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调理治疗亚健康之路(实例问...
- 周日上午专家门诊调整为特需门诊...
- 刘小雨大夫从体质辨治复发性口腔...
- 刘小雨大夫分经论治顽固性头痛经...
- 湿热体质 脂溢性皮炎的调理治疗
- (实例)头疼,总是感觉累容易疲...
- (实例)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调...
- (实例)在线咨询半夜中会突发性...
- 刘小雨大夫增开周五上午专家门诊...
- 刘小雨大夫所有的专家门诊出诊都...
- 卫生部药食同源目录(备忘)
- 自我经络调理 缓解疲劳综合征
- 改善体质,远离疲劳
- 高血压;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
- 刘小雨博士主讲 健康大讲堂:...
- 本草论天花粉(转 备忘)
- 本草论黄柏,味苦入骨,降火能自...
- 正确应对膏方服用过程中的小插曲...
- 教你识别服用膏方过程中的种种意...
- 膏方的服用剂量
- 膏方服用方式
- 膏方的正确服用时间
- 哪些人要吃开路方?
- 开路方的几种作用
- 不适合服用膏方的人群
- 膏方适用于哪些人群?
- 膏方的“素膏”与“荤膏”
- 冬令进补的误区
- 慢性疲劳综合征:多系统疾病的先...
- 别把“疲劳”不当病
- 顽固性失眠与中医治疗
- 中医养生的前提:了解自己的体质
-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能告诉...
- 冠脉CTA有什么优势?
- 提神解乏,益气开胃,清暑解渴?...
- 暑湿季节,养护胃肠??《延年秘...
- 阴虚火扰之盗汗??当归六黄汤
- 调和阴阳,交通心肾??桂枝加龙...
- 中药能否和西药或者饮料、牛奶、...
- 药引子有哪些?
- 你知道煎中药的忌讳么
- 您会煎中药吗?
- 中药汤剂常用煎法释疑
- 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体生理功能有...
- 什么是疲劳综合征
- 顽固性口腔溃疡_全身问题的窗口
- 暑令荷为王,荷叶贵如金
- 端午粽子莫贪嘴(守刚)
- 端午时节话菖蒲,化湿开胃,安神...
- 明目驻颜名方档案(转)
- 周日上午“亚健康专诊”终于开通...
- 五苓散??内通三焦,外达皮腠,...
- 重温经典之猪苓??渗湿气,利水...
- 重温经典之??茯苓,淡能利窍,...
- 补五劳七伤,温筋暖脏,养精神,...
- 试试 百合生地枣仁汤
- 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
- 燮理阴阳,交通心肾??桂枝龙骨...
- 周日上午“亚健康专诊”终于开通...
- 春末夏初,养颜秘笈
- 中医养颜系列之百合??洁白娇艳...
- 中医养颜系列之桑叶??蚕丝之源...
- 中医养颜系列之蔷薇??淡雅清香...
- 中医养颜系列之杏仁??清肺润肠...
- 中药养颜系列之枇杷(叶)??远...
-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 亚健康测试(转)
- 爱惜自己,重视亚健康状态
- 周日上午“亚健康专家门诊(疲劳...
- 茺蔚子??为妇人胎产调经之要药
- 白术_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心...
- 覆盆子??安五脏,益颜色,养精...
- 归膀胱经的中药(转帖)
- 归肝经 明目
- 归肺经的中药(转)
- 归心经的中药(转)
- 力专功大??丹参饮
- 白藓皮 档案
- 六经辨证 档案
- 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宝典
- 十二经脉 经气旺盛时间(适时养...
- 重温四逆汤系列方
- 写给初次课题申报者
- 白芷,其气芳香,能通九窍
- 泽泻,利水之主药;能宣通内脏之...
- 本草论百合-安心,定胆,益志,...
- 经典论细辛
- 青黛??大泻肝经实火,散肝经火...
- 再用诃子:煨用则能暖胃固肠,生...
- 功效不凡??穿山龙(肝肺经)
- 足厥阴肝经之秘密武器??鬼箭羽
- 诸本草论葛根(转)
- 试试 露蜂房
- 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
- 春季养生??省酸增甘
- 春季养生??在无边的春色里与自...
- 春季养生??疏肝理气,调节情绪...
- 春季养生??别睡懒觉!与阳气一...
- 传授春季养生之道 弘扬博大中医...
- 4月1日健康大讲堂预通告??春...
- 复习:-)肝经要药??夏枯草
- 足厥阴肝经要药??土鳖虫
- 复习:-)六郁圣方??回味越鞠...
- 细说“血脉、络、筋脉、筋膜”
- 由“木曰曲直”说肝主血脉
- 肝为生命之源考释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思考
- 不要步入中医治疗肿瘤“万能”的...
- 调理脾肾不足(气虚质)的精品药...
- 从肝治心溯源
- 七情由"神魂"...
- 肝心共主血脉
- 肝与心经络相连
- 肝与心五行相生
- 从肝治“心痛”
- 悲哀愁忧则心动,七情之由作心痛
- 行气解郁畅心肝肺??郁金档案(...
- 当归芍药系列方剂(应心肝双解)...
- 柴胡双解饮、1,2,3,4,5...
