兼顾,以免补而留邪。补类药品,性多滋腻,同时要注意照顾脾胃,否则脾胃运化失司,则任何补剂也难以奏效。故应在补剂中佐以健脾活胃类药,以使补而不腻。再是正气未虚,邪气尚盛时,应以去邪为主,兼顾正气,以防补而助邪。创伤后期常用的补法有:气血双补法,补中益气法,益气滋肾养血通经法,补肾壮骨法,固肾涩精法,温经通络法等,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用。
(一)气血双补法
适于伤情较重,卧床日久,或为亡血过多,虽经较长时期调治,仍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等各种气血亏损,筋骨萎弱等症,可用气血双补法。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川断、骨碎补、陈皮、砂仁,或加味当归补血汤。
(二)补中益气法
适于病程较长,卧床日久,正气耗损,脾胃虚弱,懒言少食,肢体虚肿,按之陷指,骨折愈合迟缓,乃中气虚弱,运化失司,当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治之。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加川断、骨碎补、砂仁。上肢加桂枝,下肢加桑寄生,川牛膝。
(三)益气滋肾养血通经法
适于脊柱骨折并督脉受损。肢体瘫痪后期,全身一般情况好者,可采用本法治疗。“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形不足者,宜用甘温味薄气厚之参、芪等补气类药物,以补气养形;精不足,即肾精不足,肾精亏损,不但可用熟地,枸杞子,山萸肉之类味厚滋补之品,还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龟板、鹿角胶、鹿茸等,以补精充髓。常用方剂有补阳还五汤加首乌,枸杞子、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首乌、枸杞子、土元、川断、骨碎补、五加皮。小便稠黄者,加萆?,金钱草、栀子、木通;小便不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乌药;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田大芸。
(四)补肾壮骨法
适于骨折时间较长,虽骨折对位对线都好,全身一般情况也可,唯骨折愈合迟缓(超过三个月),或久不愈合。此乃肾精亏损,髓不养骨,可在有效固定情况下,服用补肾壮骨剂,方用特效接骨丸。
(五)固肾涩精法
适于损伤日久,全身一般情况可,唯夜梦遗精,患肢皮肤干涩,手或足皮肤粗糙,甚或出现白色裂痕,或虚肿陷指,骨折愈合迟缓。此乃肾虚精关不固,可用固肾涩精法。方用金锁固精丸、锁阳固精丸,或知柏地黄丸加锁阳、龙骨、牡蛎、川断、骨碎补。
(六)温经通络法
适于损伤日久,骨折虽愈,但筋肉僵凝,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遇寒则疼增。此乃病久体虚,腠理不固,风寒入侵,血脉痹阻不宣,当用温经通络法,方用独活寄生汤或养血止痛丸,或可服身痛逐瘀汤加麻黄、桂枝,或大、小活络丹等。
(七)后期的药物外治法
病程日久,骨折已愈,唯筋肉消瘦,气血停滞,关节僵凝,或风寒湿邪侵袭,外治当温经活血,通经利节,舒筋活络,或温阳散寒祛风除湿。若为筋肉损伤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筋肉僵凝、挛缩,仍可按摩展筋丹或以展筋酊涂擦,并外洗温经活血、舒筋利节之苏木煎或活血伸筋汤;若为骨折愈合,筋肉消瘦,关节僵硬,除按摩展筋丹或涂擦展筋酊外,可外洗温经活络、舒筋利节之舒筋活血散、透骨草煎等。若损伤严重,卧床日久活动不便,可用红花樟脑酒,定时于骶尾等处按摩以预防褥疮;若损伤日久,挟风寒湿邪侵袭,肢节麻木,困疼,遇风寒加重者,可用温经通络的海桐皮汤熏洗,或用温经活血、祛寒的温经活血酒热敷,或用葱姜醋炒麸子热敷,或用坎离砂热熨;若损伤皮肉破损,疮口红肿,僵硬不消,可用洪宝丹热茶调敷;若伤口久不愈合,脓液较多、肉芽紫红,为有热毒,可用清热敛疮之生肌散;伤口肉芽新鲜、脓液不多可撒生肌长皮散、珍珠粉,外敷生肌玉红膏;若伤口腐肉不去,可撤去腐拔毒的七三丹、八二丹,或用红升丹、白降丹等。红升丹、白降丹药性峻猛,特别是白降丹专主腐蚀,只可短时用于腐肉不去,绝不能用于正常肉芽组织.
三期辨证,无绝对的时间界限,主要是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损伤程度和临床症状为依据,或“破”或“和”,或“补”或“攻补兼施”,或“补而行之”,辨证施治。对此,《伤科补要?治伤法论》中有段精辟论述:“夫跌打损伤,坠堕磕碰之症,专从血论。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然后施治,庶不有误。若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停滞,或积于脏腑者,宜攻利之。或皮开肉绽,亡血过多者,宜补而行之。更察其所伤上下、轻重、深浅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先逐其瘀,而后和营止痛,自无不效”。明确指出了损伤的内治为逐瘀活血,和营止痛,并要按病程先后,循序治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