- 疏肝润木
- 蒲黄系列方剂
- 开心散(健忘)远志散
- 开郁 系列方剂(摘自中医世家)
- 滋肠五仁丸
- 滋唇饮
- 石室秘录 止嗽神丹
- 合德丸 补虚活血,健骨轻身,聪...
- 合欢丸 合欢花粥
- 和肝散
- 肝胆两益汤 夜不能寐,睡卧反侧...
- 二紫化痰汤 枳壳橘皮汤
- 独醒汤 解酒毒。主醉酒后昏闷烦...
- 丹参酒
- 当归芍药汤 系列
- 淡竹茹汤
- 单煮青皮汤、丹栀饮
- 大川芎丸 独芎散
- 苍术解郁 湿郁 痰郁 带下
- 苍芍丸
- 安神 方剂系列
- 止嗽安眠方
- 安眠汤
- 我喜爱的芍药 系列方剂(中医世...
- 升麻 系列方剂(中医世家)
- 苍术 方剂大全-2 (自中医世...
- 苍术 相关方剂大全-1(摘自中...
- 我喜爱的白薇 系列方剂
- 菊花酒、散 系列方剂
- 我喜爱的白蒺藜系列方剂
- 泽泻汤、丸、散
- 泽兰汤(4)
- 镇心省睡益智方
- 大益智散
- 四磨汤及其类方
- 四磨汤及其类方
-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平胃散(...
- 论治初起之痰 已病之痰 久病之...
- 论诸痛治肝
- 消斑神效汤
- 消斑神效汤
- 救肝开郁汤(白芍2两)
- 救肝开郁汤(白芍2两)
- 益气聪明汤
- 孔圣枕中丹(转)
- 焦树德方剂??清气化痰丸(转)
- 温胆与小陷胸汤
- 五子衍宗丸
- 补肾经典名方
- 镇肝、镇风系列方剂
- 心丹
- 心丹
- 心肾双补
- 心救汤
- 心救汤
- 心咳汤
- 心咳汤
- 心痛汤
- 心痛汤
- 息怒汤 息怒养妊汤
- 洗肝汤
- 洗肝汤
- 石室秘录.双治法
- 石室秘录.双治法
- 中医科刘小雨教授在临汾社区开展...
- 足浴店推拿比医院火 专家:最好...
- 花开杏林
- 花开杏林
- 冬日暖阳 健康盛宴??我院专家...
- 中医科刘小雨博士应邀坐堂凉城社...
- 冬季养胃正反关键词
- 健康大讲堂(十四)??中医科刘...
- 传统养生文化之盛宴??2009...
- 传统养生文化之盛宴??2009...
- 健康大讲堂(二十九)??中医专...
- 首届亚临床心血管疾病与中医药防...
- 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双面桂枝
- 作者:刘小雨|发布时间:2010-05-26|浏览量:894次
1.《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
2. 王好古: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汗也。一药二用,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宣导百药,通血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闭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桂枝汤下发汗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其治虚汗,亦当逆察其意可也。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刘小雨
3.《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4.《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
5.《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6.《本草述》:桂枝与薄桂,虽皆属细枝条,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营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芪耶? 盖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伤卫,卫为寒风所并,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7.《本经逢原》: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肌。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
8.《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9.《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10. 张寿颐:桂枝轻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钱至钱半,若营血素虚,而卫阳亦微,外有凛寒,则用一、二分与白芍合炒,其舌滑无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拣去桂枝不用,仅取其气,不食其味,此虽吴下近时新法,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桂枝即口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味辛气温。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宣通经络,上达肩臂。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气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阴亏液耗,误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皮为木,而晚近来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11.曹家达:寒湿凝于肌肉,阳气不达于外,仲师因立桂枝汤方,以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盖孙络满布腠理,寒郁于肌,孙络为之不通,非得阳气以通之,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湿邪内窜关节,则病历节;或窜入孙络而为痛,按之不知其处,俗名寒湿流筋。其郁塞牵涉肝脏,二证皆宜桂枝。
12.《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13.《本草再新》: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2. 王好古: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汗也。一药二用,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宣导百药,通血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闭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桂枝汤下发汗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其治虚汗,亦当逆察其意可也。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刘小雨
3.《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4.《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
5.《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6.《本草述》:桂枝与薄桂,虽皆属细枝条,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营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芪耶? 盖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伤卫,卫为寒风所并,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7.《本经逢原》: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肌。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
8.《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9.《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10. 张寿颐:桂枝轻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钱至钱半,若营血素虚,而卫阳亦微,外有凛寒,则用一、二分与白芍合炒,其舌滑无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拣去桂枝不用,仅取其气,不食其味,此虽吴下近时新法,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桂枝即口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味辛气温。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宣通经络,上达肩臂。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气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阴亏液耗,误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皮为木,而晚近来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11.曹家达:寒湿凝于肌肉,阳气不达于外,仲师因立桂枝汤方,以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盖孙络满布腠理,寒郁于肌,孙络为之不通,非得阳气以通之,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湿邪内窜关节,则病历节;或窜入孙络而为痛,按之不知其处,俗名寒湿流筋。其郁塞牵涉肝脏,二证皆宜桂枝。
12.《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13.《本草再新》: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TA的其他文章: